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錢的問題

杜中宵想過,要解決葉縣的問題,升格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升格之後,鐵監怎麼管理,大概也只有中央直轄一個辦法了。鹽鐵司就此擴大權力,藉着鐵路發展,交通便利的機會,把天下大的官營工商業掌握在手中。以這些爲根本,直接管理天下經濟。

葉縣升爲葉州,多配官員,同時在治下理順官吏體系。最關鍵的,還是理順官吏體系。

文彥博道:“包括鐵監,天下的場務全部都要用賺錢多少考覈,這便要錢幣統一。這幾年來,各路發行錢引,甚有益處,到了統一錢引的時候了。政事堂以爲,由度支司掌管此事,依銅錢數額,發行相當數量的錢引,供天下使用。”

杜中宵道:“相公,現在朝廷掌握的銅錢,約有多少?”

文彥博道:“各路相加,約有現銅錢一億兩千餘萬貫足,依此各路發行錢引,約有三億餘貫。”

聽了這個數據,杜中宵吃了一驚,這可比自己想的還要多。自漢武帝鑄五銖錢,到現在一共一千餘年間,鑄錢最多的就是宋朝,比其他各朝多得多。其中真正足額保值的錢幣,通算下來也就兩三億貫,朝廷能夠掌握一億多貫,數字可是不小。以這些銅錢爲本,運營得當,應該可以供天下使用。

杜中宵道:“依益州發行錢引的慣例,要想讓錢引不迅速貶值,錢引最多是本錢的五倍。現在只發了三億餘貫,儲蓄所功不可沒。不過,如果包括官營鐵監,朝廷稅賦支出等等,大量貨幣化,需要的貨幣肯定要比以前多的多。下官以爲有兩個辦法,一是利用利息吸引民衆把錢存到儲蓄所裡,而不要私藏。再一個是提高銅錢的幣值,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的東西。”

文彥博聽了,急忙問道:“中丞所說甚是。不知要如何做到?”

杜中宵道:“要想讓存的銅錢有利息,儲蓄所就要向外貸錢收息纔好。有存有貸,利用其間的息差來賺錢,不至其虧損,這生意就可以做下去了。天下用錢的地多有,只要有抵押物,就可以貸錢。”

劉沆道:“如此做,豈不是官方放貸?民間借貸已經有無窮害處,官方再放貸,只怕會生出事端。”

杜中宵道:“相公,天下間本來就有許多借貸的時候。不說天災人禍,就是開墾荒地,開店辦廠也多用得着。只要審查清楚,有抵押,有擔保,不是收不到本息的時候,儘可以放貸。只要朝廷規定好了利息,不許放高利貸,又有何妨?儲蓄所裡那麼多錢,是天下間最有本錢的,當然可以放貸。”

李參道:“中丞說的不錯,民間許多時候要借貸。便如農家,一個年景不好,種的時候沒錢,輕則種不好地,重的則只能逃亡。此時放貸,用田裡的青苗抵押,並不怕秋後還不上錢來。”

李參做地方官時,曾經根據實際放過青苗貸,就是歷史上王安石變法時的青苗法之由來。在農業社會,青苗貸是最顯而易見的放貸機會,有地裡的莊稼做保,也不怕收不到本息。不過現在不同了,有了工廠之後,最重要的放貸機會顯然是工商業。工廠由於運營的關係,經常會要借貸,這纔是銀行的機會。

要把天下的錢幣統一,用銅幣做本發行紙幣,儲蓄所裡就有大量本錢。不用這錢放貸,儲蓄所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不好維持。有了可以放貸的權力,儲蓄所就變成了銀行。

文彥博點了點頭:“一面收儲戶存錢,一面放貸,倒是可行。不過要具體怎麼做,還要仔細考慮。”

杜中宵道:“錢幣一事,涉及天下根本,非其他政策可比。我以爲,如果印錢引收歸朝廷所有,再由度支司負責,就有些權責不清了。應該別設一司,專管此事。度支司還是用衙門的錢,收上來之後存入儲蓄所,依單據由儲蓄所調撥。如此做,就可以防止天下有事,度支司依靠可以印錢的權力,虛印錢引來渡過難關,惹出事端來。”

文彥博想了想,道:“此事重大,以後再議吧。除了用利息吸引民間存錢,你說的提高幣值,又該怎麼做?錢幣由朝廷鑄出來,花到民間去,幣值本就已定了。”

杜中宵道:“相公,事情可不是這個樣子的。發行錢引之前,民間毀錢鑄器,可獲數倍之利。說明那時的銅錢,實際上是被低估的。只是朝廷不許毀錢鑄器,民間銅錢太多,致使貶值而已。可見銅錢的價值,實際是要更高一些。朝廷可以盡收天下銅錢,發行錢引,同時制鐵錢爲小額,發往民間使用。如果民間的鐵錢多了,百姓使用方便,就可以推高銅錢幣值,實際增加錢幣數量。”

此話一出,一時間屋裡議論紛紛,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用實物做貨幣,加上錢引,實際很難避免通貨緊縮。發行的貨幣跟不上經濟,難免錢荒。錢荒之後民間就儲存貨幣,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官府鑄錢虧本,民間儘量收藏,天下一直處在缺錢的環境下。大量發行鐵錢,作爲錢引的補充,適當擡高幣值,實際上是部分虛發,一定程度減免錢荒。

這個年代,錢引的面額不可能太小,不然就會增加管理難度。用鐵錢來做爲小額錢幣補充,適當控制其虛估值,使民間鑄錢無利可圖。兩者合用,滿足民間對貨幣的需求。

由於宋朝有銅禁,一方面貶低了貨幣的幣值,另一個方面推高了銅的價格。隨着儲蓄所把大量銅錢收進來,同進大量發行鐵幣,可以慢慢放開銅禁,使銅錢的幣值慢慢回到合理的區間。

