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

仙潭村外,三岔口。

崔耕和陳子昂如約趕到,甫一下馬車便見着三岔口附近早已搭起一座臨時兵營,兵營四周有兩支小隊來回巡弋,兵營轅門口有哨卡。

兵營當中支起一座行軍帳~篷,裡裡外外有板有眼,煞有介事,好似真的跟行軍打仗一般。

崔陳二人見狀,面面相覷,好傢伙,這陣仗不小啊。

崔耕沒有行伍經驗,沒見過行伍的大場面,但陳子昂年輕那會兒,還沒中進士之前可是到處遊學的,足跡遍佈塞外漠北,有幸見過大唐邊疆行軍作戰的部隊行營。所以眼前這一幕,他並不陌生。

他一邊朝着軍營轅門走着,一邊衝崔耕說道:“沒想到在小小清源縣外也能見到如此陣仗,也不知道是誰哪位高人佈置得這座臨時軍營。不過嘛,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畢竟如今大唐國內承平許久,這裡也不是漠北邊疆,委實太過興師動衆了,哈哈……”

崔耕也點頭道:“我看剛纔巡邏走過的小隊好像是前些日子來過我們縣城的團練兵啊。不會是咱們長史大人擔心清源縣這一帶還有匪患未除,所以從泉州城下來一趟都得帶這麼多人保護着自己吧?咱們這位宋長史這膽兒也忒小了…嘿嘿…”

“你這嘴也太損了,哪裡有背後如此編排上官的?”

陳子昂沒好氣地數落了崔耕一嘴,便搖了搖頭,自顧朝着轅門口走去。

崗哨的火長上次在清源城見過崔耕與陳子昂,所以一見兩人過來便抱拳迎道:“長史大人已在營中等候二位大人多時,請隨某來!”

遂,將崔耕二人帶進了轅門,朝着兵營中那座軍帳走去。

路上,陳子昂架不住好奇,問火長道:“這位小哥,敢問在此搭建的這座軍營,還有佈置各哨各卡及各隊巡邏,都是出自誰人手筆啊?”

火長聞言,稍稍駐足,臉上頗有幾分驕傲地回道:“正是出自我家校尉大人之手!”

“你家校尉大人?莫不是上次那位團練副史郭校尉?”上次陳子昂雖與郭恪沒有接觸,但多少有一點印象。

火長道:“正是!”

崔耕亦是微微皺眉了下,嘀咕一聲:“居然是他?瞧陳子昂這吃驚的神色,沒想到這高冷的小子還挺有能耐的!”

又聽陳子昂問道:“瞧你家郭校尉年紀輕輕,居然也懂行伍佈置之法,莫非他之前也曾在軍中幹過?後調來泉州出任團練副史的?”

“不,我家郭校尉乃去年的武舉探花,未曾在軍中呆過。”

火長搖了搖頭,頓了一下,說道:“不過我家校尉大人很厲害的,唔……俺也不太懂,反正就是我家郭校尉就是很厲害!”

說罷,繼續領路,奔向軍帳。

陳子昂啞然一笑,道:“看來上次是陳某人小覷了這位年輕的郭副使了。沒有行伍經驗卻能將兵營佈置得如今井然有序,疏密有致,看來是沒少研究兵法韜略啊,或者是自幼便受行伍老輩薰陶啊。”

“嗯,雖然姓郭的那廝高冷的讓我不太喜歡!不過武舉探花之名,又豈是浪得虛名之輩?”

崔耕也頗爲贊同地說道:“而且你發現這火長說得話的神色和口吻沒?這姓郭如此年輕,卻能深得手下如此尊崇愛戴,看來練兵有方啊!”

陳子昂笑道道:“還是崔縣尉觀察入微啊,被你這麼一說,我卻是對這位年輕校尉有些好奇了。”

崔耕道:“同好奇!”

一路嘀咕,直抵帳外。

“稟報大人,清源縣衙陳縣丞,崔縣尉,已在帳外!”火長規規矩矩,對着軍帳抱拳稟道。

“有請兩位大人入帳。”

果然是長史宋廉的聲音。

陳子昂掀簾入帳,崔耕尾隨而入。

甫一進帳,倒是讓崔耕稍稍詫異了一把。

原以爲帳中只有長史宋廉一人,沒曾想,圍坐在帳中一塊毛氈上竟有三人之多。

居中一人乃是宋廉,右邊之人正是一張冷冰冰臉的團練副使郭恪,至於左邊這位嘛,不認識!

