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屍鬽

我尚未聽清他在說些什麼,就見明叔雙膝一軟,咕咚一聲跪倒在地,多鈴和古猜也跟着跪下,他們好像見到了什麼令蛋民極其畏懼的東西。明叔以膝代腳,爬過去將那“有筋無骨”的軟屍裝進一個大密封袋裡,見屍體並沒有沾水,難看至極的臉色才漸漸緩和下來,他連連叩頭,祈求漁主保佑。

在風高浪急的大海上,蛋民漁民們無不視“媽祖”爲神,天后娘娘在海上救苦救難,是保佑舟船平安的一方神聖,但冒險出海的人不是爲了迎風搏浪,而是爲了養家餬口掙飯吃,在海里採蛋屠鯨,或是打撈青頭,捕到千斤大魚,則務必要拜祭“漁主”,請海神賞口飯吃。

我始終以爲“漁主”是傳說中海里的龍王爺,卻見明叔等人誠惶誠恐,竟對那螺殼中的女屍如此恭敬,實在不知他們這三個蛋民想做什麼。形煉修道之人,死後飛昇化仙,留下的屍體稱爲“遺蛻”,難道這軟如爛泥的女人皮囊,便是“漁主”的遺蛻不成?

Shirley楊想在螺殼中尋找“歸墟”的地圖,不料卻讓明叔和多鈴姐弟三人,受了一場虛驚,顯然青螺殼裡藏的諸般事物,是蛋人漁民們都識得的,於是問明叔等人,那有筋無骨的女屍,以及螺中的銅劍、玉盤等物,究竟是做什麼的。

明叔抹了抹額頭上的冷汗,道:“你阿叔這顧問自然不是白當的,別看你們摸金搬山的高手,歷來搜山剔澤履險如夷,可在海上就不懂採蛋的掌故和規矩了。雖然在七十二行裡都是憑手藝吃飯的,但隔行如隔山,所以你們不知道這女屍和短劍是做什麼用地,在蛋民眼中,這可都是祖宗留下的神物。”

我說:“明叔你就是個反動學術權威,別說得雲山霧罩的大賣關子,我就是以前從沒采過蛋也能猜出三分,螺甲中所藏的,大概都是古時候疍人祖先在海底採蛋所用之物。”

明叔說:“胡仔不愧是摸金校尉中的元良,眼光確實犀利,這被銅蓋封住的螺甲,既不是什麼棺槨,也不是陪葬的明器箱子。蛋人的手藝都傳自秦漢時期海上的蠻子疍民,傳說龍戶獺家的祖宗,能在海底置鬽引蚌,現在某些年代古老的海神廟裡,還可以見到有記載那些古時神蹟的壁畫,凡是下過海的蛋民沒有不知道的,就好比摸金校尉大多都知道摸金祖師爺在幽王墓裡盜走丹砂異書。這丹砂異書皆是西周的神物,摸金的手段究其根源出處,都是從中演化而成,但後世卻誰也沒見過丹砂異書什麼祥。蛋人祖師的蚌鬽就如同摸金祖師的丹砂異書,是採蛋之人聽說過沒見過的神器。”

聽明叔如此一說,我和Shirley楊就明白了一多半。疍人是恨天氏的遺族,他們應該知道祖先是如何下海採蛋屠蚌,螺甲中所藏的古物,都是恨天氏在海底採珠所使用的道具,相傳都是海神漁主所造,件件都是世上絕無僅有,想不到被我們無意中掘了出來。不過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是怎樣來使用的,那所謂“蚌鬽”的無骨女屍,難道也是捉蚌採珠的道具?對蛋民這些事,我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確實是外行了。

明叔說這些東西既然叫咱們撞見,都是託了漁主的洪福,乾脆都帶回去,將來再想到南海採蛋,全都派得上大用場。如今沿海的天然珍珠都被採盡了,珊瑚螺旋里的也不多了,可能在幾百年間都未必再有成形的月光明珠了,不過這些古物都是海底遺存的青頭之祖,用不上還可以變賣出去,也是一樁不小的富貴。

