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後撤讓兵力的集中濃縮達到了非比尋常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讓蘇聯人得以騰出手來把原本防禦莫斯科南北兩翼的兵力大量抽調到西面,和德國人來一場大決戰。
朱可夫在莫斯科的西面,集中了總計達到12個集團軍規模、150萬人的反攻兵力,而在莫斯科市區,只留下了20萬新丁守城,這倒不是朱可夫不在乎防禦兵力頭重腳輕,而是既然要打一場大會戰,集中兵力是必須的,猶豫不決只會帶來添油戰術那樣的不良後果。當然,德軍對莫斯科南北兩翼的威脅撤圍後,因爲道路的重新打通,遠東方面軍司令阿帕納先科大將每個月按照國際慣例送來的20萬新兵援軍也給朱可夫增加了不少放手一搏的信心——此前因爲道路的斷絕,阿帕納先科大將入冬後組織的援軍在運到古比雪夫或者喀山後就陷入了停滯不前的地步。
這12個集團軍的兵力,被配置成了5-4-3的梯度姿態:在維亞濟馬-莫扎伊斯克鐵路線以南的蘇軍突出部兵力,從一開始的1個集團軍強化到了5個集團軍,他們的目的是在北線勒熱夫地區出現激戰的時候,全力牽制住德軍維亞濟馬一線的防守主力,並防止德國人把預備隊迂迴調動到北面。而更北方直接參加第一波勒熱夫破交戰的部隊,包括維亞濟馬-莫扎伊斯克鐵路以北、勒熱夫以南的4個集團軍和勒熱夫以北地區、原本在莫斯科河北岸展開的3個集團軍。前者負責主力突擊、切斷維亞濟馬-勒熱夫鐵路,後者則是扮演小範圍的鐵砧阻擋角色,盡力包抄勒熱夫地區德軍在其他方向上的後路。
一旦吃掉或者逼退、擊潰勒熱夫地區的德軍力量後如果還有餘力的話,北線7個集團軍剩下的部隊會擰成一股揮師南下,然後對屆時側翼已經長達150公里的德軍維亞濟馬-莫扎伊斯克突出部進行總體包圍。
當然,徹底包圍住維亞濟馬那是不可能的,因爲這個圈子太大了,而且裡面可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羣的主力,有百餘萬人馬,規模與蘇軍在莫斯科戰區的總數相去不遠,武器精良、人員有素方面更是遠勝蘇軍,蘇聯人唯一的優勢只是耐寒和韌性。不過無論如何,一旦可以形成有可能切斷維亞濟馬樞紐的勢態後,德國人放棄莫扎伊斯克大踏步後撤重新拉平冬季前線那就是必然的了。
那時,蘇軍一方必須要打腫臉充胖子、向全世界宣示“後勁不足”的德寇已經被偉大的蘇維挨擊退、站在蘇維挨一方參加這場戰爭纔是撈取全球利益最好的站隊方式這一外交目的也就達到了。爲了拉米國人入夥,爲了暫時阻嚇住土耳其人和遠東人,哪怕再付出一百萬生命,對蘇聯都是值得的。
……
2月4日,火星行動。
蘇軍中央戰區目前爲止最精銳的4個集團軍——所謂的精銳,是說這4個集團軍已經是在莫斯科圍城開始之前就徵爲蘇軍正規軍的部隊,而不是那些後來從遠東拉來的新入伍人員甚至民兵——在瓦爾代丘陵地帶突然轉向,一改此前試圖吞掉莫扎伊斯克突出部的姿態,把試探性深入的部隊調轉槍口向着西北方向的勒熱夫門戶祖布佐夫、瑟喬夫卡展開了集中突擊。
500輛坦克、1800輛突擊炮、td和自行炸b,是蘇軍攻堅部隊所能得到的全部重火力掩護,行動不便的203mm重炮在快速突擊中一門都沒法攜帶,牽引式的152mm和122mm榴彈炮運能也非常吃緊。至於空軍,那更是完全沒有——不過這點上,進攻一方的蘇軍和防守一方的德軍倒是扯平了,因爲朱可夫挑選了一場暴風雪盛行的好日子出擊。
整個戰線亂作一團,沒有整體上的集中火力準備,只有集團軍乃至步兵軍層面上各自爲戰的火力準備,這一切都是爲了確保突擊目標轉換的突然性而必須的犧牲,朱可夫深知克盧格手上的預備隊是不比自己少的,要想得手,至少要在克盧格完成預備隊的投入之前讓蘇軍突破60~80公里——以現在蘇軍的裝甲化程度,哪怕不惜一切代價,做到這一點也需要至少三天,留給他的時間餘量是不多的。
