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師兄是名相

“張常侍來了!”

“張中郎請!”

“哎呦,這不是六郎嗎?坐,快來這裡坐!”

……

頓時,衆官員紛紛起身打招呼,有的禮貌性地致以問候,有的就非常熱情,乃至接近於諂媚。

張昌宗頻頻頷首回禮,風度翩翩。

突然,他眼睛掃到了崔耕的身上,冷笑道:“崔監正,今日乃是陛下賜宴,朝廷重臣皆可參與。你一個小小的四品官前來,是不是太不知自重了?”

擦!

這孫子是沒事找事啊,哥可不能慣着他!

崔耕當時就要反脣相譏。

可還沒等崔耕開口呢,一個身着深綠色官袍的官員就慷慨陳詞,道:“張卿此言差矣!旨意上雖然寫的是朝廷重臣,但陛下既然給崔監正下了旨,他敢不來嗎?那不是欺君之罪嗎?真是豈有此理!”

“呃……”

張昌宗臉上的慍怒之色一閃而逝,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這個官員他認識,其人姓宋名,雖然官職不高,僅僅是六品的鳳閣舍人、監察御史,但是最近被武則天單獨召見多次,甚是寵信。

他心中暗想,是了,崔耕是四品官,我諷刺他算不得朝廷高~官,那宋才六品官,豈不是更稱不上了?所以,人家生我的氣,非常合理!

想到這裡,他滿臉堆笑道:“哪裡,哪裡,宋公誤會哩。本官的意思是說,崔耕那廝官職低也就罷了,品行也不好啊。他外表忠厚內藏奸詐,表面上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這樣的人稱爲朝廷重臣,我張昌宗第一個不服氣!”

頓了頓,又對宋道:“但是您就不一樣了,雖然官職是低了些,但人品高潔,雅量高致,堪稱天下第一,張某人佩服之至。來,宋大人,您請上座!”

完美!

在張昌宗的想法裡,自己這一遍貶崔揚宋,既禮賢下士,討好了剛纔不小心得罪的宋,又徹底地貶低了崔耕,堪稱一舉兩得。

然而,還沒等他高興多久呢,就聽宋冷笑道:“品行?在下自認爲,自己的品行,離着崔大人差着十萬八千里哩!”

說着話,宋走上前來,對着崔耕深施一禮,道:“往昔宋某人官微職淺,無緣見崔大人一面。今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啊。”

崔耕此時的心裡面,簡直是像三伏天喝了冰糖涼水那麼熨帖。

不僅僅是因爲這位如此堅定不移的站在自己這邊,更關鍵的是,聽聽,這是誰?

宋啊!

大唐三百年,以名相論,公認爲“前稱房、杜,後稱姚、宋”,這裡面的宋,就是指宋。

他歷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殤帝、唐玄宗五朝,一生爲振興大唐勵精圖治,與姚崇同心協力,輔佐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

人送綽號“有腳陽春”,那意思,就是說宋如一縷春風,流淌到哪裡哪裡就似春風煦物,倍感溫暖,不爲自己爭名謀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均體現了他愛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這等人物,一見自己,就大禮參拜,心服口服,那成就感,還真是剛剛的啊!

崔耕趕緊以手相攙,道:“宋大人快快請起,對宋大人的品行,崔某人也是佩服得很哩,咱們以後可得多親多近。”

他們倆這麼一唱一和,可把張昌宗的肺都要氣炸了,怒道:“姓宋的,咱們倆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張某人對你也一向尊敬。你果真要和崔耕沆瀣一氣,與某爲敵嗎?”

“什麼爲敵?”宋滿臉無辜之色,裝傻賣萌,道:“崔大人身爲武榮縣折衝都尉府長史時,曾經力擒倭皇。官居江都縣令時,爲冤鬼伸冤,天降甘霖;身爲定州長史時,平定蝗災,活人無數……”

好麼,也真難爲他對崔耕的過往那麼瞭解,一樁樁一件件,如數家珍,隨口道出。

最後,宋滿臉委屈地道:“張卿,您仔細想想,我宋沒什麼功績可言,要是自稱比人家崔大人的品行還高,那不是完全不要臉了嗎?”

尼瑪,你這是說自己不要臉面,還是暗指本官我不要臉?

張昌宗勃然大怒,道:“你……你……”

“下官怎麼了?”

“呃……真是氣煞我也!”