但這批青頭之中,唯有“蚌鬽”比較危險,剛纔Shirley楊說古時徐偃王全身無骨,只有筋肉血脈,這女屍可能生前患有徐偃王的無骨怪疾。古徐國的徐偃王就患有無骨奇疾,他從生下來起,就是一個有筋無骨的廢人,只能仰面朝天地躺着,一生不能坐立俯視。不過作爲“蚌鬽”的女屍卻並非如此,她是被一種殘酷的刑罰化去了全身骨骼,屍體皮肉更經過特殊的處理,像是被製成了一個詭異的標本,但這制鬽的方法,就根本沒從歸墟里流傳出來,所以後人無法得知。

在秦漢之際起,因爲有些千年老蚌藏得嚴密,更兼軀體龐大,難以托出水面,所以疍人中的龍戶入海必帶“珠媒”,於水底置“珠媒”引珠。老螺巨蚌見“珠媒”閃動,就會誤以爲明月在天,紛紛從藏身處現形展甲,吐珠弄月,採納天地靈氣之精華,龍戶趁此機會捨命奪珠。這套方技極其危險。因爲此時海底精光四射,引得深海惡魚鮫龍隨之出沒,龍戶往往要一面力搏龍觸鯊吻,一面又要在老蚌藏珠閉甲的間不容髮之際,奪取蚌珠。以前漢文帝聽到這些龍戶採珠的事蹟後,曾連聲驚歎:“險哉!”

“珠媒”最早的原型,就是用女子軀體所化而成的“屍鬽”。原始鴻蒙的海底極陰處常有蚌祖,實已成精,這種蚌都活了不下千年萬年,已經與海底礁石化爲一體,非到月圓極明之時不肯吐珠。它的蚌珠光華絕倫,而且老蚌狡猾通靈,普通的“珠媒”根本無法引出它的蚌珠,只有給女屍穿以珠衣,珠衣上的珍珠都是不值錢的魚珠,類似於魚腦中的結石,在水底並無光華,但女屍體內一股幽怨之氣,在海底能使魚珠產生暗淡的精光,這種光暈陰氣沉重,極似月陰,採珠者只有揹負“屍鬽”赴水潛海,才能引得蚌精吐納明珠。

“屍鬽”平時不能見水,遇水就會展其形骸,損耗陰氣,這種原始而有效、並帶有幾分邪惡殘忍和神秘色彩的採珠之法,只掌握在疍人的祖先手中,連龍獺之輩也不會製作屍鬽,只能以平常的死者磷膏混合魚珠爲媒,對成形的蚌精則毫無辦法。

至於螺甲中的兩柄短劍,劍身漆黑,背刃有透孔,呈北斗七星排列,刃柄吞口都鑄爲渾然一體。劍柄是的鱗族鮫人的形態,鮫尾彎曲盤纏,人頭上仰口吐劍刃。雙劍一陰一陽,工藝對稱精確,刃口已經變得微微泛出暗紅,但依然鋒銳十足,人離得近了,就會感到森森涼意。將劍刃的透孔附在耳畔,能聽到隱隱海潮之聲,兩柄短劍都和“龍弧”相似,是疍人祖先入海宰蚌屠龍的利器。看這天井下堆積如墳山的螺甲,想來已不知有多少水族喪在刃下。

明叔自稱蛋民,雖然從未真正在海中採過蛋,但他精於世故,常年在海上做不法勾當,熟知海事,對蛋民的手藝和各種掌故來歷,簡直比那些真正以此爲生的蛋人還要熟悉。我察言觀色,知他所言不虛,不過心中有些不以爲然:“這就好比是古時候說的屠龍之術,根本沒有實際的用途。如今老蚌都被捕殺得近乎絕跡了,它們所需的生存環境又十分特殊,海底哪裡還有需要用屍鬽才能引出來的老蚌?”

