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漢普煎餅、灌湯包、湯圓、腸粉、小面、抄手、熱乾麪、炸醬麪、燴麪、刀削麪、牛肉拉麪、片兒面、鍋蓋面、奧竈面、擔擔麪、冷麪、牛雜麪、油潑面、岐山臊子面。曾有人這樣說過出門在外最放不下的就是家鄉的那碗麪。的確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有一碗家鄉的面它被賦予了家鄉的風味、顏色和文化內涵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碗麪就代表着家鄉的味道。關中名諺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一碗粘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嚷嚷就道出了油潑面在陝西人心目中的地位。粘在陝西方言念燃和四川宜賓號稱油重無水引火即燃的幹燃面不同。陝西的粘面就是指久負盛名的油潑面。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麪條在開水中煮熟先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麪。
油潑面最重要的是油潑一定用上等的菜籽油舀出滾沸的一勺熱油猛地澆潑在辣椒麪及麪條上耳聽得嗞啦一聲眼見一道火光閃過頓時將花椒麪、辣椒麪燙熟而滿碗紅光,蔥香、辣椒香、花椒香混合的氣味撲鼻而來令人食慾大增。吃到嘴裡麪條筋道爽滑有嚼頭小油菜、綠豆芽清脆爽口味道美辣子蔥蒜鮮辣可口餘味長那滋味美得人恨不得把舌頭都吞下去。臊子面是隴東、關中地區的一種傳統特色麪食歷史悠久尤其以岐山臊子面最爲著名。這岐山臊子面的好壞就看兩點一看臊子,二看面。岐山臊子面製作時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黃花、木耳,烹湯澆面而成。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講究起來有九字令是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薄筋光是指麪條的質地,薄而不噥、光如游魚。酸辣香是指臊子的味道煎稀汪是指湯水溫度要高,面少湯多,油、肉要多。
龍漢普說岐山臊子面與一般麪條不同薄如蟬翼細如絲線滾水下鍋蓮花般轉撈入碗中一窩絲澆上臊子湯只吃麪條不喝湯。關中西府人村裡唱戲,或婚、喪、嫁、壽等紅白喜事或逢年過節或走親訪友都用臊子面款待賓客。
楊玉環說三蝦面這碗麪時令性極強一般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江南河湖中的雌蝦進入產卵期以太湖所產的白蝦品質爲上,漁民形象地稱之爲蠶子蝦。所謂三蝦”即是蝦身上的三寶蝦子、蝦腦、蝦仁。這碗麪十分費工夫需先剔蝦子再剝蝦仁。剩下的蝦殼與蝦頭同熬鮮湯。再從蝦頭裡剝出結成深橘紅色的小塊蝦腦。這時纔將麪條下熟過水連同蝦子與蝦腦一併放入蝦湯用小火煨煮,讓三蝦的濃鮮味滲入面中。蝦仁肥美嫩蝦子飽滿鮮那一粒粒形似紅米的蝦腦硬實香。味道之鮮美真是想想都流口水!三蝦的原料並不稀奇但是如果你親眼見過他們剝蝦仁和出蝦腦所費的細功就知道這東西有多值錢了重功輕料一目瞭然。楊玉環說那個你看看做麪條就是需要我們聚精會神呀所以你還是要好好學習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