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一劍叫你死

大稷山脈。

易瀟緩緩蹲下身子,撿起那把斷爲兩半的粗刀。

瞳孔裡黑白褪去,金燦浮現。

小殿下摩挲着粗刀刀柄,陡然間轉頭,望向鐵騎之中的某個方向,心有所感。

那個方向!

易瀟豁然起身。

白蛟散去,之前被小殿下吞入腹中,化爲晉升九品的純粹元力,此刻易瀟手中無劍可用。

小腹之中的那團殺戮劍芒大放光明。

雨聲大作,淋在黑袍男人肩頭,濺出極細的雨花。

小殿下眯起雙眼,悟蓮瞳睜開,將眼裡的一切都轉換成青紫之色,鐵騎戰馬層層疊疊,屍山血海大雨飄搖。

那裡......有一件隨風飄搖的布衣。

即便身上被扎中了一槍,兩袖破爛渾身浴血,蕭布衣的身法依舊鬼魅,總能在極其狹小的空間躲開鐵騎衝殺。

只能難免有些獨木難支的感覺。

顯然是一口氣到了極限。

強撐。

那杆大槍扎穿肩頭,鮮血淋漓,蕭布衣面色平靜,雙手元力握住槍身,十指攥緊猛然交錯,剎那將槍身露在肩頭外的部分拍斷。

血肉與槍屑橫飛。

二殿下握住那根斷了槍尖有如水火棍一般的槍桿,長身而起,染血棍頭帶着木渣勢如破竹搗出,如竹竿粘蜻蜓,下一瞬間戳穿一顆鐵騎的頭顱,將頭顱點開之後猛然抖杆,繼續前行,去勢一往無前,不留絲毫防備。

一條粗棍左右連擺,拍開數道身影,蕭布衣手中的槍身粗棍質地極脆,一拍一斷,最後只剩下雙手之中殘餘的極短棍身。

大雨之中,鐵騎將他團團圍住。

這個男人的肩頭後部被大槍槍尖戳穿,腰身觸目驚心的十多道刀傷劍痕斑駁染血,負傷至此,依舊站得筆直,脊樑骨不曾彎曲。

他輕輕丟去了手中棍。

砸在地上,濺砸出混着血的泥土。

這個身影搖了搖頭,輕輕吐出胸膛裡的那口氣。

一氣用竭,面前依舊是大雨之中帶着肅殺氣息無窮無盡的黑甲。

他笑得有些孤獨。

......

......

遠方突然傳來一聲轟鳴。

一人一騎被掀飛出去,在大稷山脈上空一閃而過的雷霆之中顯得極爲突兀。

接着是第二道被掀飛的身影。

遠方有一人突然開始奔跑。

那個奔跑起來的黑袍男人一手按住眉心,屍山血海之中斷劍殘刃全部飄飛而起,隨他身形起舞!

“殺戮劍域”以一種無差別的方式釋放出來!

這道劍域在大稷山脈開始狂飲鮮血,域意水漲船高,每殺一人,空氣之中如劍氣一般的猩紅氣息便濃重一分!

斷劍殘刃在易瀟身後狂舞,跌跌撞撞追隨,卻無法趕上龍蛇加持的世間極速,霸道到了極點的殺戮域意在前方開路,一路將所有攔在前方的鐵騎全都拍開捏碎,而被拋飛而起的殘騎裂甲,下一剎那便被小殿下身後的飛舞刀劍分屍碎裂。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蕭布衣和易瀟之間的那條直線,被一條猩紅髮絲直接貫穿。

