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解決(6K+)

第477章 解決(6K+)

原本還算寬敞的馬車之內不知道爲什麼驀地逼仄了起來,讓人有些透不過氣。

安國公說完這句話便安靜了下來,看着馬車外道路兩旁的春景,似是在認真觀景又似是在發呆。

不知多久之後,季崇言再次出聲道:“我會小心的。”說罷這句話,不等安國公的迴應,季崇言的聲音便再次響了起來。

“五月初選秀,楊衍趕不回來,楊家能做主的便也只有在京城的楊大夫人同宮中的楊妃。沒有楊衍插手,楊二小姐入宮的局勢並不會太好。”

既然朝堂上那些人用一年的時間搏出這麼個結果來,那麼對這個極可能影響一族朝運的大事,朝堂上的大族必會想盡辦法插手干預選秀的結果。

秀女初入宮得的位份、分到的宮殿,見聖的機會都有可能被幹預。便是當真入了天子眼,若是一不留神着了道,病了傷了也是不能見聖的。

後宮傾軋從來不是玩笑話,原先只是因爲陛下的特殊緣故,宮中那些嬪妃已然接受無子的命運而沒有過多的動作,可如今卻不是了。

陛下的後宮會越來越像真正的後宮。

“沒有楊衍,楊大夫人、楊妃這些人又怎會是朝堂之上那些人的對手?後宮也好朝堂也罷,變化皆是轉瞬之間,楊衍人不在,便是累死那些信鴿,也無法第一時間知曉京城的動向,楊二小姐入宮面臨的局勢不會太好。”季崇言淡淡的說道,“更何況,相貌出衆放到後宮之中可不是什麼好事,倒更像個樹敵的靶子。”

不過,這也只是普通百姓的心思而已,有人即便面對這樣難聽的哭嚎聲反應也是平靜的,譬如翻身下馬的莊縣令,又譬如這位從馬車裡下來的楊大人。

此時一見面便被楊衍戳破,莊浩然倒也不慌,只似笑非笑的坐在馬上朝楊衍擡手施了一禮,道:“見過楊大人!聽說前任姑蘇縣令每每見到楊大人都要特意下馬施禮,有時甚至還要行跪禮……不巧的很,莊某現在腿腳有些不方便,便不下馬向楊大人施重禮了,楊大人不會怪罪吧!”

不過,他倒要看看這老狐狸還能平靜到幾時。這般想着,莊浩然擡手,輕哂:“楊大人,請吧!”

“還有哪個主子?”自家收賬的婆娘看了他一眼,指向距離馬車前不遠處的一行騎馬的差役道,“縣衙的人領路的,還能有哪個主子?”

這個方法雖然安全,卻極爲耗時,自是隻能長話短說,抓緊要緊之事來傳消息,比起旁的消息,姜四小姐同楊仙芝之間女孩子相爭的事情便不是那麼重要了,更何況,那是一年前的事了,楊仙芝先時沒看到姜四小姐不也忘了這一茬?

而待到楊衍回京,楊二小姐已入宮,宮妃與外臣見面多有不便,更何況彼時楊二小姐怕是有了更迫切的宮中敵手要處理,哪還有心思管江南道的那些過去的小事?

如此一來,姜四小姐在楊衍那裡極有可能被人忽略。

楊衍搖頭,開口說話時神情依舊平靜:“若非知曉莊大人不會善罷甘休,我還有旁的事要做,不想再生事端,這一千兩我都不會出。”

在楊衍那裡,暫時被忽略是一件好事,他也不希望姜四小姐那麼快出現在這些人的面前。

……

“怎會?莊大人多慮了!”楊衍對莊浩然的釘子不軟不硬的接了過去,淡淡道,“我如今告假回鄉,莊大人特意出城相迎,已然極給楊某面子了。”

今日,莊浩然特意帶着人出門“迎接”這位一舉一動皆會影響着整個姑蘇城的“楊大人”,自不會是爲了歡迎。

這些都是理由,不過於他而言,還有個最重要的理由不曾說過:他寧願楊衍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也不希望他那麼快注意到姜四小姐。

“大人!”隨行的侍從看着這位新上任的姑蘇縣令這幅來勢洶洶的模樣,忍不住道,“這位莊大人到底年輕,沉不住氣,這是準備找咱們的茬麼?”