我最關心的,還是螺甲中那套玉盤和蠟燭,相傳周文王推演先天卦數之時,所使用的器具,正是龜甲和照燭。蓋因諸如龜甲龍骨成是海底玉石等物中,都自身蘊涵着神秘的龍氣,自古以來,便被視爲通天的靈物。歸墟古城中很可能有先天十六卦的遺蹟,於是就讓明叔不要再說那些不相干的蚌祖漁主,玉盤、玉瓶,還有那幾支人魚蠟燭,可是古人用以占卜之物?

明叔說蛋人是海上蠻子,從不行巫卜之事,玉盤和蠟燭是通過燭影來測算月之陰睛圓缺的月璧,早時有許多龍戶也繼承了這種古法,後來測月觀星之物種類多了,就逐漸不再用這老法子了;而那黑色玉瓶中的油膏,是鮫人鱗下的分泌之物,除了能治潛水病之外,還可用來塗抹到採珠人身上,否則活人的氣息就在水下遮掩不住,那些有靈性的巨蚌便知有人奪珠,閉合堅甲藏匿,使蛋人難以接近。這些東西,實際上正是一整套古時採珠所用的神秘器具,恐怕也並非是有意埋在螺甲蚌殼的殘骸中,這天井四下通風,可以消減血腥之氣,很可能就是一處古時刮蚌的屠場。

衆人聽罷明叔所言,無不心中忐忑,望着腳下堆積的螺蚌甲骸,似乎都能聞到一股血腥的氣息。蚌病而生珠,在水下生活千百年,與人無害,卻常常慘遭屠戮,正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不僅是人之貪慾,就連那些鮫鱗之屬的海怪,也常自捨命追逐海珠,求之不倦。歸墟遺蹟中的蚌殼雖多,從古至今這麼多年來,爲南珠喪命的蛋民水族數目,恐怕更多上十倍也還不止。難怪明珠皆取月之精華,實是因爲陰氣附着難消,這股陰氣甚至可以使古屍駐顏千載。古時那些對南珠貪婪無度的達官貴人,若知道每一粒拇指蓋大小的明珠,都是無數蛋民魚龍性命換來的,還敢不敢再隨身佩戴賞玩?

我和胖子將阮黑的屍體裝入已經掏空的螺甲,重新封上銅蓋,納入蚌殼堆積的墳墓掩埋,合手拜了兩拜,但願他在天有靈,能夠含珠安息,並保佑我們順風順水,早日回家。隨後衆人吃些東西充飢,就地休息。

胖子對目前的處境毫不擔心,他將翡翠寶衣,以及人魚吞珠的遺骸等價值連城之物,全填入一個背囊裡,摟在懷中呼呼大睡,夢裡似乎正在數錢,嘟嘟囔囔說着胡話:“鈔票貼在臉上的感覺可真他媽好……”

明叔一會兒看看“屍鬽”,一會兒又摸摸那對鮫鱗短劍,雖然按捺不住心頭的狂喜,卻又不禁爲如何從海底脫身感到憂心忡忡,想到害怕絕望處,全身都跟着一陣陣發抖。

古猜和多鈴一是傷心師父慘死,二是擔憂今後命運和眼下的困境,吃了些東西后也都輾轉難眠,睜着佈滿血絲的雙眼,躺在“螺甲墳”上聽着城外陣陣海水涌動之聲。

我過去讓他們抓緊時間合上眼休息一陣,看這海氣涌動的勢頭不祥,稍後可能要有大難臨頭,到時候搏浪一擊,是生是死在此一舉,倘若不能養足了精神氣力,便抓不住稍縱即逝的生機。咱們吉人自有天相,眼下什麼也不要多想,只管睡上一覺再說。

自從進了“珊瑚螺旋”之後,人人精神緊繃,誰也沒得喘息片刻,這時都已精疲力竭,經過我一番勸說,精神稍稍放鬆,明叔和多鈴姐弟陸續倒在橡皮艇中睡着了。

只有Shirley楊心潮起伏難以入睡,她側倚在小艇上,低聲和我商議如何解決打撈隊面臨的種種困難。青頭是越撈越多,包袱也就越來越重,接下來的情況不容樂觀,歸墟上的幾處海眼,都有灼熱的陰火流動,擋住了千萬噸海水灌人。但是海底地殼中,被常年大規摸的採礦都給挖空了,使得地脈中海氣動盪不定,凝結積鬱的海氣一旦變化,就會再次產生海陷,大海洞又會卷着無窮的海水灌入歸墟,想從海眼中返回海面比登天還難。海洞噬海的威力我們親身經歷過,當時海洞產生的巨大吸力,能把空中的海鳥都捲進來,所以海眼基本是條絕路。

