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畫門

我獨自依在山岩上,腦海裡只是反覆琢磨着“地中有山”之意,覺得此象屬於“謙”卦,其中應該還有“以靜制動、虛懷若谷”之意,看來要暫時潛伏隱藏,等待時機出現。

到後來,不覺睏乏起來,這些年我睡覺都是睜着一隻眼,可不知今天是怎麼了,上下眼皮打起架來,稍一閉眼就再也睜不開了,睡夢中忽然閃過一個模糊不清的念頭——在“棺材峽”這片陰森的陵區裡怎好全夥睡覺?

隨即猛地警醒起來,山區晝夜溫差很大,只覺夜涼如水,深處這峽谷底部,也不見月光,四下裡都是黑茫茫的,原來已是睡了許久了,我使勁搖了搖頭,讓自己清醒一些,眼睛逐漸適應了黑夜的環境,隱約覺得周圍有些不大對勁,仔細一看,眼中竟然出現了奇蹟般的景象,先前用“觀山神筆”畫在峭壁石屏上的那道大門,正自悄然無聲地緩緩開啓。

乾涸的瀑布石屏,高可百米,即使在漆黑的夜晚,看過去也能見到一大片模糊的白色岩層,我忽然發現畫在那石屏上的大門赫然洞開,露出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口。

初時我又驚又奇,還道是在夢中,或是在黑夜裡看花眼了,使勁揉了揉眼睛,再次凝神觀看,只見那黑呼呼的山洞竟然還在微微蠕動,不僅如此,我還隨即察覺到,在空氣中有一種奇怪的微微振顫之聲。

我不敢大意,急忙把Shirley楊等人從睡夢中推醒,衆人見到巖壁上的異狀,皆是倍覺訝異,一時間不明究竟,誰都沒敢輕舉妄動,只得繼續伏在原地,目不轉睛地觀察動靜。

只聽得峽谷底部的樹叢中,到處都是嗡嗡振翅的聲音,那嗡鳴之聲慢慢變得密集起來,我心中一動,覺得這聲音似曾相識,應該是某種成羣結隊的飛蟲,卻不象是峽谷裡的“茅仙草鬼”。

這時就聽孫教授脫口叫道:“蟄蜂!用毛筆畫門在巖壁上全是蟄蜂……”他話一出口,又趕緊伸手將自己的嘴緊緊捂住,惟恐慌聲音太大,驚動了山裡的野蜂。

我也已經看出了些許端睨,原來四面八方陸續有一羣羣的野蜂涌了過來,看樣子似乎是“觀山神筆”留下的墨跡中,含有某種引蜂的藥物,才使得羣蜂出巢,山裡的野蜂多是“胡蜂”,蟄到人可不是鬧着玩的,但我和胖子以前捅了不知多少馬蜂窩,歷來熟知野蜂習性,此刻雖覺得納罕,不知觀山神筆畫門之法有些什麼古怪,卻並沒有對峽谷裡出現大羣野蜂而感到驚慌失措。

我見孫教授有些慌了,便低聲告訴他說:“別慌,除非是蜂巢受到威脅,否則野蜂不會輕易攻擊不相干的人,只要趴在這裡不動,應該不會有太大危險。”

孫教授聽後稍覺心安,可他從前下鄉收集文物的時候,曾被山區裡的野蜂蟄過,見四周有無數野蜂越聚越多,羣蜂洶涌,望去猶如雲霧飄動,蔚爲奇觀,野蜂振翅之聲在林間鳴動鼓譟,他切實領教過蟄蜂的厲害之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始終認爲,即使是山裡的熊獅虎豹,也沒有如此大規模的蜂羣來得恐怖。

此刻見了黑壓壓的蜂羣鋪天蓋地而來,孫九爺自然免不了心膽皆顫,腦瓜皮一陣陣的發乍,只好閉上眼睛,又用手堵住耳朵,不去聽蜂羣“嗡嗡嗡”的飛動聲,可那聲音卻仍象一隻只粗大有力的胡蜂使勁往人腦袋裡鑽,臉上的神色難看已極。

我沒想到墨筆畫痕竟會有如此效力,驅使着大羣野蜂,不顧夜深源源不斷的洶涌而來,萬一野蜂突然炸亂起來傷人,我們在峽谷中插翅難逃,不免也有慄慄自危之意,暗罵觀山太保封師古這老地主頭子,騙人用藥筆藥墨引來蜂羣,究竟是他媽要唱哪齣戲?

