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崔耕的命門

崔耕當然不知道,陳果之死會引起如此的軒然大~波。

處理完越州之事後,他就帶着崔琪、李白、楊玄琰、宋等人回泉州了。

原本崔耕的意思,宋在朝廷都當了那麼多年宰相了,來嶺南道當宰相還不是手拿把攥的?資歷、能力都毫無問題。

然而,宋卻拒絕了,他提出來,自己先觀察一段嶺南道再說。

在絕大多數人包括崔耕想法裡,是此老愛惜羽毛,打算讓崔耕多次邀請,再重新出仕。這也算不得矯情,就是當皇帝都得三次三讓不是?

崔耕打算一個月後,再親自上門邀請宋出仕。學劉皇叔來個三顧茅廬,對自己也沒啥壞處嘛。

然而,一個月還沒到呢,宋就親自來訪了。

越王府,春華殿。

宋躬身拜倒,道:“參見越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師兄快快請起,這不是折煞小弟了麼?”崔耕把他扶了起來,指着自己旁邊的椅子,道:“師兄還請上坐。”

宋頗爲玩味地道:“哦?越王的意思,咱們今天是隻敘私交,不談公事嗎?”

“呃……也可以這麼說。”

宋徑自坐了下來,正色道:“本來和越王敘敘舊,談談心也沒什麼。只是現在情況緊急,也只能和越王先敘公事了……如果越王不嫌宋某是個白身的話。”

“那哪能呢?呃……你說現在情況緊急,到底有什麼緊急之事呢?”

“越王既是嶺西聯邦之主、又控制了契丹、新羅、室韋、渤海、黑水等國,更有劍南道、嶺南道乃至安南都護府,想必已經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吧?”

崔耕苦笑道:“師兄這是在諷刺小弟?您放心,小弟還沒有到得意忘形的地步呢。兵兇戰危,誰敢言必勝?恐怕……”

“不不不,越王誤會我的意思了。”宋道:“我是想說……您現在確實是天下無敵,不過,很快就不是了。相反地,就是能否保全妻子家族,都不一定呢。”

“啊?”

崔耕當時就有些不高興了,他心中暗想,你宋宰相都當過了,還玩這套大言驚人的把戲幹啥?

怎麼我就難以保全妻子了?哪有你說地那麼嚴重?

他淡淡地道:“師兄這話……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了?”

“看來越王你是不服氣啊。”宋問道:“越王請想,你第一次,憑一己之力,控室韋、滅渤海,控新羅。第二次,又是隻帶不到百人,就建立了嶺西聯邦,幾十位國主臣服於您的麾下。歷史上何人的功績可與您相提並論?”

“呃……沒有吧。”崔耕心中微有些得意。

宋道:“的確沒有。不過,比您的成就略低,卻性質類似的人,還是有的。比如班超投筆從戎,以使者之名,控制西域百國。比如太宗年間的王天運,出使天竺,卻打下了半個天竺。你們想想,你們有什麼共同點?”

“共同點麼……”崔耕想了一下,道:“班超後面有大漢支持,王玄策出使代表了大唐,本王則是……嶺南道?”

“越王千歲果然聰明。我說,嶺南道是您的根本之地,您同意不同意?而嶺南道絕對稱不上固若金湯,你同意不同意?”

“我……”

崔耕資質雖然一般,但身居高位這麼多年,不知參與了多少國家大事,足跡遍佈天下,腦海中還有後世的記載……此時說他是當世頂尖的政治家之一,絕對是名副其實。他稍微一想,就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宋所說的問題。

一個強盛的帝國,爲何無法永遠擴張下去?甚至會在某個小國面前折戟沉沙?

一個是通訊技術的限制,帶來的難以掌控全部國土。另外一個,則是交通技術限制,造成的實力不足。

比如說大唐吧,歷史記載中,高仙芝威震西域,爲何直屬的唐軍一直只有一萬多人?

沒辦法,從內地運來的糧食、軍餉只有那麼多,大唐的國力只能支持一萬多人駐守西域。

崔耕之所以能帶着六七萬人去小勃律國,那是因爲……高昌人帶着全族百年的積累。識匿人本就是土著。

而且,不用發軍餉,那點東西支撐大家到了小勃律就行了。打不下來小勃律國就是死,還要吃的幹啥?

朝廷辦事,就不能這麼幹了。

崔耕能建下那麼大的功業,是因爲他本身就名震天下,人們願意接受他的領導。必要的情況下,嶺南道也能提供一定的支持。,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嶺南道有難,崔耕治下其他地方,能提供多少支援呢?

