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太子入城

太子儀駕入城這一天,嘉定全城轟動,得到消息的官民百姓紛紛走上街頭,守在太子入城的道路兩邊,誓要一睹儲君的風采。

趙家二房有張氏這位建南郡公夫人在,按理說官府是要安排她去接駕的,但上海知府說她年紀大了,家裡又沒有襲爵之人,還是不要在太陽底下曝曬爲好,便沒有安排,卻彷彿忘記了接駕的官員誥命裡頭,也有好幾位年高婦人。

嘉定行宮那邊收到了張氏的帖子,也遲遲沒有人來聯繫。如果是打算遞到太子跟前的話,無論如何,行宮總管也要安排張氏事先穿戴好了到行宮裡等候的。太子是否召見是一回事,但太子若說要召見,行宮總管卻要花上幾個時辰甚至半天的時間,才能把人找來,那就是他的失職了。因此張氏等了好幾天,還不見行宮總管有通知下來,便知道事情有問題。

幸好趙家一向與留守嘉定的宗室汾陽王府關係不錯,當年老郡公下葬,汾陽王之孫還來祭拜過,還幫着張氏狠狠地打了趙炯的臉。張氏念及這份恩情,一到嘉定便帶着孫子孫女上門拜訪了,見行宮總管那邊沒有下文,便從汾陽王府打聽了太子入城的路線——作爲嘉定城內身份最高的宗室貴人,任誰也不敢把這麼重要的消息瞞着汾陽王府。

趙瑋趙琇提前在太子入城的道路踩過點,在離住處最近的一座茶樓二樓訂了包間,天剛亮就起來梳洗穿戴,然後扶着張氏,坐小船走水路,到了那座茶樓後門。這時候茶樓纔剛開門呢,但裡面已經擠滿了人。大家都清楚,若是等到太子入城時再來,路上早就被封了,想要見太子。就一定要提前佔位。

在包間裡沒等多久,趙琇剛侍候祖母吃了兩樣早點,官兵們就上街了。他們把附近的攤販全都驅散,又派人守在各家茶樓、店鋪面前。嘉定水道交通發達。陸路街道並不寬敞,但太子儀駕卻要從陸路上來,官府必須要清道,卻又因爲太子早有言在先,不得擾民,因此不敢把圍觀羣衆趕跑,但又要提防有人行刺,所以官兵們只能提醒十二分精神,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在道路兩旁排得密密實實的,保證沒有一個人能衝過防線,驚擾貴人。

不多時,樓下的街道上已經被清理得乾乾淨淨,除了兩側的官兵。一個閒雜人等都沒有,又有穿着統一深藍宮衣的行宮太監將道路清掃乾淨,灑水鋪土,他們做完事一走,整條街上一片寂靜,兩側樓上的人連大聲說話都不敢,所有人都在摒聲靜氣。等待着遠處的消息。

太子儀仗出現時,道路兩旁的圍觀羣衆們都轟動了,全都擠到了窗邊、門邊,若不是官兵們攔得死死的,只怕會有人忍不住衝出房子外頭來圍觀。趙瑋也把椅子搬到了窗邊,讓妹妹趙琇也把祖母扶過來坐下。張氏還記着大家禮儀。不許把窗開得太大,因此祖孫三人連同幾個丫頭婆子們,便湊到窗邊打開一條縫,細看樓下經過的儀駕。

太子儀仗雖說一切從簡,但還是浩浩蕩蕩的。沒有一千個,也有八百人。先過去的是騎着高頭大馬的護衛,張氏就認出了多年不見的洪文成,據說如今威儀日盛,與從前的模樣大不相同了。護衛過後則是穿着統一華服的侍從宮婢,接着是隨行諸官員、吏員,無論文武都騎着馬,看起來也是十分威嚴有體面。接下來出現在衆人視野中的,就是金碧輝煌的太子車駕了。

