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9章 耕鑿居人有遠心

斐潛特意不是在平陽侯府,而是到了守山學宮之處來召開這個『見面會』,自然是有他的考量在內的。在平陽侯府內,固然是斐潛的主場,可是官方的味道就太強了一些,而守山學宮從一開始,就有一些學術先鋒的味道。

不管是率先展開的經文研究,還是對於科舉的學宮內大比嘗試,都可以說是船小好掉頭的典型。

斐潛想要展開對於當下這個階段新的理論的闡述和拓展,明顯守山學宮會比青龍寺更加的適合一些。畢竟守山學宮會更純粹一些,青龍寺規模雖然更大,但是也因爲規模太大,混雜的人更多,心思什麼的也就更加的複雜,難以把握。

從春秋末戰國初開始,因爲周朝的制度已經『崩壞』,導致百家爭鳴,其目的一方面固然是爲了自己的國家諸侯帶鹽,另外一方面也是探尋在周制之後,國家應該往什麼方向上去走。

而很明顯,秦國最終贏了。

秦國的勝利,也導致了在春秋戰國之時的『百家爭鳴』,最終變成了『一鳴』,華夏中央集權大一統制度,成爲被驗證通過,並且強有力的國家制度。

隨後的漢唐就貫徹了這條國家制度路線,直至唐代之時,擴展到了古典封建王朝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唐朝的騎兵,注意,是在巔峰時期,幾乎是橫掃大漠,震懾邊疆,屠外國滅番邦,便是須臾之間,但很明顯因爲技術的限制,交通的不便,以及制度跟不上等原因,中央大集權制度被迫改成了地方軍政府負責制,而尾大不掉的節度府,也使得從唐中後期一直綿延到了宋明,文官挾制打壓武將就成爲確保皇權穩固的唯一手段,最終導致明末原本應該抵禦外敵的免疫系統,徹底成爲了細菌入侵的溫牀。

同樣,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從春秋戰國開始,涉及國家制度的研討人數,實際上是在不斷的縮減的,百家爭鳴盛況不再。其主要原因依舊是大一統之後,儒家成爲了核心學派,而儒家對於其他學派的壓制力,也同樣展現在了學術之中。

凡事自然有利有弊。

在封建王朝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皇權制度和學閥制度之下,華夏古代的封建王朝固然可以在開國之後穩固百年,可也因爲其制度是僅僅代表了極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罔顧了基層民衆的需求,最終導致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王朝的湮滅。

當然,拋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單純談空中樓閣明顯是在耍流氓,但是同樣的,如果完全不顧基層百姓的死活,只想着在統治階級內部進行調整和改革,利益的騰挪,清末的制憲鬧劇就是最好的榜樣。

華夏不是沒有聰明人。

就像是孔子,在春秋戰國時期,他絕對是諸子百家當中的領頭羊人物,那個彷彿被老天爺砸了一下的天坑腦門上,絕對閃耀着常人難以匹敵的智慧之光。

可是過了百年呢?

千年呢?

是古人不清楚這一點麼?

顯然不是。

可問題是除了『天授君權』之外,他們還有什麼『法寶』來維持自己統治的『合理性』?

自然是咬死牙關,絕對不可能承認賤民纔是國家根基,只能一味的強調精英才是國家的未來……

而想要打破這個鐐銬,正面爭執顯然是不行的。

只能是潛移默化,溫水煮蛙。

『夫生財之道,莫大於生人。故國未有以人口爲累者,惟恐人之不生也。』

斐潛緩緩的說道。

這個時代,根本不需要那什麼的生育。

嬰幼兒存活率極低的年代,再沒有比添丁增口更讓人高興的事情了。

『昔之製法者,所以制國用者,必計乎人口之衆寡。蓋人之所從生者,地也;地之所由給者,人也。是以先王尚其本而輕其末,務其大而不責其小。是以生人既多,斯國之用自豐矣。』

『今之不然,士農工商,皆有所失,而天下之民,不得其所安。是以流離轉徙,而生人日少,則國用不足矣。』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仁者以財生民,不仁者掠民生財。國制,不可不慎也。制度得宜,則民生有常。制不宜,則如孔子所喟然,猛於虎也。』

『夫國之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也,必須審時度勢,因俗施宜。故古之聖王,所以能興國者,以其知道也。使之合天地之道,百姓之心,然後可以長久矣。』

