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5章 收編室韋國

崔耕眉毛一挑,道:“怎麼?高將軍以爲,本王的計劃,並不可行?”

高仙芝微微搖頭,道;“也不是不可行。末將辦不到的事兒,您未必就辦不到。我只是想告訴您一點經驗:現在室韋軍中,掌權的既非室韋人,也不是黑水人,而是渤海人。”

崔耕道:“室韋人是本王的嫡系,黑水人受了我的大恩,唯有渤海人是徹底被本王壓服的。安思順用渤海人掌握關鍵位置,就可以最大的消除本王的影響力。這樣一來,的確不好策反。”

高仙芝道:“正是如此。當然了,現在的形勢也不是全然不利於您。一來,安思順儘管打敗了末將,但在受降城下連連受挫,室韋軍已然士氣大跌,安思順的威望也降了不少;二來,根據室韋俘虜所言,現在大唐天子李隆基已經帶五萬唐軍以及五萬扶桑軍到達了西受降城。安思順的兵力並不佔絕對優勢,時間久了,待唐軍的主力上來,甚至有被包圍的危險。”

崔耕道:“不管怎麼說,總要試一試。畢竟這是傷亡最少的,解決室韋的辦法。不知高將軍,可有路子,送本王秘密去室韋軍中?”

高仙芝道:“路子倒是沒有。但末將想,您現在身邊有一萬安東軍,足以自保,用不着鬼祟行事。”

“嗯?什麼意思?”

“您大可以直接面見安思順嘛。那些渤海人可以不給您面子,但安思順本人卻未必扛得住您的壓力,說不定您一露面,他就降了。”

“這個嘛……”

崔耕想了一下,道:“也有道理,一來,安思順野心不大,是受了史思明的挑撥,才如此行事;二來,安思順可以換關鍵位置的人,卻沒法換普通士卒,本王出現,士卒們未必還會再聽他的;三來,安思順打的旗號是爲本王報仇,若本王現身,縱然士卒們不倒戈,也得軍心大亂,士氣全無。”

頓了頓,終於下定了決心,道:“這樣吧,你明日就向安思順挑戰,本王隱在暗中,見機行事。”

高仙芝躬身道:“遵旨!”

……

……

第二日,崔耕和高仙芝率安東軍主動出擊,在室韋軍不遠處,排開了陣勢。

高仙芝帶二十名親衛出陣,在室韋軍大營前,一箭之地勒住了繮繩。

他高喝道:“安東軍高仙芝在此,請貴軍安思順出來答話。”

“原來是高將軍,您等着啊。”

守門的兵丁不敢怠慢,迅速回報。

大約半個時辰後,室韋軍營門大開,安思順也帶着二十名親衛迎了出來,與高仙芝相向而立。

安思順道:“怎麼了?高將軍你是想通了,要投降俺某人了嗎?很好,從今以後,你就是安某人的副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功成之後,咱們富貴共享之。”

高仙芝冷笑道:“哪裡,要投降的並非高某人,而是你安思順。”

“笑話,本將軍麾下三十萬大軍,西受降城不日而下,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席捲中原。你高仙芝萬把殘兵敗將,憑什麼讓我投降?”

高仙芝道:“萬事都擡不過一個理字。越王對你安思順如何?你今日背叛他老人家,心中可過意得去嗎?”

安思順眉毛一挑,道:“怎麼會過意不去?我那老爹不就是打死了一名小妾嗎?就算按大唐律例,也不是什麼大罪過。可他崔耕爲了自己的名聲,竟然派人暗殺了我爹。身爲人子,此仇焉能不報?到底是崔耕對我的知遇之恩大,還是父親的生養之恩大?這事兒放到哪去說,也不是我安思順無理。”

高仙芝道:“那要是我能證明,令尊並非越王暗殺呢?安將軍你又有何說?”

“證明?你怎麼證明?越王派人暗殺我爹,難道還要通知你高仙芝嗎?”

頓了頓,他又陰陽怪氣兒的地道:“除非越王和我當面對峙,要不然我絕不相信!但問題是,越王現在已經駕鶴西遊了,現在是死無對證啊,哈哈!”

“哦?是嗎?”

崔耕聽到這,再也忍不住了,將面上的黑巾扯下,道:“安思順,你不是要和本王對質嗎?我來了!”

“啊?越王?”

霎時間,安思順的額頭上冒出了一層細密的冷汗,面色陰晴不定。

崔耕道:“還愣着幹什麼?不是和本王對質嗎?你有什麼想問的,儘管問。本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若是沒什麼要問的,那可就休怪本王胡思亂想了。”

“我……”

高仙芝道:“安將軍,你可得想清楚了再說。原來你打的旗號,是爲越王報仇,可不是爲父報仇。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吧,越王慈悲,總能對天下人遮掩過去。但現在,你再若說錯了話,可就老天都幫不了你了。”

“這個麼……”

陡然間,安思順滾鞍落馬,跪倒在地,道:“末將參見越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所有的這一切,都……都是史思明攛掇末將乾的啊。還請越王恕罪!”