於尋常百姓而言,看熱鬧是一回事,評判公道是另一回事。再者,這位可是楊大人呢!對一個楊家管事他們沒什麼懼怕,可對這位姑蘇百年纔出一個的“連中三元”的才子,陛下面前的紅人,他們總是下意識有些畏懼的。

七兩一個人,按照李家的狀況,楊家出手可算是“闊綽”了。再者楊大人不給銀錢的理由似乎也沒什麼問題,去世了、出嫁了、娶妻了、改嫁了,自然可以不用再給了,你李家又能說個什麼不對來?

可這一年的楊家,或者可以說自楊大人上京之後不久,曾經的楊家一改低調行事的作風,委實“高調”的厲害。一會兒煙花大會燒了別苑,一會兒被人徹查了賬目才知曉不行商的楊家如此富庶,一會兒又牽扯出什麼二夫人出身的謠言,說楊大人殺人放火,一會兒又鬧出楊老夫人身邊的老僕走丟了,楊家下令懸賞結果死了人……哦,那裕水村的人還在楊家大宅門前嚎着呢,日日經過楊家大宅門前都能看到白慘慘的一片,實在是瘮得慌。

即便那幾輛馬車從外表看着遠沒有不少富戶特意給馬車鎏金鑲玉的那般闊綽,可馬車上獨屬於楊家的標誌還是讓姑蘇百姓一眼便認了出來。

是以裕水村村長當即會意站了出來,道:“大人說的是,李大李二是家中的頂樑柱,他們這一走,他家裡的……誒!”裕水村村長搖頭,沒有再說下去,頗有幾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模樣。

“若照着第一種,你們估摸着也只能拿到幾百兩,還不如趕緊謝過楊大人。”

鬧了半個月的李大李二身死之事在楊衍回到姑蘇的一個時辰之內便解決了。

雖然楊衍不會在江南道久呆,遲早要回來,可待到楊衍回來,楊二小姐早已入宮多日了,朝堂之上,被同樣送入宮中的那些肩負家族重擔的大族之女同樣不是好相與的。

這一聲雙方離的極近,不止莊浩然聽到了,連他身後的差役也聽到了。差役到底不比莊浩然本人,藏不住事,聞言臉色當即變了變。

爲首的一人騎在高頭大馬上,周身官帽、官袍、官靴無一不缺,身後的差役也是如此全身官袍加身,如此肅重的模樣看的經過的百姓神情忐忑不安,總覺得大人們下一刻就要衝出去捉拿要犯了一般,是以就連經過他們身邊時都下意識的放輕了腳步,唯恐驚到了他們。

裕水村村長下意識的看向不遠處的莊浩然,莊浩然這纔開口,看向楊衍:“楊大人說這是第一種補償法,那第二種呢?”

待到周圍百姓皆散去,莊浩然這才揮退了左右,而後看向楊衍冷笑出聲了:“楊大人,在你看來,兩條人命就值一千兩銀子?”

季崇言同安國公一道看向道路兩畔的景色出神,不再出聲。

莊浩然沉默了一刻,目光對上一臉期盼着朝自己望來的幾個村民,默了默,開口道:“你們覺得可以便可以,無須問過本官的意見!”

