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鑿龍門那當兒,把那條惡龍攔腰斬斷了,惡龍臨斷氣時,喚來了它那惡貫滿盈的"蛟兒",要它毀壞黃河河岸,叫洪水再次氾濫成災,使禹王治水大業前功盡棄,蛟領會了龍父的惡意,暗藏在黃河灘的馬藺草中,伺機興風作浪!
六月到了,黃河又發大水,只見那黃浪滾滾觸龍門,奔流到海不復回,突然間,河水掀起幾丈高的滔滔巨浪,浪頭卻不再前進!
本來由北向南流的河水竟然向東西兩岸橫衝直闖,直衝得岸邊的高土崖大塊大塊地向下倒塌,一片片良田,一個個村莊直崩到黃河水裡,人畜死傷,不計其數,父老兄弟,叫苦連天!
同百姓患難與共的大禹和難民們一塊兒站在黃河岸邊,他望着眼前這片悽慘景象,臉上罩滿愁雲,於是,他就向身邊的一位白鬚老石匠打問黃河崩崖的緣由!
老石匠說:
"保險又是惡蛟作怪!"
大禹問他如何制服惡蛟,老石匠擡頭一看,認出他面前站着的人就是萬民愛戴的大禹,便說:
"禹能治水,必能鎖蛟"
大禹一聽,即向老石匠深深一拜,說:
"若要鎖住蛟,還需當地佬!"
老石匠也拜倒在禹王面前,說:
"鎖蛟急如火,我願獻石鎖!"
言罷,二人相扶同起,共同商討鎖蛟大事,這時,雖然有了大石鎖,但用什麼纏縛蛟身呢?
要知道,那時人還不會種麻合繩呀!正在作難時,難民中有人說:
"龍門山上長的葛條,可以綁蛟!"
這話當真,後人還常用葛條擡大老甕哩!
大禹辭別衆人,到龍門山請當地人割來葛條,又命水手把木排放入黃河洪水中,他第一個跳上木排,帶上十幾名水性好的壯士,乘風破浪,直奔向惡蛟掀起的幾丈高的浪峰上!
這惡蛟一見大禹帶人破浪而來,氣得象蛇吞了蛤蟆一樣,肚子圓鼓鼓的,它使盡全力,一摔尾巴,只見滔滔惡浪向大禹所乘木排衝打而來!
惡蛟張嘴伸舌,正要傷害大禹,大禹卻利用靠近惡蛟的機會,拋出九十九條葛條,冷不防把個惡蛟纏綁得死死的,惡蛟還想掙扎,那知葛條溼水,越勒越緊!
這陣兒,黃河的巨浪便"譁"的一聲退了下去,河岸不崩了, 良田村莊保住了,禹王和水手們把這作惡多端的孽蛟用大石鎖鎖在龍門出口河心的巨石上!
大禹上岸後,要拜謝獻石鎖的白鬚老石匠,可到底再沒找見這位老人,他想:
“這大概是山神顯靈”
便朝龍門山三拜九叩!
天長日久,葛條腐爛,惡蛟便被鎖着流入大海,後來,聽人說蛟長成了龐然大物,但仍被鎖在海底,這就是傳說中禹王鎖蛟龍中的"海底蛟龍!"
想到這些,張影不免有些好奇,這蛟龍常年在海中,難不成就是當時經由水龍一族鎮壓在了水底,想着張影不僅開口詢問道:
“白兄,呃不,應該是敖烈兄,有件事我想詢問一下,不知道方不方便?”
“張兄,你還是喊我白小龍吧,有什麼事情儘管問,既然做了朋友,我必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白小龍道!
聽了白小龍的話,張影不僅嘴角抽了抽,剛纔還含糊回答自己,現在說的這麼豪放,真不知道哪句真哪句假?
不過嘴上還是說道:
“傳說中當年禹王爲了治理黃河曾經殺死了惡龍,並且將蛟龍鎖在河底,後來因爲葛條腐爛,蛟龍隨着流水進入大海,之後就一直所在海底,不知道可是真?”
“黃河入渤海不假,但是蛟龍順水而去卻只是傳說,之所以現在蛟龍被鎖在海底,那並不是因爲葛條腐爛的原因,當年禹王是人間的王,代表着皇權,制服了蛟龍!”
“但是始終蛟龍屬妖族,而且凡間無法囚禁與它,所以禹王本意殺之,但是後來得遇鴻鈞老祖,才安排我們水龍一族帶走了蛟龍並鎖在了海底,永世不得釋放!”
“至於葛條腐爛而蛟龍衝入海底的說法不過是凡間的夫子杜撰的故事而已,當年禹王並沒有跟別人提起過這件事,所以就這麼以訛傳訛,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口口相傳的神話了!”
白小龍說這些的時候尤爲顯得自豪,說明這纔是真的,看來當年還真是由鎮壓妖族的水龍一族帶走了蛟龍,而非葛條腐爛衝入海底,禹王只是並未解釋而已!
不過想想也對,當年禹王作爲未來的人皇,怎麼可能去解釋這些東西呢?
接着張影又問道:
“歷代在我道教中都有關於龍這樣的描述龍以方位爲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爲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爲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
“古代凡間皇帝還賜葑王爵,封青龍神爲廣仁王,赤龍神爲嘉澤王,黃龍神爲孚應王,白龍神爲義濟王,黑龍神爲靈澤王,封運河龍神爲"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
“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爲四海龍王,道家《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穀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渡衆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四海龍王各有千秋,辨識度極高,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青臉紅須爲東,白髮須爲西,橘黃髮須是南,黑髮須者爲北!”
“關於龍:分爲天龍、地龍、海龍;從而又分爲水龍、火龍、旱龍、飛龍、金龍,所謂的四海龍王,實質上爲四海龍王爺,並非真正龍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
“龍王神誕之日,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衆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