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初步處理了解完畢之後,李龍就提前回了家,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稍微做了些規整,然後就等母親回來的時候自己去接。
畢竟如果不把家政公司那副儼然整潔的模樣給稍微改變一下,若是母親三番詢問自己也不好解釋。但如果讓李龍直接告訴母親,自己每天花一百五十塊請了家政維持住房衛生,那恐怕肯定會被老媽一頓劈頭蓋臉的教育一番。
你問教育什麼?教育浪費啊,多少無所謂,關鍵這是一筆在老媽看來完全沒必要的開銷,所以不管李龍有沒有這個經濟能力,老媽的那一頓說教是肯定不會少的。
畢竟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精打細算已然入骨,你說摳?這都是爲了生活,不這樣日子都沒法過了,況且,哪有人不想過好日子,不想逍遙自在些呢?所以,生活所迫,經濟所促啊。
在家裡安然度過了一天,之前見程陽平的時候也請了假,程陽平答應如果沒有大事兒絕對不打擾,所以李龍這一天過的異常輕鬆。
一整天除了吃喝睡便是趟步、站樁、習練國術,老媽說是明天下午纔到j市火車站,所以李龍也就不急了。
先前開車子去國術館請假另外也是爲了把車子還回去,不過魏雙茂沒同意,說是當初既然說了是配車,自然任教期間就隨便開,不用分什麼假期不假期的。車子嘛,除了平常代個步跑跑遠程,不就是爲了節假日用麼?
不過這輛q3入手已經有段時間了,李龍雖然不是很懂車子,但是知道這種東西還是需要養爲主的,只有平時好好保養,才能保證穩定性和質量。也正是因爲如此,纔有了買的起不一定開得起,因爲你想開一定還要養的起。
就比如李龍現在這輛q3,按照城市耗油來算在加上日常損耗比如機油的換取、車輛清洗、打蠟等保養,另外再加上保險啊稅務什麼的,一年整下來怎麼也要幾萬塊。
這種數字,在j市,一個平均水準收入的人,一年不吃不喝才勉強養的起。不過因爲車子是魏雙茂送的,所以除了日常保養之外,其它的開銷魏雙茂都找人負責處理了,所以李龍也就不必花錢和花費心思在上邊。
車子託付給4s店好好保養了一天,自己也在家中好好休整了一天,而後到了老媽回來的日子,李龍早早的就準備好了一切,然後開着車向火車站駛去。
自己自費考了駕照的事情老媽是知道的,所以接的時候也沒多說什麼,只是看到李龍的車子時候,雖然不懂但還是認得出奧迪這種名牌車的。
加上因爲剛保養過,看起來跟新的一樣,老媽可問了不少。
對於老媽所問車子哪裡來的,李龍就一半真一半含糊的說是公司的。國術功夫這種東西,李龍自身還處在摸索階段,並不具備向人傳神的水平,教一些願意學的還行。
但是想說通老媽這種思想上覺得事業單位啊,國企什麼的纔是上等好選擇的人來講,在成大業前,還是不要挑明吧,省的被扣上不務正業的名頭。
本來李龍是打算帶着老媽去吃頓好的呢,結果到家搬運歸置好行禮後,說是要帶自己去老姨家一趟。
說起來老姨李龍就不高興,爲什麼不高興呢?原因很多,但終究是做人的問題,老姨一家的那張嘴跟人品還有那一副心態,簡直不能忍。但是老媽偏偏是個非常非常重視父母姐妹兄弟的人。
沒錯,是非常重視,重視到偏執的那種,比之先前代表周氏參加o市宗族商會擂臺比武的周平林父親都還偏執。
但是,討厭歸討厭,自己不能惹老媽不開心啊,不過是去串門而已,自己到時候不搭腔就行。
以前不行,本來就年輕而且還不經事兒,所以每次去老姨家都會跟她們一家子嗆上幾句。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李龍已經懶得跟她們費勁和消耗精力了。箇中的原因卻不是因爲有錢了跟收入高了,而是國術功夫長進到了一種層次,就好比當初在陳氏山莊的山崖之巔巨石之上一般的境界。
有些時候,沒必要爭,一兩句口舌之利罷了。行氣健身,動氣則傷身。
最終由老媽在家中親自操刀做了幾個家常菜,吃完之後已經有些暮色,但這個時間點,一般也就是親戚們竄門嘮家常的時候。
剛開始老媽是不讓李龍開奧迪過去的,說是太張揚了,而且畢竟是公司的,開過去老姨一家東問西扯知道後又要開始說酸話。但是李龍可不想因爲這些人的酸意而剝奪自己和母親享受高性能座駕的權利。
於是知母也莫若子的抓準老媽的弱點來了句:“老姨家也不近還沒直達的公交。咱們現在過去,除了走路幹嘛也沒自己開車省錢。而且如果真走路過去,恐怕也就到了休息時間了,您不是常說不要擾人休息嗎?”
這一番話直接就說服了老媽,精打細算嘛,不過如果老媽知道q3城市耗油平均數是11升,再算算油價,恐怕絕對不會答應開着這輛奧迪車過去。
老姨家也屬於j市,只不過地理位置有些偏僻,老媽之所以一回來就要去老姨家竄門,這是因爲婆婆跟老姨是關係最親的,婆婆生命中最後的日子,也是一直由老姨陪着的。
當初老姨沒那麼世故一大家子與鄰里啊親朋之間也甚是和睦,wwwuukanu.net後來自己的兒子和j市所在的w省首富家姨丈的外甥女的女兒結婚了,然後一家子就感覺飛黃騰達野雞上樹變鳳凰了。
然後的然後,就是剛纔講的那般。
大概三十多分鐘車子就到了老姨家所在村莊,老姨家很早就搬進了市區,只是前幾年有風聲村莊要拆遷搞建設,所以便舉家上下的全都搬了回來。
你問爲什麼搬回來?要是不搬回來,沒人住,到時候拆遷賠錢配房什麼的給誰啊?
村莊裡有一條主道兒,路面兒算不上好,但好在夠寬敞,因此李龍便沒有停車直接就開着進去了,老姨家就住在這條大路一側,也算方便。
等車子開到記憶中的老姨家門口,李龍和老媽發現圍繞着老姨家門口停了很多交通工具。
轎車、麪包、三輪、手扶拖拉機,數一數有輛呢,再聽着院子裡傳出來的一陣陣嘈雜之音,看來是有什麼熱鬧。
...<!--flag_ks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