小殿下面無表情攥住右手,尾指纏繞的髮絲被緊緊攥在掌心,接着左手握住右拳,猛然停步扭腰。

龍象巨力牽扯髮絲。

小殿下和蕭布衣之間的那條直線被一道頎長劍氣覆蓋,隨髮絲上拉,崩裂開一面猩紅瀑布。

世間極致之鋒銳。

那道黑袍身影高高躍起,於暴雨磅礴裡跌入陣中,旋轉之勢尚未停歇,落地之後猶有餘勢將雙手合攏,隨身形一起,如揭開面紗一般兜繞面頰一圈,最終懸停在耳畔。

那根髮絲“嗖”得一聲回收。不知沾染了多少鮮血。

肅殺。

死寂。

小殿下熾熱的瞳孔在大雨之中燃燒。

他站在大雨裡。

站在蕭布衣身前。

以他爲圓心,圍了一圈水泄不通的黑甲鐵騎,突然出現了一道甲冑崩裂聲音。

如同女人以纖纖玉指觸動琴絃,緩緩撫琴而過。

動作輕柔無比。

黑甲之上被髮絲撫摸過的地方,陡然裂開一道裂紋。

銀瓶乍破水漿迸。

攔腰斬斷。

分屍兩半。

小殿下站在磅礴大雨裡,株蓮相能夠清晰看清楚那個在遠方高處督陣的青甲年輕男人。

易瀟深吸一口氣,對江輕衣大聲道:“江輕衣!信不信我一人殺盡兩千甲!”

天地無聲。

端坐在馬背之上的江輕衣輕輕摩挲着手中兵符,雨水在他肩頭砸下,將青甲裡的衣衫全都浸溼染透。

他背後是涼甲城。

幽幽火光在城頭立起。

江輕衣同樣大聲回話道:“信!”

兩個年輕男人,因爲立場不同,站在了對立面。

江輕衣接着大聲說道:“但你可知,在涼甲城外,在大稷山脈外,是西關的十萬人馬,無數白衣袍澤!就算你今日殺出了大稷山脈,殺穿了涼甲城,也走不出西關,逃不出北魏!”

易瀟沉默了。

他笑了笑。

問了一個問題。

一個一直藏在心底的問題。

“我真的想不明白......”

小殿下雙目裡的金燦之色緩緩消散,整個世界的青紫飄搖而去,恢復了正常的顏色。

他伸出一隻手,平攤手掌向天。

掌心接住連點成線的大雨。

“殺了我,你們到底能有什麼好處?”

不斷有雨滴從掌心迸濺而出。

易瀟對江輕衣說道:“殺了我,只會促進戰爭爆發。”

江輕衣眯起眼。

他開始思考,大雨和雷聲在耳邊轟鳴。

易瀟說的沒有錯。

“曹之軒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最後放棄了。”

江輕衣沉默了。

他好像明白了易瀟的意思。

小殿下平靜說道:“爲什麼西關一定要殺我?”

青甲之下的年輕男人下意識說道:“因爲那位王爺......”

那位王爺一說出口,大稷山脈所有的黑甲氣氛都變得不同,所有甲士握緊了手中刀槍劍戟,殺意更盛。

而易瀟依舊面色平靜說道:“那爲什麼......那位王爺就一定要殺我?”

小殿下的話語一句接着一句,短暫的間隙,語氣令人不容置疑。

“北魏放棄了,因爲不想爆發戰爭。”

“西關卻沒有放棄。”

“那麼西關到底算不算北魏的一份?”

小殿下面無表情搖了搖頭,自顧自說道:“西關算不算北魏的?這裡所有人都知道,西關壁壘替北魏守門戶守了這麼多年,但說到底西關是黎青的。就算是那位白袍大藩王死在了風庭城,他生前說的話,依舊在這裡被奉爲聖詔。”

江輕衣面色有些不太自然的蒼白。

易瀟問道:“那麼......你們眼中,黎青的意思,是黎青的意思嗎?”

這句話很繞口。

這裡的大部分人都沒有聽明白。

千餘黑甲保持沉默,等着江輕衣開口。

但江輕衣聽懂了,易瀟身後的蕭布衣也聽懂了。

北魏是北魏,十萬裡浮土劃分的清清楚楚,四大關也標註的明明白白。

足以說明,北魏自始至終,都是曹之軒的北魏。

那麼西關呢?

西關在這十六年來,說是曹之軒的西關,不如說是白袍大藩王黎青的西關更爲恰當。

黎青離開之後,西關是誰的西關?

袁忠誠?桓圖窮?還是說江輕衣?

都不是。

伍長服從百夫長,百夫長服從千夫長,千夫長聽從城主總督,城主總督要聽手持兵符的江輕衣。

江輕衣的兵符是袁四指給的。

那麼袁四指聽誰的?

素日裡一口一個奉王爺意志行事的袁忠誠,聽的難道是那位死去的王爺的?

江輕衣有些口乾舌燥。

小殿下淡然無比問道:“你知道極北之地,有一座屹立在風雪之中的神聖城池嗎?”