Shirley楊說:“歸墟下亂流涌動,水面有時平靜,有時又翻涌如沸,甚至還有浪涌潮汐,小艇無法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航行。雖然遠處可能會有伏流的出口,但也萬難接近,不知幾時大海洞又會把海水吸入,到時這浮出水面的古城遺蹟立刻就會被大水淹沒,咱們連個容身的地方都沒有了。”

我爲了讓頭腦清醒一些,摸出煙盒來點了支菸,心想能在幾千年前的古代遺蹟中抽菸,這種待遇還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看着香菸燃燒的煙霧縹緲,忽然想起以前有個高人,是漁民出身,叫做“劉白頭”,他平生嗜食菸草,也是一代風水宗師,不過他不看山只看水,最精海氣之道,著有奇書《海底眼》,詳細闡述論證海氣海蜃,相水觀海之法獨步天下,堪稱一絕。

“摸金校尉”所著的《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是“窮究天地之變,自成一家之言”的風水秘術總訣,集合了許多宗師大家的堪輿精髓,書中內容的形式可分爲“圖、表、歌、訣、賦”五類,只在“尋龍訣”中才涉及“南龍”。由於《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是本“摸金指南”,所以對古墓山陵奇少的“南龍”解析得並不詳細,其中對“海眼、海氣、龍火”的論述,都得自於海上奇人劉白頭所著的《海底眼》。

《海底眼》中說海氣之變,不外“盤古渾淪,陰陽清濁”之理,其實都是開天闢地時便已留存在海中的混沌之氣。陰陽之水相互混合,海氣下必有伏流,也就是海底的淡水熱泉。古時恨天氏避處海島,從遺蹟規模來看,人口應該不少,他們常年在地下開銅礦採龍火,但並非就一直住在這鯨腹般的海底。珊瑚螺旋海溝裡的建築遺蹟,當年都是從海面上沉下去的,他們需要龐大的淡水資源供應日常所需,珊瑚森林裡有許多亂流,大概都是以前淡水深井的遺蹟,如果能辨明方向,也許能借着海底噴上去的淡水浮回珊瑚螺旋。

我自認爲此計甚妙,Shirley場卻說絕不可行。這裡距離海面太深,上下交錯的水壓和亂流之強根本無法估計,可以輕易將人撕成碎片。隨後她又說古猜身後的紋身中,似乎還隱藏着許多秘密,也許如能領悟其中真相,會找到逃出生天之路。

透海紋身裡描繪的海中之山,與我們所見相互吻合,各種建築大殿都建在起伏的山中,山呈環形,中間有一根黑色巨木,木下壓着一具形態奇怪的殭屍,再深處是鮫人和古龍遺骸,其中奧秘若不親眼所見,實是難以想象。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暫且養精蓄銳,休整之後再到古蹟中探明真相,謀求脫身之策。我和Shirley楊說了一陣,就覺得眼皮打架,不知不覺中沉沉睡去。

也許是太累了,這一覺睡得很實,突然一陣天崩地裂的巨晌,只覺四周海涌呼嘯而至,衆人一齊從睡夢中驚醒過來。天井中的海水暴漲,四壁門洞皆被淹沒,兩艘被拖上“蚌墳”的小艇也都浮了起來。我揉了揉眼睛,擔心小艇被水流沖走,趕緊叫衆人上船。正在這時,就聽天井外銅甲鏗鏘,不絕於耳,好像殿中射日的青銅武士神像,都忽然活了過來,渾身銅甲摩擦碰撞,朝我們圍攏過來。而且聲音密集難以分辨數量,絕不僅是我們在射日銅殿裡見到的那幾十尊青銅巨人,似乎是一支成千上萬的青銅大軍開始在海中復活。千軍萬馬踏水而出,青銅碰撞與海水涌動之聲混合,也不知是軍聲如潮,還是潮似軍聲,但這震耳欲聾的響動格外使人戰慄膽寒。

