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

“劉縣令莫急嘛,此番大變動對你而言,可是好事吶!”

宋廉面生笑意,說道:“泉州轄下如龍溪、晉~江、南安、清源、莆田等縣,唯清源與莆田二縣是縣境最小,戶籍最少的兩縣,而兩縣這幾年來,無論是人丁,還是耕種商貿,都遠遠屈居於其他幾縣之下。爲這事兒,咱們刺史馮大人上次進京時,還被婁相爺數落了一通。”

宋廉口中的婁相爺,在座幾人都不陌生,連崔耕都聽說過他的大名。

他便是如今政事堂宰相班子的其中一名宰相婁師德。

要說這婁師德,絕對是高宗朝至如今一大名人,婁師德年輕時以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屢立戰功,任命爲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後又累遷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現如今的泉州府,就是從豐州劃分出來的幾個縣組成的。

在豐州都督任上一干便是十數載,婁師德才在前年被召回朝中,任刑部侍郎,並進入宰相班子。去年,又從刑部侍郎遷升至刑部尚書。這一年,婁師德剛剛過完六十大壽!

近年來婁師德升遷速度之快,絕對令人咂舌,可見其隨着年紀越大,越是深得武后之賞識和信任。

婁師德先從文,後從武,最後由從武轉入文,端的是能文能武,是高宗年間到武后臨朝年間的名將和名相。

如今泉州刺史馮樸,便是婁師德當年在豐州都督府任上一手提拔起來的。刺史馮樸每逢進長安,必第一時間到婁府拜會婁師德。

……

聽着宋廉直言不諱地說着清源縣和莆田縣這兩年的發展緩慢,劉縣令不由拱手低聲道:“下官慚愧,累及刺史大人在婁相面前失了顏面!”

劉縣令在莆田縣上足足幹了五年的縣令,所以一聲慚愧,他也說得不冤。

至於陳子昂和崔耕,清源縣發展緩慢,還真跟他倆沒啥關係,兩人都是履任不到半年,而且都不是主政的縣令,所以要說慚愧的也是胡澤義,跟他沒多大關係。

不過陳子昂還是拱手錶了一下態度,道:“下官也是慚愧,今後必會多做努力!”

倒是崔耕半點覺悟都沒有,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左右來回轉着頭,就是不想替胡澤義背這黑鍋表這個態。

宋廉擺了擺手,捋須笑道:“這也不能全怪你們的,畢竟兩縣境狹人丁少,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好在今年清源縣出了個木蘭春酒,還成了御用貢酒,總算是替我們泉州在朝廷掙了不少顏面。說起這木蘭春酒,馮刺史前些日子還特意在家中宴請了本官一回,果真是好酒吶,不愧御酒之名。崔縣尉啊,你功不可沒啊!”

崔耕一聽,宋廉竟誇起了自家的木蘭春酒來,不由起身難得謙虛了一把,道:“大人謬讚了。”

“哈哈,不過清源縣如今能拿得出手的本地名產,也就你們家的木蘭春酒了。州府也指着你家的木蘭春酒,多招引一些外地商旅來泉州吶。”

宋廉誇完之後,勉勵道:“不過據本官所知,如今木蘭春酒的產量上,好像也只能區區滿足泉州府境內諸縣。這樣可是不行的,要加大產量多多往外銷纔是。這樣,州府銀庫才能充盈起來,你說對不對?回頭你要多多敦促你家的酒坊,要擴大擴增擴產嘛。”

如今崔氏酒坊已經成了清源縣最大的納稅大戶,現在聽宋廉的意思,好像還要讓崔氏酒坊成爲泉州府的納稅大戶啊。

不過對於納稅這種事,崔耕倒是沒有多大牴觸,納稅越多,說明產量越大,銷路越好嘛。

而且崔氏酒坊若真能成爲如泉州林家那般存在的納稅大戶,相反對他崔耕在泉州府的官場中,也是一大助力!

