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

明朝採用的是衛所制,衛所官兵皆是世襲,所以武舉制度一直沒有形成定製。

直至成化十四年,汪直意識到大明軍隊的中高層軍官已經走向腐化,故而這位被後世史學家以“竟良死”來表達不憤的權監請求成化帝參照文舉設武科鄉、會試。

雖然明朝武舉由此正式走向常規化,但其實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武舉所面對的羣體僅僅只是各地的軍戶,由於武舉文試門檻和衛所高級軍官可以輕鬆打擊,所以很多衛所出衆的軍丁壓根沒有參加武舉考試的資格。

朱祐樘自然能夠看到這種武舉的弊病,但武舉的功效顯而易見。

雖然明朝武舉有所不足,但在大明武舉中走出不少大名鼎鼎的名將,如俞大猷和戚繼光都是武舉出身。

正是如此,即便大明的武舉有所不足,但還是能夠從中挑選出不少實用性軍事人才,故而只需要進行微調即可。

有別於文舉考試幾乎固定的考試時間,武舉考試時間則顯得更加的靈活,且時間跨度亦會大大縮短。

此次武舉恩科是弘治元年二月在兩京十三省舉行武舉鄉試,而本月則在京城舉行武舉會試,跨度不足半年時間。

在考試的具體內容上,朱祐樘同樣做了一些改革。

跟傳統“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有所不同,此次恩科會試更着重於武藝,從而減少權力的尋租空間。

其實這個時期的大明軍隊恰恰不缺少擅於兵法的將領,畢竟很多世襲的高級軍官都是從小熟讀兵書,軍隊反而少了那種敢於跟敵人玩命的勇氣。

至於原本武舉定考覈的四書題,學習儒家的那套仁義道德的思想,卻是被朱祐樘毫不留情地取消,改爲默寫武經。

正是如此,此次的恩科武舉其實更加註重考生的“動手能力”,而不是他們所喜歡的“理論能力”。

另一方面,武舉還暗藏着一場選拔。

以前不懂儒學和兵法理論的軍丁,幾乎是沒有出頭之日,但此次武舉會試則給這些羣體一個機會。

朱祐樘在年初時,便下旨着令各縣不限出身,推薦能運八十斤大刀者,故而各地有很多目不識丁得以前來京城參加武舉的會試考覈。

其實大明各地衛所並非真沒有驍勇之士,只是他們通常出身窮苦,不說很難拿到武舉鄉試的機會,而且他們壓根沒有錢讀書識字。

此次僅僅以力氣爲門檻,不僅底層百姓中的大力氣有機會赴京,很多在衛所中不得志的軍丁亦有了參加武舉的途徑。

只是有別於傳統的武進士功名,這些特招的大力士僅僅只參加運刀和武藝比拼,而他們得到的是朝廷特別授予的恩科武生功名。

武生,這將是源自弘治朝的全新功名,而這幫人將作爲一種特殊的羣體活躍於大明的軍隊之中。

八月初一,一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

西安門外,一百名恩科武進士和一百名恩科武生已經等候在這裡多時,每個人都身穿一套嶄新的武服,臉上顯得既興奮又緊張。

武進士的表現還好一些,但一百名恩科武生則是感受到了命運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臉上更是喜不自禁。

他們都是來自社會的最底層,有普普通通的農民、工匠學徒、船伕、小商販和郎中,但在這一場百年難遇的機緣之下,卻是即將會成爲大明軍隊的中低層將領。

由於此次選拔沒有設置年齡限制,而今這幫羣體年紀最高達到五十歲,而最年紀最低者則是一位十三歲的少年郎。

“進!”

禮部官員在得到裡面太監的反饋後,便進行宣佈道。

щшш ☢t tkan ☢c o 一百名恩科武進士和一百名恩科武生不由得嚥了咽吐沫,卻是知道哪怕這座皇家園林都有頗多規矩,顯得緊張地跟隨禮部官員由西安門進入。

從外面走進這座皇家園林,看着周圍的景緻,頓時有一種來到另一個時空的錯覺。特別沿着宮道來到太液池邊上,沐浴着迎面而來的湖風,眼前的湖光山色變得不真實。

“武進士按早前抽籤的順序在北邊垂釣,武生在南邊垂釣!此次比試並不會影響你們武進士和武生的功名,但將會很大程度決定你們授職的高低,亦將決出本屆恩科武舉的武狀元和武魁!”吏部尚書李裕主持這場比試,顯得臉無表情地說道。

