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九 了卻前緣

拿着楊士琦的信,老袁有點不舒服了。

“……爲主公計,杏城不得不出此計策,然對華夏傷害甚大,必折吾陽壽。

杏城去矣!不再出仕,一屋一榻,一茶一飯,了此殘生!”

老袁不知道的是,楊士琦回老家僅兩年多,其子與其妾私通,楊士琦怒火攻心,患病而亡。

知道楊士琦去意已決,老袁還是惆悵了一陣子,這個人跟隨自己多年,屢獻奇策,使自已安然打敗一個又一個政治對手,在官場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最終登上權力頂峰。

若論手下人功勞,此人最大,然其又無意名利,甘願做一幕僚。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老袁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王士珍現在也很爲難,劉大雙命令他做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他不知道如何下手。

按保安軍的戰力,海陸空三軍齊上,他可以輕鬆做出一個打敗北洋軍的計劃。

但是,他於心不忍,也下不了手。

北洋軍的老底子都是他訓練的,如同自已的孩子一樣,他也是傾盡心血。

現在,讓他去滅了自已親手訓練的北洋軍,他根本下不去手。

“多做幾個方案,儘量少傷人!”主士珍吩咐了一聲,便獨自坐在一旁,心事重重,眉頭不展。

“袁公,不是聘卿無情,而實在是您做得有點過了。劉小子就是個愣頭青,他哪有什麼心思?只是一門心思想把東瀛軍隊打敗,爲此,他謀劃多年,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是,您偏偏來插一腳,而且刀刀見血,都搗在了他的命門上,他不跟你拼命纔怪呢!……”

王士珍心裡反反覆覆,七上八下,一直在胡思亂想。

“參謀長,我們做了個方案,雖然有點冒險,但如果成功,一擊必殺,徹底解決北洋軍。”一個姓吳的年輕參謀興奮地說。

“拿來我看看。”王士珍說了一聲。

吳參謀連忙拿過一個文件夾,雙手遞給王士珍。

王士珍慢慢看着,心裡頭有事兒,多少有點心不在焉。

可是,看着看着,他有點吃驚了,這個計劃真是超出一般人想像。

大致意思是,先以山海關的保安軍佯攻曹錕的部隊,吸引老袁把京城的兵力向山海關方向集結。

然後,把北上的江蘇軍加上山東部分兵力,偷偷的在塘沽登陸。海陸空三軍齊上,一舉擊潰江朝京部,直搗京城。

戰鬥期間,執行“斬首行動”,空降兵在京城降落,活捉或擊殺老袁。

該計劃分析道,北洋軍幾年內擴充至一百多萬人,戰鬥力及訓練不足,人心不齊,基本上是一羣散沙。各省都督各懷心事,只是表面服從而已。一旦活捉或擊殺老袁,北洋軍羣龍無首,以劉總司令之威望,可傳檄而定天下。

這個計劃很大膽,實行起來也不難,做爲總參謀長的王士珍也不禁暗暗點頭。

他還想到了一點,保安軍海軍如攻擊武昌並佔領武漢三鎮,幾乎截斷了北洋軍的南北聯繫,堵住了老袁南逃之路,華夏天下,半屬於劉大雙。

這幾年,王士珍也知道,劉大雙秘密支援了很多武器及物資給雲南、四川、廣西等地軍閥,雙方關係甚密,非同一般。如果劉大雙和老袁開戰,這部分人大多會站在劉大雙一邊。

陝西馮玉祥已多次公開聲援劉大雙,劉大雙也已派人秘密前去接觸。雙方談到何種程度,王士珍並不知道,但估計也是關係匪淺。

山西閻百川更是腳踏兩隻船,絕對是個見風使舵的高手。山西幾大商人都跟劉大雙綁在一起,雙方共進退的。戰事一起,閻百川很大可能也是舍袁就劉。

“袁公危矣!”王士珍不禁心裡暗暗嘆道。

如果不是劉大雙在全心全意對付東瀛人,光憑藉着劉大雙這麼多年的佈局,老袁也不是劉大雙的對手。

王土珍突然間一陣子苦笑,看來,都把這個小娃娃想簡單了。

他平日裡不吭不哈,好像對國內之事毫無興趣,也不去爭什麼一時之長短。給人的印象就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娃娃,除了辦工廠經商,也沒啥亮點。

唯一的亮點就是對於外敵入侵毫不手軟,也不知道保存實力,擼起袖子就幹。

對於這一點,很多手握兵權的人暗地裡都會偷笑。抵禦外敵是國家的事情,你一個地方小軍閥勞民傷財,大動干戈,圖的是個啥?