……

楊大人回來了啊!賣豆花的回過神來眼睛頓時一亮,忙不迭地將剛做好的豆花塞進自家婆娘手裡就想追過去看熱鬧,卻不妨自家婆娘手腳利索的當即又是一記爆栗子賞在了他的腦袋瓜上。

“就是啊!李大李二下河也還不是……誒,拿到這一千兩,他兩個也能瞑目了!”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走到楊家大宅門前,正盤腿坐在地上聊天說話的裕水村村民在看到趕過來的差役時便知道楊大人要回來了,畢竟昨晚已經被莊縣令提醒過了,是以立時收了地上的瓜子殼,起身開始哭嚎了起來。

“你想什麼呢?楊大人回來還看得到什麼熱鬧?過去二十年,你幾時候看到楊家的熱鬧了?”將豆花推回攤販手裡,讓他給客人送去,婦人打了個哈欠,懶懶道,“這楊大人回來就是處理事情的,往後怕是看不到熱鬧咯!”

這變化的臉色也算坐實了莊浩然的舉動。

如此的話,便只餘令親信送信同飛鴿傳書兩種。鑑於之前飛鴿傳書也有可能被截獲,他想楊衍只能選擇親信親自送信這一種方法。

還能騎馬的腿腳不方便……這話聽的楊衍身邊的侍從暗道了一句果然,這位莊縣令一開口便丟了顆釘子過來,露出了獠牙。看來此行江南道,有這位莊縣令在,他們行事不會太過順暢了。

這嚎的也太難聽了!聽的頭都要大了。

“楊大人,我們村李大李二……”

這般一看便似是來找茬的模樣……楊衍蹙眉,目光落到爲首的莊浩然身上。

“確實是找茬,”楊衍看着莊浩然帶着人過來,人已近至跟前,便接着開口道,“只是名爲歡迎。”

眼下,好些時日沒見的楊家的馬車居然在外面跑了,自然引來了百姓的注意,紛紛駐足圍觀。

老狐狸當然不會輕易露出真面目,對楊衍的平靜以對,莊浩然也不意外,若方纔自己那顆小小的軟釘子就能激的楊衍動怒,那也不會叫他老狐狸了。

即便這位楊大人從外表看上去遠沒有那位凶神惡煞的楊家管事那般嚇人。

真正的後宮會吃人,殺人不見血。

莊浩然眼見楊衍下了馬車,這才朝帶着人哭的“肝腸寸斷”的裕水村村長一行人道:“楊大人來了。”

楊家大宅門前白慘慘的一片,再加上扯開嗓子的哭嚎聲,這情形……即便是特意跑來看熱鬧的百姓此時也生出了幾分望而卻步之感。

先前裕水村的人在楊家大宅門前亂嚎,楊家上到主子,下到僕從就連出門都是偷偷摸摸的,唯恐被人盯上叫住問“楊家”的事。

“李家兩位老者只要在一日都能領到屬於自己的銀錢,這些孩子,女子出嫁,男子娶妻之前也能領到屬於自己的這筆銀錢。至於他二人留下的未亡人,在未改嫁前也能領到銀錢。”楊衍說着,看向裕水村的一衆人,在有反應過來之人臉色微變之時,又開口道,“這是楊家給的第一種補償法子,若是爾等不同意,還有第二種。”

有了楊衍先時那一番分析對比,此時的一千兩在衆人看來簡直是天大的驚喜,甚至還有不少圍觀的百姓唏噓感慨“楊大人就是楊大人,大方又爽快”云云的。

楊衍這話立時讓不少人嚷嚷了起來“楊家欺負人”,可具體“欺負”在哪裡,又說不出來。

楊衍掀開車簾,看向前方不遠處的一行人。

一席話說的圍觀的百姓立時激動了起來,紛紛對裕水村村民道:“快,快答應楊大人吧!”

既然所有人都選擇了第二種,莊浩然也沒有再阻攔。

楊衍看向他,語氣淡淡卻不容置疑:“一千兩,此事了結!後續李家如何與我楊家毫無干系!”

