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 有點劉大耳朵風範

劉大雙上一世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社會的五好青年,真不會幹啥缺德事。琢磨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個快速發財的路。

懊悔了半天,這臉皮夠厚,心夠黑才行,所以,還是別去競爭總裁,差的太遠了。

缺德事幹不成,還是乾點正事吧!

過了年,好多項目要開工,還是多招點人手吧。

給吉林巡撫陳昭常發了個電報,讓他給老家鄉親們帶個信,過完年可以來這裡做工。

陳昭常是廣東潮連人,也出國留過學,是個比較開明的官吏。

廣東潮連地處五邑地區,就是台山、恩平、開平、新會、鶴山五個縣。由於山多平原小,人均耕地很少,生活艱苦。幾十年前開始勞務輸出,美國的西部鐵路基本上都是這些人的血汗澆築的。

劉大雙不想自己的同胞再去流落他鄉,做牛做馬,連人的尊嚴都沒保證。

辛辛苦苦幫人家修完了鐵路,美國人不但不感謝,反倒說華工搶了他們的工資。美國政府居然公佈了一部《排華法案》。

劉大雙最看不慣這些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徒,所以,通知陳昭常,五邑地區的人可以來邊區做工,待遇從優。

陳昭常自然是很高興,中國人的鄉土觀念都很重,能爲家鄉父老做點事,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他知道家鄉人多地少,有多餘的勞動力需要出來做工。於是,連忙給家鄉的故舊發了幾份電報,通知他們過來做工。

對於劉大雙,陳昭常有點感謝,只是他的家鄉遠在八千里之外,劉大雙怎麼知道的呢?而且還知道有多餘勞動力需要出來做工。

這一次,劉大雙有點失算了,歸根結底還是太年輕,對很多事情估計不足。

年前派人到山東直隸等地宣傳了一下,說靖安徵兵招工,原以爲不會有多少人來。

可是,現在靖安的富庶早已名聲在外,又加上過年很多人回家鄉探親,鮮衣怒馬的,很多過不下去的失地或少地農民可都動了心思。

“三六九,向外走”,這是中國人的傳統,過了年初三,便有些性急的,烙幾張大餅,蒸幾個饃,扶老攜幼,揹筐羅傘,戀戀不捨地望一眼家鄉的土地,便扭頭踏上了北上之路。

年初十,鎮守山海關的保安軍開始報告有人流從關內過來,都是來當兵和做工的。

劉大雙大喜,連忙指示做好接待及人員分流。

當兵的向葫蘆島集中,做工的向巴林太集中。

可連着幾天的報告卻讓劉大雙變了臉色,十五以後,山海關告急,說人流一眼望不到頭,不知道多少人涌過來。糧食及生活用品全面告急。

奉天城內也滿是乘火車而來的流民,大多都是奔着劉大雙的靖安來的。

劉大雙這回傻了,頭一次覺得理科生的計算不準了。

趕緊召開緊急會議,靖安各部門人都參加了。

“諸位,山海關緊急報告,關內來的流民不知道有多少,現在糧食、帳篷等都不夠用了。大家看看怎麼處理?”劉大雙急赤白臉地說。

衆人聽了一愣,互相望望都笑了。

“劉**,你不是正缺人手嗎?來人了是好事呀!”許金多笑着說。

劉大雙一臉苦笑,心裡說:“我是要人,可沒想到來這麼快,來這麼多呀。”

詹天佑也笑了,說道:“劉**,修建鐵路的圖紙己經完成了,現在來人了,天氣也轉暖了,正好開工。”

劉大雙聽了,鬆口氣,然後說:“這麼多人,好多還是一家老小的,咱們可得安頓好了。”

許金多嘻嘻一笑:“這事您就交給我,保證給你安排的妥妥當當。”

劉大雙來了興趣,高興地問道:“許廳長,你有什麼好辦法?”

