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上朝

“蒸汽機?好奇怪的名字,那它有何作用?”徐敏驚訝地問道。

張雷將水缸的蓋子打開,說:“這臺機器的利用蒸汽來提供動力的裝置,所以叫做蒸汽機,你看這裡,在使用的時候這裡面會裝滿水,然後在下面燒火,將水燒開之後,那蒸汽就會通過這條管子衝出去,產生很大的力量。”

“吶,沒聽明白。”徐敏很認真地聽完,然後很直接地說。

“好吧。”張雷無奈地說,“恐怕不將這臺機器進行演示的話都沒人知道它是做什麼的。等我上了朝堂,大家就都能夠看得明白了。”

其實爲了能夠成功地演示蒸汽機的作用,另外還有一臺切割機也已經運送了過來,不過那個東西比較好拆卸,就全部拆下來放在箱子底部了。

徐敏臉上露出微笑來,偷瞄了一眼張雷那輪廓分明的臉頰,等到他幾乎要轉身的時候,又趕緊別過臉去,她說道:“嗯吶,等明天你上朝的時候我一定跟着去。”

張雷有些詫異地說:“你能夠進大殿裡面去嗎?”

“你好笨吶。”徐敏一副看白癡的樣子看着張雷說:“這個東西你是不可能弄進大殿裡面去的好不好?爲了皇上的安全,這東西你只能放在前面的廣場上,到時候我去廣場上等着就好拉。”

經過她這一提醒,張雷如夢初醒,這麼大一個大箱子,而且還是兩臺機器組合起來,是不可能進得去的。“多謝徐姑娘提醒我了。”

徐敏得意地拱了拱鼻子,臉上笑開了花,得意地說:“怎麼樣?還是本姑娘厲害吧?”

下面傳來人走動的聲音,張雷朝窗戶外面看了看,天色已經不早了,徐敏一個女孩子家的一個人在外面不安全,張雷說道:“徐姑娘,現在我是沒辦法跟你演示這個機器了,等明天吧,現在天色已晚,不如早些回去歇息。”

徐敏也知道晚上在外面逗留的時間長了是不好的,於是無奈地說道:“那好吧,明天你可一定要好好表現哦,我會在外面等着你凱旋歸來的。”

張雷一想,這話怎麼這麼像是留守在家的小媳婦叮囑自己即將出徵的丈夫呢?他笑呵呵地說:“我會好好表現的。”

送徐敏下樓來,鏢師們和那小南小北兩人都回來了,張雷問道:“事情辦妥了?”

小南說道:“咱們把那幾個錦衣衛押送過去的時候,還差一點就讓人給圍了,幸好我亮出身份來才進去的,後來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他們還不信,咱們就將張大人的身份給擡出來了,不過想要讓那幾個傢伙坐老虎凳,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想必他們現在都已經從大牢裡面放出來了。”

張雷說:“管他去吧,官官相護,這沒什麼的,況且錦衣衛護犢子本來就很厲害,我也沒想他們會受到什麼懲罰。”

徐敏說:“早知道是這樣的情況的話那我們就應該先把他們幾個暴打一頓。”

大家都看着她,徐敏撇了撇嘴,說道:“本來就是嘛。”

突然,“咕嚕”一聲,大家都聽得真切,徐敏頓時臉紅到了脖子根,爲了轉移注意力,她對張雷說道:“吶,剛纔你可是答應請我吃飯的。”

張雷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徐敏肚子餓了,他臉上浮現出意味深長的笑容。徐敏瞪了他一眼,低聲說:“看什麼看,人家今天晚上本來就還沒吃飯好不好?”

“老闆,給我上幾桌好菜來。”張雷隨即朝櫃檯那邊喊道。

那些店小二正在將那些破碎的桌椅清理出去,聽到張雷這樣喊,那掌櫃的親自過來說:“好好好,各位客官還請少坐片刻,飯菜馬上就到。”

吃過了晚飯,徐敏這纔回去,眼看着夜已深,想到過一會兒就要進宮了,於是張雷便招呼鏢師們紛紛去休息。

到了晚上四更時分,張雷的房門就被敲響了,他迷迷糊糊地很開眼睛,窗戶外面還是一片漆黑,門外有一盞搖曳的燭火。他問道:“誰啊?”