不過崔耕細心地發現,對方三十七八歲的樣子,雖銀帶綠袍,但官服的顏色卻是深綠色。

也就是說,這人官秩不是從六品便是正六品。

唐朝官員的官袍與清朝不一樣,清朝是用官袍補子上的不同鳥獸圖案來區分官員品銜的。而唐朝則是以官袍的顏色來區分品秩。唐時,三品以上服紫袍,金玉帶。四品服深緋袍,金帶。五品服淺緋袍,金帶。六品服深綠袍,七品服淺綠袍,並銀帶。八品服深青袍,九品服淺青袍,並石帶。

像陳子昂這個清源縣丞乃八品承奉郎,所穿之官袍便是八品深青官服。而居中而坐的宋廉,乃是中州長史,正六品的朝議郎,穿得便是深綠官服。

至於崔耕自己……九品文林郎,穿得便是淺青官服,並石帶。

雖然他的官服到現在還沒批下來,上任這麼久了,居然一天穿官服出去顯擺的癮頭都沒過過。但是這些最基本的官場常識,他已經熟透了。

看着在座幾位都是穿着官服出行,再看看自己還是穿着便服,崔二郎有點心裡不平衡了,暗暗惦記,回頭離開的時候,一定要跟長史宋廉催一下官服的事,這辦事效率也太慢了。

“來來來,兩位請坐!”

宋廉招呼崔陳二人坐下,然後左右看了一眼,說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唔,這位團練副史郭校尉,上次你們應該見過了,本官就不再做介紹。至於這位呢……”

宋廉指着左手邊這位綠袍銀帶的官員,介紹道:“他便是莆田縣的劉縣令!”

莆田縣令?

崔耕和陳子昂有些納悶,難道宋廉今天召他們二人過來,不是談即將到任的清源縣令之事?不然幹嘛將莆田縣令也叫過來?

不過莆田縣令即便不是二人的頂頭上司,但也是六品的上官,兩人聞之站起,依足規矩拱手拜見。

這時,郭恪霍然起身,還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披甲抱拳道:“長史大人,這裡也沒我什麼事,末將先出去抽檢軍營各哨卡了。”

宋廉瞭然一笑,捋須說道:“郭副使太過小心啦,這裡也不是什麼邊疆戰亂之地,無需這般小心翼翼啊。”

“末將既然率隊出行負責長史大人此番行程安全,就有責任將大人毫髮無損地帶回泉州城去。”郭恪道。

劉縣令聽着郭恪的話,好像把三岔口一帶比作是匪患從生,走在路上都有人劫道的亂象之地,心裡有些不高興了,畢竟這三岔口既屬於清源的轄境,也屬他莆田縣的轄境。說得好像是他這個莆田縣令主政不利,不會治理地方,導致此地不安生似的。

隨即,他搖頭說道:“郭校尉,這裡一來匪患已除,二來地處內陸,哪裡會有那麼懸乎?你這也太小題大做了。”

陳子昂想着剛纔一路看來的情形,亦道:“對啊,郭校尉你這是繃得太緊了。放鬆些,放鬆些……”

“哼!若真如你們說得那麼安全,那前些日子還鬧了匪患?莆田縣下面有好些個莊子,本將可是聽說不僅被洗劫一空,有的莊子還被屠了村!”

郭恪依舊是冷冰冰的臭臉,說道:“至於清源縣,還被山匪混進了城。佔了城樓不說,還被人攻了縣衙,控制住了一縣縣令。這便是你們說得地處內陸,太平安生?本將不是你們這些整日渾渾噩噩,只知度日混口之輩!”

說罷,郭恪再次向宋廉抱了一拳,道:“巡弋戒備,護長史大人之安全乃末將此行之責,先行告辭!”

聲音落罷,人已經徑直出了帳。

這剛纔發生的一幕,可把崔耕看懵圈了。

好傢伙,這哥們天生拉仇恨的吧?這嘲諷開的,一通話直接把莆田縣令和陳子昂都給得罪進去了。

對了,誰是渾渾噩噩,度日混口之輩啊?

這話怎麼感覺是衝着老子說得啊?

