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集結葉縣

六月中旬,杜中宵整頓廂軍,上報京西路和朝廷之後,全軍沿鐵路至鐵監附近集結,開始一次大規模的全軍演練。到了鐵監剛下火車到衙門,杜中宵就得到了狄青自延州調任樞密副使的消息。

儂智高圍廣州後,朝廷在廣南東西路大規模調整人事,失陷的州縣,包括邕州,都重新收復並任命了守臣。命曹琮之子曹修爲廣西路經制盜賊,以魏瓘知廣州,與知桂州餘靖一起帶經略安撫使。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已經致仕的王德用重起,以使相判鄭州。公開的說法是,契丹使節南來,乾元節上壽的時候見到了王德用,問“黑王相公乃復起耶?”由此而重新用王德用。

杜中宵對這個說法有些不信,朝廷重臣,怎麼會如此隨意?而且與王德用復起同時,狄青由鄜延路都部署、知延州,進入樞密院爲樞密副使。更可能的,是皇帝有意啓用武將入主樞密院,重掌兵權,並開始準備討伐廣南的儂智高。

六月底,三個多月的時間,足夠進入中樞的狄青準備,正好秋後瘴氣漸消的時候南下。杜中宵現在整訓軍隊,也恰好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

一直到現在,樞密院主官是用文臣還是武將,並沒有一定之規。實際上長時間擔任樞密使的,正是武將出身的王貽永,文臣樞密換了很多人,他一直不動。最近王貽永的身體不好,王德用復起,狄青入樞密院,未必就不是爲了接替王貽永做準備。不過不管是王貽永還是王德用,都是將家出身,與從兵卒升上來的狄青不同。狄青從三衙管軍到一路主帥,還曾經做過經略使,到入主樞密院,軍中的重要職位幾乎都做過,從士兵到主帥,立國之後所未有。能與他相比的,只有五代時的情況,武將完全掌管兵權。

此時的皇帝對軍中職位,一是多用外戚,因爲武將的俸祿高。再一個多用親信,而且隨着權力的鞏固,喜歡用武將。狄青得到皇帝另眼相看,升遷一向飛速,是軍中最被重用的人。最少與王德用一起,是被皇帝相中的樞密使王貽永的接班人。

當然,狄青在這個時候入朝爲樞密使,最重要的原因,是當年賞識他的范仲淹去世了。

范仲淹離開鄧州後,改知杭州,任滿改知青州。因爲身染疾病,請求知較近京城的穎州。由青州行至徐州的時候,於上月離世。范仲淹作爲士人領袖,在文官當中有非常高的威望,自慶曆新政失敗,便就再沒有入主中樞的機會。隨着他的離世,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始了。生前的時候,許多與范仲淹走得近,或者志趣相投的人,被有意無意地投置地方。他在徐州去世,這些人開始重新進入中樞。

沒有了范仲淹,狄青才能被皇帝放心重用。有范仲淹,狄青依然只能在外,等待時機。

現在的皇帝,是個心機很重的人,做的許多事情看似無意,其實一直維持着朝政的平衡,大權從來沒有旁落。心機很重,未必就是城府很深的陰險小人,不威脅到天下佈局,一向都很和藹,願意聽朝臣的意見,也知道自律。這是個聰明人,不過是個想做好人的聰明人,不是陰險小人而已。

坐在衙門裡喝着茶,杜中宵把這些事情想通,不由得有些泄氣。皇帝本人擺明了行軍打仗也好,日常管理軍隊事務也好,更喜歡武將,自己想在廣南大幹一番的希望,一下渺茫了很多。

党項初亂的時候,前方用的不是文臣,掌數路兵權的是劉平。連打幾個敗仗,最後把范仲淹和韓琦調到西北,穩住局面,文臣任經略使才成爲慣例。十幾年來的例外就是狄青,武將任經略使。後來不管大臣怎麼勸諫,一直保持樞密院的主官是王貽永,皇帝從心裡不信任文官能夠帶兵打仗。真有武略的,如張亢等人,也會千方百計讓以文改武,包括初到西北的范仲淹和韓琦。

