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魯升被捕的消息,被悄悄傳回了中蘭。爲防影響茂郡那頭的事態,此事仍是保密階段,只蔣鬆和古文達知曉了。

於是那日清晨,天剛矇矇亮時,四夏江面上忽然飄傳許多竹筒,竹筒上有個小洞,洞上插了杆小旗,小旗上三個大字——罪己詔。

看見這些竹筒的人莫不驚疑。“罪己詔”那是皇帝犯大過錯時,自省檢討的詔書啊,誰人如此大膽,竟敢用這方式冒國君之名,暗罵皇上糊塗犯錯嗎?!

四夏江的兩岸,分別是南秦和大蕭。很快兩岸的官兵和百姓都撿到了竹筒。竹筒的筒口用蠟封上了,裡面有封信。拿出一看,竟像模像樣,跟真的詔書似的。

詔書的內容讓看的人更是吃驚,尤其南秦將兵,要麼嚇得趕緊丟棄當沒見過,要麼十萬火急飛速上報,生恐耽誤半分擔上罪名。

爲何如此緊張,因爲詔書揭露了一個驚天大陰謀,弒君、奪|權、戰爭、嫁禍,簡直觸目驚心。若這詔書是真的,那就是南秦德昭帝親筆所述!

詔書裡,德昭帝先是自責自己輕信輝王,令忠臣憂心,令自己遇險。又自責自己防備不足,令東凌使節團被叛將任重山殺害,自己也險些喪命。再自責自己未能提前查知輝王這數年籌劃的陰謀,令鄰國遭殃,使自己百姓受苦。一長篇話悲情懇切,道盡輝王及其黨羽的種種逆行。最後一段卻話鋒一轉,聲言自己犯下大錯,思及兵將之苦,百姓之苦,鄰國之苦,他刻骨之痛。他以此詔立誓,活着一日,定糾此錯,殺滅奸臣,復江山錦繡。要讓百姓和樂,要促天下太平。詔書的最後甚至還蓋有德昭帝的璽印。

這罪己詔分明就是一封伐罪詔。但寫着罪己,更讓人想一探究竟罷了。

江面上,無數的竹筒飄蕩,“罪己詔”三個字很是刺眼。南秦那頭兵士接了亟令,速將所有“詔書”撈上。但江流湍湍,帶着詔書奔向遠方,又哪裡撈得乾淨?!

大蕭與南秦百姓聞訊皆是譁然,街頭巷尾熱議,消息更是以燎原之勢迅速燒到了兩國都城。輝王勃然大怒,傳來任重山當着朝臣衆人的面,細細問他當時情形,擺足了姿態。任重山自然也是按囑咐把戲做足,指天發誓所言句句屬實,更指稱當日正是德昭帝看出了東凌的陰謀,東凌使節才驚慌下將德昭帝殺死。如今大蕭正與東凌打仗,東凌肯定得再製造事端攪亂戰局,此事定是東凌陰謀。若是先帝還活着,怎地只寫個昭書,不露臉呢。他若活着,能在四夏江上放“詔書”,而爲何不找到邊境的南秦軍隊,號令他們追隨討伐逆臣?他任重山有多大能耐,難道還能讓全南秦的兵將全聽他指使?況且德昭帝遇刺後,他速回都城稟報,揭露東凌陰謀,沒到邊境。

任重山說着說着,憤恨難平狀:“屈辱了臣事小,但王爺於危難之時,扛起一國重擔,鞠躬盡瘁,爲國爲民,卻被這假詔書指稱忤逆謀反,這陰謀險惡,昭然若揭。很有可能不止東凌,還有本朝中人相助。”