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八章 三叉戟號(下)第十三章 升官發財第四十章 由眼而生 由眼而亡第三章 大山裡的古墓前言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3)第四十五章 蝕天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十四章 絕對包圍第五十三章 絕境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五十四章 焚燒第二十一章 逆襲(2)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四章 紅白石道(3)第十九章 無限永久連環機關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3)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十章 打字機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二十五章 柱之神殿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五章 食人蟻(1)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二章 地府(3)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上)第三十二章 印加不老泉(2)第六章 虛冢假穴(3)第三十一章 行屍走肉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四十六章 古鼎鐵樹第九章 鬼打牆(1)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第十九章 冥須溝(4)第三十一章 死亡倒計時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十一章 詭絲(1)第十五章 蚰蜒鉤(上)第二十章 地覺(6)第三十四章 編號是-0-第五章 耗子二姑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六章 鬼衙門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2)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一章 秦人金龍(3)第一章 死亡收藏者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2)第四十六章 剝龍陣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2)引子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十九章 鬼角(3)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3)第十三章 吊死鬼(1)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二十五章 通天大佛寺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下)第七章 荒山老屍(3)第五十三章 捆仙繩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4)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3)第五十四章 月夜尋狼第十九章 猛狗(1)第九章 散魂孔(4)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籠(下)第九章 鐵馬幫(2)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四十四章 南海僵人第五十七章 啓示第二十五章 乾坤一跳(上)第三章 夜擒(上)第三十章 黃金大道(1)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十四章 紅犼第三章 五宗大供第十八章 畫壁(3)第七章 穿過高山 越過河流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十五章 關東軍地下要塞
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八章 三叉戟號(下)第十三章 升官發財第四十章 由眼而生 由眼而亡第三章 大山裡的古墓前言第十三章 黃皮子(9)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3)第四十五章 蝕天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九章 削墳磚(下)第十四章 絕對包圍第五十三章 絕境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4)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2)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五十四章 焚燒第二十一章 逆襲(2)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四章 紅白石道(3)第十九章 無限永久連環機關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四十二章 定海神針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3)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十章 打字機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5)第二十五章 柱之神殿第四十一章 盜墓者老羊皮(下)第五章 食人蟻(1)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二章 地府(3)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上)第三十二章 印加不老泉(2)第六章 虛冢假穴(3)第三十一章 行屍走肉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九章 削墳磚(上)第四十六章 古鼎鐵樹第九章 鬼打牆(1)第三十三章 霧隱迴廊第十九章 冥須溝(4)第三十一章 死亡倒計時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十一章 詭絲(1)第十五章 蚰蜒鉤(上)第二十章 地覺(6)第三十四章 編號是-0-第五章 耗子二姑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上)第六章 鬼衙門第三十七章 海和尚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2)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一章 秦人金龍(3)第一章 死亡收藏者第七章 狗頭人身像(2)第四十六章 剝龍陣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2)引子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十九章 鬼角(3)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3)第十三章 吊死鬼(1)第四十二章 還願第二十五章 通天大佛寺第二十章 漂瓜取魚(下)第七章 荒山老屍(3)第五十三章 捆仙繩第十六章 死國羣屍(3)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4)第十三章 秦地黑僵(3)第五十四章 月夜尋狼第十九章 猛狗(1)第九章 散魂孔(4)第十八章 畫壁(6)第十四章 風雲再起(5)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籠(下)第九章 鐵馬幫(2)第三十二章 瞎子算命第四十四章 南海僵人第五十七章 啓示第二十五章 乾坤一跳(上)第三章 夜擒(上)第三十章 黃金大道(1)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十四章 紅犼第三章 五宗大供第十八章 畫壁(3)第七章 穿過高山 越過河流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十五章 關東軍地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