對這位新上任的姑蘇縣令,他來之前自是找人查過了。上一任的姑蘇縣令是他的人,因罪落馬之後的這一任自不可能再是他的人,而是來自朝中別的政黨。

議論聲紛紛,莊浩然聽着周圍百姓的議論微微蹙眉,便在此時那廂被幾個裕水村村民推了推的村長開口喚了聲“大人”,眼見莊浩然朝自己望來,村長這才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的問道:“您……你看呢?”

裕水村村民臉色發白的顫了顫脣,看着原本“支持”自己的一衆百姓已然開始倒戈,再算算這麼看來,就算李家兩位年紀大的活到百歲,楊家估摸着也只出個幾百兩,似乎一切的一切突然之間都變得不好了起來,甚至還有人已經開始笑話他們訛人了。

先時裕水村的人鬧的時候楊家管事就說楊大人在路上了,算算日子,腳程快些是該回來了。

原本安靜的人羣不復先時的安靜,開始窸窸窣窣的議論開來。

“楊家有人回來了?這次來的是哪個?”

“這不行啊!你看李家那兩位年紀大的,重病纏身的模樣,這……說句不好聽的,誰知道能領幾年呢?就算領上十年兩人加起來也統共一百四十兩,那些孩子倒確實還小,還能領銀錢,可這筆銀錢待到他們出嫁娶妻就沒了,總不見得爲了每年的七兩銀子便不出嫁娶妻,全都呆在家裡打光棍吧!還有李大李二的媳婦也跟孩子一樣,要這七兩銀子便只能在李家繼續呆着,不嫁人了。這都不是出嫁、娶妻的問題了,這分明是在逼迫他們放棄這些銀錢啊!”

不過“機智”的不跟去看熱鬧的還是少數,多數手頭沒什麼事的人還是連忙跟了過去。

楊衍此人行事極爲謹慎,姑蘇、長安兩地相距甚遠,消息傳遞只能假手他人,此番待他回到姑蘇,定會發現他傳遞消息的手段已被人獲悉。以楊衍的謹慎,在未想到新的辦法前定然不敢再走千里快馬加急的方式傳訊。

“我已聽說此事,”楊衍看着他開口,沒有想象中的以勢壓人,也沒有刻意做出的“謙和”,反應平靜的說道,“你們道李大李二是爲助人,留下一雙父母,八個孩童,同兩個婦人需要安置。”

王散與他政見多數相左,背靠的琅琊王氏更是歷經數代不倒的大族,他手下的官員也多數同王散類似,祖上皆出過名臣。這一派的人自是更偏向傳統大族,對他這等人很是排斥。

雖是問他,可這語氣裡的意思卻已很是明顯了。

……

對於多數看熱鬧的尋常百姓而言,看到大人們,會下意識的認真傾聽,這是一種本能反應。

“楊衍是去歲上的京,所以細細算來,他同楊二小姐已一年有餘不曾見面以及親自教導過這個女兒了。時局瞬息萬變,便是楊衍自己也要隨時改變計劃。我若是將楊二小姐留下,由楊衍提點之後送回京城與眼下楊二小姐直接回京是截然不同的。”季崇言說到這裡,便停了下來,不再開口了。

莊浩然眯了眯眼,看着面前的楊衍沒有開口:他注意到方纔開始說銀錢之時,楊衍的自稱不知不覺間從我變成了本官。

曾經的楊家行事低調,雖一舉一動能影響姑蘇上下,卻極少在人前顯露過什麼。就似是一隻蟄伏在姑蘇城中的猛虎,終年閉眼打盹,刻意讓人忽視了它的存在。

待到楊衍當着衆人的面將一千兩交到李大李二父母手中之後,一衆人才漸漸散去。

當然,說是領路也不恰當,中間還隔了幾個路人。倒是先時那個落馬縣令在的時候確實總爲楊家鞍前馬後的,跟個跑腿的小廝似的。

“這是從城門口進來的吧!應當是從外頭來的,是哪個主子回來了?”街邊賣豆花的攤販正伸長脖子好奇的看着熱鬧,冷不防腦袋上捱了一記爆栗子,回頭卻見是自家收賬的婆娘正瞪他,道:“愣着幹什麼,還不快將豆花端過去給客人?”