張昌宗心思電轉,也沒想出人家宋的話,表面上有什麼漏洞,直氣的額頭上青筋亂跳,眼睛四處亂瞄。

宰相蘇味道、李嶠雖然投靠他了,但總不能在這種情況下親自下場,和一個六品小官死磕吧?那也太不自重身份了,紛紛扭過頭去,不敢和他對視。

最後,還是天官侍郎鄭善果實在受不了張昌宗的壓力了,挺身而出,勉強找了個理由,道:“宋御史你口口聲聲,稱不願意與六郎爲敵。那本官就奇怪了,你爲何稱他爲卿,而不稱呼他爲六郎呢?”

“哼哼,六郎?”宋發出一陣冷笑,道:“以官銜而論,張大人正當爲卿,本官如此稱呼,有什麼奇怪的?倒是你,鄭善果,又不是他家的奴僕家奴,那裡有叫他爲郎的呢?”

“我……”

跟張昌宗一樣,鄭善果被說了個既滿肚子委屈,又無言以對。。

其實這事兒吧,還真不好說,

稱呼某人爲“某某郎”,最初的概念,是妻子稱呼丈夫,後來,又推而廣之,家裡的家奴也都如此稱呼男主人。

再後來呢,又推到更廣的地方了,人們稱呼熟悉的某人爲某某郎,就是個表示尊敬的意思,那暗含的意思是,我像家奴一樣尊敬你,你看看我多有禮貌哩?

所以,現在宋這話,你說無理吧,他還真有點道理。你說有道理吧,又確確實實是強詞奪理。

不愧是日後名滿天下的賢相,稍微小露一手,就讓張昌宗和鄭善果明明白白吃了個大虧,卻有苦說不出!

張昌宗自知這場是佔不着什麼便宜了,放狠話道:“姓宋的,是非只因強出頭,你這是沒事兒往自己身上攬事兒啊,咱們走着瞧!”

宋毫不畏懼,脖子一梗,傲然道“嘿嘿,如果張卿執意如此,說不得,宋某人也只得硬接着了!”

“好,咱們走着瞧。”

話不投機半句多,雙方不歡而散,張昌宗找了個位置坐下,宋則直接大啦啦地和崔耕並肩而坐。

崔耕低聲道:“多謝宋大人今日仗義施以援手。呃……能不能問一句,您因何對本官如此關照?有道是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總不會是真的只聽了幾句本官的過往,就傾心相交吧?”

“那是自然。”宋隨手將一個梨子拿起,咬了一口,道:“兩個原因。其一,陛下今天特意交代我,看着張昌宗,別故意挑釁你。”

“那第二呢?”

宋眨了眨眼睛,道:“第二麼…嘿嘿,當然是我剛剛拜了一個老恩師呢,他叫張柬之。崔大人,以後我就是你的師兄了,哪有師兄不關照師弟的道理?”

原來如此!

崔耕心頭一震,恍然大悟。

事實上,這哪是什麼師兄師弟啊,分明是同屬“保太子李顯”一黨,來了個黨同伐異!

要不是這層關係,恐怕宋就要兩邊相勸,做個和事佬,而不是堅決站在自己這邊了。

當初狄仁傑拿出一張文契讓自己來籤,做個投名狀,自己就是認了張柬之爲老師。

現在看來,狄仁傑也看中宋了,把他拉入了黨內。奶奶的,不愧是名滿天下的狄相爺啊,這眼光真夠毒的!

崔耕道:“即便如此,師弟我也要多謝師兄的高義,要知道,那二張心思狹小,睚眥必報。若是報復起來……”

“關於這點,二郎你不必擔心,師兄自有自保之道。”

崔耕仔細回想後世的記載,赫然發現,宋的確是以六品監察御史之身,和二張正面硬肛了多次。

結果每次都是宋略佔上風,又在二張的可接受範圍內,不至於真的不惜代價和他死磕到底。

最後,倒是二張毫無脾氣,對宋敬而遠之了。

崔耕誠心實意地道:“呃……師兄威武,小弟佩服!”

說話間,又是將近一刻鐘過去,忽然遠處一腳步聲響起,緊接着一個尖利地聲音道:“陛下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諸大臣齊跪。

稍後,環佩聲聲,黃羅傘蓋下,武老太太一身盛裝,大駕光臨。

女皇陛下先令衆位高~官平身,然後一聲令下,太監宮女不斷穿梭,將瓜果撤下,換上美酒佳餚。

女皇陛下道;“今日襲芳院中百花盛開,朕心有所感,招諸臣工同樂!來,咱們一邊賞花一邊飲酒,不必拘君臣之禮,開懷暢飲!”