受運輸條件的限制,劍南道、西域聯邦可稱得上杯水車薪。安南都護府,以及北方各國,只能出動一部分軍隊支持,別指望他們能從經濟上支持。

所以,李隆基真的跟崔耕拼命,把嶺南道砸個稀巴爛絕無問題。扶桑跟嶺南道拼個同歸於盡也問題不大,就是南詔,也能給嶺南道帶來非常大的損失。

崔耕的根本之地若是沒了,聲望大跌。西域各國、契丹、新羅,甚至於鎮守各地的大將,指不定就起什麼歪心思了,說不定眨眼就分崩離析。

不,甚至那些大將也鎮不住局面,因爲當地並非漢人爲主,他們同樣成了無根飄萍。

所以說,嶺南道是崔耕的命門,絕對不容有失。然而,這個命門還絕對談不上什麼堅固。

當然了,要達到這個效果,自己都得先下定必死的決心。想來李隆基、閣羅鳳和扶桑天皇,平時下不了這個狠心。等真被逼到想同歸於盡的地步了,也沒那個機會了。

崔耕道:“師兄是的意思是……大唐、扶桑,或者南詔,可能會對我嶺南道不利?”

“他們暫且不談,短時間內應該沒那個膽子。”

“那您說得是……”

宋吐出了四個大字:“禍起肘腋!現在嶺南道即將劇變,越王卻茫然不知,真是令人……您到底是有多長時間,沒親自處理政務了?”

“呃……”

崔耕心說,我何止是長時間沒處理過政務啊。事實上,我根本就沒咋處理過政務,都是讓周興他們負責的。

誒?周興?

崔耕面色一沉,道:“您是說,周興這廝固態萌發,有貪贓枉法、欺上瞞下之事?”

“非也,非也。”宋連連搖頭,道:“不是他貪贓枉法、欺上瞞下了。而是……他做的太好了,如今的嶺南道政令通達,執行迅速,不打折扣……對周興治政的本事,我不說佩服吧,但至少也得承認人家不在我之下。”

“那你怎麼還說……”

“嶺南道這場鉅變早晚要來,周興只是做的太好,把這場鉅變提前引發罷了。”

頓了頓,宋忽然轉移話題,道:“對於南選之事,越王知道多少、”

“略知一二……”

然後,崔耕簡單地將自己所知南選的情況,介紹了一遍。

所謂“南選”,只有嶺南道和黔中道纔有,其他地方是沒有的。這是大唐朝廷因地制宜的一種政策。

這兩個地方的特點是:離着朝廷的中樞不太遠,境內漢人的數量不多以及境內多山。

多山就意味着閉塞,可能相隔不遠就風俗迥異,甚至語言都不通,很難改土歸流。離着中樞近,就意味着,朝廷非常希望徹底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就是把當地的“土官”變爲朝廷任命的“流官”。

在高宗時期,朝廷指定了“南選”的計劃。

每三年,朝廷會派遣一名“南選使”到嶺南道和黔中道來。他們會在那些羈縻地區,選擇可造之才,任命爲朝廷官吏。

具體選擇標準麼……大道理可以說出很多,但實際上,好吧……就是沒標準。

每辦法,這些羈縻州,你想選才德兼卑的流官來吧。人家那麼大的本事,在哪不能把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何必來這窮山僻壤受苦?

從本地選吧,會寫字的都沒幾個。你起碼得選能鎮得住場子的人吧?用什麼考試標準都不合適。

所以,一般就是南選使和地方上推薦上來的人聊幾句,覺得這人能湊合,這人就當官了。

莫小看這南選,看起來有些荒謬,卻讓朝廷對嶺南道的控制迅速加深。

道理很簡單,走了這麼一個程序之後就意味着,這些官吏的官位是朝廷給的,而不是當地的蠻酋給的。

時間長了,等當地都是“南選”之人時,改土歸流,不就瓜熟蒂落了嗎?

哈哈哈~~

聽崔耕把自己對“南選”的理解說完,宋不由得大笑出聲,道“越王的這些見識……是拾人牙慧吧?您仔細想一想最後一句,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我明白了!”

崔耕心中一動,道:“不可能會有當地全是“南選”之人時。溫水可以煮青蛙,卻煮不用了大活人。等南選之人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那些蠻酋必然不會坐以待斃。就是官府……也未必有耐心等到瓜熟!”

“然也!”宋道:“自從周興主政以來,每次南選都辦的妥妥當當。而且,朝廷以前是三年一次南選,他改成了一次。到了現在,朝廷南選的初衷基本已經達到,而那些蠻酋恐怕也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了!”

崔耕面色驟變,道:“嶺南道半數以上是羈縻州,他們已經被南選逼到了要拼命的地步……如果朝廷仍然控制嶺南道,就會任由他們造反,因爲這本來就是“南選”計劃的最後一部分。鎮壓之後,可以將全部羈縻州收歸朝廷管轄。但是對我崔耕來說,就是一場生死大劫了。度得過去,龍飛在天。度不過去的話……身死族滅!”