以文制武好,還是讓武將掌握最高權力?顯然這種討論沒有意義。依現在的軍制,正常年代不可能讓武將掌權,不然大權在握,又是一個五代。宋軍打不了勝仗,也跟樞密院是文官沒有關係,管樞密院的是武將打得更難看。歷史上真正確立樞密院用文官的是宋神宗,那時候對外還好看一點。

宋軍戰力不強,跟軍事制度有關,跟皇權對軍事力量的定位有關。說什麼因爲重文輕武也好,崇文抑武也好,以文制武也好,跟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談兵沒有區別,隔靴搔癢而已。

給武人更高的社會地位,給他們更高的官位,或者更多的錢,滿足他們的一切慾望,甚至讓他們掌握天下權力,隨時可以改朝換代,軍隊就能打了?歷史上沒有這種事情,也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這就跟認爲地主剝削農民,資本家剝削工人,是因爲賺的錢不夠多是一個道理。賺錢多了還想賺更多,軍隊在前方面臨生死威脅,什麼待遇能比得上投降做勝利者反過來搶?如果後方過於強大,還可以自己掌權,跟侵略者分利益,鎮壓後方平民不比跟正規軍隊作戰容易多了。

晚唐五代之後,包括後面的朝代,皇權出於對軍事力量的恐懼,出現了一種慣例。朝政不許武將插手,供養軍隊的能力掌握在朝廷官僚的手中,防止他們造反。爲了保證皇位穩定,皇帝牢牢掌控軍權,除了作戰的時候,統兵權與朝政割裂,統兵官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以軍事力量保證統治。

這制度不是宋朝開創,是由宋朝穩定下來。大宋是以軍立國,說得明明白白,軍事力量是保證皇帝統治的基礎。朝政的首要目的是養軍,保障了軍隊再談治理。遇到反抗,軍事力量進行鎮壓。即使是進行招撫,也是把造反的人招入軍隊中。如同契丹最強大的部族是皇族,最強大的軍事力斡魯朵十二宮一府主要掌握在皇帝手中,太后權勢大了便有一宮,就連大臣如韓德讓聲勢煊赫也設一府。地位的名顯區別,就是手下有多少軍事力量,有兵就有地位。國家沒有大一統,帶有典型的封建特徵,國內不像是處在國家共同體裡。什麼地位?你有幾個師就有什麼地位。宋朝不同,軍隊完全掌握在皇帝本人的手中。

軍隊首先是對內保證統治,對外的目的是爲對內服務的,只要內部不亂就不是大事,甚至可以割讓利益。這樣的後果,是軍隊戰力的底限是對內鎮壓,上限是能夠抵禦外敵,能夠主動進攻是意外。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只能隨着時間推移,一步一步腐化,直到內部無法繼續,要麼皇帝向下放權重建戰鬥力,恢復從前的軍閥混戰,要麼就是被完全取代。至於開疆拓土,那不存在的。要想對外開拓,皇帝需要放棄一些東西,讓內部無亂可生,才能夠放心把軍隊派出去。

杜中宵在軍隊中搞專業化,甚至有意培養武臣官僚,便就出於改變這種局面的用意。只有用官僚系統代替軍隊的專權封建,一如文官那樣,皇帝纔可能會放開以人管軍,大將可靠第一的心理限制。如果做不到,每一個帶兵的人都被認爲是潛在的反賊,要處處防範。怎麼管軍?怎麼打仗?對屬下管得不嚴,待遇差了,戰事不利,被認爲是無能。對屬下太好,讓他們吃飽穿暖,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把手下當家人兄弟一樣,打仗時衝鋒在前,又會被認爲心懷不軌。兩難,這差事就不是一般能做事的人做的。