“謝陛下!”

當然了,說是不必拘君臣之禮,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人們的話題,先是稱讚武則天老太太身體硬朗,年歲雖高,但耳不聾眼不花。

甚至有人稱,武則天最近長出了重眉,乃是聖賢相,恐怕成佛做祖,享壽萬年都不是問題。

所謂重眉,就是眉毛分成兩層,看起來就像是四個眉毛,可能是武則天得了什麼病所致。

但是,儘管人們都這麼賣力的拍馬屁了,武則天似乎一直興致不高。

於是乎,有那機靈的,心思一轉,改爲誇讚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了。

這兩位可誇的槽點太多了,一時間諛詞如潮,甚至有人指着池子裡的蓮花,道;“看,六郎的容貌,和這潔白無瑕的蓮花何其相似?”

右肅政臺肅政大夫楊再思瞧出了便宜,高聲道;“不,樑大人,你說錯了,不是六郎的臉像蓮花,而是……”

“什麼?”

楊再思往四下裡看了一眼,才嘴角微翹,道;“蓮花像六郎,哈哈!”

這個馬屁拍得好!

頓時,下方一陣響應。

“妙!妙啊!不是蓮花似六郎,而是六郎似蓮花!”

“楊大夫真大才也!”

“得此佳句,當浮一大白!”

……

隨着羣臣們誇獎張昌宗,武則天的臉上逐漸露出了笑模樣,道;“說起這個六郎啊,真是神仙中人,朕一見就心生歡喜。”

武三思上前湊趣道:“陛下這個神仙中人說得好,侄兒以爲六郎之美,已非凡世所能有,他一定是王子喬轉世。”

所謂王子喬,就是周靈王太子姬晉。傳說此人登仙而去,擅吹笙作鳳鳴,後隨浮丘公登仙而去,成仙后還乘白鶴現於緱山。

張昌宗聽了也非常高興,道:“啓稟陛下,微臣請扮作王子喬而舞,以助陛下之興。”

“準!”

稍後,張昌宗令宮人找來了羽衣和笙器,當場翩翩起舞起來,果然風姿綽約,不類凡俗。

舞到興起,有宮人將一個木製的白鶴扔入場中,張昌宗騎在鶴上,越發像是傳說中的王子喬了。

一曲舞罷,人們又是一陣交口稱讚。,

忽然,有人高聲道:“啓稟陛下,微臣觀六郎之舞,心有所感。還請陛下准許微臣賦詩一首,以記今日之盛事!”

“難得崔愛卿有心了,準!”

那人朗聲道:“聞有沖天客,披雲下帝畿。三年上賓去,千載忽來歸。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中郎才貌是,柱史姓名非。祗召趨龍闕,承恩拜虎闈。丹成金鼎獻,酒至玉杯揮。天仗分旄節,朝容間羽衣。舊壇何處所,新廟坐光輝。漢主存仙要,淮南愛道機。朝朝緱氏鶴,長向洛城飛。”

“好詩啊,好詩!”

“此詩一出,萬千頌六郎之佳句,不敢復出矣!”

“崔大人真大才也,當世名家,有你一席之地!”

“六郎長得好,崔大人的詩寫得好,真是相得益彰啊!”

……

一個是這首詩的確好,衆人誇讚起來,毫無心理障礙;第二個,則是討武老太太和張昌宗開心了。

武則天也非常高興,道:“崔愛卿的詩作甚佳,賞黃金千兩,着授鳳閣舍人!”

“謝陛下。”

按說,把這個馬屁精封賞完就得了唄,可是人家武老太太完全沒停手的意思。

她復看向崔耕道:“崔愛卿,你可認識此人?他也姓崔,也是博陵崔氏之人呢。”

崔耕搖頭道:“博陵崔氏人口衆多,微臣還真有些孤陋寡聞,竟不知族內何時出了此等賢才。”

“你不知道,朕就告訴你。此人叫崔融,因六郎的舉薦得官。哼,以前有人說六郎舉薦的都是市井無賴之徒,朕以爲單這個崔融,六郎就不算有負朕的信任了。”

崔耕不知武則天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含混應道:“陛下聖明!”

“這麼說,二郎你也認爲崔融的詩才不錯了?”武老太太這才圖窮匕見道:“二郎你人稱崔飛將,詩才聞名天下。不如也寫一首詩,記一下今日之盛事?”

