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不甘心
福王自然知道這些,可他依然心有不甘:“之前,咱們想通過聯姻,把葉欣顏攏在手下,出了差池,全沒着落。如今江一凡返回京城,和國公府走的很近。照我看,他有意再次求娶葉欣顏。江一凡和老六交好,若是日後老六也參與爭奪皇位,誰知道安國公會不會傾向於老六?”
王賢斟酌道:“禹王?不足爲懼吧?如今禹王雖然每日上朝,也能在吏部坐上些時間,可終究不太上心。倒是在召見各地管事,查問買賣上很是用心,對送進京城的乳酪生意更是時時詢問。”
劉裕卻不贊成,他臉色凝重,“王爺之前說過,皇子們一起讀書的時候,禹王最是聰明。他即使天性疏散,沒有爭奪皇位的心思,可若是皇上真把他放上朝堂,並逐漸重視,自然有人會靠上去,攛掇禹王奪位,謀一份擁立之功。”
“我也是擔心這個。”福王凝眉想了想,轉而問道,“汪橋是怎麼回事,打聽過了嗎?”
劉裕連忙回道:“打聽過了,他還真的是個人物。去年,他從京城回到清河村不久,就和豫遠郡知府周秉義的二女兒定親。聽說週二小姐極得周秉義夫婦喜愛,名叫周碧瑤,兩家已經議定,明年周秉義回來京城述職,屆時會帶着妻兒一同來京,順便給女兒和汪橋完婚。”
福王立即把手裡的茶杯放下,詫異問道:“他就是再如何不同尋常,也只是個工匠而已。周秉義我大約知道,是個有心思的主。他不留着女兒攀一門好親,怎麼會把女兒嫁給一個工匠?”
王賢也是不解,一邊喝茶,一邊聽劉裕往下說。
劉裕說道:“所以屬下說汪橋是個人物。他去年來京城,禹王和安國公府的護衛,把汪橋等人全程看了個嚴嚴實實,大概就是因爲汪橋的確手藝出衆,禹王怕他被別家挖走,所以才嚴加看護。”
王賢忍不住插話道:“不會吧?我曾安排工部官員和汪橋等人套過話,汪橋和那些工匠都說,車牀和螺紋緊固件是作坊裡一個前輩領人研製出來的,只是那個老工匠不願長途跋涉,作坊纔派他們過來。”
鐵軌的消耗巨大,木軌若是已經被證明能用,就一定會代替鐵軌。木材的確不耐風吹雨淋,但若是用桐油等物做好防腐,其耐用性和鐵軌差不了多少,而價格卻不及鐵軌的十之一二。
譚唯賢看着滿地的碎瓷片,暗歎一聲,和於世清、邢斌一起給太子見禮,張口問道:“是否朝堂上已經議定使用木製軌道?”
當時在場的於世清卻忍不住苦笑,對太子說道:“殿下已經安排了臣等提出反對以及,您爲什麼還要出這個頭?您又不是不知道,皇上很願意使用木製軌道。殿下幹嘛要觸這個黴頭,惹聖上不快?”
以太子的心性,自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太子怒氣衝衝地就近坐在椅子上,又揮手,讓於世清和譚唯賢坐下,憤而說道:“哪裡是朝堂上議定的?閣部一拋出用木質軌道代替鐵軌,孤就出言駁斥。緊跟着,朝堂上的大臣都紛紛應和,其餘人都在觀望。”
“狗奴才!呆呆的跪在那裡幹什麼?還不上來伺候孤更衣!”
兩天前,譚唯賢一聽說皇帝手裡有一份木質軌道的試用文書,就知道不好。
兩個小廝見太子好像沒那麼大火氣了,連忙爬起來,躲着地上的碎瓷片,上前把太子的外衣換下。
他大步進到日常辦公的前殿,擡腳就踢翻了一張椅子。跟上來伺候太子更衣的下人一看,心中叫苦,立即縮到一旁,跪地認錯。
…………
太子停滯了一瞬,略有些尷尬,他是真的沒忍住,下朝之後就後悔了。
有如此便利之事,不說全部,至少絕大部分朝臣會贊成使用木製軌道,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譚唯賢之所以會協助太子安排人手,在朝堂上反對,只不過是爲了照顧太子的心情,死馬當活馬醫而已。
譚唯賢聞言,看一眼於世清和邢斌。
有錯沒錯什麼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早早跪地,就不用上前伺候,免得承受太子的怒火,若是被太子在要緊部位踹上一腳,有個好歹,該找誰去?
太子又把手邊托盤裡的茶壺茶盞掃到地上,聽着瓷器碎裂的清脆聲音,再看看迸濺滿地的碎瓷片,他才覺得順氣了些。
福王這裡事出突然,不但遭受損失,還要承受風險,自然是惱火的很。而太子那裡,即使有準備,也僅僅是兩天前才知道有這麼檔子事兒,一樣做不到防患於未然。
劉裕點頭到:“下辛苦倒是不必,但可以試一試。汪橋的父親和齊友年有八拜之交,關係很是親近。如今,他又是周秉義的女婿。若是汪橋真有大匠的潛力,他來到王爺手下,咱們的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太子離開皇宮大殿,便不再控制情緒,滿面怒容的回到東宮。
不知是不是因爲讀書人的高傲情結在作怪,王賢怎麼也不看好汪橋這個工匠,他困惑道:“汪橋不過是個工匠,難道咱們還要下辛苦拉攏他不成?”
福王哼了一聲,說道:“那些只是掩人耳目的託詞而已。汪橋等人無論走到哪裡,身邊都有老六的人跟着,自然要按照江一凡的交代說話。要知道,之前老六折騰出那麼多東西的時候,清河村只有葉欣顏、汪橋、及一些普通工匠,根本沒什麼前輩匠人。”
太子府主簿譚唯賢剛把戶部尚書於世清和鴻臚寺少卿邢斌迎進來,就聽到屋裡的動靜,忙招呼下人進來收拾殘局。
邢斌是沒資格上朝的,並不知道朝堂上發生什麼事情,見譚唯賢看過來,微微搖頭,表示不知道。
可又不好在下屬臣子面前認錯,轉而罵道:“都是韓延回那個老狗。朝堂上本是一片反對之聲,眼看父皇情緒不佳,馬上就沒有了堅持的根本,韓延回卻出列贊成,硬是給了父皇推行木質軌道的理由。”
譚唯賢有片刻的無語,殿下這是承認做了出頭鳥。
片刻之後,譚唯賢勸道:“殿下不要過於糾結,聖上打算把木質軌道推出來,自然有所準備。韓相是朝廷的肱股之臣,自然會一力支持聖上的決斷。”
太子怒道:“孤是國之儲君,難道就不配得到他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