趙琇看着那輛被杏黃色綢緞與金絲薄紗圍得嚴嚴實實的車駕,心裡一點意外都沒有。那可是太子,不是現代的國家領導人,怎麼可能會大大方方地露出臉來,還微笑着向周圍羣衆揮手示意呢?這位新任太子能夠把綢簾挽起來,只留一層紗簾,讓衆人能看到車裡頭坐着一個穿着杏黃色太子服飾的人,已經非常厚道了。若從安保的立場來說,不叫人看到車裡任何動靜,才叫正確的做法呢。

張氏卻在暗暗掉淚:“想當年我們還在京城的時候,你們祖父沒了,皇上還帶着諸位皇子到我們府裡弔唁呢。我從前進宮,也曾在皇后娘娘宮裡見過年紀尚小的太子殿下,那時候他還是樂安王,長得可機靈了,又有禮貌,看上去無憂無慮的,嘴巴又甜,雖說是淑妃娘娘所生,皇后娘娘卻十分喜歡他……”

趙琇看着樓下車駕裡那個穩穩端坐不動的身影,無論如何也沒法把他跟祖母嘴裡無憂無慮的小皇子聯繫起來,心裡不由得嘆了口氣。

她移開視線,忽然發現太子車駕後面還跟着一個少年,穿着普通的深藍色綢衣,衣服上半點錦繡裝飾都沒有,高高瘦瘦,騎着一匹黑色駿馬,面色有點兒蒼白,但又不是不健康的那種顏色。他冷着一張臉,明明道路兩旁都是歡呼聲,卻彷彿半點都不能觸動他似的,不緊不慢地控制着身上一駿馬走在太子車駕之後。

在他後面,還跟着兩員騎着高頭大馬的武將,看制服,比洪文成品級低些,後頭跟着幾排官員隨從,接着又是宮婢與太監,然後纔是護衛等等。看這少年打扮,不象是官員,也不象是隨從,腰桿挺得很直,帶着一點兒與衆不同的尊貴與傲氣。

他是誰?怎麼總覺得好象有些熟悉?

趙琇小聲問了張氏:“太子車駕後面騎馬的那人是誰?”張氏擦着眼淚,想要望過去,孫子趙瑋先出聲了:“呀,居然是廣平王世子!他怎麼也來了?”

“廣平王世子?高楨嗎?”趙琇驚訝地回過頭,“我們沒聽說他也跟着太子來了呀?”

張氏起身望去:“確實是廣平王世子。此前並未聽說,難不成是因爲上海知府污衊廣平王,殿下有眼疾,不便親自前來,世子便代父隨太子南下,爲父親洗刷清白麼?”她嘆了口氣:“真是難爲他了,纔多大年紀?我記得……他就比琇姐兒大三歲吧?”

趙瑋道:“世子生日是在正月裡,確實是比妹妹大了三歲,現在是十二週歲。再過不到一個月,就該是十三週歲了。”

張氏搖頭嘆息。趙琇忍不住再往樓下多看了幾眼。她跟高楨足有八九年沒見了,印象中他還是那小小孩童的模樣,沒想到已經長成了如今的清俊少年。只是想起那時候又軟又糯的小男孩。再看如今這渾身散發着清冷氣息的蒼白少年,趙琇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

包間外頭傳來一陣**聲,趙瑋離開了窗邊,走到門口問隨行僕人是怎麼回事。趙琇繼續看着樓下的高楨,忽然看到高楨擡頭望了過來,與她四眼正好對上了。

趙琇怔了怔,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反應,沒過兩秒鐘,高楨又移開了視線,繼續往前看了。他的視線始終冷冷的。似乎並沒有認出曾經的童年玩伴來。

趙琇不知該鬆一口氣,還是覺得惋惜。不過細想想,她有着小時候的記憶,尚且認不出長大了的高楨,更何況高楨是貨真價實的孩子呢?認不出來也是正常的。

太子車駕與高楨都離得遠了。樓下都是綵衣宮婢。這沒什麼好看的,張氏便讓孫女扶自己重回桌邊坐下。猛一看到兩位久別多時的金枝玉葉,她想起了許多往事,心情有些激動。

趙瑋轉了回來,張氏問:“發生什麼事了?”趙瑋答道:“有個冒失的人,在樓下被人羣擠到後頭,看不見太子。就跑樓上要闖雅間,驚擾了幾位官家女眷,叫那家人打了下去,在樓梯口上罵呢。孫兒叫家人去說了幾句,讓他們別吵鬧了,免得驚擾了貴人。”

張氏唸了聲佛:“這是應該的。你做得好。無論誰是誰非,外頭太子儀仗正經過呢,屋裡吵吵鬧鬧的,豈不是失禮?庶民不通禮數便罷了,怎的官家內眷。也這般魯莽呢?”