Shirley楊壓低聲音在我耳邊說:“老胡,我看這倒象是搬山分甲的方術,咱們切莫冒然行動,靜觀其變方爲上策。”

我點了點頭,對正準備往河邊跑的胖子打了個手勢,讓衆人先不要急着逃走脫身,壯着膽子看看再說。

沒過多久,野蜂們似乎已被“觀山神筆”所留的墨痕氣息,撩撥得熏熏欲醉,就近在山壁旁的一株橫空樹杈上分泌蠟質,結起了數座蜂巢。

從各方聚來的野蜂似乎並不屬於同一種羣,有些毛蜂是利用土石結巢,又有些壁蜂將巢築在了野胡蜂的巢壁之上,但黑尾黑頭的野胡蜂數量最衆,遠遠多過其它蜂羣,更是營巢的能手,它們把自己的蜂巢越築越大,逐漸將幾個大蜂巢連爲一體,形成了一個碩大的窩巢,周圍其餘的蜂巢都被它裹了進去。

前後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那蜂巢便已有兩三米見方了,密密麻麻的蜂蛹在其上爬進爬出、鼓譟而動,掛着它的大樹杈都被墜得彎了下來,顫微微地幾乎壓在了地上。

我們越看越奇,忽覺得山壁上有片白光閃爍,畫在山岩上的大門,在野蜂來回爬動摩擦之下,逐漸產生某種變化,漆黑的墨跡呈現出一抹飄忽閃爍的瑩光,在夜晚裡看來,就如同有一團詭異的白色鬼火。

聚集在碩大蜂巢裡的野胡蜂們,似乎受到巖壁上鬼火的驚嚇,紛紛從巢中飛出,亂哄哄地在空中,圍繞着巢穴盤旋打轉。

我恍然醒悟,岩石上的墨痕,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出現了夜光之狀,竟然製造出了一種光焰升騰,烈火燃燒的假象,使得巢中的大羣野蜂中計發懵,誤以爲林中火起危及巢穴,這才亂了陣腳脫巢而出。

我們勉強壓抑住心中的惶恐不安,雖然知道觀山太保擅於異術,除了對陰陽風水之道的掌握不輸於“摸金校尉”,並且在生剋制化的方術等奇詭之道上,比其“搬山道人”來,恐怕也是不逞多讓,一時看不破其中機關,只好硬撐着繼續窺視。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只見羣蜂出巢後,很快就從混亂的狀況中恢復了秩序,其物雖小,似乎也有其號令法度,並無逃竄離羣的跡象,反而爲了不讓火焰燒燬巢穴,一股股地集結起來,飛到蜂巢上方遺溺淋溼蜂巢,“蜂溺”一詞是方術家所言,實則並非是“溺”,應該是野蜂的一種分泌物,透明而無嗅,一隻野胡蜂最多可分泌出一滴眼淚大小的“蜂溺”,而且只有在蜂巢起火之時,野胡蜂纔會有“蜂溺”產生。

數以萬計的蜂羣爭先恐後,很快就用“蜂溺”把蜂巢淋得溼漉漉的,不消片刻,“蜂溺”已經淌滿了蜂巢,不斷滴落到正下方的青石板上。

“蜂溺”觸石,如酸腐鐵,地下的青石表面上,頃刻間就被“蜂溺”無聲無息地蝕出一個直徑約有數尺的大坑,隨着更多的“蜂溺”滴落,蜂巢下方穿石破土,迅速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大窟窿。