第267章 紛紛來投降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467章 小小一毒計第1426章 招待太豐盛第1085章 終於得自由第991章 二郎鴻鵠志第152章 衣錦還鄉來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1031章 起死又回生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1484章 波浪涌連番第985章 一切皆有因第1254章 抵達萬安城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771章 二郎要翻船第183章 忽悠侯思止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065章 胡縣令升堂第1109章 只與君相好第350章 禽獸終不如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1629章 王家消夏宴第1537章 內宅難擺平第028章 打假在行動第912章 妒令神智昏第493章 終得見真龍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1116章 記載與真相第1455章 林闖終現身第451章 賭約滿城飛第1845章 再見柳蘊紫第1624章 張家有好女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1173章 元振會勸降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606章 吐蕃有內亂第020章 意外的請帖第364章 佳人柔如水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1337章 再取鐵刃城第533章 月嬋終現身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923章 崔是令公孫第1659章 香氣引辟邪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182章 此兒三品官第191章 月嬋微鬆口第1657章 女大不中留第875章 東窗終事發第957章 水落石難出第877章 突現豬隊友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第855章 似乎挺順利第1502章 借爾運氣用第1654章 二郎德報怨第977章 絕境有微光第502章 雨兒小心思第074章 徒勞忙一宿第1033章 登臺講佛法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第188章 參天樹已倒第629章 巧解水碾案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740章 守軍翻十倍第536章 說個笑話聽第244章 世事真難料第030章 好戲連番演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377章 無奈吟十香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001章 一覺夢千年第1089章 一番真風順第1581章 施恩於爨部第459章 女皇親賜婚第1123章 遑耶能治病第1052章 瑤仙定賭約第1084章 虛驚一場夢第1741章 天坑驟然現第1340章 兵分兩路走第1330章 狹路勇相逢第295章 揚州有園林第048章 曹家這爺倆第764章 原來有內情第214章 同姓不爲婚第1589章 二郎立誓功第1788章 倒黴三金鏢第186章 難解女兒心第1520章 虎狼前後來第790章 同休好算計第754章 太后的囑託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1030章 心明說不清第1694章 危機忽然至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749章 吐蕃辯法會第305章 救下一豺狼第1747章 羣賊咬幾口第719章 陝州入手中第147章 嶺南肅政使第696章 胡商有後臺
第267章 紛紛來投降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467章 小小一毒計第1426章 招待太豐盛第1085章 終於得自由第991章 二郎鴻鵠志第152章 衣錦還鄉來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1031章 起死又回生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1484章 波浪涌連番第985章 一切皆有因第1254章 抵達萬安城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771章 二郎要翻船第183章 忽悠侯思止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065章 胡縣令升堂第1109章 只與君相好第350章 禽獸終不如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1629章 王家消夏宴第1537章 內宅難擺平第028章 打假在行動第912章 妒令神智昏第493章 終得見真龍第1586章 越王四條件第1116章 記載與真相第1455章 林闖終現身第451章 賭約滿城飛第1845章 再見柳蘊紫第1624章 張家有好女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1173章 元振會勸降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606章 吐蕃有內亂第020章 意外的請帖第364章 佳人柔如水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1337章 再取鐵刃城第533章 月嬋終現身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923章 崔是令公孫第1659章 香氣引辟邪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182章 此兒三品官第191章 月嬋微鬆口第1657章 女大不中留第875章 東窗終事發第957章 水落石難出第877章 突現豬隊友第607章 崔英再立功第855章 似乎挺順利第1502章 借爾運氣用第1654章 二郎德報怨第977章 絕境有微光第502章 雨兒小心思第074章 徒勞忙一宿第1033章 登臺講佛法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第188章 參天樹已倒第629章 巧解水碾案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740章 守軍翻十倍第536章 說個笑話聽第244章 世事真難料第030章 好戲連番演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377章 無奈吟十香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001章 一覺夢千年第1089章 一番真風順第1581章 施恩於爨部第459章 女皇親賜婚第1123章 遑耶能治病第1052章 瑤仙定賭約第1084章 虛驚一場夢第1741章 天坑驟然現第1340章 兵分兩路走第1330章 狹路勇相逢第295章 揚州有園林第048章 曹家這爺倆第764章 原來有內情第214章 同姓不爲婚第1589章 二郎立誓功第1788章 倒黴三金鏢第186章 難解女兒心第1520章 虎狼前後來第790章 同休好算計第754章 太后的囑託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1030章 心明說不清第1694章 危機忽然至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749章 吐蕃辯法會第305章 救下一豺狼第1747章 羣賊咬幾口第719章 陝州入手中第147章 嶺南肅政使第696章 胡商有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