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大罵道:“幸福你一臉啊!想什麼呢你!”
“本宮就是見這幫東瀛人拿着女人不當人看,心裡不爽而已!與其如此,這些女子被送給別人,還不如送給本宮!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女人,你一根手指都不能動,幸福個毛線!”
雲雷等一衆蜀山和崑崙的弟子們,早就看到了黑巫鴉被山鬼欺負,卻都是幸災樂禍,並沒有一個出手幫忙的。這種事情,喜聞樂見,讓人開心。幹嘛要出手阻攔呢?
當然,東瀛人對於華夏的修行者們如此恭敬,也自然是有事相求。
雖然時至如今,東瀛人的修行者的組織體系神世諸代,已經接近於崩潰,修爲最高的元嬰期修士,以及結丹後期修士,從神世一代國狹槌尊,到神世二代豐斟渟尊,神世三代泥土煮尊與沫蕩尊,再到神世四代和神世五代的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惶根尊,時至如今,已經全部隕落掉了。
但是,還有剩下的一些東瀛的結丹期修士,還在勉力支撐着神世諸代的體系。
在神世四代和神世五代的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惶根尊全部隕落,到如今,心念神識全失,只剩下一個軀殼後。東瀛神世諸代中的神世六代以及神世七代,結丹中期的伊奘諾尊、伊奘冉尊,和結丹初期的青橿城根尊、國常立尊、天鏡尊、天萬尊、沙土煮尊聯袂而來。
不過,這些東瀛的神世六代和神世七代聯袂而來,卻不是爲了報仇,而是爲了請回神世四代和神世五代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遺留的軀體。
神世六代和神世七代之首,伊奘諾尊對雲雷和小魚兒道:“今日,我東瀛神世諸代中的前輩,行事有些不太光彩。如今落敗,心念神識盡喪,也算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只是,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無論如何,也是我神世諸代中的前輩。希望華夏的道友們,能夠高擡貴手,將他們的遺體,歸還給我東瀛。”
天比鄰卻替雲雷回答道:“他們這些人的遺體,還給你們,自然是毫無問題。我們留着這些死屍,也沒有什麼大用!只不過,我想問一句,你們神世諸代的這些前輩,在挑戰我華夏之前,許下的條件,如今到底還算不算數?能不能兌現?”
伊奘諾尊對天比鄰道:“這些神世諸代中的前輩許下的條件,我神世諸代自然是承認的。我東瀛不但會兌現以往的承諾,而且,因爲我神世諸代中前輩們的不光彩行爲,還會加倍兌現,以此作爲補償和道歉。”
天比鄰第一次聽說東瀛人會對華夏人主動道歉,有些驚訝道:“加倍兌現?那是如何兌現?”
伊奘諾尊道:“我們不但會對華夏全面的開放一些正常行業的投資。而且,還會對華夏開放一些原本根本不可能開放的行業,比如說,石油行業,電力行業等能源行業,以及農業,金融業、銀行業等掌控一個國家命脈的行業!”
“只要華夏人願意投資,這些行業就都可以被華夏人掌控。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把北海島上的一處佔地數千平方公里的山林的所有權,完全轉交給華夏。而且,從此以後,華夏的修行者,也無需再另行獲得什麼許可,可以自由進出東瀛,尋找修行所需的天材地寶。”
“如此兌現,道友覺得如何?”
天比鄰和華夏諸多修士,都是一驚。天比鄰暗自起了一卦,卦象輪轉之下,未來的演變可能,就變得清晰了起來。
天比鄰對伊奘諾尊一笑道:“如此甚好!就這麼說定了!你們可以把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的身體擡回去了。”
在伊奘諾尊帶着東瀛神世諸代中的修士們,擡着大戶之道尊、大苫邊尊、面足尊和惶根尊的身體離開後,雲雷和一衆華夏修士都有些奇怪,問天比鄰道:“這些東瀛修士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他們又怎麼會突然變得對華夏這麼大方?剛纔他們不還在圖謀華夏的邊藏麼?”
天比鄰一嘆道:“東瀛人雖然狠辣極端,但是,其文明甚至於血脈,都受華夏影響甚多。也難免學了一些華夏以退爲進的智慧。”
“他們既然不能讓華夏的邊藏歸於自己,便乾脆讓自己歸於華夏!正所謂,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因爲東瀛人相貌、文化,甚至其他諸多方面與華夏的相似性。在過一段時間之後,在華夏看似掌控了東瀛人與北海島所有的經濟命脈後。也自然會對東瀛人喪失警惕性。”
“人口流動,就會變得正常和大量起來。”
“但是,若東瀛人的野心不失,那麼,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滲透進華夏,去往華夏邊藏,又或者潛藏於華夏的都市與鄉村之中,用一些或者溫和,或者激烈的手段。讓華夏的某一部分,變成事實上的東瀛人的聚集地。”
“畢竟,東瀛人還有數千萬人之多。凝聚力也極強。一旦進入華夏,便是有一個強力的存在。以華夏厚待少數的態度,這種事情,還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到時候,歐羅巴諸國和五月花聯邦,恐怕也會藉機生事。支持這些東瀛人在華夏自立。將華夏硬生生的分割掉一塊!”
華夏的一衆修士,問天比鄰道:“那長老爲何還要答應東瀛人?”
天比鄰道:“你們以爲我說的這天地大劫,便到此爲止了嗎?還早着呢!這東瀛,怕是還有幾番劫難。有了今日的約定在,日後我華夏接管北海島的一切,用我華夏正統同化原本就是華夏文化支脈的東瀛文化,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東瀛人的智慧與謀略固然不能小覷,但是,這一切,還要看時運和因果。這東瀛人數十年前,作惡太多,終究是有一番因果在。如今,這運勢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將國土盡歸於華夏,也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