對於王士珍,老袁也算是對他有過知遇之恩。

王士珍十五歲加入清軍,後又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深受上司賞識,升遷很快。並隨葉志超入駐百濟。

東瀛軍侵略百濟,王士珍率部英勇抗擊,連小手指都被炸斷。

後兵敗回國,老袁小站練兵,急需人才,王士珍被推薦給老袁,連同同是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段祺瑞、馮國璋三人一起操練新軍。

王士珍才華出衆,深得老袁歡心,一路保舉王士珍做到大清的陸軍部長。幾乎把兵權都交予王士珍,視王士珍爲心腹干將。

清室退位,王士珍仍舊對清室念念不忘,故此辭官回鄉。

劉大雙請他出山,最打動他的一條就是,劉大雙讓他親手打敗東瀛人,一雪前恥。

這幾年,也確是如此,他打東瀛人打得很過癮,也看到了希望,知道東瀛人必敗。

現在,對北洋軍開戰,讓他左右爲難,他不願意槍口對準自已昔日的同僚、部屬。

特別是剛剛這個計劃,更讓他倒吸一口涼氣。

他不知道老袁究竟對保安軍戰力有多少了解,對保安軍戰法有多少熟悉。但他肯定,一旦保安軍動手,老袁凶多吉少。

“袁公不能死,我救他一次,也算是了卻前緣。”

猶豫再三,王士珍拔通了老袁的電話。……

稍後,王士珍來到了劉大雙的辦公室。

“總司令,王某前來請罪!”王士珍臉色平靜,輕輕地說了一句。

劉大雙吃了一驚,有點不相信地望着王士珍。

“王參謀長,發生了什麼事兒?”

