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柳淳,你藏不住了!

在朱元璋的時代,哪怕國公宗親,都殺了不少,動輒株連九族,殺了一個血流成河,能說不驚天動地嗎?

當然,永樂朝也同樣不乏大手筆,拿景清來說,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因爲被派去北平當官,和朱棣還有些關係,等靖難成功之後,朱棣還寄希望景清投降。

奈何這位根本是心如鐵石,他表面是假意迎合,卻伺機行刺,不出意外,他一個書生,能殺得了朱棣嗎!

結果被憤怒的朱棣抄家滅門,不管是九族被殺,就連鄉親朋友都遭到了牽連……景清其實才是那個被滅了十族的人。

當然,求仁得仁,景清景大人也被當成了無雙忠良,寫進了史冊裡。

而這一次完全不同了,他的十族沒有被殺,也沒有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可帶來的震撼,卻遠遠超過了真正的歷史!

趙勉當衆宣佈,景清縱容鄉勇,殘害百姓,身爲官吏,已經站在了百姓的對立面上,似他這般的東西,唯有千刀萬剮,以死謝罪。

成千上萬的新津百姓,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痛哭流涕,跪倒磕頭,黑壓壓的,填滿了好幾條街道。

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這一次景清享受到的是萬人唾罵的待遇,更勝一籌!

當劊子手將他的肉一片片割下的時候,萬民歡騰,到達了沸點……景清,徹底完了。

趙勉趁機宣佈,靖難軍將遵照先帝祖訓,徹底推行變法。

從成都府開始,在整個巴蜀大地,包括雲南,落實均田。

所有土地,不分男女,一律均分,十五歲以下一半……同時,所有鄉勇,一律視爲非法武裝,全部取締。各地成立由貧苦百姓,農家子弟組成的民兵。所有民兵在平時維護地方安全,防止地主豪強反撲,在戰時,要服從調度,爲大軍提供協助。

針對士紳豪族,如果確有殘害百姓行爲,按律治罪。

如果沒有,只需將多餘的土地上繳,並且接受重新教育,待到通過考覈,即可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在土地上,是堅決的均田,在工商問題上,則是以鼓勵爲主,原來對商人的歧視悉數取消,除了正課之外,不許盤剝商人,不許設立稅卡。

讓商人最深惡痛絕的厘金問題,也被取消了。

這幾條措施公佈之後,巴蜀大地,萬民歡騰。

柳淳強的不是畫大餅而已。

要知道他在去了雲南之後,就有一大批學生追隨着他到了雲南,而且他也創辦了學堂,許多軍中子弟都進入學堂學習。

在柳淳裝死的這段時間裡,趙勉負責學堂的運作,如今已經有了成果。

趙勉把這些學生調入巴蜀,給他們配屬人馬,進入各個縣城,鄉下,去落實均田……在所有將領中間,平安和杜思賢對此最爲熱衷。

平安出身悲慘就不用說了,杜思賢家裡也不富裕,他只是個販運糧食的小商人,因爲厘金的原因,才奮起反抗,有了今天。

杜思賢沒有像景清一眼,背叛窮苦人,相反,他比誰都同情普通百姓,下手也絕對不客氣。

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說是皇權不下縣,政權不下鄉……地方上千百年都是士紳宗族控制,變法改革,應該打破這個局面。

但問題是鮮有人說清楚,要怎麼打破。

比如說,派遣官吏下鄉,還是遷居豪強,或者是對百姓進行教育宣傳?

這些做法,或許都有些道理,但是不要忘了,鄉村的數量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家族,難以計算清楚。

光靠着從上而下的力量,能解決多少?

當初柳淳帶着數百太學生,還有那麼多的賬房高手,用了快一年的功夫,才把長沙一府弄得七七八八。

像長沙一般的單位,大明至少有兩三百個。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來,能做得完嗎?

或許從那時候起,柳淳的潛意識裡就知道了,真正要完成變法,不是靠着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也不是靠着永樂大帝的銳意進取……而是靠着從下而上,只有進行一場大戰。

從根本上,把地方百姓動用起來,才能解決土地問題。

不然的話,那些變法目標就只會成爲一場夢。

政治很多時候就是這麼殘酷,人們的行爲不是遵循文藝青年的美好想象,而是要看實實在在的利益。

就算不打這一場靖難,朱棣順利登基,沒有了篡位的污點,那朱棣就能揮灑自如,創造更大的功業嗎?

不,不會的!

假如朱棣真的順利登基,他只會嚴格尊奉朱元璋留下的條條框框,很難跨越出去,被各種各樣的力量死死牽制住。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靖難之役,就沒有永樂大帝,這倆是分不開的。正因爲靖難之役,打出了一套完全屬於朱棣的班底,只聽他一個人的命令。

這纔有下西洋,徵草原,遷都北平,修永樂大典。

同樣的道理,不徹底摧毀敵方的士紳豪強,光是派遣官員下去,這幫人會不會被士紳收買?

你覺得官吏和士紳會彼此牽制,可事實上,他們往往會勾結在一起,一起壓榨毫無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這種道理是普遍存在了,比如歷代的皇帝,都熱衷分權制衡,不斷的削弱相權,甚至乾脆取消宰相。

但結果呢?