“史思明攛掇你乾的?”

崔耕也下了馬,在安思順身前站定,道:“本王當然相信,這事兒的始作俑者是史思明,但你姓安的就那麼無辜?你真的信,安波注是我殺的?嘿嘿,依本王看,安波注之死,不過是爲你自己提供了一個反叛的藉口罷了。也難怪,憑什麼李隆基就爲大唐天子,憑什麼崔瑜因爲有一個好爹,就爲嶺南道之首啊?天下本無主,有德者居之嘛!姓安的就不能做一回皇帝嗎?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嘛!”

崔耕的話如同刀子一般,像安思順心中最隱秘的地方紮了下去。句句都是誅心之輪,安思順羞愧得低下頭去。

他說道:“末將一時糊塗,還請越王治罪。”

“我是饒不了你!”崔耕輕嘆一聲,道:“事到如今,你也只能爲一國之主了。”

“啊?一國之主?”高仙芝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人就是這樣,唯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安思順聽了崔耕剛纔陰陽怪氣的話,還以爲崔耕要狠狠的處置自己呢,沒想到崔耕僅僅是要自己爲一小國之主,那可太好了。

本來嘛,自己犯了這麼大的錯,若崔耕還對自己非常放心,官居原職,自己也不信啊。

到了那時候,自己就該擔心崔耕是不是要藉機麻痹自己,最後發動雷霆一擊,將自己抄家滅族了。

安思順簡直大喜過望,道:“多謝越王千歲寬宏大量!思順以後一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若再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時,天厭之,地棄之!”

崔耕擺了擺手,道:“起來吧,不用賭咒發誓了。本王只看你日後的表現。”

“遵旨。”安思順站起身來,道:“微臣給越王牽馬,請越王入營訓話。”

這一方面是表達恭順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把自身做了崔耕的人質。

崔耕道:“準!”

稍頃,在安思順的引領下,崔耕騎着高頭大馬,進了室韋軍大營。得知越王死而復生,衆將士一片歡騰。

“越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人們齊聲吶喊,聲震雲霄。

安思順乃是這支室韋軍的主將,稍微一搭耳朵,就聽出了與自己爲主將之時的不同聲音更加洪亮,感情更加真摯。

換言之,崔耕在室韋將士心目中的地位,要遠較自己爲高。

非但如此,他還發現,不僅僅是受自己打壓的室韋、黑水人十分擁戴崔耕,就是渤海人也非常的激動。

這是怎麼回事兒?

哦,我明白了。敢情這些渤海人,儘管是我提拔起來的,卻對我的前途不看好啊。

如果他們認定,我要敗亡,哪怕我再給人家高~官厚祿,人家都不會領多少情。

只有越王認可的高~官厚祿,纔是真正的高~官厚祿!

幸虧我一見越王,就選擇了磕頭認錯。若是負隅頑抗的話,恐怕就會被他們綁了,向越王請功,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想到這裡,安思順對崔耕越發恭敬。

巡視了大約兩個時辰,崔耕終於將三十萬室韋軍的營地轉完,回到了中軍帳。

室韋軍中的大將都來聽命。

崔耕又傳下命令,讓安思順將被打壓的將領招來,中軍帳內黑壓壓站了一片,靜待越王訓話。

崔耕往四下裡掃視了一圈兒,道:“室韋軍這些日子到底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本王也不再贅言。事到如今,我只有一句話:懸崖勒馬,既往不咎。當然了,也不是一點教訓都不吸取,本王準備將室韋一分爲三,立三名國君,以免再有人獨斷專行。”

諸將齊聲道:“請越王下旨。”

“安思順爲渤海國王,凌十三爲黑水國王,楊玄琰爲室韋王。原室韋國內的臣子,都有一次自由擇主的機會。”

安思順原來擡渤海人壓制黑水人和室韋人。現在崔耕將安思順封爲渤海王,原來那些得了重用的渤海人就可以跟他走,避免日後遭到清算。

他們騰出了位置,楊玄琰和凌十三也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班底。

楊玄琰和凌十三跟了崔耕那麼多年,如今也算論功行賞,修成正果了。

諸將毫無意見,齊齊跪倒在地,道:“微臣遵旨。”

……

……

剛剛將室韋軍處置好,受降城內唐軍已經得了消息,邀請崔耕入城一會。

李隆基也真夠給崔耕面子的,崔耕剛帶着人出了營地,受降城就城門大開,李隆基帶領扶桑使者,已經全城的重臣猛將相迎。

崔耕行禮:“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越王免禮。”

不待崔耕下跪,李隆基已經緊走幾步向前,將他扶住了,道:“往昔千錯萬錯,都是朕之過錯。越王不怨恨朕,朕已經心滿意足了,又怎敢受越王大大禮呢?”