“通知沿途官府準備糧食和帳篷,有些離鐵路近的村莊也先安排一批人。後面的糧食、帳篷和取暖的煤炭都由靖安負責。至於人嘛,只要幹活的,咱們就一日三餐供着。……”許金多一條一條地說的很清楚。

“工錢怎麼付?”劉大雙插了一句。

大家都笑了,許金多也笑了笑說:“劉**,咱們免費給他們吃住,乾點活還要啥工錢啊!”

聽了這話,劉大雙突然間想起《三國演義》中他的本家劉大耳朵,劉大耳朵碰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假仁假義的說一句,汝等欲陷我於不義矣!

自己這幾天還琢磨着怎麼幹點缺德事賺錢,現在好像馬上到了,不用給工錢,白使勞動力。

“這不太好吧?”劉大雙有點心虛,說起話來也有劉大耳朵的風範。

“劉**對前清的規矩不太熟悉,一般情況下對於流民都是這樣,以工代賑。”詹天佑知道劉大雙的心思,收了笑容認真地說道。

“那就下不爲例吧!一定不能發生凍死人餓死人的事。三餐管飽,每天一頓葷菜。”劉大雙厲聲說道,不過心裡總是有點愧疚感。這人啊,怎麼一當官心就黑了呢!

“一天一頓葷菜?劉**,這流民估計得把您當菩薩供起來。”許金多豎起來大拇指。

“絕對是!”

“這幫人有福啦,碰上劉**這樣好人!”

……

七嘴八舌地又是一通讚揚。

劉大雙臉皮再厚,也是覺得有點發燒。

“都是缺錢鬧的,以後一定補回來。”

河北正定,古稱常山、真定。《三國演義》中,那個白袍白馬的小將軍一出場便大聲喝道:“吾乃常山趙子龍也!”。這個常山就是現在的正定縣。大清雍正元年,爲避皇帝名禕胤禛而改真定名爲正定。