這般直奔主題……裕水村主事的幾個漢子怔了怔,不過旋即鬆了口氣,這樣也好,互相做戲也累得慌,倒不如開口直接把話說清楚。

先時他同姜四小姐對楊家作局不也是知曉楊衍的消息不會立時傳到江南道才成的麼?

楊衍在與不在,對楊家那些女眷而言關係極大。

不過即便不是領路,瞧着能讓縣衙差役出動,且這個時候從外頭回姑蘇的楊家人,攤販一個激靈,頓時恍然:“是楊大人回來了吧!”

路途的偶遇只是稍作停留,午時前夕,一行人趕到了姑蘇。

前一刻還哭的豪放的裕水村村長瞬間“委婉”了起來,擤了把鼻涕,胡亂擦了擦發紅的眼睛,便帶着人走了過來。

這楊大人一回來,哪還能讓事情鬧的起來?裕水村的事,說到底就是錢的事!

“好,那便算算安置這幾個人要多少銀錢。”楊衍點了點頭,順着裕水村村長的話說了下去,而後便從身旁的侍從手上拿過一本冊子翻了起來,“你們裕水村百姓世代以耕種爲生,本官來之前繞了一趟江南道都護府查了查你們裕水村每年上繳的賦稅,李大李二家中的情況在村中也算貧瘠,不過本官也將他們當做裕水村中尋常村民來看待,你們裕水村村民上繳的賦稅換成銀錢,攤到每個人,包括老人、孩童、女子頭上是二兩,米糧徵稅佔總收成的三成,如此算來,每個人頭上一年的收成可算作六兩多一些,本官便以七兩計算。李大李二膝下的孩童老者皆以七兩一年來算,他們一家統共十二口人,如此便是八十四兩一年。這筆錢,楊家會給!”

楊家這一年如此個出盡風頭法倒是將它前頭二十年蟄伏的低調掃了個乾淨,以至於如今姑蘇百姓閒着無聊說話時還能時不時的說上一兩句“楊家”的事。

唔,雖說不少人私下裡也是這麼想的,若是叫他們得了一個訛楊家的機會自也不會放過。可眼下事情不關自己的事,那自然要公道一些,訛人是不對的!

不滿意難道是想訛人家楊家不成?

摸了摸被打痛的腦袋,賣豆花的攤販連忙從木桶裡舀了豆花澆起了醬汁,只是一邊舀一邊還是忍不住嘀咕:“這楊家的主子……”

而楊衍不但開口說了本官二字,又一字一句,條理清晰的計算了李大李二的家中情況,周圍看熱鬧的百姓不知什麼時候安靜了下來,跟着一起算起了楊衍方纔說的銀錢數目,李大李二家中的狀況在裕水村都算是窮困的,這算法,已然給了李大李二極大的益處了。

莊浩然倚仗的是光祿大夫王散。

言外之意,在他看來,李大李二兩人的性命根本不值一千兩。

莊浩然聞言臉色頓變:“你……”

只是話還未說完,楊衍便再次出聲了:“怎麼,莊大人是覺得我第一種法子有問題不成?”

他說這話時語氣平靜淡然而冷漠,莊浩然看的心底怒意翻涌,只是面對面前的楊衍,他還是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開口道:“楊大人真是好算計!問題大了去了!”