趙琇見茶水已冷了,便重新倒了杯溫熱的,遞給張氏:“祖母喝口茶吧,方纔看了半天,一定累了吧?”

張氏接過茶笑笑:“累倒是不累,卻放心了許多。太子殿下此行想必不會有大礙。”

趙琇不明白了:“爲什麼?”洪文成還在太子身邊好不好?如果他有問題,太子能安全到哪裡去?

張氏便說:“方纔你沒瞧見,跟在廣平王世子身後的那兩位將軍,一位是皇上的心腹之人,另一位卻是廣平王妃的親妹夫,說來也是太子殿下的姻親。有這兩位隨行護衛,便是洪文成果真包藏禍心,也難以施展。你當太子殿下身邊的護衛,就只靠一位統領節制麼?他不過是明面上發號施令的人罷了,實際上帶兵的,還得是底下這兩位副手。”

趙瑋聽了,也鬆了口氣,笑道:“除了他二位,廣平王世子的武藝其實也不錯的,等閒三五個人都近不了他的身呢。方纔我瞧見他和兩位將軍都緊緊跟在太子車駕後頭護衛,想必那些意圖不軌的人想要下手暗害太子殿下,也沒那麼容易。”

趙琇便問張氏:“那祖母還要見太子嗎?”

“當然要。”張氏道,“無論太子殿下是安全無虞還是危險萬分,我們知道了他身邊的人可能有問題,就一定要稟報一聲的。小心駛得萬年船。”

儀仗隊伍已經進入了嘉定行宮,趙琇陪同祖母兄長,又坐船回到了暫時的住處,等候太子召喚。然而,他們只聽說太子召見了汾陽王府的當家人與上海知府,召見時間只有半個時辰,人就出來了,之後再也沒聽說過太子又召了什麼人。上海知府把行宮外頭等候的官員們都打發走了,理由是太子殿下旅途疲倦,今日暫時不見人。官員們便都聽話走了。

張氏心中不安,又打發孫子趙瑋去了汾陽王府打聽。汾陽王之孫對張氏未獲召見一事十分驚訝:“若您還在奉賢老家待着,太子殿下過後再見您也就罷了,怎的您都到嘉定來了,他還不見您呢?您與尋常官眷可大不一樣,是長輩呢。可惜我見殿下時,竟忘了提一句,還以爲殿下過後會私下召您去晉見呢。”便說要親自去行宮尋太子說話。可這時候天色已晚,他打算第二天一早再去。

誰知第二天一早,太子殿下便帶着隨行人員,出發去巡視海傍大壩了。顯然,他對上海知府所說的大壩工程有問題耿耿於懷,堅持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上海知府除了手下的通判,一個下屬官員都沒帶,說要陪太子一路過去,讓他看一看工程有問題的地方。

行宮總管還對再次前來等候召見的官員們說:“殿下有話,公務爲先,大家先回去吧,等他辦完了皇上交待的事,會撥冗與衆位相見的。”

聽起來似乎挺合理的,汾陽王之孫也不再說什麼了,反而勸張氏:“不過就是幾天的功夫,您再等一等就好了。”

張氏只好留在住所安心等候,這時候,趙璟忽然派了人過來送信,寫信的卻是趙啓軒,他收生絲回來後,經常來往南匯奉賢兩地,與外洋客商打交道,忽然寫了信來,還由宗房轉交,真讓人吃驚。