三三六 半拉子海軍二二九 十八輩子也掙不到四七一 換防了阿部信秀二五七 海軍陸戰隊二一三 有閒有忙四四七 海風吹到的張鼓峰三七四 比劉大雙還貪十四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二)三六六 形勢變了四十七 誰管得了王爺四一五 燒盡一切的火焰二十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三)一七一 烏雲壓城二零三 火車遇襲四二一 板載衝鋒二七二 白色大水坑五四四 段芝貴來了五五五 我心軟嗎?五零九 怕他們泄了勁兒三八四 劉大雙怎麼說四五二 阿慶嫂的家鄉一九五 滿洲里失守一一七 守着中國的資源五五八 奉天失陷五零五 幹掉一個就是勝利十三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一)二三八 邊區打爛了也值一五九 祈福大會九十四 搞化學的不能惹三五九 最好吃的煎餅二四七 劉小子,真英雄!四二二 圍三闕一三六九 也說忠義之士一七一 烏雲壓城二十九 雖千萬人吾往矣五二三 大煞風景的孫志勇二六六 弟兄們,扯呼!四一六 不想委曲求全地活着二九零 於衝漢一七九 新聞要真實三四七 潮漲潮落五十八 翅膀開始扇動了三 不毛之地的毛五三七 算錯了二七六 大豬肘子五十五 叮叮噹噹的銅板二一九 日本人急了四三五 山姆國的算盤四二零 都是馬肉惹的禍四四一 太能裝了五四五 姓段的嚇跑了三八七 大國也三要速勝二二五 禍端二零八 要功高蓋主了五零九 怕他們泄了勁兒五七二 牛刀小試四九二 咋像屯子哪一六三 整大發了九十八 八百間房的由來二九四 開礦是好事三六七 不和諧的聲音三三零 鳥兒上了熱搜二九七 人心不足蛇吞象三六三 熟悉的味道三六七 不和諧的聲音二八四 趙四兒出現了五五七 保命要緊四三四 嚇死人啦!三九五 年頭不夠的古董五七五 形勢有點亂二八八 沒了興致十三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一)三十五 大失所望的劉大雙四五零 搞數學的也不好惹六零零 火力全開四一九 煙臺大餑餑一二三 新生與混亂三一一 被老袁鄙夷了九十六 無產者聯合起來三四零 戚少保在此,倭奴莫入!一二零 烏泰借款四三三 雙座的和單座的大戰二三四 連哭的心都有了一一六 你這炮哪來的二九一 保證一字不漏三八零 漢朝設立的交趾郡四三五 山姆國的算盤五六九 睡個安穩覺都難四七九 青春熱血四三四 嚇死人啦!八 老劉的臉藍了三四三 又見炮雨四六九 準備去撿洋落兒一三一 局勢悄悄的變化了二一七 沒錢憋屈啊二零一 夫君還是個大英雄一零零 工業園區的震驚一二六 電報要官辦二八一 膠州灣回來了十五 銀子還是不夠啊
三三六 半拉子海軍二二九 十八輩子也掙不到四七一 換防了阿部信秀二五七 海軍陸戰隊二一三 有閒有忙四四七 海風吹到的張鼓峰三七四 比劉大雙還貪十四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二)三六六 形勢變了四十七 誰管得了王爺四一五 燒盡一切的火焰二十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三)一七一 烏雲壓城二零三 火車遇襲四二一 板載衝鋒二七二 白色大水坑五四四 段芝貴來了五五五 我心軟嗎?五零九 怕他們泄了勁兒三八四 劉大雙怎麼說四五二 阿慶嫂的家鄉一九五 滿洲里失守一一七 守着中國的資源五五八 奉天失陷五零五 幹掉一個就是勝利十三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一)二三八 邊區打爛了也值一五九 祈福大會九十四 搞化學的不能惹三五九 最好吃的煎餅二四七 劉小子,真英雄!四二二 圍三闕一三六九 也說忠義之士一七一 烏雲壓城二十九 雖千萬人吾往矣五二三 大煞風景的孫志勇二六六 弟兄們,扯呼!四一六 不想委曲求全地活着二九零 於衝漢一七九 新聞要真實三四七 潮漲潮落五十八 翅膀開始扇動了三 不毛之地的毛五三七 算錯了二七六 大豬肘子五十五 叮叮噹噹的銅板二一九 日本人急了四三五 山姆國的算盤四二零 都是馬肉惹的禍四四一 太能裝了五四五 姓段的嚇跑了三八七 大國也三要速勝二二五 禍端二零八 要功高蓋主了五零九 怕他們泄了勁兒五七二 牛刀小試四九二 咋像屯子哪一六三 整大發了九十八 八百間房的由來二九四 開礦是好事三六七 不和諧的聲音三三零 鳥兒上了熱搜二九七 人心不足蛇吞象三六三 熟悉的味道三六七 不和諧的聲音二八四 趙四兒出現了五五七 保命要緊四三四 嚇死人啦!三九五 年頭不夠的古董五七五 形勢有點亂二八八 沒了興致十三 靖安縣城的圈地運動(一)三十五 大失所望的劉大雙四五零 搞數學的也不好惹六零零 火力全開四一九 煙臺大餑餑一二三 新生與混亂三一一 被老袁鄙夷了九十六 無產者聯合起來三四零 戚少保在此,倭奴莫入!一二零 烏泰借款四三三 雙座的和單座的大戰二三四 連哭的心都有了一一六 你這炮哪來的二九一 保證一字不漏三八零 漢朝設立的交趾郡四三五 山姆國的算盤五六九 睡個安穩覺都難四七九 青春熱血四三四 嚇死人啦!八 老劉的臉藍了三四三 又見炮雨四六九 準備去撿洋落兒一三一 局勢悄悄的變化了二一七 沒錢憋屈啊二零一 夫君還是個大英雄一零零 工業園區的震驚一二六 電報要官辦二八一 膠州灣回來了十五 銀子還是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