不過,這些被朱可夫寄予最後期待的蘇軍精銳也沒讓朱可夫太過失望,德國人似乎已經在一個月的疲敵作戰中養成了審醜疲勞,被蘇軍不溫不火的持續消耗磨得沒了脾氣了銳氣,此刻突然遭受一改面貌雞血充盈的突擊,變得有些無所適從。
更主要的是,朱可夫元帥幾個月來深思完善的機械化波動進攻理論與缺乏坦克時依靠突擊炮、td和炸b奇葩組合來實踐該理論的用法,在此前還沒有被用出來過——德軍形成的思維定勢就是莫斯科戰區的蘇軍已經沒有什麼裝甲力量了:隨着大批大批的蘇軍部隊被殲滅,掰着指頭算來,自從開戰以來蘇軍損失的各種坦克和裝甲車輛加起來也有2萬輛了吧?一月份的時候,蘇軍的每次突擊不是沒有裝甲部隊掩護,但是一般一次戰役中投入的數量也就是幾十輛——現在一下子把牙縫裡摳出來省下來的2000多輛裝甲車輛集中使用,攻勢之猛烈,着實讓德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
瑟喬夫卡西,30公里,蘇德對峙前線。一天之前,蘇聯人還在50公里以外,僅僅一天之後,朱可夫的4個集團軍就在蒼茫雪原和封凍的瓦爾代丘陵地帶突進了足足50公里。這個速度與德軍的閃電戰全力發動時相比也不遑多讓,此時此刻蘇軍取得如此成就,縱然考慮到德軍在蘇軍非主要進攻方向上準備不足、缺乏對野外遠離補給道路戰區的佈防,仍然是一件不可不提的成就了。
原本駐守瑟喬夫卡外圍陣地的是古德里安裝甲集羣下屬的步兵第12軍,在這種非主攻方向上的部隊沒有部署裝甲部隊也是情有可原的。在蘇軍進擊後、同屬一個裝甲集羣之下的第24裝甲軍也作爲預備隊趕來增援。每一個人都如臨大敵,準備給不知死活的蘇聯人迎頭痛擊。
“快一點,坦克殲擊連向北機動,把‘追獵者’和pak-4075mm反坦克炮羣部署到背坡側翼,psw-234puma裝甲車上坡頂偵察,工兵部隊立刻挖掘半埋式坦克掩體!堆積雪掩蔽裝甲車!”
陣地上的散兵坑和防禦塹壕都是現成的,臨時火力點也有一定的佈置,只是因爲此前部署在這裡的都是步兵部隊,當裝甲單位前來增援時,還是需要爲友軍進行一些陣地的調整。積雪被挖開,然後以枝椏枯木支撐出簡易半埋式坑洞,然後再向敵一面堆上積雪。這樣的隱蔽手段,德軍在入冬後已經用的很純熟了。
德國人準備好後不久,地平線遠處就出現了蘇聯人的攻擊部隊,沒有遠程炮擊的覆蓋,也沒有空襲,最多隻有少數冒險起飛偵察敵情的老式蘇軍偵察機爲蘇聯人掌握德國人的動向做出一些貢獻。
在惡劣天候下,蘇軍老式的雙翼偵察機因爲起降穩定靈活,反而比德國人的飛機獲取了更多的出勤機會,雖然在暴風雪猛烈的時候這種偵察飛行往往是有去無回,最終不是跳傘就是墜毀,不過既然是少量使用幫助大軍掌握敵情的,不在乎人命的蘇聯人也就不介意用一用了。
成羣的蘇軍步兵和雪橇出現在雪原中,蹣跚着向前衝鋒,更有一羣羣原始的騎兵部隊左右逡巡作出擇地衝鋒的姿態,實則除了吸引德軍的注意力和炮兵火力外,這種姿態毫無價值。
德國人的重炮率先發出了怒吼,150mm和105mm的炮彈一排排的落入蘇軍的鬆散陣線中,激起一股股夾雜着焦黑色澤的雪浪,穿着白色冬季塗裝的蘇軍戰士一聲不吭地倒下,有些陷入永久的長眠,有些昏沉半晌後重新爬起來,撣掉泥土和積雪重新加入衝鋒的行列。
短短二十分鐘內,大約15~20公里寬度的第12軍的陣地前沿起碼躺下了五六千蘇軍士兵的屍首,可是蘇聯人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察覺到一樣,除了偶爾發出幾陣反擊炮火反制德軍的榴彈炮陣地外,也沒有派出什麼大殺器出擊,仍然是以師爲單位輪番組織衝刺、消耗。