我看到此處,終於看出了頭緒,原來是這麼個“畫地爲門”,地仙村古墓的入口不在乾枯的瀑布處,而是在對面的老樹之下,當此情形,我也不得不佩服“觀山太保”之術果然奇詭無方,又想起好象“搬山分甲”術中,也曾有過類似的記載。

深山裡的野胡蜂本來無毒,有穿土破石之效,只是自蜂巢上淌落後,不能保留,所以這洞只能打直上直下的,另外如果用野胡蔥汁與之混合,能制巫毒,塗於箭簇,以之刺狸子,狸子走一步而死,以後用此箭射熊,熊中箭後同樣也走一步即死,倘若狸子走兩步而死,熊也同樣走兩步而死。其中原理外人難窺奧妙,現在這些土人巫術也已失傳日久,在盜墓之術中,僅有“蜂溺穿山”的辦法流傳下來。

我想到此處,不禁驀然生出一陣感慨,自己平生所見所聞的奇絕秘術,如今大多都已失傳,各種倒鬥秘術也已式微沒落,傳下來的內容越來越少,估計過不了多少年,同樣會徹底失傳斷絕,就象我們進入過的那些古墓,古代人死了就喜歡把生前的秘密和財富一起帶走,寧可在地下腐朽成泥,也不願留給不相干的世人。

眼看着山石上的窟窿越來越深,仍然見不到底,我們心裡都開始有些犯嘀咕了,實不知那座古墓藏在地下多深,地仙村裡又會是什麼光景?

孫教授這時緩過了神,看到青綠色的泥土下,全是銀白色的岩層,立刻顯得格外激動,顫聲道:“肯定是地仙村古墓了……那白花花的岩層都是死銀子,這就是鐵壁銀屏啊。”

據說白銀堆積年久,便會腐朽爲銀泥,也就是民間俗稱的“死銀子”,朽爛的銀泥風化後堅硬如鐵,用開山的榔頭錘子去砸,也僅僅只能砸出一道白痕,如果用“銀屏”作爲墓牆屏障,遠比普通夯土牆來得結實穩固。

而且銀屏厚重,聲音難以傳導,即便有耳音敏銳者,都無法使用聽風聽雷之術,探測到地下古墓的方位,死銀子另有一個妙處,若是附近有聚銀蟻之類的昆蟲,銀層中間出現破損,它還以通過蟲蟻的活動來自行滋生填補,也就是說,這座古墓的入口,只是暫時出現,隨後銀屏鐵壁又會再次關閉,仍舊被泥土草木覆蓋,不知具體地點的人根本無法找到準確位置。

此法原自“金苗”之術,是古代金苗頭領才能掌握的一種古老“迷咒”,會的人本就十分有限,而且由於太過保密,現在已經失傳了數百年,世上無人再通此道,只是學方術之人大都知道幾百年前曾經有過這麼一套神秘的“符咒”。金苗使用的所謂“方術”,也可以稱爲“法術”,實際上這個“法”的意思就是“方法”,是使用“術”的“方法”,是包括符咒、訣語、字號、卦歌、道具、秘方諸多法門在內的總稱。每一夥金苗中都有一個首領,被視爲“金頭”,只有金頭掌握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方術“憋金咒”。

深埋地下的金銀財寶,時間久了,便得精氣靈生,這套憋金的古代逆咒,就是專門用於將“金魂銀魄”從地下逼出,然後用針扎住它,順藤摸瓜,就能找到地下寶藏。可要是沒有“金頭”的迷咒使金銀之魄歸位,挖出來的全部金銀會腐爛得如黑泥朽木,毫無價值,土人謂之“金銀糞”,但死銀子物性特殊,堅固異常,斧砍錘鑿一個白點,故稱銀屏鐵壁。

只不過大量“死銀子”需要沉年積累,並非在短期內可以輕易形成銀屏鐵壁,在墓藏中並不多見,唯獨“地仙村古墓”中早就有此類傳說,所以孫教授當即斷定,這銀屍岩層之下,必定是“地仙村古墓”的入口無疑了,只是誰也不曾料到,古墓的入口會以如此方式出現在衆人眼前。