門外的人回答說道:“張大人,現在已經四更天了,該進宮了。”

張雷一聽,突然一拍額頭,暗礁糟糕,然後一個鯉魚打挺站起來,慌亂地將自己的衣服穿好,套上那一身從來就沒有穿過的把總的官服,這纔打開門說道:“下面吩咐做好飯了沒有?叫兄弟們都起來了吧。”

那人回答說:“大家都洗漱好下去了,飯菜已經做好,這纔來叫張大人的。”

原來自己居然是最後一個起牀的,張雷頓時有些羞愧,說道:“那行,你先下去,我洗漱一把,大家吃了飯就出發。”

因爲要伺候張雷他們這一行人,所以客棧的小二和掌櫃的都已經起來了,大廳裡面燈火通明,恐怕在這街道上面也十分醒目。

張雷他們吃過了早飯,大家又來將大木箱子擡下去,放上早已經準備好的大馬車,張雷坐在轎子裡面,就這樣朝皇宮而去。

街道上面奇黑無比,和半夜無異,兩人在前面點着燈籠引路,馬車上面也懸掛着燈籠,遠遠的就能夠看見。張雷這還是第一次體驗上早朝,心中十分驚奇,時不時地掀開簾子往外面看。

有一些勤勞的人們已經起來工作了,能夠看到經常有些門戶亮起了燈,慢慢的越來越多,只是街道上面卻還是沒有行人。

就這樣轉過了幾條街道,來到了皇宮外面最寬廣的朱雀大街,張雷這才發現,從那些巷口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和自己一樣的提着燈籠的隊伍,看起來就好像是排着隊的沙丁魚,張雷總算是明白了過來,什麼樣的情景纔算得上是“魚貫而入”。

那些官員都是住在京城裡面的正五品以上的大官,只有他們才需要天天早上上早朝,所以必須要住在距離皇宮很近的地方。不過就算是這樣,也要半夜三更就起來準備了。

張雷來得算是比較早的,他們來到城門的時候,城門那裡還是黑洞洞的一片,看到有燈籠朝這邊靠近,那些睡得迷迷糊糊的守城官兵們慵懶地靠在城牆上面,只是稍微哼哼了幾句,檢查了下張雷的身份,然後就朝裡面叫了一聲,將他們放過去了。

穿過了九道城門,每一道城門都是如此程序,等到真正進入了宮門,天色都已經晾起來了。張雷心中頓悟,難怪要規定三四更就開始起牀準備早朝,要是等天亮,恐怕還沒進到大殿裡面去就已經中午了。

進了門之後就不能乘坐轎子了,張雷只好下來步行,後面的裝載着蒸汽機的馬車因爲張雷報出了徐光啓的名字所以才讓進去的,否則那麼重的東西擡着穿過一個廣場,一座宮殿,十個鏢師估計會累死去。

現在時間還早,雖然天色已經矇矇亮了,卻還不是上早朝的時候,崇禎作爲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沒有之一——到現在也還沒有上朝。所以張雷和衆多大臣一樣,在皇極殿前面的小廣場上面等着。

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

現在很多人認爲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爲御門聽政)、乾清宮(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時皇帝召見大臣所在地)、還有養心殿(清朝後期垂簾聽政)的,並不是平時所說的太和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清初,還曾在太和殿舉行新進士的殿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舉行,“傳臚”仍在太和殿舉行。

今天也不例外,上朝的地點在太和門,因爲是進入皇極殿的正門,所以名稱叫做皇極門。面闊九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漢白玉基座,樑枋等彩繪。門前銅鼎四隻,列銅獅一對。左右各設一門,東爲弘政門,西爲宣治門。

那些大臣們都是天天上早朝的,也都各自熟悉,現在還沒有上早朝,各自聚攏在一起聊天,或者是待會兒有什麼事情要奏報的話現在可以先相互通融。張雷作爲一個陌生的面孔第一次出現在這樣的地方,大家看到他以及他身邊擡着大箱子的那十個人的時候只不過是詫異地多看了兩眼,並未對他過多關注,連過來搭訕問話的興趣都沒有。

張雷也不認識他們,更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在這裡可不比在家,可以胡亂吹噓,要是說錯了話,傳到了崇禎的耳朵裡面,按照他的性格,張雷可能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就腦袋搬家了。所以,他還是帶着自己的人在一個角落裡面安靜地待着。

過了一會兒,一頂轎子從遠處的城門擡了進來。之所以它一出現張雷就發覺了,是因爲它是從開始到現在第一頂能夠進入城門的轎子。四人擡着的轎子一路平穩地到了大家的面前才停了下來,一個丫鬟撩開了簾子,扶着徐光啓從上面下來。

“尚書大人來了。”他不遠處的一個身穿紅色鑲藍色邊官服的人迎了上去,滿臉笑容地鞠躬敬禮。

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鑑於局勢尚未安定,學士陶安請制定冕服,朱元璋指示禮服不可過繁,祭天地、宗廟只需戴通天冠,穿紗袍。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禮部官員提出,古代服色按五德的學說,夏尚黑、殷尚白、周赤、秦黑、漢赤、唐黃。明取法周漢唐宋,以火德王天下,色應尚赤,朱元璋認可,並規定正旦、冬至、聖節(皇帝生日)、祭社稷、先農、冊拜等大典要穿袞服。