『吾以爲,治國之道,莫大於養民。』、

『民者,士農工商也。不偏不倚,不重不傾,方可如天之四柱,使得江山穩固,八荒靖平。』

『故民數者,庶事之所出也,莫不取正焉;以分田裡,以令貢賦,以造罷用,以制祿食,以起田役,以作軍旅。國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禮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審民數乎!』

『諸位以爲然否?』

斐潛點了點頭,又補充說道,『此乃守山明堂,以論定高下,無關貴賤職權,諸位可暢所欲言,絕不以言論罪之。』

關於人口的議論,其實各個朝代都有。

春秋時期大多鼓勵人口增長。

儒家,黃老家,皆是如此。

但也有不同的觀念者,比如商鞅就理性地看到了人口與土地之間存在着矛盾,強調人與地的對比關係,而且這傢伙還特別注重人口調查,可謂是歷史上組織全國範圍人口調查的第一人。

然後,韓非子則在商鞅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把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視爲『民爭』的根源,表示『今人有五子不爲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衆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然後韓非子也是光有意見沒建議,他有『民爭』的憂慮,說是『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結果另外一方面又主張通過法制來制止『民爭』。

到了唐代的時候,作爲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則表示人口與其相生相養論有密切聯繫。韓愈認爲,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是自給自足的,而是要依靠彼此之間相生相養,如果有人不能用自己的勞動,爲他人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則他對社會就是無益的。

依照這種理論基礎,韓愈進一步地將人口將原本的『四民』,按其職業分成了『六民』,並且認爲農、工、商三民是彼此相生相養的,爲社會所需要。然後士是治人者,由別人供養是天經地義的,也是對社會有益的人。而所謂僧、道二民,則不從事農工商等經濟活動,卻需要農工商供養,實質上是一種過剩的人口……

從某個角度上來看,是不是從韓愈的唐代開始,就已經有了『精英』執政的味道?

爲本階級帶鹽麼,人都要恰飯麼,有什麼問題?

可是華夏真正想要強大,是能靠單一的階層麼?

尤其是靠那些所謂『精英』階層?

天寒地凍的,水確實太涼了,但是頭皮麼,還是可以涼快一下,這矛盾麼?

什麼纔是『士』?

那是『土』的變形啊!

當然,也不是沒有眼光卓越的『士』,比如元代之時的馬端臨,就是華夏曆史上首次明確提出人口質量問題,並論述了其重要經濟意義的人。他表示,『古者戶口少而皆才智之人,後世生齒繁而多窳惰之輩。鈞是人也。古之人,方其爲士,則道問學;及其爲農,則力稼穡;及其爲兵,則善戰陣。投之所向,無不如意。是以千里之邦,萬家之聚,皆足以世守其國而扞城其民,民衆則其國強,民寡則其國弱,蓋當時國之與立者,民也。』

雖然說馬端臨之言,未必沒有借題發揮,抒發心中鬱悶之情,但也是華夏人口思想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進步,要數量,也要質量,否則那些整天不着調的說一些混賬話的癡呆之士,就算是再多,又能有什麼好作用?

臺下衆人,雖然聽聞斐潛說什麼言者無罪,但是在當下明顯是要以此論來正名的時候,跳出來和斐潛做對顯然並不是什麼好主意,所以即便是斐潛讓衆人暢所欲言,可依舊是沉默一片。

斐潛看了看種劼。

種劼輕輕咳嗽一聲,然後拱手說道:『有百畝之田,所出足以食十人。今有五人焉,其國策之易也,足以養此五士矣。若口增二十,而田之所出,僅足以養十五,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亦難逃饑饉之苦,甚或餓殍遍野是也。雖有田增之術,然術增之有限,人增之無垠。民增故喜,然田非欲也,若田之不承,故可奈何之?』

斐潛點了點頭,『大祭酒所言甚是。』

『單以農而論,田畝之數有限,而人生之口益增,以有限之田畝產養驟增之人丁,自是不可也。』

『既有此問,理當解之。』

『那麼,何人可解?』斐潛環視一週,溫和笑道,『可是令農自解?畝產定數,口算歲增。故民匿生者,夭折嬰孩,以免口算。』

『故農之困頓,當士以解。』斐潛斬釘截鐵的說道,『然今山東之士,又是如何?唯知稅役而已。』

大漢賦稅粗糙,甚至可以說即便是到了後世,稅收制度依舊不盡如人意。原本應該是起到社會調節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稅收,結果呢?越有錢的越是逃稅避稅,而越是沒錢的,則是被各個環節當中轉嫁的稅收壓得喘不過氣來。