崔耕道:“哪裡,那都是武惠妃弄權之過,陛下何錯之又有?如今武惠妃已然伏誅,過去的事兒咱們就都莫提了吧?”

他之所以這麼說,一方面是,是給李隆基留個面子,把所有過錯都推到武惠妃的身上。另一方面卻是,這事兒確實不好細研究。若說自己在此事中純潔得如白蓮花一般,那也不現實。

過去的事兒宜粗不宜細,大家還是悶聲發大財。

一個時辰之後,西受降城,城主府內。

大唐君臣歡聚一堂,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李隆基道:“如今我軍的總兵力達到四十五萬,已經和賊人有一戰之力,到底如何行動,大家議一議吧。”

王道:“微臣以爲,越王威震天下,滅國無數,這種軍國大事,還是應該以越王的意見爲準。”

王的名號在名將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崔耕聽了這話不禁有些小得意。

他說道:“現在咱們無非是兩個法子。一個法子是以堂堂之陣對付史思明。契丹軍只有二十萬,又在中受降城下打了敗仗,咱們的兵力也佔優勢,勝算還是頗高的。第二條路,則是策反契丹軍。派人對契丹軍的主將曉以利害,讓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反正,或者直接刺殺史思明。”

王道:“俗話說得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能不正面交戰破敵,當然是最好的了。只不過本相這邊,實在在契丹軍中沒什麼影響。不知越王您那……”

崔耕苦笑道:“本王原來在契丹還有些釘子,不過史思明起兵之後,就將這些釘子連根拔除了。”

安思順道:“末將也以爲應該採取第二個法子。聽說史思明的一隻眼睛被射瞎之後,情緒變得暴怒無常,動輒殺人,契丹諸將早就對他不滿。只是在他的積威之下,沒人敢付諸行動罷了。至於策反的人選,末將也有。”

“誰?”

“是烏氏兄弟。老大叫烏承恩,老~二叫烏承。他們人送綽號轅門二龍,殺伐驍勇,在史思明帳下甚受重用。非但如此,他們還心向朝廷,願意爲朝廷效力。”

烏承恩?烏承?崔耕還真聽說過這兩個名字。

在歷史記載中,烏承恩曾經爲史思明的部下,主動勸說史思明接受大唐的詔安。可惜史思明在投降之後,依舊野心不死,圖謀叛亂。於是乎,大唐天子下旨,令烏承恩聯絡史思明的部下,準備刺殺史思明。

結果史思明棋高一着,讓人埋伏在烏承恩的牀下。

深夜時分,烏承恩和他的兒子說話不再顧忌,將自己的此行的來意全部說出。

史思明埋伏的人出現,將烏氏父子抓了個現行。最後烏氏父子都被亂棍打死。這次策反行動也算完全失敗。

烏承也不簡單,開元二十二年,奚、契丹南侵,唐軍在捺綠山大破入侵者。接着趁勝追擊,直搗契丹人老巢。

烏承對當時的主將信安王李、幽州長史趙含章二人說:“入侵的敵軍奚和契丹都很厲害,前次他們打了敗仗,不是真敗,而是誘我們深入。你們應該養精蓄銳,堅守不出,使他們的陰謀不能得逞。”、

二人根本不相信,率軍迫至白城,與敵軍相遇,大敗而歸。

而烏承則出其不意,攻擊右翼,大獲全勝。後來烏氏兄弟謀刺叛將史思明未成,烏承恩死,烏承投奔大將李光弼。

在歷史上,他們的行刺計劃是失敗了,這次的遊說能成功嗎?崔耕深表懷疑。

他問道:“烏氏兄弟和安將軍到底是什麼關係?”

安思順道:“他們原來和安某人是同一部落的。這種關係並不爲人所知,這次史思明派烏氏兄弟和我聯絡,結果我們搭上了關係,準備隨時刺史思明一刀。”

崔耕暗暗尋思:那這二人就是願意爲安思順效力,而不是朝廷效力了。如此也好,就算失敗了,朝廷也沒什麼損失。

崔耕道:“那就讓他們試一試吧。本王在契丹中也有些熟人,雖不是暗子,但本王也能說得上話。我這就休書幾封,讓烏氏兄弟拿着幾封信,去見他們,應該能夠事半功倍。”

安思順道:“那可太好了,想必越王的書信一至,就是史思明的授首之時。”