想起狄青進朝爲樞密副使,杜中宵無奈地嘆口氣,茶喝在嘴裡一點滋味沒有。

形勢如此,自己真能到南部平亂又怎樣?還不是幫狄青做嫁衣,讓皇帝進一步收攏軍權。能夠得到戰功,升官快一些,還要及時擺脫軍隊,不然以後就沒大出息了。

沒有勝利,沒有大功,杜中宵的想法無法實施。不改變軍隊制隊,天下有錢了又怎麼樣?軍隊這個吞金怪獸只是不斷改變自己的面目而已。年深日久技術會傳播到國外,終有一天還會形成現在的局面。無非是以前敵人騎着馬來,有了槍有了炮,以後有了船,他們換一種形式來而已。

要想立功,現在看來,自己沒有到一定地位,很難改變局面。而在軍中,是沒有可能升到自己想象的地位的。不在軍中,又沒有了從上而上,完全證明自己的機會。對杜中宵來說,也是兩難。

正在杜中宵坐在衙門裡胡思亂想的時候,知監郭諮和通判王公儀進來,後面跟着陶十七。

見禮畢,分賓主落座,郭諮道:“適才正跟通判還有十七郎在後面,看新制機器。提舉遠來,本是說的明日到,未曾遠迎,還望恕罪。”

杜中宵道:“軍中收拾整齊,我便提前一天,坐着車過來了,倒是忘了知會你改期。”

重新換過了茶,杜中宵道:“此次來鐵監,我帶的人馬不少,要在附近的方城山演練整訓,地方麻煩不少。除了提供糧草,還要檢查地方,讓划進演練地域的百姓遷出來,你們用心。”

郭諮道:“清檢地方,可交由葉縣地方辦理。至於糧草,鐵監是大地方,提舉勿憂。”

杜中宵點頭。葉縣是鐵監惟一的下屬縣,官吏完備,不過此時已遷去北邊的昆陽舊址。廂軍決定的演習區域,正在葉縣管下,自然也該由他們配合。

第273章 封賞第155章 降了第72章 不務虛名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18章 韃靼人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38章 如何治理?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2章 入宮第49章 草棉第28章 醉仙釀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71章 壓路機第81章 出鐵第22章 釀酒證明第38章 如何治理?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51章 猜題第88章 和爲貴第104章 安排第102章 投降第92章 鄭重其事第33章 各個突破第56章 心生去意第11章 墾田第34章 親臨前線第49章 圍殲第104章 賞識第72章 數字嚇人第78章 不情之請第96章 貨物有別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80章 奇人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28章 剛剛好第114章 獻城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6章 偶遇第63章 葉縣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22章 倒黴鬼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45章 乾寧軍第95章 秋收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9章 齊射最好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91章 沒有出路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99章 軍校第17章 自尋出路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73章 各想出路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48章 西進第8章 賈逵出兵第104章 安排第108章 勸降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03章 杖斃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34章 表功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21章 逃出生天第39章 古礦洞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86章 塵埃落定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48章 雙刃劍第74章 挑撥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42章 巧遇第43章 自有人買第70章 各有怨言
第273章 封賞第155章 降了第72章 不務虛名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18章 韃靼人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38章 如何治理?第23章 意興闌珊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2章 入宮第49章 草棉第28章 醉仙釀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71章 壓路機第81章 出鐵第22章 釀酒證明第38章 如何治理?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51章 猜題第88章 和爲貴第104章 安排第102章 投降第92章 鄭重其事第33章 各個突破第56章 心生去意第11章 墾田第34章 親臨前線第49章 圍殲第104章 賞識第72章 數字嚇人第78章 不情之請第96章 貨物有別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80章 奇人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28章 剛剛好第114章 獻城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6章 偶遇第63章 葉縣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22章 倒黴鬼第99章 輕重緩急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45章 乾寧軍第95章 秋收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9章 齊射最好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91章 沒有出路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28章 三路齊出第199章 軍校第17章 自尋出路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73章 各想出路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148章 西進第8章 賈逵出兵第104章 安排第108章 勸降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03章 杖斃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34章 表功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21章 員外請客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21章 逃出生天第39章 古礦洞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86章 塵埃落定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48章 雙刃劍第74章 挑撥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42章 巧遇第43章 自有人買第70章 各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