隨即,他點頭道:“下官曉得了,回頭定會敦促此事。”

“好,那本官就開始說正事兒了。”

宋廉清了清嗓子,徐徐拋下一個重磅炸彈:“朝廷有意讓莆田、清源兩縣合兵,並增設折衝都尉府置於此地!”

轟!

崔耕三人當場便震驚了。

尤其是劉縣令,情不自禁地驚呼一聲後,雙肩略有顫抖,激動的。

激動之理由很簡單,兩縣合併,意味着合併之後的新縣,無論是縣境大小,還是人丁戶籍的多少,都遠超其他幾個縣,成爲泉州府下轄名副其實的第一上縣,甚至是凌駕於上縣之上的望縣。

這意味着,他只要當上這個新縣的縣令,那麼他這個從六品的奉議郎,就可以立馬轉爲正六品的朝議郎。一從一正之差,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有些人窮其五六年,都無法跨越由從六品轉進正六品的這一步。

劉縣令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地方上幹不到正六品,意味着縣令任期一滿的話,就算調進長安六部裡也只能出任個某部員外郎什麼的。興許,運氣不好的話,還要繼續留在地方再幹上幾年,甚至幹到死爲止。

所以當初胡澤義因爲木蘭春酒被選爲御酒,清源縣被升爲上縣之後,突然被擢升至正六品,他劉縣令可是羨慕嫉妒恨,整宿整宿氣得睡不着覺啊。

眼下,清源縣沒了縣令,只有縣丞和縣尉兩名佐官。而自己這個莆田縣令就是兩縣合併之後,新縣縣令的最佳人選了。

眼瞅着夙願離自己咫尺之遙,劉縣令豈能不激動?

而且,能在兩縣合併之後的新縣增設一個折衝都尉府,那這個新縣絕對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朝廷肯定在不遠的將來還要有大動作。

折衝都尉府是幹嘛使的?

這可跟團練軍這種民兵編制不一樣,而是隸屬十二衛府的,除了拱衛地方之外,還要定期輪流抽調進長安,負責拱衛帝都。

可想而知,朝廷越發看重泉州府了,這新縣也即將進入朝廷將來的大規劃裡。

在這種新縣幹上一任縣令,劉縣令相信,自己的仕途將會迎來春天!

激動!

劉縣令已經難掩住心中的激動,就差猛地站起,高舉右臂大呼:我我我,讓我劉某人來當這個新縣的縣令吧!

至於崔耕和陳子昂,也是面有波瀾,不過卻是高興不起來。

很明顯嘛,今天宋長史來宣佈這個消息,又將莆田劉縣令一起叫過來,而且之前也說了,以後不會派人來出任清源縣令了,這已經說明,合兵之後的新縣縣令人選,八九不離十,就是姓劉的了!

對於出身清源縣衙的兩人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尤其是崔耕,剛到清源縣衙出任這個九品縣尉纔多久?不過三個月。

而合併之後的新縣絕對是望縣級別的,縣尉至少是正八品的給事郎,朝廷怎麼可能會讓一個才幹了幾個月的九品縣尉,突然跨越從八品承奉郎,直接晉升到正八品給事郎?

而且,莆田縣那邊還有個老資歷的縣尉賀旭,人那可是正兒八經出身的縣尉,跟他這種由商轉仕的半路出家貨色可不一樣。

真要在兩個縣尉中選一個新縣的縣尉,崔耕相信,賀旭絕對甩自己兩條街。

那到時候,自己何去何從呢?

他有些鬱悶地看了眼一言不發的陳子昂,又看了眼滿臉激動的劉縣令,暗暗鬱悶道,不會就這樣把哥給擼了吧?那也太慘了,才當官幾個月啊?連官服一天都沒穿過,不會這麼衰吧?