對於蘇軍的反制炮火,德國人也不是傻子,很快就組織己方的炮兵進行反壓制覆蓋,可惜效果上來看似乎沒有蘇聯人的反制那麼好——每一次蘇聯人似乎都會短距離變更炮擊陣地,讓自己的發射陣地難以捉摸,而且德軍的數次反壓制似乎絲毫沒有減弱蘇軍炮兵下一次發射時的火力密度。
德國人自己就是玩自走炮的行家,雖然因爲空軍比較嬌氣沒法執行偵察,但是炮兵軍官們自己憑經驗想一想也知道肯定是遇到了蘇聯人使用了有一定裝甲強度的新炸b了。事實上他們也猜的一點都沒錯,這種被蘇聯人大規模動用的炸b就是su-122自行火炮。這種武器的射程自然比不上同類口徑的牽引式榴彈炮,但是發動一下視距外間接炮擊還是可以的,尤其在瓦爾代丘陵這種地形波狀起伏的地勢,要想隱蔽炮擊還是有可能的,德軍的105mm牽引式榴彈炮雖然可以通過彈道測算逆推蘇軍炸b的座標,可惜su-122的硬度不是直接命中的話,很難被彈片摧毀。
血戰持續着,隨着悍不畏死的蘇聯人越衝越近,炮兵火力也絲毫沒有減弱,德軍不得不把牽引式炮兵的部署位置後移以在對轟中損失過多——德國人因爲己方是打防禦戰沒有配屬足夠多的自行火炮,用無裝甲的牽引火炮和帶裝甲的炸b對轟總不是什麼明智的事情。
“讓隱蔽的坦克殲擊車部隊和反坦克炮部隊做好開火準備,加入到截擊蘇軍衝鋒的火力中去,填補榴彈炮部隊重新部署的時間空檔。”在殺死了2萬多蘇軍戰士後,第12軍軍長做出了一個看似沒有問題的決定,蘇聯人打了這麼久都沒有派出明顯的裝甲集羣作戰,看來這裡的裝甲部隊實力一定也不怎麼樣。
負責進攻的蘇軍第28集團軍司令瓦圖京等的就是這一刻。隨着遠程炮火的減弱,蘇聯人再次發力,數以萬計的士兵潮水一樣發動了總攻,在步兵部隊身後幾公里,成羣的驅逐戰車和突擊炮也投入到了總攻的行列中來。
隨着雙方距離的接近,隱蔽的機槍火力點中亞麻布撕裂的聲音開始頻繁交織,成片成片掃死蘇聯士兵,pak4075mm反坦克炮羣也臨時改裝高爆彈客串起殺傷步兵的任務,本來就有間接炮擊功能的“追獵者”們就更不必說了。
蘇聯人的傷亡增加速度陡然暴漲了五六倍,可是衝鋒的效果也明顯起來。
“轟!轟轟!”su-85m和su-122、su-76張牙舞爪地一線平推猛衝過來,對着德國人暴露出來的反坦克火力點和機槍暗堡進行抵近直轟,一個又一個在阻擊蘇軍步兵潮水的過程中不得不暴露的火力點被蘇軍帶走,德國人的傷亡速度和工事火力點損失速度也明顯倍增起來。
如果沒有維勒安的出現,這一招在半年後的庫爾斯克會有機會被莫德爾元帥用出來——也就是說用機器排雷車和偵查工兵爲靈活性不足的td部隊主動突擊提供耳目、阻擋敵軍步兵外加排除危險趟地雷,這種戰術的優勢是可以用原本靈活不夠很容易被接近後低成本摧毀的重甲利炮殲擊車提供更好地突擊效果,缺點麼,自然就是需要大量的步兵用人命去填塞進攻的道路。
“第6坦克殲擊連已經損失7輛‘追獵者’,但我方在反覆的火力阻擊中殺敵1500人以上。請求炮火支援。”
“師屬反坦克炮營人員損失超過30%,請求戰術撤退。”
一封封德軍基層戰鬥單位損失嚴重的信息被呈報了上來,雖然每一張薄薄的紙張背後,都是蘇聯人至少五六倍的人員死傷。
2月7日,蘇軍突破瑟喬夫卡外圍陣地,進入城鎮與德軍展開了殘酷而激烈的巷戰,維亞濟馬-勒熱夫鐵路被切斷。實現這個目標的代價,則是瓦圖京的蘇軍第28集團軍在德國人的阻擊中被徹底打殘。
雖然在瑟喬夫卡以西,德軍還有很多佔領區可以把勒熱夫和維亞濟馬連成一線,可是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裡,那些沒有鐵路、沒有公路的佔領區能夠對維繫戰線有多大幫助,就很難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