由於現實條件,中國沒有大金礦,也沒有大銀礦,這兩種天然的貨幣,相對於中國龐大市場來說是不足的,只能夠用銅做貨幣。實物貨幣可以儲存,對於富人來說,沒有銀行的情況下,當然賺了錢之後就存起來是最好的。如此導致市場貨幣不足,朝廷大量鑄幣。通過政治手段,儘量降低鑄幣成本,使銅錢跟市場需要脫節,造成現在這個樣子。

中國與歐洲的不同,是有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國內市場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如何滿足內部市場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對外貿易並不重要。在外部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中國需要進口的貨物不多,金銀並不是必需之物。對外貿易,以買入各種奢侈品爲主,對於國內經濟並沒有重大影響。

商業貿易本來是相互的,沒有需求,賣出的願望就不強烈。現在的情況,就是宋朝緊缺的外部貨物不多,而可用於貿易的金銀又少。

歐陽修道:“在未發行錢引之前,川蜀地區就用鐵錢,其實許多弊端。若是發行錢引後,再大規模鑄造鐵錢,是不是不妥當?如果鑄了出來,民間不用,那可就尷尬了。”

杜中宵道:“只要鑄造精良,不易仿造,民間爲什麼會不用呢?實際上河東先鑄造新的鐵錢,民間甚是喜歡。這幾年,又有幾路開始鑄鐵錢。以後就跟錢引一樣,統一由朝廷鑄造,規格統一,只要鑄出來的精良,民間還是喜歡用的。”

範鎮道:“河東路鑄的鐵錢,據聞是外層包錫,並不便宜。外層包錫,用機器壓製,這種辦法民間可是難鑄造。中丞所提,有其可行之處。”

度支使周湛道:“如此做,錢引與鐵錢並行,收銅錢入儲蓄所,倒並無不妥。只是以後度支司管不到錢引發行,許多用錢的地方,未必就有錢。”

杜中宵道:“這有何難?如果只是一時困難,借貸就是。儲蓄所的錢,民間可貸,官府也可貸。”

周湛搖了搖頭:“官府借貸,成何體統!”

其他人只是笑,沒有人理周湛。官府借貸怎麼了,就像以前沒有借貸過一樣。沒發行錢引之前,三司年年都要向內庫借貸,而且多是借了不還。

知諫院龔鼎臣沉吟道:“依杜中丞所說,以後天下就用統一的錢幣了。好處自不待言,不過,天下都用一種錢,現在的朝廷能不能做到?”

杜中宵道:“現在有了鐵路,不比從前。朝廷可選幾個地方,印製錢引,鑄造鐵錢。”

鐵路把現在宋朝的長江以北聯結起來,運輸方便。只要在幾個地理中心城市,印錢引制錢,分發並不困難。至於長江以南,有水路可通,也沒有什麼。鐵路的出現,改變了太多的東西。

文彥博道:“如此做的好處自然是有,不過有什麼不足,還是要多考慮。現在有了鐵路,各地來往方便,本就需要統一錢幣,以免紛爭。由朝廷統一發行,自然是好事。不過,有發就有收,朝廷到底能不能做到,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且容回去之後,大家都考慮一番,下次集議再定不遲。”

衆人一起稱是。杜中宵提出來的,影響到的東西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仔細想想纔可以討論。

第36章 獻城第103章 不湊巧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82章 日暮途窮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183章 專業化第60章 無商不富第7章 投敵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03章 杖斃第174章 打探第31章 競爭第60章 全軍出擊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260章 內亂第9章 葉縣第83章 千里投奔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72章 進攻第31章 党項戰略第71章 試槍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13章 分岐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27章 知己知彼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96章 出陣第149章 不經打第5章 當街兇案第2章 城狐社鼠第156章 兩說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38章 進山第144章 先玩吧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27章 南下第15章 人多官少第99章 輕重緩急第4章 新的形勢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17章 大主顧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205章 抓人第34章 大勢第74章 風波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32章 離別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47章 探礦第121章 家事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16章 好時機第12章 施粥第59章 巧遇第32章 危機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54章 爭端第3章 破城第112章 撞鐵板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89章 知州門客第49章 明哲保身第82章 霹靂車第144章 先玩吧第10章 模範部落第88章 和爲貴第66章 屬官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71章 主戰第99章 鐵路留念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81章 故人來第32章 危機第213章 新與舊第74章 挑撥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32章 危機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36章 再次掛帥
第36章 獻城第103章 不湊巧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82章 日暮途窮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183章 專業化第60章 無商不富第7章 投敵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03章 杖斃第174章 打探第31章 競爭第60章 全軍出擊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260章 內亂第9章 葉縣第83章 千里投奔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72章 進攻第31章 党項戰略第71章 試槍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13章 分岐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27章 知己知彼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96章 出陣第149章 不經打第5章 當街兇案第2章 城狐社鼠第156章 兩說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38章 進山第144章 先玩吧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127章 南下第15章 人多官少第99章 輕重緩急第4章 新的形勢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17章 大主顧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205章 抓人第34章 大勢第74章 風波第20章 農民舉人第132章 離別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47章 探礦第121章 家事第14章 陣前殺將第145章 西域方略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16章 好時機第12章 施粥第59章 巧遇第32章 危機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39章 壟斷漲價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54章 爭端第3章 破城第112章 撞鐵板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89章 知州門客第49章 明哲保身第82章 霹靂車第144章 先玩吧第10章 模範部落第88章 和爲貴第66章 屬官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71章 主戰第99章 鐵路留念第105章 不戰而降第81章 故人來第32章 危機第213章 新與舊第74章 挑撥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32章 危機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36章 再次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