就在幾人各懷心事時,宋廉又清了一下嗓門兒,朗聲道:“兩縣合併之後的新縣之名,暫且不做討論。不過新縣已經被朝廷立爲上縣之上,乃望縣,縣衙編配縣令一名,縣丞一名,主簿一名,縣尉一名,三班衙役及獄卒、驛卒及其他在編雜役,暫定人數一百二十名!縣衙所在地還是設在莆田縣城,增置的折衝都尉府設在清源縣城。兩縣民生政事盡歸新縣縣衙署理。吏部讓府衙報送新縣縣衙官員名單,馮刺史與張別駕還有本官在兩天前便差人將名單送往長安!咳咳…本官來宣佈一下報呈吏部的新縣官員名單。”

“新縣縣令,州府舉薦原莆田縣令劉幽求!”

噗通!

劉幽求終於激動地跪了,當真是失態到了極致。

“新縣縣丞,州府舉薦原清源縣縣丞陳子昂!並舉薦原莆田縣丞陶文元出任新縣主簿!”

陳子昂輕唔一聲,倒也不激動,不過還是向宋廉拱手稱道:“感謝馮刺史、宋長史對下官的擡愛!”

“至於新縣縣尉”

宋廉看了一眼崔耕。

同時,崔耕也是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宋廉,心中要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宋廉道:“我們舉薦原莆田縣尉賀旭,出任新縣縣尉!”

媽的!

崔耕聽罷臉色一垮,暗罵一聲,果然沒老子的份兒,真把老子擼了!

這邊宋廉繼續說道:“兩縣縣衙的佐吏衙役,由新縣衙自行篩選,按需留編!至於兩縣如何合併,州府會在十天內出章程,朝廷敦促兩縣合併在一個月內完成!”

此時莆田縣令劉幽求已經從激動中緩緩平靜了下來,對陳子昂拱了拱手,笑道:“陳縣丞啊,以後你我就在一個縣衙共事了,本官今後還少不了你的襄助啊!”

陳子昂與劉幽求沒什麼交情,客套地謙遜兩句之後,發現這次新任命中,宋長史將崔耕給忘了。

畢竟他跟崔耕在縣衙共事有些日子了,而且在抗擊山匪之事上,兩人默契有加,也算有些交情。

這時,他看着怔怔發愣地崔耕,同情地嘆息一聲之後,頗爲仗義地問向宋廉:“敢爲長史大人,崔縣尉雖在清源縣尉任上時日尚短,但卻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尤其是山匪襲城之事上,崔縣尉是有功的,而且是頭功。若非是他,恐怕清源縣的百姓便遭了山匪的洗劫和荼毒。所以,下官斗膽問一句,州府是如何安置崔縣尉的?”

“哦?”

忽然,宋廉輕輕撫額笑道:“瞧本官這記性,怎將崔縣尉給忘了!崔縣尉啊,另有任命!”

崔耕猛地擡頭,問道:“長史大人,是何任命啊?”

宋廉道:“新設的折衝都尉府,由你出任折衝都尉府長史一職,官秩從七品!”

“啊?什麼情況啊…這是…”

崔耕驚得張大了嘴巴,半天沒反應過來。

折衝都尉府長史?官秩從七品?

咋一不留神,噌的一下,就從九品縣尉竄到從七品去了?

不單崔耕錯愕,陳子昂、劉幽求兩人亦是意外至極!