乾涸瀑布故道處的鬼火藥味漸漸暗淡下來,羣蜂兀自不停地滴落“蜂溺”,忽聞地下磚石崩裂之聲暴起,一縷白煙從地穴中直衝上來,將樹杈上那巨大的蜂巢慣向了半空,蜂巢裂爲數瓣,有的落在林中,有的撞擊在峭壁之上,那許多野胡蜂被地穴中的白煙一衝,更是非死即傷,地上留下一大片死蜂,其餘的見巢穴沒了,便樹倒猢猻散,都逃得一乾二淨了。

我們正躲在附近的岩石下觀看動靜,突然見到地穴中噴出白煙,半空裡下起了一陣蜂雨,無數死蜂噼哩叭啦地掉落下來,落得滿頭滿身都是,濃烈的白霧隨即擴散而至。

衆人急忙捂住口鼻向後閃躲,但還是晚了半步,覺得臉上象是突然被人狠狠撒了一把石灰,又辣又嗆,鼻涕眼淚頓時淌下來,耳鳴眼花之餘還不住的咳嗽,好在是在地穴側面,距離也不算近,沒有直接被古墓中冒出白煙噴到,即使是這樣也覺噁心乾嘔,難受了好一陣子,那陣刺人眼目口鼻的白霧,來得急去得快,瞬間就消散無蹤了,等我們撥落身上的死蜂之後,再看那株老樹之下,只剩下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地窟。

胖子在地上吐了兩口唾沫,探頭探腦地向地穴中張了一張,罵道:“什麼味兒這麼竄?真他媽能嗆死活人啊,我說咱可別小看地主階級呀同志們,這夥觀山太保也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看這架勢,墓中的明器寶貨肯定應有盡有,咱甭猶豫了,直接進去抄就是了。”

我也過去看了眼,鐵壁銀屏很深,用“狼眼手電筒”照不到盡頭,而孫教授翻出防毒面具套在頭上,急不可耐地想要下去看看,我攔住他說:“這回可是要動真格的了,怎能當真讓您去古墓裡趟地雷?還是我先下去,等探明瞭情況你們再跟下來。”

我不容衆人相爭,等會兒由我先下去探探,若是一切正常,再全夥一同進去,本不想讓幺妹兒跟着去冒險,可又想指望她來破解墓中機括埋伏,考慮到她參加過民兵訓練,對當時通用的《民兵簡易通訊辦法》也很清楚,除了膽大心細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便決定讓她同往,只不過囑咐她寸步不離Shirley楊,並且永遠不要走在探險隊的最前邊或是落在最後。

我讓大夥着手進行最後的準備,派不上用場的事物全扔下,護具能戴的全戴上,又清點了一下裝備,把照明工具平均分給各人攜帶,三人份的防毒面具加上備用的,分給五人後僅餘一具,以做應急之用,防毒面具的攜行袋都掛在胸前,可以隨時隨地使用。

匆匆準備之下,已過了一個多小時,料來墓道里面過夠風了,我就先向地窟中扔了一根冷煙火,看清洞穴中約有十幾米深,隨和罩了防毒面具,用飛虎爪拽地,拎着“金鋼傘”垂下地底,銀屏岩層上的蜂溺都已幹了,但空氣中充滿了雜質,地下能見度極低。

我落到地底,腳下踏到實地,這纔在冷煙火的光芒中打量四周,厚密的銀層下是個天然洞窟,不算空闊,約是四間民房大小,盡頭巖壁收攏,地面鑿有簡易的石階,曲折地通向黑暗深邃處,整個洞窟地形狹窄,環境潮溼壓抑。

我先摘掉手套摸了摸牆上的墓磚,只覺岩層縫隙中有絲絲冷風侵骨,可能地下有空氣流通,或是風水位裡龍氣氰氳,也許可以不用防毒面具,但對此不敢過於託大,在墓道中點了支蠟燭,見燭火毫無異常,這才扯下防毒面具,吹響了哨子,給地面上的人發出信號。