風雪銀城。

當歷史被掩埋,誰也不知道西關那位大藩王曾經拎着燈籠遠赴寒酒鎮,帶着西關三犬,與風雪銀城的城主,究竟有過怎麼樣的一席交談。

或許那位大藩王將西關託付給了可以信任之人。

或許那個可以信任之人不是曹之軒而是某個在當時看來的確值得信任的人物。

但人總是會變的。

譬如......那位聖地的主人。

風雪銀城城主從鬼門關出關之後,就變了性情。

或許就有這麼一個人,想借着中原的火苗,燃起一場大火。

或許那個人就是風雪銀城的城主。

或許他選擇了藉助靠近北地的北魏。

或許北魏就這麼接受了銀城所謂的好意。

許多的或許。

聽起來很可笑而荒誕。

而真相往往就寄身在或許之中。

很多事情其實就是可笑而荒誕的。

......

......

既然有這麼的或許,那麼這一切是不是真的呢?

曹之軒是個膽大心細的真正梟雄,他不介意任何人成爲他的盟友,所以他沒有理由拒絕銀城的加入。

而在這片他親手經營了十多年的土地之上,銀城也確實插不上絲毫的手。

唯獨西關除外。

銀城執意要殺易瀟。

所以有了一開始的雪霧森林大圍殺。

而高高坐在洛陽皇座之上的男人卻不這麼想。

曹之軒在乎唐門的小世界,在乎銀城的幕後支持,更在乎喘息的時間,但他不是俯首稱臣的角色,即便被聖地二字壓在眉心,也不曾低頭。

他確實盡了北魏的一份力去應銀城心思。

森羅道圍剿易瀟的人馬數量足以證明誠意。

對於北魏而言,能在銀城不穩定的支持之下拼命蓄勢,最終能長成與齊樑一樣的巨人,這是重中之重,當務之急。

殺了易瀟和蕭布衣,逼得戰爭爆發,銀城到時候會不會撤身而退?

曹之軒不會去賭。

他是一條真正的老狐狸,遊走在利益的邊緣,垂涎着所有對北魏有利的食物,卻老奸巨猾地放棄了看似最大的一部分利益。

求生。

所以他留了一份最後的洛陽敕令。

只可惜易瀟和蕭布衣選擇了繞西關。

於是......就有了西關的這場剿殺。

很多的或許。

真相是什麼?

知道真相的人似乎很少,卻絕不是一個。

紫袍大國師無疑是知道的。

某位在森羅道殿會裡如履薄冰的老人似乎也知道。

但眼下至少在大稷山脈裡,沒有人知道。

易瀟不知道,江輕衣不知道,蕭布衣不知道。

小殿下說完以後停頓了很久。

他給足了江輕衣思考時間,最終認真說道:“撤甲。”

“不然我一劍叫你死。”