第785章 婉兒來求救第657章 夜遊牡丹園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828章 清流終出手第1804章 冒名第三回第841章 崔耕拿忠良第917章 以德來報怨第1254章 腐鼠成滋味第1277章 過猶成不及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1343章 瓜州有別名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705章 磨刀已霍霍第657章 夜遊牡丹園第1567章 富貴傳千年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711章 胡商有佳僕第1381章 邏閣四遺策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1696章 玄昉能力強第1508章 千蕊要報恩第1064章 二郎面子大第1509章 頭上一把刀第230章 絕地大反擊第724章 齊聚二聖宮第1647章 誤看獅子舞第492章 易得有情郎第193章 神藥救前程第1401章 孰執牛耳者第1179章 日用遭罷相第100章 新設巡檢司第646章 終得解懸案第759章 終於踏歸程第1504章 勃律朝堂變第668章 金山與銀山第1142章 冀王和蠻王第1649章 初會回紇使第088章 此事終罷歇第960章 至寶失蹤案第1687章 養個白眼狼第845章 鬱郁有王氣第1833章 處置魚朝恩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1485章 崔瓊有着落第837章 往事打補丁第1678章 斷出沉年案第327章 吉頊有急智第578章 玉蟬終顯威第761章 發配有隱情第859章 錢財盡捐輸第824章 公主鬥氣中第1506章 名將豬隊友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1823章 教訓武國舅第851章 重耳在外安第856章 佛像有汗流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792章 窺得驚天秘第1417章 殺死吳令光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67章 又有天使來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第1487章 互相背黑鍋第166章 文名動長安第1792章 兩害相權衡第795章 陽謀害崔耕第1769章 鬱崇早有謀第1478章 形勢有變化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1270章 小鬼真難纏第249章 百口也難辯第848章 挖坑待隆基第296章 有事弟子勞第415章 同是有情人第248章 相約無定期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第664章 對噴袁恕己第1409章 越王掌契丹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1464章 劫富難濟貧第1848章 變起馬原裡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229章 強自攀交情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1038章 韋陀真神力第403章 溫泉洗凝脂第1712章 自信與誤會第813章 譙王來拜訪第1387章 風起來蘇頓第1857章 百萬大會戰第1751章 誤入金鈴峒第706章 臨時護駕計第1218章 孽緣纏綿綿
第785章 婉兒來求救第657章 夜遊牡丹園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170章 周興來獻計第828章 清流終出手第1804章 冒名第三回第841章 崔耕拿忠良第917章 以德來報怨第1254章 腐鼠成滋味第1277章 過猶成不及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1343章 瓜州有別名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705章 磨刀已霍霍第657章 夜遊牡丹園第1567章 富貴傳千年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711章 胡商有佳僕第1381章 邏閣四遺策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1696章 玄昉能力強第1508章 千蕊要報恩第1064章 二郎面子大第1509章 頭上一把刀第230章 絕地大反擊第724章 齊聚二聖宮第1647章 誤看獅子舞第492章 易得有情郎第193章 神藥救前程第1401章 孰執牛耳者第1179章 日用遭罷相第100章 新設巡檢司第646章 終得解懸案第759章 終於踏歸程第1504章 勃律朝堂變第668章 金山與銀山第1142章 冀王和蠻王第1649章 初會回紇使第088章 此事終罷歇第960章 至寶失蹤案第1687章 養個白眼狼第845章 鬱郁有王氣第1833章 處置魚朝恩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1485章 崔瓊有着落第837章 往事打補丁第1678章 斷出沉年案第327章 吉頊有急智第578章 玉蟬終顯威第761章 發配有隱情第859章 錢財盡捐輸第824章 公主鬥氣中第1506章 名將豬隊友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1823章 教訓武國舅第851章 重耳在外安第856章 佛像有汗流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254章 突來無妄災第792章 窺得驚天秘第1417章 殺死吳令光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67章 又有天使來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第1487章 互相背黑鍋第166章 文名動長安第1792章 兩害相權衡第795章 陽謀害崔耕第1769章 鬱崇早有謀第1478章 形勢有變化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1270章 小鬼真難纏第249章 百口也難辯第848章 挖坑待隆基第296章 有事弟子勞第415章 同是有情人第248章 相約無定期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第664章 對噴袁恕己第1409章 越王掌契丹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1464章 劫富難濟貧第1848章 變起馬原裡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229章 強自攀交情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1038章 韋陀真神力第403章 溫泉洗凝脂第1712章 自信與誤會第813章 譙王來拜訪第1387章 風起來蘇頓第1857章 百萬大會戰第1751章 誤入金鈴峒第706章 臨時護駕計第1218章 孽緣纏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