武舉的地位終究還是低上不少,除了沒有縣試、府試和院試外,亦是沒有殿試這一環節,武狀元其實就是武舉會試的第一名。

不過這一情況到本朝有所改觀,雖然沒有設立真正意義上的會試,但亦是在西苑太液池邊上舉行一場釣魚大賽。

這種比拼方式難免讓一些不懂釣魚的武進士感到不公平,但真要通過會試的文試來挑選武狀元同樣不公平,所以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何況此次比試的是誰釣的魚又多又重,故而有着很大的運氣成分,比僅僅依靠一篇文章或家世背景來定武狀元要公平得多。

正是如此,大家看着已經安排好的釣位,不由得紛紛摩拳擦掌地尋找自己的釣位,卻是想要通過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博取武狀元功名。

李裕現在已經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而今亦是越來越受到重用。

跟喜歡結師生關係的文舉不同,武舉則是純粹得多。而今李裕算是本場武舉的主考官,而作爲吏部尚書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亦是漫步在各個釣點觀察考生。

受到朱祐樘的影響,他亦是開始改變以前的選才思維。

而今已經摒棄那些文章妙筆生花但治理地方則一塌糊塗的地方官員,而是更樂意提拔那些真正爲民做實事的官員,一切都以政績爲衡量標準。

像最近針對湖廣地方官員,若是能夠配合劉忠清丈田畝的官員會評爲優等,但縣內的清丈沒有進展便不考慮提拔,甚至要用放大鏡認真考察這個官員。

雖然他對朱祐樘是百分百效忠,但心裡對朱祐樘通過釣魚的方式來決定武狀元,心裡還是覺得略顯草率。

很快地,便有幾名武進士被刷了下來。

“你的魚鉤怎麼沒有魚餌?”

“卑職是姜太公釣魚,願在此待陛下!”

“攆出去!”

……

“你離河邊那麼遠怎麼釣魚?”

“卑職從小怕水!”

“攆出去!”

……

“你怎麼將釣上來的魚又給放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卑職不願殺生!”

“攆出去!”

……

釣魚看似一項簡單的運動,但對人性卻是一種考驗,特別急躁或優柔寡斷的庸人會被刷下來,亦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奇葩。

李裕看到那個最後被攆出去的身材魁梧考生,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因爲這個信奉“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考生在武舉會試中是成績第一,若是按以往慣例,這一位可是要欽點爲武狀元。

李裕艱難地嚥了咽吐沫,顯得後怕地望向紫禁城。

若不是陛下要求增加今天這一場垂釣比試,大明王朝真要出現一位不敢殺生的武狀元,焉有不衰之理?

太液池,這無疑是釣魚人的天堂。

一百位武進士提前知悉最後一場的考試內容,雖然其中有不少人是初學者,但現在已經釣得像模像樣。

其實這個時代釣魚的入門門檻很低,無非就是鉤上魚鉺丟進湖中即可,魚兒咬不咬鉤就全憑天意了。

當然,起魚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別現在的魚線存在不小的弊端。

好幾個武進士由於拉得太猛,以致魚沒有被釣上來,卻是將魚線直接扯斷了,從而被迫終止考試。

“正堂大人,此次武舉的狀元怕是誕生了!”待李裕來到最南邊的時候,一個官員顯得欣喜地彙報道。

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正在起魚,一尾兩指大的鯉魚被提了上來,很快這條鯉魚便被這個年輕人丟進旁邊的木盆中。

此時此刻,木盆都差不多滿了,跟其他武進士已經拉下了一大截。

這個帶着幾分儒氣的年輕人在掛好魚餌後,便熟練地甩杆下水,所有動作都是一氣呵成,渾身有種說不出的成熟。

李裕沒想到這一百名武進士中竟然有釣魚高手,從這個收穫量來看,恐怕比陛下都不弱多少了,不由得滿意地捋了捋鬍鬚。

“這是最後一盆魚餌了!”

“少來,你剛剛明明說不限量供應!”

“原本是這樣沒錯,但現在準備的魚餌幾乎都送你這裡了,現在想給也給不了了!”