文武官朝服爲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頒詔、開讀、進表、傳制都用樑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以樑冠上的樑數區別品位高低。公冠八樑,侯、伯七樑,都加籠巾貂蟬(貂原來掛貂尾,後以雉尾代替,蟬是金飾)。駙馬七樑不用雉尾。一品七樑,玉帶玉佩具。黃、綠、赤、紫織成雲鳳四色花錦綬,下結青絲網,玉綬環2。二品六樑,革帶,綬環犀,餘同一品。三品五樑,金帶,佩玉,黃、綠、赤、紫織成雲鶴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金綬環2。四品四樑,金帶,佩藥玉(即玻璃),餘同三品。五品三樑,銀帶鈒(音sà颯)花(即銀質飾有凸紋金花),佩藥玉,黃、綠、赤、紫織成盤雕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銀鍍金綬環2。一至五品都用象牙笏。六、七品二樑,銀帶,佩藥玉,黃、綠、赤織成練雀三色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銀綬環2。御史服獬豸(神羊)。八、九品一樑,烏角(牛角)帶,佩藥玉,黃、綠織成鸂鶒二色花錦綬,下結青絲網,銅綬環2。六品至九品用槐木笏。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將朝服上衣改成赤羅青緣,長過腰止七寸,不掩沒下裳。中單改成白紗青緣,下裳赤羅青緣,前三幅後四幅,每幅三襞積(褶襉),革帶前綴蔽膝,後佩綬,系而掩之。大帶表裡用素色。萬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賀,不準穿朱履。冬十一月百官可戴暖耳。

張雷在之前也算是惡補了一番這些知識,所以一看到他們穿的官服也就大致能夠看得出來這些人是什麼品級的了,像是現在和徐光啓打招呼的這人,和徐光啓的穿着一般無二,顯然也是一品大員了。

徐光啓也同樣拱手回禮,笑道:“龍大人也早啊。”

其他人也紛紛圍攏過來我,徐光啓一一打招呼,他轉過身來,看到了張雷在這角落裡面,於是向其他人打了招呼之後就朝這邊走了過來。

張雷雙手重疊環抱於胸前,對徐光啓說道:“下官見過徐大人。”

徐光啓親自將他扶起,笑道:“請起,第一次上朝,感覺如何?”

“震撼。”張雷老實地回答道。

徐光啓說道:“本官第一次上朝也如你一般,不過以後就習慣了。”

他們兩個人的對話將大家都吸引了過來,作爲官員,他們都是最敏感的,張雷這突然之間冒出來的人,雖然是五品的官銜,但是他們還沒有放在心上,正所謂宰相門房七品官,張雷這五品的外官還沒有人放在眼裡,雖然他年輕得有些過分。

不過徐光啓一來就和他打得火熱,這就讓大家十分吃驚了,更是徐光啓的那一句“以後就習慣了”,更是讓大家極度震驚。

難不成這小子是徐光啓的接替人?

大家都這麼想,畢竟徐光啓已經這麼老了,說句不好聽的話,他上朝的時間,來一次就少一次了。

張雷可不管這些官員在想什麼,在這裡這麼多人,他也就認得徐光啓一個而已。聽徐光啓這麼說,他高興地道:“那還多謝徐大人吉言了。”

他看了看四周,並沒有看到徐敏的身影,想起昨天晚上所說,不由得有些好奇地問道:“徐姑娘怎麼沒來?”

說起徐敏,徐光啓臉上就是一副溺愛的表情,他笑道:“她倒是想來,但是這是什麼地方?豈能讓她小孩子胡鬧?怎麼,難不成……”

張雷趕緊否認道:“沒有沒有,下官就是隨便問問。”

恰好在這個時候,大殿門口一個宦官雙手交叉與腹部,高聲叫道:“上朝……”

徐光啓對張雷說:“好了,跟着本官來吧。”

凡早朝,御華蓋殿,文武官於鹿頂外東西立,鳴鞭,以次行禮訖。四品以上官入侍殿內,五品以下仍前北向立。有事奏者出班,奏畢,鳴鞭以次出。如御奉天殿,先於華蓋殿行禮。奏事畢,五品以下詣丹墀,北向立,五品以上及翰林院、給事中、御史於中左、中右門候鳴鞭,詣殿內序立,朝退出。凡百官於御前侍坐,有官奏事,必起立,奏畢復坐。后皇帝行丹墀,常北面,不南向,左右周旋不背北。皇帝升奉天門及丹陛,隨從官不得徑由中道並王道。二十四年,定侍班官:東則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十三道掌印御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僕寺、應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祿寺、欽天監、尚寶司、太醫院、五軍斷事及京縣官,西則五軍都督、錦衣衛指揮、各衛掌印指揮、給事中、中書舍人。又令禮部置百官朝牌,大書品級,列丹墀左右木柵上,依序立——《明史,志二十九嘉禮七》

