朝廷要開女科?
禮部衙門的會還沒開完,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便已傳了開來。在京城最頂尖的官宦圈子裡迅速傳開,引起的震動,絲毫不亞於幾個月前的宮變。
“荒唐!女子當賢良貞靜,哪有拋頭露面做女官的道理。”
“噓!說話可小點聲!你這一張口,可將宮裡的皇上陳舍人還有孫女太醫一併都得罪了。”
可不是?大梁現在有了女帝,每日何止拋頭露面,還坐在龍椅上接受官員們跪拜,執掌朝堂政務哪!
陳舍人是天子舍人,出入六部傳天子口諭是常事。孫澤蘭也是有品級的太醫,開創了女子做太醫的先河。
前所未有之事一樁接着一樁,再多一個女科考試,其實也沒那麼難以接受。
“不行!宮中的事我管不了,家中女兒孫女的前程,我說了算。我不准她們參加什麼女科考試,都給我老老實實在閨閣裡待着。到了合適的年齡,尋一個乘龍快婿纔是正事。”
諸如這樣的話,在許多官員的家宅中響起。
至於官員們到了一起,又是另一番做派了。提起此事,對天子的開創先河之舉大大讚譽。至於自己家中女眷是否要參加女科選拔,那就絕口不提了。
總之,整個京城都因爲這一樁消息激盪起來。
鄭太皇太后知道此事後,也大加贊成:“皇上這個法子好。在宮裡當差行走,還是女子更方便。”
在鄭太皇太后看來,選拔出女官,就都進宮來當差。總比從宮人中選人要強得多。
殊不知,這只是第一步。姜韶華是打算將選出的女官放在身邊歷練幾年,再逐步派到六部做官,進而外任做官。
凡事有了第一步,便有第二步第三步,千里萬里,也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當然,這些話就不必對鄭太皇太后細說了。姜韶華順着鄭太皇太后的話音笑道:“祖母說的是,我是女帝,身邊還是用女官更方便些。”
果然,鄭太皇太后下一句便是:“說起來,鄭家也有才學出衆的閨秀。不如先選一個進宮。”
姜韶華面不改色地應道:“女科選拔在明年二月,和恩科同日開考。不拘是哪一家的千金閨秀,都可以來考試。”
鄭太皇太后有些不滿:“考了之後,選誰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
姜韶華道:“女科選拔由禮部來操辦。董尚書行事周全老道,熟悉科考規則。到時候必會制定出合理細緻的女科選拔規則。鄭家既有才學出衆的閨秀,到時候定能在女科考試中大放光彩。”
總之,嘴皮子磨來磨去,就是不給個準話。
鄭太皇太后就不是講理的人,仗着身份輩分胡攪蠻纏:“哀家不懂這些,總之,這女官的名額,要給鄭家留一個。你答應哀家,哀家就不和你計較蔣員外郎被髮落到內務府的事了。”
立在一旁的趙公公,都有些聽不下去了,默默將頭轉到一旁。
姜韶華此時很懷念正在休沐的陳舍人。身爲天子,有些刻薄話就不那麼方便。
如果陳瑾瑜也在,以她的牙尖嘴利,應幾句不太中聽的回去正合適。“等女科考試結束了,再議此事。”姜韶華到底還是沒一口應下,一杆子將此事支到了半年以後。
待去了寧安宮,沒等李太后發問,姜韶華便主動張口說起了女科一事:“……我要設女科,是爲了選些得用的人在身邊當差做事。不過,這和宮裡的女官不同。從女科考出來的,是女進士,有正式的官身文書。”
“李家若有合適的姑娘,不妨早些溫習讀書,做些準備。”
李太后比鄭太皇太后委婉含蓄多了,也沒有仗着後族身份大肆索要好處的意思,聞言沙啞着聲音道:“皇上說的有理。哀家這就打發人去李家傳個話。便是皇上有意擡舉,李家也得有真才實學拿得出手的姑娘才行。”
這態度就對了。
因爲時間地域和讀書的限制,第一屆的女科選拔,註定了只能在小範圍內選人。也根本繞不過鄭氏李氏王氏這些龐然大族。
不過,想考中女科,得有真才實學。想直接分果子,那是絕無可能的事。
……
李太后和鄭太皇太后都贊成女科,禮部堂而皇之地開會商議細則。這一樁註定了會載入史冊的舉動,竟沒有生出太多波折,順順利利地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從皇莊回宮的崔渡,聽聞此事,也大加贊成:“這不就是中央選調嘛!這辦法好!”
中央選調。姜韶華默默品味這幾個字,不由得抿脣一笑:“看來這事在你以前的地方也不稀奇了。”
崔渡笑道:“那是當然。在我那裡,女子自小讀書,優秀出衆的比比皆是,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都有。女教師女醫生女法官女工程師女科學家,各行裡都有頂尖人才。”
“你要設女科選拔,其實就是在選女公務員。先在身邊聽用磨鍊,然後放出去做官。她們因爲你,纔有了走上仕途的機會,對你會格外忠誠。”
“朝堂任用女子做官的風氣,至少要二三十年之功。好在我的女帝陛下十分年輕,可以慢慢改變朝堂風氣。”
和崔渡閒話,總是格外輕鬆自在。
在崔渡這裡,什麼事都司空見慣,不必大驚小怪,也不驚世駭俗。
姜韶華輕笑一聲:“朝堂變革,從上至下,總是要簡單易行一些。”
“必然會有性情古板或暗中較勁的,拘着家中女兒孫女,不讓她們參加考試。”
“這也無妨。第一屆女科考試,最重要的是將選拔女子爲官一事推行開來。等朝堂有了任用女官的慣例,就會有人貪念這條堂皇官途。以後女子讀書,也會成爲新風氣。”
這就是從上至下變革的好處了。給出讓人難以拒絕的好處,等有人摘到了第一批果子,嚐到了第一口甜頭,自然就有人搶着來吃第二口第三口。
所謂風氣慣例,也就慢慢跟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