朝中重臣沒人言語,那些反對質疑輝王的人心裡明白。此時事情真假難辯,德昭帝只聞其詔未見其人,後頭會如何還未可知,此時若犯傻跳出來發難,怕是會正中輝王下懷,將他們這些政敵栽上通敵賣國之罪處置了。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眼神的意味只有自己明瞭。事實上,他們收到過密函,函中就說過“罪己詔”中的事,但密函也說了,暗中調查,勿打草驚蛇,勿讓輝王有機會找理由將他們處置了。不然德昭帝於朝中沒了忠心之臣,回朝無望,南秦亡矣。

事實上,那段時日輝王確實是忙着對付他們這羣人,好幾個被拿了由頭問罪削官,還有入獄的入獄,問斬的問斬。他們原也以爲這會不會是輝王挑唆的陰謀,但一查探下去,德昭帝被東凌使節謀害一事確是疑點重重,甚至從河中撈起的都不是全屍。被魚蛇咬得辯不清面目,身上特徵無法分辨,只憑着破碎的衣裳和將兵的供詞言稱那是皇上。皇上身邊忠心的近侍全部身亡,死得也太乾淨。

如此情形,衆人互通了消息,好一番商議,最後決定,無論謀反與挑唆哪個計謀是真的,他們都先讓輝王以爲得逞了吧。他們沒有給那個密函回信,也不再處處抵制輝王決策。過了一段,卻又收到另一封密函,函中只有一個字:“等。”

等什麼?如今他們明白了。

這次朝會無終而散,兩派人各懷心思,互相不動聲色。

紫雲樓裡,齊徵在幫德昭帝封竹筒。德昭帝是以陸大娘的遠房親戚身份住下的。竹筒運進運出靠着齊徵的菜貨馬車。一切的事情都儘量掩人耳目,越少人知道越好。齊徵自覺撿了個好差事,非常珍惜。以各種名目暗地收來許多竹筒,保證了數量,又盡心削竹封蠟,每日半夜裡去不同的江段放飄,很是辛苦。

德昭帝對齊徵這少年很有好感,嘴甜機靈又賣力,誰會不喜歡呢。德昭帝這段日子天天寫詔書,他堅持自己親筆,希望有見過他筆跡的臣子看到時,能確認這就是他寫的,他活着。曹一涵自然也沒閒着,幫着蓋印折信,伺候前後。

三人通力合作,又有軍方暗中相護,事情頗是順利。齊徵在坊間聽到什麼,會回來與他們相報。也會幫着傳些需要外傳的消息。

這段時日,姚昆出現了。這當然是蔣鬆的意思。需要有大事件吸引衆人的注意力,以避免大家太過探究德昭帝詔書的真相。姚昆這個人很管用,他身上的各種迷團吊足了坊間的胃口。他究竟有沒有殺害蒙太守?他與蒙佳月會如何?他是如何從牢裡神秘失蹤的?錢世新失蹤與他又有關嗎?

姚昆很是低調,默默住進了衙府旁的一處小屋裡,過着清苦樸素的生活。平常鮮少出門,更沒有如大家期望地那般哭着喊着到太守府門前鬧着回家。

許多好事之人在衙府和太守府門前轉悠,想看到些閒事八卦感人戲碼,可惜沒有。蒙佳月對姚昆現身的迴應,是將“太守府”的牌子摘了,換上了“蒙府”。

是蒙,不是姚。

姚昆自然是聽說了這事,他沒去看,也未與任何人議起此事。他就是沉默地獨自生活,在蔣鬆需要他做什麼的時候,他盡心去做。後來,他找了件他能做的事,就是幫窮苦百姓寫狀紙。不識字的,不懂律法的,只要來問他,統統都能得到解答。有什麼人會比一個前太守更瞭解平南郡的狀況,更瞭解狀紙要怎麼寫,官司要怎麼告嗎?