Shirley楊等人聽到哨聲傳出,便跟着陸續下來,站定了四下打量,孫教授看了看洞中地形環境,疑惑地對我說道:“奇怪……這裡不象是古墓。”

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十五章 嚇魂橋第十六章 在蟾之口第十一章 深山屠宰廠第五十四章 過龍兵第二章 無量山(3)第二十四章 黑塔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第十九章 考古隊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1)第二十章 地覺(3)第十六章 突圍(1)第五十章 櫺星門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六章 陽山(3)第十一章 月牙缺口第二十七章 鬥官第二十一章 西夜古城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4)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下)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十九章 鬼角(1)第二十章 死漂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上)第四十四章 冥途第四十六章 古鼎鐵樹第十九章 冥須溝(2)第十章 戚繼光墓(1)第三十三章 千年之綠第五十二章 萬分之一第六章 送屍術第一章 翻身鳳凰(1)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3)第四十二章 不歸路(上)第十章 雙面屍(1)第六章 送屍術第四十三章 噩兆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4)引子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1)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十九章 引魂雞(下)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六章 青頭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六章 五尺道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十一章 指令爲搜索第十章 美國之行(1)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三十一章 石碑店第五章 墳頭村(2)第十三章 懸魂梯第三章 大山裡的古墓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三章 傳說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2)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四十章 天地無門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2)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上)第九章 鬼打牆(3)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4)第二十一章 異底洞第二章 賊頭(2)第十五章 嚇魂橋第四十三章 顛倒乾坤第三十六章 死水不藏龍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上)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下)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十三章 黃皮子(1)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2)第八章 冥殿第三十一章 恐懼鬥洞第十三章 金毗盧水神炮(上)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四十五章 蝕天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下)第八章 地震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十三章 吊死鬼(1)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八章 探海觀南龍(下)第三十章 鬧鬼(上)第八章 無盡神道(1)
第三十九章 射日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十五章 嚇魂橋第十六章 在蟾之口第十一章 深山屠宰廠第五十四章 過龍兵第二章 無量山(3)第二十四章 黑塔第十五章 黑潮浮棺(上)第十九章 考古隊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1)第二十章 地覺(3)第十六章 突圍(1)第五十章 櫺星門第三十章 鬧鬼(下)第六章 陽山(3)第十一章 月牙缺口第二十七章 鬥官第二十一章 西夜古城第十五章 秦王金鼎(4)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下)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十九章 鬼角(1)第二十章 死漂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上)第四十四章 冥途第四十六章 古鼎鐵樹第十九章 冥須溝(2)第十章 戚繼光墓(1)第三十三章 千年之綠第五十二章 萬分之一第六章 送屍術第一章 翻身鳳凰(1)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3)第四十二章 不歸路(上)第十章 雙面屍(1)第六章 送屍術第四十三章 噩兆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4)引子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1)第二章 秦王照骨鏡第十九章 引魂雞(下)第二十八章 蟲玉第六章 青頭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六章 五尺道第四十五章 摘符第十一章 指令爲搜索第十章 美國之行(1)第二十九章 小王八(1)第三十一章 石碑店第五章 墳頭村(2)第十三章 懸魂梯第三章 大山裡的古墓第五十一章 鬼月亮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三章 傳說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2)第二十章 楊二皮(1)第四十章 天地無門第九章 可恥的叛徒(2)第十七章 禁斷之線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二十三章 欺山莫欺水(上)第九章 鬼打牆(3)第十九章 密文之謎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二十九章 石室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4)第二十一章 異底洞第二章 賊頭(2)第十五章 嚇魂橋第四十三章 顛倒乾坤第三十六章 死水不藏龍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上)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下)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第四十一章 炮神廟第十三章 黃皮子(1)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十七章 食人部落(2)第八章 冥殿第三十一章 恐懼鬥洞第十三章 金毗盧水神炮(上)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3)第四十五章 蝕天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下)第二十七章 海之淵 鯨之腹(下)第八章 地震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十三章 吊死鬼(1)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八章 探海觀南龍(下)第三十章 鬧鬼(上)第八章 無盡神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