往往事與願違,百官總是會以某種形式,聯合在一起,共同欺負皇帝……試問歷朝歷代,幾百位天子當中,能乾綱獨斷的又有幾人?

柳淳這段時間常常捫心自問,其實他是真正盼着這場靖難之役的!

殺!

地方的貪官污吏,殺了!

罪大惡極的士紳豪族,殺了!

各地的土匪山賊,殺了!

總之,凡是擋在變法前面的人,都要被徹底摧毀消滅。

柳淳就是這場變法的總導演,而趙勉則是擔任了檯面上的主演任務。他不斷調動人員,針對一個個的縣城,清丈土地,計算人口,登記造冊,按照人口分田。

還記得朱元璋曾經像柳淳炫耀的嗎?

記載了天下丁口的黃冊,記載了所有土地田主的魚鱗冊,老朱就是按照這兩樣東西,向天下徵稅的。

可即便有魚鱗冊和黃冊,也難免有疏漏,因爲只要不在冊上,就可以躲避稅賦,爲此有人不惜投獻豪族,充當奴僕。

這種情況從洪武末年就出現了,等到明朝的中期,就完全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天下之田,有一半以上,落到了世家大族手裡,他們享受着豐厚的地租,卻不用納稅。普通小民百姓,以不足一半之田,承擔所有稅賦,壓力之下不斷有農民破產,變成流民……幸運的是,海外的需求出現了,工商業發展起來,吸納了很多勞動力,延緩了危機。

可終究有積重難返的那一天,鄉村崩塌了,整個大明也就完蛋了……

而這一次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再也沒有藏匿的人口了,所有人頭跳了出來,那些士紳大戶的奴僕也紛紛逃了出來。

能光明正大拿到土地,能挺直腰桿做人,幹嘛還給人家當奴僕?任憑別人呼來喚去!誰又不是天生的賤皮子。

當朝廷光想着增加稅源,清查藏匿人口的時候,阻力重重,即便暫時清查一些,很快也會恢復原狀,甚至變本加厲。

可是當真正落實均田之後,丈夫們都會主動把妻子從士紳家裡叫出來,父親也會把女兒搶出來,誰還給你們當丫鬟婆子?

這是一個大活人!

她代表着好幾畝田!

數以百萬計的女人,在這場變法當中,終於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她們和男人一樣,也擁有土地,換句話說,她們也是堂堂正正的人!

可以很明顯發現,田裡幹活的女人增多了,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女人也敢上桌了,說話也硬氣了,不再是唯唯諾諾……

整個巴蜀,都在迅速經歷一場涅槃重生似的變革……

“原來真的有一種改天換地的力量啊!”

老頭朱守仁,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這位在元朝就曾經爲官的老人,此刻也被驚呆了。

朱元璋帶來的變革就夠厲害了,恢復華夏衣冠,授田,抑制豪強,天下大治……可和現在比起來,似乎又差了一籌。

朱守仁捻着鬍鬚,微微一笑,如此手筆,怕不是趙勉能施展出來的,縱觀天下,比起先帝還深謀遠慮,魄力更大的,也只有一個人了!

朱守仁想了許久,終於拄着柺杖,前來求見。

趙勉當然不會拒絕,要知道在成都之戰前,可是這位老大人出面,才帶動商人借款,幫助守城的,他可是大功臣!

“老前輩,您來有事吩咐?”

朱守仁啞然失笑,“趙大人,老夫此來是想見見那個人……請他出來吧!”

趙勉一愣,“老大人,你要見誰?”

朱守仁老眼放光,笑眯眯道:“趙少保,你又何必跟老夫裝糊塗!我這一把年紀了,什麼沒有經過。我是真想看看這位少年英傑,想跟他推心置腹地談談。還有啊,要是覺得老夫這把老骨頭能有用,我也願意站出來,替你們做事情。”

趙勉此刻有些尷尬,朱守仁資歷太深了,他先後在朝堂和地方爲官,人脈不可小覷……如果有此老幫忙,他們很多事情都會方便許多的。

只是……正在趙勉遲愣的時候,柳淳笑呵呵從外面走進來。

“老先生,柳某不過是普通人罷了,何勞先生親自來看!”