第三十一章 北原無戰事第六章 刀鬼傳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敢與東君搶造化第二十二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謫仙人第三十六章 諸位,上我摘星樓!(求推薦)第二十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新年快樂)第七十九章 佛骸篇(十)第二百一十九章 師兄的劍第一百六十七章 算了第四十三章 酒鬼第八十章 倦狗第七十三章 喚我輕衣便可第八十章 斷青絲,結凡緣第一百九十二章 歸零第一百六十三章 十萬第二十四章 不如不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一十五章 最關鍵的那個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下道理,因果最大第二十五章 緣生緣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奉劍童子一劍破風雷第五十六章 君子不逛窯子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的悲歌(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上之虎(一)第六十四章 十一斛輪迴第三十五章 絕境所在第五十九章 與妖孽爭高低(下)第二百一十章 小師妹就是我的刀第九章 九千九百階第七十七章 四尊菩薩第一百零六章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第二十一章 天香賭坊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來了第三十五章 棋之預戰(求下推薦票~)第九十章 很久是多久第一百二十二章 揭棺第四十二章 十萬裡浮土就在腳下第九十六章 君王一生漫長的故事第一百三十章 我有一劍光明,送給世人去聽第三十六章 會晤第二百零六章 春秋元年周觀案第二百零三章 第二片海開個單章,說一下話第五十八章 治我的罪(三更)第二百零六章 春秋元年周觀案第八十二章 佛骸篇(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白衣一把劍(求票)第七十六章 佛骸篇(七)第五十四章 一拳打死你第五十一章 君臨人間第十八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八十八章 火海第一章 死心第一百二十章 改變世界的對話第三十八章 祝你們好運第七十一章 回家第二十五章 手談第十二章 三門藏劍第一百一十九章 鏡花水月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路人第十四章 重逢第一百零一章 死去的天真第九十六章 只因看過你的眼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王第六十二章 點頭之交第九十八章 白鳥第七十二章 佛骸篇(三)第一百零四章 破壘第四十五章 這一劍,很美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從黑暗中來第五十五章 西域使團(四更)第五十一章 小螻蟻第二百零一章 撥絃(一更)第八章 煉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門下的長生棺第九十四章 來自世界另外一端的煙花第九十二章 蘭陵閒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劍仙(三)第八十一章 人死燈不滅第四十二章 賭棋(求推薦和月票~)第二百零九章 天下,大赦第四十章 十世修行第三十五章 天地一長線第四十七章 能接一劍否(爆發,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上之虎(五)第六十一章 有個人要死了第四章 妖動第三十章 閤家團聚第三十二章 謝謝您,先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劍五劍十六(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這個世界,很失望第七十四章 涼甲城外,大稷山脈第九十七章 殿下的婚禮羨煞世人第二十章 可笑不可笑?第八十四章 佛骸篇(十五)第一百零三章 等我,回來(三更)第六十章 命運的宿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紅粉骷髏,一抔黃土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血史詩(二)
第三十一章 北原無戰事第六章 刀鬼傳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敢與東君搶造化第二十二章 佈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謫仙人第三十六章 諸位,上我摘星樓!(求推薦)第二十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新年快樂)第七十九章 佛骸篇(十)第二百一十九章 師兄的劍第一百六十七章 算了第四十三章 酒鬼第八十章 倦狗第七十三章 喚我輕衣便可第八十章 斷青絲,結凡緣第一百九十二章 歸零第一百六十三章 十萬第二十四章 不如不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一十五章 最關鍵的那個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下道理,因果最大第二十五章 緣生緣滅第二百一十五章 奉劍童子一劍破風雷第五十六章 君子不逛窯子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的悲歌(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上之虎(一)第六十四章 十一斛輪迴第三十五章 絕境所在第五十九章 與妖孽爭高低(下)第二百一十章 小師妹就是我的刀第九章 九千九百階第七十七章 四尊菩薩第一百零六章 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第二十一章 天香賭坊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來了第三十五章 棋之預戰(求下推薦票~)第九十章 很久是多久第一百二十二章 揭棺第四十二章 十萬裡浮土就在腳下第九十六章 君王一生漫長的故事第一百三十章 我有一劍光明,送給世人去聽第三十六章 會晤第二百零六章 春秋元年周觀案第二百零三章 第二片海開個單章,說一下話第五十八章 治我的罪(三更)第二百零六章 春秋元年周觀案第八十二章 佛骸篇(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白衣一把劍(求票)第七十六章 佛骸篇(七)第五十四章 一拳打死你第五十一章 君臨人間第十八章 青梅竹馬第一百八十八章 火海第一章 死心第一百二十章 改變世界的對話第三十八章 祝你們好運第七十一章 回家第二十五章 手談第十二章 三門藏劍第一百一十九章 鏡花水月第一百八十九章 引路人第十四章 重逢第一百零一章 死去的天真第九十六章 只因看過你的眼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王第六十二章 點頭之交第九十八章 白鳥第七十二章 佛骸篇(三)第一百零四章 破壘第四十五章 這一劍,很美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從黑暗中來第五十五章 西域使團(四更)第五十一章 小螻蟻第二百零一章 撥絃(一更)第八章 煉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天門下的長生棺第九十四章 來自世界另外一端的煙花第九十二章 蘭陵閒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劍仙(三)第八十一章 人死燈不滅第四十二章 賭棋(求推薦和月票~)第二百零九章 天下,大赦第四十章 十世修行第三十五章 天地一長線第四十七章 能接一劍否(爆發,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上之虎(五)第六十一章 有個人要死了第四章 妖動第三十章 閤家團聚第三十二章 謝謝您,先生第一百九十六章 劍五劍十六(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這個世界,很失望第七十四章 涼甲城外,大稷山脈第九十七章 殿下的婚禮羨煞世人第二十章 可笑不可笑?第八十四章 佛骸篇(十五)第一百零三章 等我,回來(三更)第六十章 命運的宿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紅粉骷髏,一抔黃土第一百九十四章 鮮血史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