……

一個負責魚餌供應的太監送來一盆魚餌,對這個索取無度的年輕人直接攤牌地道。

年輕人的眉頭微挑,得知幾乎所有魚餌都已經送到自己這裡後,僅僅留下小部分,而後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動作。

嘩啦啦……

隨着大半盤魚餌被拋出湖中,水面當即濺起無數的小水花,宛如是下雨般。

大液池擁有七百畝水域,由於很快進行捕撈,故而這裡的資源不可謂不豐富。在看到這裡拋下大量的魚餌後,頓時一個魚羣直撲這裡而來。

哎呀……

李裕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如此浪費魚餌,一個激動不小心扯下了幾根鬍鬚,疼得他亦是齜牙咧嘴。

由於更多的湖魚聞食而來,這片水域的魚情氾濫,而年輕人連連中魚,跟其他武進士的距離是越拉越大。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本屆新科武舉的武狀元非這個年輕人莫屬,但這種釣魚的方式聞所未聞,而且像是在取巧。

“這是怎麼回事?”

“他剛剛詢問魚餌是無限量供應,現在已經這樣幹了三回,這個法子還真好使!”

……

李裕對自己的屬官問明情況,只是得知這個年輕人如此浪費這麼多魚餌,不由得一陣肉疼,同時隱隱覺得這種做法不合規。

只是這個年輕人終究是在規則範圍內做的事情,還真不適合當場將他攆出西苑。

現在只能將事情稟告陛下,若陛下沒有異議的話,那麼本屆恩科武狀元恐怕就是這個高高瘦瘦的年輕人了。

二十餘歲的武狀元,本朝還真是少見。

李裕心疼剛剛不小心被扯掉的鬍鬚,便是由南往北,繼續觀察武進士的表現。

只是他早前認爲的武狀元種子選手,卻是表現得差強人意,而今在這裡釣不着魚且頻頻出錯,故而心裡對這些理論知識紮實的文生感到了失望。

其實不僅僅是那些武狀元的種子選手,武進士的整體表現都不太理想,一路走來又遇到好幾個武進士因失識而退賽。

李裕原本對朱祐樘安排武生有所異議,只是看着這幫武進士的表現後,發現軍隊還真是需要一些意志堅定的將領。

像剛剛那些因一點點小小的不順,便氣得摔魚竿子的人,又怎麼可能率領軍隊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勝利呢?

今天的天氣有點曬,故而容易讓人變得急躁。

武生都是底層百姓出身,而且都經過苦難磨礪,像那個年紀最大的老者宛如石頭靜靜地垂釣,而收穫並不算少。

這邊武生的表現明顯要好得多,雖然沒有誰將魚餌不當錢般拋下湖中,但幾乎每一個武生都能夠中魚,木盆或多或少有收穫。

單從收穫總量來看,武生其實要強於武進士。

“哈哈……這條草魚說什麼都有十幾斤,誰能跟我比,武魁非老子莫屬!”

當李裕走出最北邊的那個釣位的時候,一個身材異常結實的中年男子舉着一條大草魚囂張地炫耀道。

一直盯着的吏部官員的嘴角微微抽搐幾下,在看到李裕來到這裡,當即便將事情的經過向李裕彙報。

李裕上下打量這個全身溼轆轆的中年男子,嘴角亦是抽搐幾下。

很顯然,現在的魚竿壓根無法支撐起十幾斤的巨物,何況在場所有考生所採用都是統一的竹竿,又有什麼理由釣起這種巨物呢?

只是武舉這最後一場考試像是中了邪般,武進士和武生都出現不走尋常路之人,偏偏都搞到了可觀的漁獲。

抱歉,最近狀態不好!

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71章 餘波3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20章 揚州夢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387章 京城的米價正在飛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126章 箭來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60章 血災降臨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30章 百家刊明,鎮南檄文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27章 刺駕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2章 何以治國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302章 帝謀長遠,黑暗歸滿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307章 初雪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06章 賜號平反,佳麗三百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126章 箭來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第415章 江南你是真該死啊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256章 以鐵爲契,帝陷兩難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426章 宋澄的解題思路竟是找女人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
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71章 餘波3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20章 揚州夢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327章 有部赤山,命由主定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387章 京城的米價正在飛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126章 箭來第313章 紫禁城飛來“天災”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512.第510章 一個來自整個日本的阻力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60章 血災降臨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297章 禍從口出,以血忠君第44章 帝有雄志,但求安眠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30章 百家刊明,鎮南檄文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第133章 吳玘官途,帝嘆荒謬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27章 刺駕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2章 何以治國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302章 帝謀長遠,黑暗歸滿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307章 初雪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06章 賜號平反,佳麗三百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126章 箭來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第415章 江南你是真該死啊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256章 以鐵爲契,帝陷兩難第192章 斬盡魑魅魍魎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8章 國喪和新君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426章 宋澄的解題思路竟是找女人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