第452章 罪己詔第502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257章 絕對陛下親子第170章 豈不美哉第137章 朱元璋的小金庫第7章 燕王府的熊孩子第770章 女裝大佬惹不起第622章 視金錢如糞土第538章 爲燕王賀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772章 無他,太窮了第55章 從地獄爬回來的人第462章 連皇陵都保不住了第796章 霹靂手段第354章 雲南三十萬將士泣血上奏第586章 凱旋歸來第743章 他不配嗎?第874章 道衍的最後一計第664章 國公之首的威風(四更)第798章 自己辦報紙第473章 朱棣的大胃口第49章 神奇二人組第483章 王爺,我們不敢要賞賜第581章 悉數打入天牢第243章 老朱的改革決心第505章 朱棣的鴻門宴第670章 太師殺大汗第145章 該給老爹娶媳婦了第149章 來自徐增壽的指點第442 章 老夫爲道統而死第817章 支棱起來的王老頭第745章 朱棣殺上門第818章 商業奇才第813章 扶持實業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280章 比黃金還貴的寶貝第530章 徐輝祖的日記第667章 太少了第358章 一時忽悠一時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732章 明教的名冊到手第139章 始於顏值,陷於勇氣第61章 好一口大鐵鍋第777章 一起坐車一起飛第420章 一不小心成了反賊頭子第495章 要有學區房第314章 威力無窮的小人書第342章 朕去送送他第351章 我是你舅舅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606章 大家都說該殺第200章 老朱藏不住了第567章 做一個好父親第858章 大賞功臣第600章 朱棣有錢了第219章 向老朱彙報戰果第581章 悉數打入天牢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第407章 大獲全勝的朱棣第55章 從地獄爬回來的人第122章 朱標的發財之路第58章 打動老朱的方案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798章 自己辦報紙第536章 天上掉餡餅第114章 大牢裡個個都是人才第393章 奉天靖難的開始第144章 給老朱挖的最後的大坑(第一更求票)第342章 朕去送送他第727章 錦衣衛的復仇第531章 第一勳貴的覆滅第112章 朱老四的好日子來了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200章 老朱藏不住了第76章 拯救藍玉的第一步第477章 見孫女了第720章 拿金磚砸死你第483章 王爺,我們不敢要賞賜第714章 過生日第177章 三女搶柳郎第28章 給老爹說媒第674章 讀書人也有猛士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552章 臣等寧死不從第420章 一不小心成了反賊頭子第383章 舉國同悲第610章 此人有中山王之風第777章 一起坐車一起飛第465章 兵臨金陵城第478章 大團圓第14章 朱元璋的愛第516章 山東軍圖覆滅第496章 王妃,發財了!第557章 臭弟弟,你賣便宜了第311章 滿血復活的錦衣衛第448章 燕王別慌 ,家裡有礦第869章 太子也要養豚第665章 你們就是饞大明的土地第595章 捐出全部家產第589章 運氣太好了怎麼辦
第452章 罪己詔第502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252章 藍玉的禮物第257章 絕對陛下親子第170章 豈不美哉第137章 朱元璋的小金庫第7章 燕王府的熊孩子第770章 女裝大佬惹不起第622章 視金錢如糞土第538章 爲燕王賀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772章 無他,太窮了第55章 從地獄爬回來的人第462章 連皇陵都保不住了第796章 霹靂手段第354章 雲南三十萬將士泣血上奏第586章 凱旋歸來第743章 他不配嗎?第874章 道衍的最後一計第664章 國公之首的威風(四更)第798章 自己辦報紙第473章 朱棣的大胃口第49章 神奇二人組第483章 王爺,我們不敢要賞賜第581章 悉數打入天牢第243章 老朱的改革決心第505章 朱棣的鴻門宴第670章 太師殺大汗第145章 該給老爹娶媳婦了第149章 來自徐增壽的指點第442 章 老夫爲道統而死第817章 支棱起來的王老頭第745章 朱棣殺上門第818章 商業奇才第813章 扶持實業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280章 比黃金還貴的寶貝第530章 徐輝祖的日記第667章 太少了第358章 一時忽悠一時爽,一直忽悠一直爽第732章 明教的名冊到手第139章 始於顏值,陷於勇氣第61章 好一口大鐵鍋第777章 一起坐車一起飛第420章 一不小心成了反賊頭子第495章 要有學區房第314章 威力無窮的小人書第342章 朕去送送他第351章 我是你舅舅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606章 大家都說該殺第200章 老朱藏不住了第567章 做一個好父親第858章 大賞功臣第600章 朱棣有錢了第219章 向老朱彙報戰果第581章 悉數打入天牢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第407章 大獲全勝的朱棣第55章 從地獄爬回來的人第122章 朱標的發財之路第58章 打動老朱的方案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798章 自己辦報紙第536章 天上掉餡餅第114章 大牢裡個個都是人才第393章 奉天靖難的開始第144章 給老朱挖的最後的大坑(第一更求票)第342章 朕去送送他第727章 錦衣衛的復仇第531章 第一勳貴的覆滅第112章 朱老四的好日子來了第73章 朱棣的招攬第200章 老朱藏不住了第76章 拯救藍玉的第一步第477章 見孫女了第720章 拿金磚砸死你第483章 王爺,我們不敢要賞賜第714章 過生日第177章 三女搶柳郎第28章 給老爹說媒第674章 讀書人也有猛士第696章 將門子弟遭難了第552章 臣等寧死不從第420章 一不小心成了反賊頭子第383章 舉國同悲第610章 此人有中山王之風第777章 一起坐車一起飛第465章 兵臨金陵城第478章 大團圓第14章 朱元璋的愛第516章 山東軍圖覆滅第496章 王妃,發財了!第557章 臭弟弟,你賣便宜了第311章 滿血復活的錦衣衛第448章 燕王別慌 ,家裡有礦第869章 太子也要養豚第665章 你們就是饞大明的土地第595章 捐出全部家產第589章 運氣太好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