比如大米立減國的感謝藍莓稅,棉花糖稅,切面包稅,熱湯稅,雕刻南瓜稅……

至於其他國家麼,嗯,咳咳……

『爲求賦稅口算,必有嚴律。蠹吏上下其手,鄉紳巧奪民脂。』斐潛說道,『非田不足以養人也,乃政不足生民也。故民怨橫生,法令難行。下視上者鄙,上視下者賤,』

『是故,山東之賊,驅民而死,以戰而減口,此乃絕戶之術也,如當下河東之難。』

『常有聞大義之所謂,曰民之重也,然則待其政甚苛,豈非實視其如草芥乎?苟政失其道,民怨沸騰,國將不國。故,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今若有賊,以政之苛,害於百姓,是自絕於天子,自絕於大漢,自絕於天下也!』

沒錯,斐潛不想要再用什麼『清君側,救黎民,扶乾坤』等老掉牙的名義來進行戰爭,也不想要讓自己和老曹同學的爭鬥,淪爲諸侯和諸侯之間的勾心鬥角,變成所謂的圈子競爭。

在斐潛早期,喊一喊這些口號,沒有什麼關係,因爲那個時候大家都這麼喊,如果說斐潛喊一個爲什麼服務的口號,說不得當場就嚇攤一堆人……

而在當下就不一樣了。

很明顯,斐潛需要提出一個和山東道路完全不一樣的方向來,而類似於山東之輩喊的那些大義,斐潛就不能用,就算是勉強用了,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雖然說對於春秋無義戰,衆人已經有了共識,但是不能說就知道『無義』,便去裝出一副『大義』來掛在臉上。

就像是斐潛所說的那樣,如果單純的將所有封建王朝的矛盾,都指向土地,顯然是不對的。

人和地,本身就是一個纏繞而生的共同體。

因此人口問題,也不是一個單一的獨立的社會問題,而是與資源、環境、經濟發展、文化傳統等相融合的複雜問題。

人口不足或人口過剩,都會將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

一個國家應該有理想的人口密度和適度的人口規模,這種人口規模和人口密度是與本國土地和自然資源的稟賦、知識技術應用水平、工農業的生產能力、民衆撫養能力都相適應的,是屬於一個動態變化的範疇。

既然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範疇,就自然需要一個適合的國家制度,去進行調節和干預的。

一個死板的政策,動不動就是祖宗之法,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而在此之下,國家制度的優劣,律法的差異,就體現出來了。

在大漢三四百年間,皇帝大臣難道不知道政令賦稅律法等等有問題麼?

知道的,但是既然百姓還沒到鬧騰的地步,因此就沒有必要去修正律法麼,實在不行拉三公出來道個歉,說一聲摩西挖開啊立馬塞恩,也不就算是了事了麼?

確實,只要底層人民在可以活下去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冒着生命的危險去發動農民起義的。所以統治階級的相對反應遲緩,是可以理解的,反正只要沒到最後一步,統治階級多半還覺得可以繼續讓百姓苦一苦,忍一忍。

但華夏整體的社會發展的根本是由華夏廣大的民衆所推動的,而不是由野心家決定的。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其中的時勢,就是民意,而民意來源於就是最底層民衆最爲渴望的那些事情,那些需求。

也就是說,最底層的百姓的生存狀況,纔是最終決定了整個社會是否穩定。當基層百姓生存困難的時候,整個國家自然就是不平穩的,不安定的,這就是爲什麼後世資本主義國家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便是立刻給底層民衆發放福利券,以及類似相關舉措的原因。

這是人類在社會性下掩藏的自然性。

畢竟華夏封建王朝之中,可以將人口相對簡單的分爲基層階層和統治階層。

當人口數量增長受到來自於環境抑制的時候,最先也是受抑制最厲害的是基層階層,而統治階層由於擁有豐富的生產生活資料,往往是不受多少影響的。這就使得tong zhi階層的人數比例在總人口數中驟然上升,而統治階級爲了維持至少是之前的生活水平,就會想方設法的增加稅收,而基層階層的交稅負擔就會增大。

華夏既然從春秋就開始高喊以人爲本,仁義道德,那麼此時此刻,何嘗不是將這些喊了許久的『正義』落到實處的一個機會?