他信中所言更讓人吃驚。他說他因幫人運貨,經過川沙城,無意中遇上了已經離開奉賢的趙澤,見趙澤被打得遍體鱗傷,據說是從其父那裡逃出來的,身邊兩個丫頭都被打死了。趙澤說完這些話後就因傷重暈了過去,趙啓軒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能將他暫時安置在租的房子裡,然後火速報信給宗房。

宗房趙璟問張氏,他要怎麼處置傷重的趙澤?丟着不管,似乎有傷天和,但如果送回奉賢,又等於是惹上了麻煩。且不說宗房煜大老爺已經把人趕出了門,未必願意再收留他,光是趙玦把嫡長子打成這樣,就夠惹人猜疑的了。也不知這父子二人是怎麼了,趙玦竟然半點不顧父子之情,簡直就象是要把兒子打死似的。而趙澤身邊的丫頭被打死了,也不知是真是假的,若是真的,趙玦雖是官身,也要受罰呢。

趙瑋趙琇都覺得事情麻煩又蹊蹺,前者看向張氏:“祖母,怎麼辦?”

第126章 異變第205章 雪花酪第275章 邀請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35章 氣惱第168章 算計第2章 老姨奶奶第303章 過年第316章 光地第614章 立儲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447章 船宴第366章 潛入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54章 秘信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5章 分家第82章 進言第453章 小敘第506章 巡視第474章 紅香第421章 坦率第356章 堅決第460章 暫別第361章 來訪第21章 好戲第553章 盤算第350章 地震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477章 見禮第408章 秋宴第329章 舊物第586章 庶妃第160章 出獄第193章 擦肩第600章 上任第201章 葛衣第54章 憂慮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56章 堅決第561章 投誠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369章 誆騙第309章 揭皮第407章 秋闈第469章 守歲第199章 對峙第9章 說客上門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365章 打趣第552章 牽制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345章 備宴第336章 送書第169章 衝撞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628章 送妝第55章 抉擇第254章 棲鳳齋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551章 顧慮第480章 私房話第397章 疑心第587章 誤會第10章 亂家根源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277章 彩箋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562章 離去第456章 申斥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539章 議定第319章 金鐲第542章 爭執第97章 打臉第364章 緊追第345章 備宴第257章 生氣第159章 收贖第442章 遊趣第337章 懂你第548章 關門第577章 馬王爺第429章 說客第412章 丟臉第176章 待客第153章 求教第47章 不安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624章 因果第164章 找補第616章 備婚第611章 泄露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81章 棄僕第585章 女官第450章 感激
第126章 異變第205章 雪花酪第275章 邀請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35章 氣惱第168章 算計第2章 老姨奶奶第303章 過年第316章 光地第614章 立儲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447章 船宴第366章 潛入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354章 秘信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5章 分家第82章 進言第453章 小敘第506章 巡視第474章 紅香第421章 坦率第356章 堅決第460章 暫別第361章 來訪第21章 好戲第553章 盤算第350章 地震第321章 人贓俱獲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477章 見禮第408章 秋宴第329章 舊物第586章 庶妃第160章 出獄第193章 擦肩第600章 上任第201章 葛衣第54章 憂慮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56章 堅決第561章 投誠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369章 誆騙第309章 揭皮第407章 秋闈第469章 守歲第199章 對峙第9章 說客上門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365章 打趣第552章 牽制第156章 上海亂局(上)第345章 備宴第336章 送書第169章 衝撞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628章 送妝第55章 抉擇第254章 棲鳳齋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551章 顧慮第480章 私房話第397章 疑心第587章 誤會第10章 亂家根源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277章 彩箋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562章 離去第456章 申斥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539章 議定第319章 金鐲第542章 爭執第97章 打臉第364章 緊追第345章 備宴第257章 生氣第159章 收贖第442章 遊趣第337章 懂你第548章 關門第577章 馬王爺第429章 說客第412章 丟臉第176章 待客第153章 求教第47章 不安第192章 小丫頭們第624章 因果第164章 找補第616章 備婚第611章 泄露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81章 棄僕第585章 女官第450章 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