李隆基道:“那事不宜遲,就請越王趕緊行動,務必在史思明得知越王沒死的消息之前,將契丹諸將策反成功。”

第1281章 名道黃師尊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817章 二郎和稀泥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825章 竹槓敲起來第295章 揚州有園林第1364章 公主真傾情第860章 處幽蘭之室第948章 王晙有委屈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405章 迷案有隱情第282章 棚內講哲理第1603章 再向長安行第1093章 有苦說不出第1434章 攻下忽汗城第602章 大公能無私第709章 京兆尹之爭第523章 提前得消息第338章 遍灑金錢雨第1679章 扯出太子爺第1467章 濫竽難充數第980章 二郎再下獄第032章 喜訊從天降第476章 殺人滅口中第1443章 長安一雙案第1727章 法進來拜訪第1703章 兄弟析產案第580章 來龍與去脈第391章 青雲子算卦第1457章 遠方蛇吐信第220章 雨中跪聽旨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618章 魚兒自投網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438章 神鷹展翅飛第534章 蜀商宋子霸第1045章 得道真多助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948章 王晙有委屈第213章 天意報應案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1713章 剎那千年藥第426章 設下連環計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597章 秘室講秘聞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707章 幸運橘諸兄第465章 一雄領羣雌第277章 成立新商號(二)第386章 答案終揭曉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321章 獵人再上山第487章 道家導引術第1423章 登船與下船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1124章 紅背竹竿草第1025章 少年遭重挫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1354章 溫言審疑案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1509章 頭上一把刀第1304章 危機終化解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1085章 終於得自由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1298章 揚我大唐威第249章 百口也難辯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370章 蒙崔突無主第810章 婚宴要殺人第1399章 林甫要上位第008章 醉仙樓酒會第1227章 陛下有旨召第997章 雙方終翻臉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1333章 七萬換崔王第677章 女皇出三題第107章 剛烈蘇大郎第1732章 千年之芳華第1814章 打油能退敵第136章 馮樸調令來第802章 親手刃二張第1400章 宦官內鬥強第1683章 史鏡與人鏡第1327章 安撫神仙相第1564章 全靠君襯托第1426章 招待太豐盛第1692章 翩翩賢璟來第1188章 惡鬼攔路途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第1438章 復爲皇后尊第1658章 欽定鴛鴦譜第146章 千鈞懸一發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990章 兌子誰吃虧第1605章 唐朝第一貪
第1281章 名道黃師尊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817章 二郎和稀泥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825章 竹槓敲起來第295章 揚州有園林第1364章 公主真傾情第860章 處幽蘭之室第948章 王晙有委屈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405章 迷案有隱情第282章 棚內講哲理第1603章 再向長安行第1093章 有苦說不出第1434章 攻下忽汗城第602章 大公能無私第709章 京兆尹之爭第523章 提前得消息第338章 遍灑金錢雨第1679章 扯出太子爺第1467章 濫竽難充數第980章 二郎再下獄第032章 喜訊從天降第476章 殺人滅口中第1443章 長安一雙案第1727章 法進來拜訪第1703章 兄弟析產案第580章 來龍與去脈第391章 青雲子算卦第1457章 遠方蛇吐信第220章 雨中跪聽旨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618章 魚兒自投網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438章 神鷹展翅飛第534章 蜀商宋子霸第1045章 得道真多助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948章 王晙有委屈第213章 天意報應案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1713章 剎那千年藥第426章 設下連環計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597章 秘室講秘聞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707章 幸運橘諸兄第465章 一雄領羣雌第277章 成立新商號(二)第386章 答案終揭曉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321章 獵人再上山第487章 道家導引術第1423章 登船與下船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1124章 紅背竹竿草第1025章 少年遭重挫第1310章 崔密何許人第1354章 溫言審疑案第180章 拜望準岳父第1509章 頭上一把刀第1304章 危機終化解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1085章 終於得自由第1640章 劫後之餘波第1298章 揚我大唐威第249章 百口也難辯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1370章 蒙崔突無主第810章 婚宴要殺人第1399章 林甫要上位第008章 醉仙樓酒會第1227章 陛下有旨召第997章 雙方終翻臉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1333章 七萬換崔王第677章 女皇出三題第107章 剛烈蘇大郎第1732章 千年之芳華第1814章 打油能退敵第136章 馮樸調令來第802章 親手刃二張第1400章 宦官內鬥強第1683章 史鏡與人鏡第1327章 安撫神仙相第1564章 全靠君襯托第1426章 招待太豐盛第1692章 翩翩賢璟來第1188章 惡鬼攔路途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第1438章 復爲皇后尊第1658章 欽定鴛鴦譜第146章 千鈞懸一發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990章 兌子誰吃虧第1605章 唐朝第一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