即便是斐潛心中清楚,這種『正義』的保質期不能確定,但也終究是好過沒有。

在經過了種劼令狐惠等人,有意或是無意的詢問和烘托,斐潛也就將最後的結論說出……

『夫四民之業,乃國之基石。士以篤學立身,農以耕稼養命,工以技藝成器,商以通貨致富。四者各司其職,相生相養,共濟大漢之繁榮。』

『士者,國之棟也。讀書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非徒章句之儒,更應致用之才。故士不可不勉於學,以備朝堂社稷所需是也。』

『農者,國之本也。食爲人天,農爲食本。春播秋收,夏耘冬藏,粒粒皆辛苦。農人勤于田疇,使倉廩實而民心安,國運自可長久。』

『工者,國之巧也。匠心獨運,技藝精湛。鍛鐵爲兵,築土爲城,造舟車以利交通。工者之技,不僅爲民生之便,亦爲國家筋骨之強是也。』

『商者,國之脈也。賈以誠信,販以公道。商旅往來,貨物流通,財富匯聚。商者之道,能令四方之物,各得其所,亦使國家富足,血脈通流。』

『四民之業,各有所長,各有所專。時代變遷,物換星移,四民亦當隨時而變,應勢而生。是故,四民之分,乃職責不同,非有上下之別,亦無高低貴賤之分。取子之能,展子之才,以職利民,以能興邦,故爲官者,採四民之所長,通四民之所職,以四民之所制,養四民之所生,以興邦國,以福黎民。』

衆人神態各異,有欣慰者,讚歎者,也有疑慮者,遲疑者,同樣的也有低着頭,似乎不願意讓人看見其表情者。

斐潛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

『昔者,堯舜禹湯之世,道德昭顯,仁政流行。爲政之人,以道立身,以德治國,堅守本心,不爲世俗所搖。是以四海之內,風調雨順,萬民安居樂業,和氣融融。』

『是故,執政當守山。山者,性善之所在,天理之根柢。持此心者,可以正己,可以化人,可以安社稷,可以寧百姓。』

『執政當通衢。衢者,天下之往來,八荒之所向。持此意者,心之所至,大漢爲疆,天塹化通途,險峻若平川!』

『執政當有道。道者,不爲利慾動,不爲權勢惑,持此道者,無我無私,公平正直,承前而啓後,鑄千秋功業!』

『然則,守山通衢有道,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需諸君共勉,同心協力,始能臻此天下泰和之境。如是,州郡太平,百姓安樂,四海一家,共享大漢之福!』