第94章 炸了第278章 高陽之戰(4)第242章 思歸的士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216章 誰得罪誰第35章 產業鏈規劃第185章 衝第2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84章 助戰第233章 遊擊將軍第113章 運河體系第34章 相見恨晚第42章 折服第110章 以工代賑第364章 整頓第178章 何方神聖第23章 利益網絡第266章 一臂之力第24章 修戰船第118章 合併村莊第115章 閃電出擊第101章 亂世降至第99章 四海鏢局第345章 奴兒干都司第352章 儲君第142章 報紙的作用第14章 賣產品不如賣理念第300章 主動上門第321章 張雷南下第60章 時運不濟第252章 西海道第387章 集 體婚事(7)第243章 分道揚鑣第267章 血戰1第274章 殺奔高陽第297章 亡羊補牢第132章 張家島第149章 明朝其實很牛叉(2)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122章 島上的原住民們第387章 集 體婚事(7)第218章 那些關於登徒子的事第35章 產業鏈規劃第234章 皮島淪陷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242章 思歸的士兵第113章 運河體系第167章 詐降第292章 飛機第113章 雙喜臨門第304章 荷蘭人的進攻第301章 徹底決裂第76章 夫子說第315章 與清決戰(5)第305章 大意之禍第354章 駕崩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278章 高陽之戰(4)第181章 佈防第283章 又造反了第141章 開誠佈公第136章 八月初九第21章 合作洽談第29章 拜會衙門第350章 進軍盛京第293章 風聲鶴唳第12章 菸草第227章 誤闖敵陣第360章 削職爲民第9章 烤煙房第164章 作戰邀請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269章 血戰(3)第182章 又被包圍了第324章 白熱化戰鬥第95章 山的那邊第83章 仇崖救場第302章 薩摩人第335章 整治第369章 大明商業拓展公司第339章 歸去來酒樓第311章 與清決戰(1)第93章 高林鎮首富第288章 大海戰第199章 拿下大員(1)第73章 接納流民第108章 要出海的節奏第10章 萬般皆下品第363章 滿門抄斬第385章 集 體婚事(5)第32章 鑽牀和刨牀第37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第365章 八大商家第287章 來自海上的圍堵第40章 腦筋一轉,白銀萬兩第363章 滿門抄斬第188章 好的政權是不畏懼戰爭的第321章 張雷南下第372章 融資(1)
第94章 炸了第278章 高陽之戰(4)第242章 思歸的士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216章 誰得罪誰第35章 產業鏈規劃第185章 衝第2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84章 助戰第233章 遊擊將軍第113章 運河體系第34章 相見恨晚第42章 折服第110章 以工代賑第364章 整頓第178章 何方神聖第23章 利益網絡第266章 一臂之力第24章 修戰船第118章 合併村莊第115章 閃電出擊第101章 亂世降至第99章 四海鏢局第345章 奴兒干都司第352章 儲君第142章 報紙的作用第14章 賣產品不如賣理念第300章 主動上門第321章 張雷南下第60章 時運不濟第252章 西海道第387章 集 體婚事(7)第243章 分道揚鑣第267章 血戰1第274章 殺奔高陽第297章 亡羊補牢第132章 張家島第149章 明朝其實很牛叉(2)第三百七十八章 第122章 島上的原住民們第387章 集 體婚事(7)第218章 那些關於登徒子的事第35章 產業鏈規劃第234章 皮島淪陷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242章 思歸的士兵第113章 運河體系第167章 詐降第292章 飛機第113章 雙喜臨門第304章 荷蘭人的進攻第301章 徹底決裂第76章 夫子說第315章 與清決戰(5)第305章 大意之禍第354章 駕崩第294章 明升暗降第一百三十一章 第278章 高陽之戰(4)第181章 佈防第283章 又造反了第141章 開誠佈公第136章 八月初九第21章 合作洽談第29章 拜會衙門第350章 進軍盛京第293章 風聲鶴唳第12章 菸草第227章 誤闖敵陣第360章 削職爲民第9章 烤煙房第164章 作戰邀請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269章 血戰(3)第182章 又被包圍了第324章 白熱化戰鬥第95章 山的那邊第83章 仇崖救場第302章 薩摩人第335章 整治第369章 大明商業拓展公司第339章 歸去來酒樓第311章 與清決戰(1)第93章 高林鎮首富第288章 大海戰第199章 拿下大員(1)第73章 接納流民第108章 要出海的節奏第10章 萬般皆下品第363章 滿門抄斬第385章 集 體婚事(5)第32章 鑽牀和刨牀第37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第365章 八大商家第287章 來自海上的圍堵第40章 腦筋一轉,白銀萬兩第363章 滿門抄斬第188章 好的政權是不畏懼戰爭的第321章 張雷南下第372章 融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