這是座有年頭的古城,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

剛剛下了一場小雪,屋頂上、樹梢上還是白白的。城裡的青石板路上的雪卻已經融化了,路上溼溼的。

一輛馬車慢慢駛過,趕車的在前頭牽着馬,車後跟着兩個青衣人。馬蹄踏在石板上的聲音格外清脆,車上的車廂放下了簾子,也不知道坐的什麼人。

走了不遠,馬車停在了一個小小的宅院門口,宅院大門上方寫着“王宅”兩個字。

一個穿着藍色長袍的中年人從車上下來,輕輕地扣響了大門。

五一六 沒存在感的南洋水師一五零 三人成幫四十九 開春了,種地三一五 馬占山的任務七十七 郭先生的感覺一五六 西烏爾特遭遇戰三一三 中立國的戰鬥五九一 鳥不拉屎的小島三四三 又見炮雨五二九 安奉鐵路三三六 半拉子海軍三七七 被關注的劉大雙三三一 潛艇上的化學三五七 來自煙臺的怒火七十三 大殺器三八一 無出其右八十九 明珠花園九十六 無產者聯合起來二七九 性命交關之地二二二 找回中國人的自信一零一 你願意做官嗎?十四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二)四九四 嗜血成性一二七 靖安電報被遺忘了八十八 難民潮一九七 千年山海關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饅頭六零四 不依不饒的曹錕三一四 臨戰佈署三七二 有點小家子氣啦五二四 不堪一擊六零五 東瀛人的傳統七十三 大殺器一三七 橡膠股票事件一七三 分散染料八十五 按合同辦事三十八 難道我出生在革命軍人家庭五零一 你叫我阿桂姐三三二 神尾光臣一一四 洮南又被攻破了三零一 談啥全忘了貳陸肆 劉大雙的成名作二四六 炮擊哪兒是個難題三捌玖 摸魚灘四七五 準備洗海水澡一六四 分崩離析四二八 跟戰列艦對轟五四二 吹牛破了天四三二 拼刺刀三四八 看上了就拿三四八 看上了就拿四十三 當兵爲了什麼五二六 被狠捶的劉大雙二二七 好喝的燃料一四九 實力初顯二四三 辣椒、胡椒和打羣架三二五 準備剿匪五六二 要打長春了四九一 走的近面了二八四 趙四兒出現了一二一 諜報司太水了三九一 這江您是過不去的十一 劉玉虎的野望六一零 府院之爭二 清末的小作坊三零二 公務員不能經商三四零 戚少保在此,倭奴莫入!一五八 不破樓蘭誓不還四零九 如遭雷擊三四八 看上了就拿一八二 有事屋裡談一零九 指南針找礦二九一 保證一字不漏六一二 注意常凱申四十七 誰管得了王爺一七九 新聞要真實一六零 不教胡馬度陰山五十三 還送米和麪五六九 睡個安穩覺都難四一零 嘗十個苦膽也沒用二五九 不好糊弄的劉主席三九八 劉大雙遇襲五二一 人傻錢多四十七 誰管得了王爺三四九 今年夏糧歉收啊二零六 懷柔爲主一六三 整大發了五八二 再炸老鐵山二五八 日耳曼皇帝的問候一二八 全木頭的飛機五九三 困獸猶鬥四九四 嗜血成性三三六 半拉子海軍六 白鬍子老頭的傳說三五四 高興了一半一二九 皇帝沒了四一三 霸氣的劉大雙一五一 庫倫的駝鈴五九八 風起,雲涌二十九 雖千萬人吾往矣
五一六 沒存在感的南洋水師一五零 三人成幫四十九 開春了,種地三一五 馬占山的任務七十七 郭先生的感覺一五六 西烏爾特遭遇戰三一三 中立國的戰鬥五九一 鳥不拉屎的小島三四三 又見炮雨五二九 安奉鐵路三三六 半拉子海軍三七七 被關注的劉大雙三三一 潛艇上的化學三五七 來自煙臺的怒火七十三 大殺器三八一 無出其右八十九 明珠花園九十六 無產者聯合起來二七九 性命交關之地二二二 找回中國人的自信一零一 你願意做官嗎?十四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二)四九四 嗜血成性一二七 靖安電報被遺忘了八十八 難民潮一九七 千年山海關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饅頭六零四 不依不饒的曹錕三一四 臨戰佈署三七二 有點小家子氣啦五二四 不堪一擊六零五 東瀛人的傳統七十三 大殺器一三七 橡膠股票事件一七三 分散染料八十五 按合同辦事三十八 難道我出生在革命軍人家庭五零一 你叫我阿桂姐三三二 神尾光臣一一四 洮南又被攻破了三零一 談啥全忘了貳陸肆 劉大雙的成名作二四六 炮擊哪兒是個難題三捌玖 摸魚灘四七五 準備洗海水澡一六四 分崩離析四二八 跟戰列艦對轟五四二 吹牛破了天四三二 拼刺刀三四八 看上了就拿三四八 看上了就拿四十三 當兵爲了什麼五二六 被狠捶的劉大雙二二七 好喝的燃料一四九 實力初顯二四三 辣椒、胡椒和打羣架三二五 準備剿匪五六二 要打長春了四九一 走的近面了二八四 趙四兒出現了一二一 諜報司太水了三九一 這江您是過不去的十一 劉玉虎的野望六一零 府院之爭二 清末的小作坊三零二 公務員不能經商三四零 戚少保在此,倭奴莫入!一五八 不破樓蘭誓不還四零九 如遭雷擊三四八 看上了就拿一八二 有事屋裡談一零九 指南針找礦二九一 保證一字不漏六一二 注意常凱申四十七 誰管得了王爺一七九 新聞要真實一六零 不教胡馬度陰山五十三 還送米和麪五六九 睡個安穩覺都難四一零 嘗十個苦膽也沒用二五九 不好糊弄的劉主席三九八 劉大雙遇襲五二一 人傻錢多四十七 誰管得了王爺三四九 今年夏糧歉收啊二零六 懷柔爲主一六三 整大發了五八二 再炸老鐵山二五八 日耳曼皇帝的問候一二八 全木頭的飛機五九三 困獸猶鬥四九四 嗜血成性三三六 半拉子海軍六 白鬍子老頭的傳說三五四 高興了一半一二九 皇帝沒了四一三 霸氣的劉大雙一五一 庫倫的駝鈴五九八 風起,雲涌二十九 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