『今有賊,失其山,斷其衢,亂其道!驅百姓如豚犬,陷社稷如兒戲!內無統四民之制,外無御戎胡之法!唯知貪奪民賦,苦徵民役,盤踞高位,以害國邦!此乃大漢之禍端!』

『一身禍福,介在毫芒,千古勳名,爭之頃刻!須知順逆有大體,千秋可定名!當此討賊革逆,除惡政,興漢制,定國邦,靖四海八荒!』

『佈告海內,鹹使聞知!』

第1798章 同衣,同袍第3312章 府前攻防,文長吟詩第3220章 你判斷的我判斷的他判斷的第2368章混亂的秩序第2403章大風將起第八十章 文若四德第3284章 找機會第1778章 窮寇,窮追第2136章策略有變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1949章漢家定西,王子復仇第2234章解決事,解決人第七一七章 反叛的初始第1168章 大戶第2760章 鄉情可寄第2678章前後試探鬼怪來第3137章 當生存遇到生活第1728章 現在不一樣第五十四章 曹操的盤算第1940章君子五世,背後小刀第1935章新舊錢幣,新舊戰爭第3108章 新年禮第2088章援!第1379章 祭壇第2535章這個我懂真的懂全都懂第七四四章 撐犁之下的赤那第3105章 抓兩手第2777章 山東上下初結心,新汲城中紛亂起第2327章有你我二人足矣第1291章 約定第1820章 故技重施的破綻之處第1165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3195章 楚詞共許勝揚馬第3365章 小小的甜頭,完美的計劃第2958章不解藏蹤跡,五獲對五得第六十九章 陷陣高順第1320章 種子第七零八章 筮者的決定第2723章一切皆有理第1591章 一柄中興劍第二四三章 問心無愧第五六一章 死中求活的孫堅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1056章 生老病死選無可選第3283章 好韭菜第1656章 新打手第1273章 正是少年滿豪情第五三九章 逐漸消亡的弩第1266章 唯有一戰第1002章 攻勢展開第3237章 民縈憂兮心苦瘡第九五六章 戰場上的反擊第1111章 來路第2653章山川和人第1459章 迷局第一七一章 決裂的董袁執政第二零八章 會診(感謝北宮君平書友)第1370章 言論(來來,加更了)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2611章子弟,良莠有別第1170章 城落第1512章 兩面性第七二九章 迷霧般局面第四四一章 營嘯第1803章 一個時代的弊端第七五九章 那盛開的彼岸花第2870章某人沒有錢了第1106章 瓦罐第四章 路要怎麼走第一一四章 初平元年工作大會第2809章錙銖計較算得失,元亨利貞君子德第3325章 魚死網破第1546章 徵西之賊第2724章一切有疑慮第2647章家族之中齷齪第1257章 山川地理找人量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1812章 意外之禮第2869章某人有想法了第1763章 教化第2634章周氏價值第3324章 驃騎驃騎第1788章 論戰,引戰第1913章城下激戰,相互逼迫第2058章不合時宜,不合規矩第2218章以爲然否第1062章 種劭的一線生機第七章 大將軍門前是非多第1161章 無產者的力量第1790章 試演,試探第2551章雁字回時終不悔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2757章 父慈子孝滿堂大孝第2188章鷹犬也要訓練第六七六章 漢人的道理第1778章 窮寇,窮追第2967章大家一起往前衝第3062章或許是千百年相同的期盼第1491章 誰是誰的棋子
第1798章 同衣,同袍第3312章 府前攻防,文長吟詩第3220章 你判斷的我判斷的他判斷的第2368章混亂的秩序第2403章大風將起第八十章 文若四德第3284章 找機會第1778章 窮寇,窮追第2136章策略有變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1949章漢家定西,王子復仇第2234章解決事,解決人第七一七章 反叛的初始第1168章 大戶第2760章 鄉情可寄第2678章前後試探鬼怪來第3137章 當生存遇到生活第1728章 現在不一樣第五十四章 曹操的盤算第1940章君子五世,背後小刀第1935章新舊錢幣,新舊戰爭第3108章 新年禮第2088章援!第1379章 祭壇第2535章這個我懂真的懂全都懂第七四四章 撐犁之下的赤那第3105章 抓兩手第2777章 山東上下初結心,新汲城中紛亂起第2327章有你我二人足矣第1291章 約定第1820章 故技重施的破綻之處第1165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3195章 楚詞共許勝揚馬第3365章 小小的甜頭,完美的計劃第2958章不解藏蹤跡,五獲對五得第六十九章 陷陣高順第1320章 種子第七零八章 筮者的決定第2723章一切皆有理第1591章 一柄中興劍第二四三章 問心無愧第五六一章 死中求活的孫堅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1056章 生老病死選無可選第3283章 好韭菜第1656章 新打手第1273章 正是少年滿豪情第五三九章 逐漸消亡的弩第1266章 唯有一戰第1002章 攻勢展開第3237章 民縈憂兮心苦瘡第九五六章 戰場上的反擊第1111章 來路第2653章山川和人第1459章 迷局第一七一章 決裂的董袁執政第二零八章 會診(感謝北宮君平書友)第1370章 言論(來來,加更了)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2611章子弟,良莠有別第1170章 城落第1512章 兩面性第七二九章 迷霧般局面第四四一章 營嘯第1803章 一個時代的弊端第七五九章 那盛開的彼岸花第2870章某人沒有錢了第1106章 瓦罐第四章 路要怎麼走第一一四章 初平元年工作大會第2809章錙銖計較算得失,元亨利貞君子德第3325章 魚死網破第1546章 徵西之賊第2724章一切有疑慮第2647章家族之中齷齪第1257章 山川地理找人量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1812章 意外之禮第2869章某人有想法了第1763章 教化第2634章周氏價值第3324章 驃騎驃騎第1788章 論戰,引戰第1913章城下激戰,相互逼迫第2058章不合時宜,不合規矩第2218章以爲然否第1062章 種劭的一線生機第七章 大將軍門前是非多第1161章 無產者的力量第1790章 試演,試探第2551章雁字回時終不悔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2757章 父慈子孝滿堂大孝第2188章鷹犬也要訓練第六七六章 漢人的道理第1778章 窮寇,窮追第2967章大家一起往前衝第3062章或許是千百年相同的期盼第1491章 誰是誰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