(本章完)

第384章 打賭第309章 質問第495章 吃瓜第113章 一對兒香第161章 周旋第93章 又見惠覺禪師第306章 助我第437章 解決第360章 仿(6K+)第165章 所謂急事第501章 骨氣第289章 不解第398章 不解第409章 胡來第260章 好戲第198章 一夜第227章 御史上門第209章 失蹤的“神醫”第502章 相中第304章 備食第125章 焦急第582章 消息第285章 出遊第468章 推衍第421章 喜歡第593章 入山第141章 眼熟第322章 “下馬威”第537章 匣子第177章 等到詐屍嗎第589章 宮亂(二)第46章 大花鰱魚頭方子第404章 動手第9章 知音第51章 送帽第156章 走不得第300章 想翻臉?第472章 兇徒第61章 臘肉糉與燒肉糉第71章 吃乳茶說龍舟第394章 入觀(6K+)第264章 回寶陵第585章 哄騙第245章 茶館巧合第545章 得手第391章 局始(6K+)第588章 宮亂第117章 關個三個月第591章 被困第504章 解決第279章 見一見第112章 中看不中用第219章 去姑蘇第493章 商議第90章 錯月的橘子第507章 打聽第158章 姜二夫人來了第482章 動手(5K+)第305章 見你第3章 一顆痣第133章 炒出花樣的蘭花第232章 鐲子第70章 講究第257章 吳大人是個好官第602章 試探第367章 夜半與一見(6K+)第311章 如人意第268章 動手第324章 開門第435章 撞見第286章 出遊遇故交第292章 確認第268章 動手第236章 後宅第489章 意外?第591章 被困第163章 小籠灌湯包第432章 傳言第473章 回前第205章 小心原是這麼個意思第474章 動身第33章 奶湯鯽魚與帽子第464章 試探第512章 教訓第177章 等到詐屍嗎第355章 劫信(6K+)第515章 詢問第442章 謀劃第284章 貢品第271章 辦法第555章 恍然第139章 幫忙第55章 收錢入賬第68章 同去觀龍舟第292章 確認第534章 機會第376章 節至第546章 請錯第160章 眼光第54章 姜二夫人的搗鬼
第384章 打賭第309章 質問第495章 吃瓜第113章 一對兒香第161章 周旋第93章 又見惠覺禪師第306章 助我第437章 解決第360章 仿(6K+)第165章 所謂急事第501章 骨氣第289章 不解第398章 不解第409章 胡來第260章 好戲第198章 一夜第227章 御史上門第209章 失蹤的“神醫”第502章 相中第304章 備食第125章 焦急第582章 消息第285章 出遊第468章 推衍第421章 喜歡第593章 入山第141章 眼熟第322章 “下馬威”第537章 匣子第177章 等到詐屍嗎第589章 宮亂(二)第46章 大花鰱魚頭方子第404章 動手第9章 知音第51章 送帽第156章 走不得第300章 想翻臉?第472章 兇徒第61章 臘肉糉與燒肉糉第71章 吃乳茶說龍舟第394章 入觀(6K+)第264章 回寶陵第585章 哄騙第245章 茶館巧合第545章 得手第391章 局始(6K+)第588章 宮亂第117章 關個三個月第591章 被困第504章 解決第279章 見一見第112章 中看不中用第219章 去姑蘇第493章 商議第90章 錯月的橘子第507章 打聽第158章 姜二夫人來了第482章 動手(5K+)第305章 見你第3章 一顆痣第133章 炒出花樣的蘭花第232章 鐲子第70章 講究第257章 吳大人是個好官第602章 試探第367章 夜半與一見(6K+)第311章 如人意第268章 動手第324章 開門第435章 撞見第286章 出遊遇故交第292章 確認第268章 動手第236章 後宅第489章 意外?第591章 被困第163章 小籠灌湯包第432章 傳言第473章 回前第205章 小心原是這麼個意思第474章 動身第33章 奶湯鯽魚與帽子第464章 試探第512章 教訓第177章 等到詐屍嗎第355章 劫信(6K+)第515章 詢問第442章 謀劃第284章 貢品第271章 辦法第555章 恍然第139章 幫忙第55章 收錢入賬第68章 同去觀龍舟第292章 確認第534章 機會第376章 節至第546章 請錯第160章 眼光第54章 姜二夫人的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