敢情是在這等着我呢!

崔耕心裡一翻個兒,暗暗尋思,這回可不大好辦了啊。

第369章 右遷著作郎第1848章 變起馬原裡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298章 國師來斷案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1852章 蛇蠍毒美人第1093章 有苦說不出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091章 日用爲說客第950章 陰風起長安第351章 突厥有故人第1609章 比詩招親會第810章 婚宴要殺人第588章 金蟬又脫殼第1542章 收下盧藏用第1744章 燎原平城京第921章 崔耕打啞謎第1622章 瘋犬名王焊第1717章 又見法進僧第675章 袁恕己罷相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897章 造起勢頭來第1149章 盛世大唐香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1454章 真相更朦朧第1220章 偏向虎山行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1674章 金烏玉兔集第120章 林邑有至寶第497章 伏兵連番現第732章 無人能理解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1833章 處置魚朝恩第944章 前往靈州城第1636章 大婚必出事第805章 九寶十四符第306章 吉頊逸事多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699章 二賊相勾結第586章 李休不領情第884章 小白再立功第1372章 搞笑離間計第1842章 方寸已然亂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1651章 崔耕有疏漏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114章 開堂審命案第731章 強詞難奪理第1725章 倨恭忽然變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225章 新開糖作坊第085章 山匪聽好了第1134章 呂某真有錢第1800章 幕府大將軍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915章 皇圖成泡影第928章 吹牛也有罪第784章 小人張昌有第307章 連遭小絆子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第1669章 前往大照寺第435章 多祚別有心第201章 揚州狗咬魚第1687章 養個白眼狼第1281章 名道黃師尊第1643章 藩使賀千秋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1467章 濫竽難充數第816章 舊事要重演第176章 作繭來自縛第519章 三崔揚名夜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020章 意外的請帖第994章 誤會父老意第1442章 亂點鴛鴦譜第1633章 十三有消息第938章 猛獸已出籠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521章 成均起波瀾第610章 崔英再獻計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692章 囂張四海幫第385章 女皇隆恩重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724章 齊聚二聖宮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501章 藏用有冤屈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1300章 三策償阿布第289章 蒼天厚愛誰第1039章 一聲雙解釋第302章 熱烈來歡送第1081章 此路已不通第601章 舞者能近道
第369章 右遷著作郎第1848章 變起馬原裡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298章 國師來斷案第1709章 法進終現身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1852章 蛇蠍毒美人第1093章 有苦說不出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091章 日用爲說客第950章 陰風起長安第351章 突厥有故人第1609章 比詩招親會第810章 婚宴要殺人第588章 金蟬又脫殼第1542章 收下盧藏用第1744章 燎原平城京第921章 崔耕打啞謎第1622章 瘋犬名王焊第1717章 又見法進僧第675章 袁恕己罷相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897章 造起勢頭來第1149章 盛世大唐香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1454章 真相更朦朧第1220章 偏向虎山行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1674章 金烏玉兔集第120章 林邑有至寶第497章 伏兵連番現第732章 無人能理解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1833章 處置魚朝恩第944章 前往靈州城第1636章 大婚必出事第805章 九寶十四符第306章 吉頊逸事多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699章 二賊相勾結第586章 李休不領情第884章 小白再立功第1372章 搞笑離間計第1842章 方寸已然亂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1651章 崔耕有疏漏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114章 開堂審命案第731章 強詞難奪理第1725章 倨恭忽然變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225章 新開糖作坊第085章 山匪聽好了第1134章 呂某真有錢第1800章 幕府大將軍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915章 皇圖成泡影第928章 吹牛也有罪第784章 小人張昌有第307章 連遭小絆子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第1669章 前往大照寺第435章 多祚別有心第201章 揚州狗咬魚第1687章 養個白眼狼第1281章 名道黃師尊第1643章 藩使賀千秋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1467章 濫竽難充數第816章 舊事要重演第176章 作繭來自縛第519章 三崔揚名夜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020章 意外的請帖第994章 誤會父老意第1442章 亂點鴛鴦譜第1633章 十三有消息第938章 猛獸已出籠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521章 成均起波瀾第610章 崔英再獻計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692章 囂張四海幫第385章 女皇隆恩重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724章 齊聚二聖宮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501章 藏用有冤屈第1590章 爨部終發動第1300章 三策償阿布第289章 蒼天厚愛誰第1039章 一聲雙解釋第302章 熱烈來歡送第1081章 此路已不通第601章 舞者能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