姚昆開始忙碌起來。小屋內人進人出,全是衣衫襤褸的窮苦人家。姚昆不收錢銀,不理會有心人的奚落嘲諷。想告狀的,看熱鬧的,常將他的門堵得嚴嚴實實。

正明帝也知道了詔書的事,他收到了平南郡蔣鬆的奏摺。奏摺上說在江邊撿到詔書,抓到了逃難避禍躲到大蕭境內的德昭帝。他已將德昭帝扣押在紫雲樓,未張揚。問正明帝這事如何處置。

正明帝大吃一驚,第一反應就是慶幸自己聽了羅鵬正的勸,未下聖旨讓樑德浩藉機與南秦聯手拿下東凌。不然平白卷入南秦的權位之爭,揹負陰謀侵佔東凌的名聲,遭各國唾棄討伐,這就麻煩大了。

正明帝忙將羅鵬正找來,共議此事。羅鵬正的馬屁找到了機會使勁拍,盛讚正明帝英明,早早看穿隱患,未落入有心人的圈套裡。

“依愛卿看,這德昭帝如何處置?”

羅鵬正想了又想:“皇上,此時既是情勢不明,還是莫要插手南秦之事。若幫錯了人,最後坐上皇位的不是他,那豈不是我們大蕭自打嘴|巴。”

“可那詔書隨江飄流,許多人都看到了,南秦定會嚴查此事,輝王用不了多久就會猜到德昭帝在大蕭。”

“可是皇上還不知道呢。蔣將軍自己辦的事,就讓蔣將軍自己擔當。他也不笨,未張揚這事。那皇上也可以晚一些才知道。待看清情形再做定奪。三殿下已經趕往那處,到時蔣將軍也會向他稟報。”不做迴應,便掌着主動權。事情辦得好,皇上說什麼都好,事情沒辦好,就是蔣鬆和三皇子的錯。這些都不是壞事,羅鵬正覺得挺好。

“那樑大人被東凌劫持之事呢?”

“皇上,這事放着放着,如今不是有些眉目了嗎?若是東凌根本沒殺德昭帝,那南秦聯合大蕭滅東凌的藉口就是謊言,大蕭差一些被利用。樑大人被劫之事也是詭異了。”

“你看樑大人怎麼都不順眼,自然都往壞處想。那東凌若是被冤,自然惱火,衝動之下做出傻事也有可能。”

羅鵬正不說話了。其實他琢磨過許久,覺得被劫這事還真辦得挺聰明的。受害者的身份,說起藉口來怎麼都比較容易讓人信服的。

中蘭城裡,薛敘然翹着二郎腿躺在軟榻上,吃着安若希給他喂的蜜餞,剛被灌了一碗苦藥,需要甜的潤潤嘴。

他道:“我打賭,錢世新肯定是逃到南秦去了。”

安若希掏出一顆碎銀擺一旁的小几上。

薛敘然給她白眼:“怎麼,覺得我說得不對?”

安若希搖頭:“相公說得對,只是相公想打賭,誰人與相公賭呢,只有我了。”

這麼乖?薛敘然很高興,爬起來去找了塊碎銀也押上,新婚夜生病到今日的威風掃地奇恥大辱暫時可以忘卻了。

“那再賭一個。我說那樑大人未死。被劫持這招數,進可攻退可守。若是情勢好,他再出現,說是逃出虎口,形象英勇,頗是不錯。若是形勢不妙,他也可以詐死逃遁,隱姓埋名。”

“什麼是情勢好?”安若希問。

薛敘然沉默了,有些事還是不要讓他這傻娘子知道。“真無聊,這日子都沒什麼好做的。”他佯裝着惱的背過身去,“通城這麼遠,就不要管他們的事了。”

安若希想了想,“那我們找個近一點的迷團來解吧。李嬤嬤說,她家表侄的豬莫名死了,說是那豬挺有靈性的,鼻子還靈,與狗一般……”安若希說着,忽然閉了嘴,她發現她家相公瞪她了。“這個沒意思嗎?沒有細作案有趣嗎?”

