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難靖災,引說立根

幽州那邊沒有動靜,北地一統卻不見下一步變化,但最初出征的玄甲軍,卻沒有撤離,不僅沒有退回去,甚至還有很多就乾脆都沒有駐紮,而是繼續掃蕩,將趙國和關中境內的盜匪一一剿除。

這也算是例行舉動了,當初陳止入主代郡,繼而執掌幽州,都是用當地的盜匪練兵,將那些匪徒驅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後境內清明。

幷州與平州被納入體系之後,玄甲軍同樣進行了掃蕩,而且更增加了許多政治意味——

在幷州掃蕩匪徒的玄甲軍,順便剿滅了幾個大族,而在平州的玄甲軍就更乾脆了,因爲平州的特殊情況,諸多部族有着太多的習俗和習慣,一時半會還改不過來。

對於那些部族而言,最初以爲平州歸順徵北都督府,也不過就和之前歸順王浚一樣,上面多了一個太上皇而已。

但沒有想到,隨後便有官員過來要執行郡縣制改造,而後便激起了許多波瀾,然後自然是玄甲軍直接進來清場,因此而破滅的部族,全部都戴上了一個賊匪的名頭,也算是繼承了玄甲軍剿匪專業戶的名頭。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所以當玄甲軍在新近征服的土地上進行剿匪的時候,當地的那些世家大族,還有許多歸順的塢堡小軍閥,全部都安分守己,不敢有半點動作,防止被玄甲軍方面借題發揮。

即便如此,還是有幾家不幸被抓住了馬腳。

不過,趙國和關中這兩塊地,論複雜程度,要遠遠超過北地的三州——幽州本在王浚治下,勢力單一,而幷州也是匈奴經營多年的,掃平之後無非平推,那平州部族衆多,但一樣可以暴力解決,而且那些胡人部族,還就認這一套。

但趙國境內主要是冀州、青州、兗州等地,原本就是經濟發達、人口衆多的中原地盤,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加上先後經歷天災人禍,還有那河間王、石勒、石虎等人先後經營,內裡情況複雜。

每一次災禍,都會造成一羣流民,這些人多數就演變成了盜匪,所以真清剿起來,還涉及到民生問題,便需要繳撫並重。

但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會有反覆,於是這舊趙國境內的掃匪工作,持續了三年,依舊還在進行,只是比起最初的時候,盜匪的生長空間已經很小,再加上得自幽州的種種制度、技術,幫助流民重建家園,繼而開墾荒地,也進一步將他們重新捆綁在土地上,減少了威脅和叛亂基礎。

相比起來,那關中的情況就更爲複雜了,因爲此地在丟失西域後,就算是帝國的西部邊境,加上牽扯域外之民,因而氐人、羌人等,以及諸多西域族人混雜居住,很多雖然本地化了,也接受了漢家衣冠,但因爲相貌上還能看出外族端倪,因而受到歧視。

太平年代還好,這些人只能忍耐,並且期待自己的妥協和退讓,能讓自身逐步融入華夏文化之中,至少可以確保後代子孫能進一步融入其中,那也是值了。

但天下大亂之後,朝廷威嚴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兵強馬壯者脫穎而出,那些生活在部族爭霸中的胡人,因此得到了兵馬權柄,作亂之後,也建立了威望,這就滋長了族羣之別和矛盾衝突,發展到了後期,就是關中之中各族叛亂不斷。

到了最後,氐人蒲洪的叛亂,終於斷絕了這個小朝廷,最終造成了關中政權的終結。

後世在談及這關中小朝廷的時候,一般稱之爲關中割據政權,並不認可其正統身份,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小朝廷,實際上連關中這些土地都不能實際控制,而且爲了安撫各大部族,更是捨棄了許多華夏傳統,引入佛教作爲國教。

因此,關中小朝廷,造成了諸多思想上的混亂,同時在政治和軍事上,也是一盤散沙,從來沒有形成過穩定和有效的統治局面。

但關中朝廷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關中世家的延續,這就使得整個關中地區,形成了胡人、西域人種、盜匪、世家並存的局面。