崔耕突然醒悟過來,這郭恪開嘲諷居然把自己也順帶着挖苦進去了。

而此時的陳子昂和莆田劉縣令,也是被郭恪這通話給嗆到了,一言不發,一臉的不爽。

“哈哈,郭校尉年輕氣盛不會說話,劉縣令、陳縣丞,都莫要往心裡去,坐下…坐下…”

宋廉見狀,只得替郭恪擦屁股當起和事佬來。

劉縣令到底是一縣縣尊,盤腿坐下之後,還是氣呼呼地問道:“長史大人,這位郭校尉什麼來頭啊?一個八品宣節校尉,居然敢如此無禮?”

“他啊?呵呵,八品的宣節校尉,卻領着本該長史別駕出任的團練副史職事,劉縣令,你說他什麼來頭?”

宋廉笑了笑,揮了揮手,說道:“好了好了,不說他了。今日召集劉縣令你,還有清源暫代署理縣衙的縣丞縣尉來此地,是想通報你們兩件事情。”

“長史大人請講!”三人異口同聲。

宋廉道:“第一件事情呢,是兩天前,前清源縣令胡澤義已經被押解進長安了,他的案子據說會由刑部、大理寺、還有御史臺三司會審。”

“三司會審?這麼嚴重?”劉縣令很是驚訝。

崔耕不懂什麼三司會審一臉茫然,而陳子昂卻是連說三聲可惜,搖頭嘆道:“除非是震驚朝野的大案啊,不然不可能輪到三司會審。端毅這回恐怕是一失足,走了絕路啊!”

“陳縣丞所言不差,此番胡澤義就算不死,也難逃流配三千里啊!不過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廉道:“大唐立國幾近百年,第一個被山匪攻佔縣衙的縣令是他;第一個向山匪投降苟活的縣令是他;第一個與山匪勾結禍害城中百姓的,還是他!你說這事兒傳到長安,還能小的了嗎?本官聽長安刑部來泉州提人的官員說了,聖後臨朝時聽聞此事,當場便氣得大罵該死…當誅!這事兒沒牽連到他的家人,已經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此番話落罷,陳子昂唏噓一聲,不迭搖頭。而劉縣令亦是默不作聲,垂頭不語,他跟胡澤義作爲鄰縣同僚,又同爲一縣縣令,彼此有過交集。他也沒有想到,胡澤義今日會有這麼個下場。

倒是崔耕比他們幾人都淡然許多,既沒有兔死狗烹的感慨唏噓,也沒有咬牙切齒恨不得胡澤義更慘點。在他看來,胡澤義有此下場,統統都是咎由自取。

而且想當初,就山匪在附近一帶流竄的時候,自己早就提醒過他。只不過姓胡的壓根兒就沒有在意,反而把精力用在如何擠兌自己,如何把自己整倒趕走,好獨攬縣衙諸權。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這句話用在胡澤義身上,最貼切不過了。

“至於第二件事兒嘛!”

宋廉打斷了三人的各有遐思,說道:“此番吏部那邊並未派來上任的清源縣令人選。”

嗯?

陳子昂和崔耕見提起之事與他們清源縣衙有關,不由來了精神。

陳子昂第一時間訴苦道:“那要拖到幾時,新任縣令才能到啊?畢竟下官不過清源縣丞,暫代縣令職事也不能一直暫代下去啊。而且縣衙裡有好些事,也不是下官暫代便能處置的。”

宋廉道:“不是拖到幾時再派下來,而是以後再也不會派縣令來清源了。”

陳子昂愕然,久久說不出話來。

崔耕好像聽明白了,試探性地問道:“長史大人的意思,莫不是清源縣有什麼大變動?”

“然也!”

宋廉指了一下劉縣令,說道:“不只是你們清源縣,便是莆田縣都要跟着大變動。故今日將你們兩縣縣衙的署政官員叫來此處!”

“怎麼還關我們莆田縣衙的事兒啊?”劉縣令忽然變得一臉鬱悶,道,“我莆田縣衙不是一直好好的嗎?怎麼還扯什麼我們了?”