當然沒有。薛敘然沒好氣。他真想說不知道安若晨有沒有他這般聰明,能想到他想的點子,怎麼也不見她派人來求助,或者給點什麼消息,當然他只是好奇,不是真希望安若晨需要求助……但他不敢提安若晨的名字,他怕安若希擔心。

薛敘然瞪着安若希,暗自嘆氣,沒精打采地道:“挺有趣的。你再仔細說說,那豬怎麼了?”

安若晨在屋子裡走了一圈,將所有要說的話都練了一遍,然後她對着鏡子,整了整衣冠,出門去找茂郡太守崔浩去了。

崔浩沒拒絕見她,安若晨進屋後客氣行禮,問道:“大人,聽說尹將軍昨日回城了,可是前線有什麼事嗎?”

“龍將軍命他查樑大人被劫案,準他回來的。他只是問詢城裡的查案進展,今日就回營了。”崔浩道,“龍將軍沒什麼事,夫人放心。”

“哦。”安若晨一臉失望,“他也沒給我捎封信,想來忙碌吧。”

崔浩不言聲,龍將軍與安若晨分別時那一番噁心肉麻他可是聽到的,想來這夫人頗嬌氣,得將軍甜言蜜語哄着,打仗不來信那不是正常嗎,誰還時時捧着個婦人不成。

安若晨又嘆氣,道:“讓大人見笑了,其實也是我這人沒什麼信心,畢竟出身低賤,配不上將軍,將軍說得話好聽,我卻老疑心他是不是哄我的。”

崔浩更不說話了。但他其實很想說你頗有自知之明。

“也不知將軍會不會真的帶我去京城。別人告訴我,帶我回去,將軍會很丟臉,所以無論現在怎麼說,到時候是不會帶我走的。”安若晨問崔浩:“崔大人去過京城嗎?”

“未曾。”崔浩其實有些不耐煩。他並不想應酬安若晨,但他卻得這麼做。安若晨,是重要人質。

“大人也與我一般擔心吧。”

“擔心什麼?”

“擔心被人利用完了,再被人一腳踢開。”

崔浩一愣,看着安若晨坦然鎮定的眼神,忽然有些明白大人爲何要囑咐他小心安若晨了。

“大人怎麼忽然有些警惕的模樣?”安若晨問。

崔浩對安若晨的裝模做樣厭惡,冷道:“夫人這算離間計?”

安若晨笑起來:“離間計是什麼?我能給大人什麼好處離計大人。我大概會用反間計。”

崔浩頓時僵住,這般若無其事的把計策說出來,是哪一招?

第130章第88章第124章第42章第63章第93章第2章第20章第192章第122章第126章第141章第34章第173章第33章第172章第138章第125章第43章第179章第146章第24章第120章第128章第52章第75章第18章第86章第74章第16章第134章第197章第135章第59章第8章第51章第13章第191章第179章第200章第178章第136章第113章第36章第117章第131章第130章第12章第183章第46章第196章第91章第33章第17章第162章第202章第65章第13章第21章第123章第11章第170章第91章第114章第82章第189章第198章第138章第165章第93章第187章第30章第113章第156章第159章第107章第99章第21章第129章第88章第195章第98章第176章第102章第176章第51章第73章第158章第197章第9章第56章第110章第41章第147章第55章第82章第180章第102章第184章第9章
第130章第88章第124章第42章第63章第93章第2章第20章第192章第122章第126章第141章第34章第173章第33章第172章第138章第125章第43章第179章第146章第24章第120章第128章第52章第75章第18章第86章第74章第16章第134章第197章第135章第59章第8章第51章第13章第191章第179章第200章第178章第136章第113章第36章第117章第131章第130章第12章第183章第46章第196章第91章第33章第17章第162章第202章第65章第13章第21章第123章第11章第170章第91章第114章第82章第189章第198章第138章第165章第93章第187章第30章第113章第156章第159章第107章第99章第21章第129章第88章第195章第98章第176章第102章第176章第51章第73章第158章第197章第9章第56章第110章第41章第147章第55章第82章第180章第102章第184章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