玄甲軍在接手之後,爲了要理順其中的關係,不得不持續征戰了幾年,對其中各方都進行了打壓和虛弱,最後纔派來了官員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消化。

而當幽州派去的年輕官員,開始梳理關中局面的時候,在薊縣,持續了三年的編撰之事終於告一段落。

隨後,一部科舉大典橫空出世。

說是大典,其實還是延續了之前陳止的幾部著作,其官方的正式名稱,其實較爲普通,無非就是一些過往書籍的修編而已。

只是在陳止的影響下,這一部大典中卻並非只是儒家、玄學,還包括了其他各家之說,其中佔了較大篇幅的,主要就是四家,乃是儒、墨、法、道這四家,只不過裡面自是都接受了改造,摻入了很多陳學思想。

對於這些變化,不少人都有察覺,更有許多有識之士,從陳止的這個舉動中看出了他的一些想法和志向。

很快,陳止又宣佈,自己將在下個月的月末,進行一次講學,講解科舉大典中的一些疑難。

此言一出,迅速傳遍各處,尤其是北地各處的學子、文人、士人,先是驚訝,跟着變急急忙忙的朝着薊縣趕了過去,因爲他們十分清楚,那科舉已然是足以改變人生的大事,而其中所考,就是陳學內容。

若說世上何人陳學通透,難道還有超過陳止的?

得其指點之後,只要能領悟精髓,這科舉的時候寫出來,難道考官敢否決,還不是一條通天大路?

於是發展到了後期,甚至波及到了南邊,很多江左士族也蠢蠢欲動。

不過,比起這些學子士人,江左朝廷考慮的問題就有所不同了。

“如今看來,冠軍侯所求,或許並非是權柄,而是那名望啊。”王導在琅琊王面前說着,做出了判斷,“如今他一統北地,卻大興學說,想來是更加看重陳學傳承,王上何不在登基大典上,將陳學納入官學,此舉當可讓冠軍侯大悅!”

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殺族首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九百六十六章 亂中衍內訌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等着你的拜師茶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四百一十四章 盒中人頭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邊新城疑紮根,車上書冊源雕版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陽,傳平州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後挑撥抓起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見於世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諸官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協力,三路攻代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胡交匯?第一百五十章 賊蹤傳官府,諸葛問守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臨陣當斬徒增疑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八百三十一章 還沒開戰,就走投無路了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爲貴,謀武圖文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四十三章 請尊者評第一千二百章 至聖言、管子語,斷龍之術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
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談與仇人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天下亂!第一百九十一章 中正到!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使驗氣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釀三蘇之文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刮目三年,砍殺族首第五百八十四章 鮑氏今日可曾求饒?第九百六十六章 亂中衍內訌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等着你的拜師茶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四百一十四章 盒中人頭第五百九十四章 段部奔陳!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五百七十五章 獻策鮮卑者,其罪當誅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邊新城疑紮根,車上書冊源雕版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七百五十三章 壞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來談玄正神仙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陽,傳平州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七百九十章 局連環,一動皆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背後挑撥抓起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五斗米,坐於蜀,南北傳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見於世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八百三十九章 輕視與失落,聶氏欲轉念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與段部鮮卑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三百三十六章 破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諸官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三百二十二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八百四十五章 跟着兄弟搞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庾亮有計,陳止見囚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八百二十八章 多方協力,三路攻代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勢來急請士第五百六十三章 軍勝則氣盛!第五百二十四章 說動則得其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消息不對!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胡交匯?第一百五十章 賊蹤傳官府,諸葛問守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臨陣當斬徒增疑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應其索兵臨城第二十三章 不漲不足以平人心啊!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第三百零九章 太尉之位動人心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八百三十一章 還沒開戰,就走投無路了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爲貴,謀武圖文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變,刮目相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四十三章 請尊者評第一千二百章 至聖言、管子語,斷龍之術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難爲事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