第1570章 瀧州遇故人第1204章 再會黑水教第001章 一覺夢千年第1260章 嫂嫂要出家第1406章 幽雲十六州第585章 人心有向背第1528章 吾代天行罰第1130章 一統母雞部第1317章 歐陽七十壽第529章 孰人走窮途第443章 欲窮千里目第1153章 二郎奪龍涎第637章 疑案全解完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964章 一言定儲位第1060章 船停西江岸第1274章 九皋火氣大第808章 天下第一婚第1081章 此路已不通第1755章 終於到欽州第633章 鴻泰來歷深第1288章 臨行三準備第1792章 兩害相權衡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744章 燎原平城京第335章 好官與壞官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766章 大勢在手中第1557章 雙方都勸降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1078章 白馬可識途第163章 僚漢本一家第166章 文名動長安第1074章 逢兇終化吉第1323章 遞上投名狀第1843章 再起安史亂第634章 活捉李鴻泰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1283章 隆基忽改元第502章 雨兒小心思第1733章 東郭尼與狼第955章 可要動私刑第713章 二郎翻盤計第575章 還是中計了第395章 又有新官做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第082章 單刀赴匪窩第1814章 打油能退敵第898章 張家重開業第1285章 波斯終鬆口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1839章 算計復算計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932章 登臨拂雲祠第1713章 剎那千年藥第598章 詳解牡丹園第1224章 遲則生鉅變第217章 秀芳有手段第139章 忽悠降倭寇第1511章 虎病雄威在第602章 大公能無私第945章 昭武胡旋舞第989章 鄭愔終倒臺第1689章 老樹開新花第1095章 韋后的心思第999章 有幸見高僧第069章 仵作新發現第631章 則天也慕道第119章 林家有遠見第337章 驚天大生意第401章 深夜會豪俠第914章 夫妻齊平叛第1347章 三方白馬盟第1814章 打油能退敵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1343章 瓜州有別名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775章 先禮而後兵第1774章 芥蒂一掃光第1667章 御史臺一哥第1494章 不讓諸葛亮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751章 三教爲一家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682章 再做他人嫁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三)第1405章 祿山小兒計第1002章 定下諫相會第222章 一箭且雙鵰第1190章 天兵下凡來第1118章 理財小宰相第900章 王琚再失算第366章 請出徐無仗第1266章 大唐鄙視鏈第1161章 玄琰陷命案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
第1570章 瀧州遇故人第1204章 再會黑水教第001章 一覺夢千年第1260章 嫂嫂要出家第1406章 幽雲十六州第585章 人心有向背第1528章 吾代天行罰第1130章 一統母雞部第1317章 歐陽七十壽第529章 孰人走窮途第443章 欲窮千里目第1153章 二郎奪龍涎第637章 疑案全解完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964章 一言定儲位第1060章 船停西江岸第1274章 九皋火氣大第808章 天下第一婚第1081章 此路已不通第1755章 終於到欽州第633章 鴻泰來歷深第1288章 臨行三準備第1792章 兩害相權衡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744章 燎原平城京第335章 好官與壞官第437章 一語破迷津第766章 大勢在手中第1557章 雙方都勸降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1078章 白馬可識途第163章 僚漢本一家第166章 文名動長安第1074章 逢兇終化吉第1323章 遞上投名狀第1843章 再起安史亂第634章 活捉李鴻泰第936章 羊毛不好薅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1283章 隆基忽改元第502章 雨兒小心思第1733章 東郭尼與狼第955章 可要動私刑第713章 二郎翻盤計第575章 還是中計了第395章 又有新官做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第082章 單刀赴匪窩第1814章 打油能退敵第898章 張家重開業第1285章 波斯終鬆口第035章 萬一有戲呢第1839章 算計復算計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932章 登臨拂雲祠第1713章 剎那千年藥第598章 詳解牡丹園第1224章 遲則生鉅變第217章 秀芳有手段第139章 忽悠降倭寇第1511章 虎病雄威在第602章 大公能無私第945章 昭武胡旋舞第989章 鄭愔終倒臺第1689章 老樹開新花第1095章 韋后的心思第999章 有幸見高僧第069章 仵作新發現第631章 則天也慕道第119章 林家有遠見第337章 驚天大生意第401章 深夜會豪俠第914章 夫妻齊平叛第1347章 三方白馬盟第1814章 打油能退敵第901章 點銀成金術第1343章 瓜州有別名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775章 先禮而後兵第1774章 芥蒂一掃光第1667章 御史臺一哥第1494章 不讓諸葛亮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751章 三教爲一家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682章 再做他人嫁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三)第1405章 祿山小兒計第1002章 定下諫相會第222章 一箭且雙鵰第1190章 天兵下凡來第1118章 理財小宰相第900章 王琚再失算第366章 請出徐無仗第1266章 大唐鄙視鏈第1161章 玄琰陷命案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