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前哨戰

羅馬民衆在同仇敵愾的氣氛下很快就消彌了恐慌,並且再次踊躍的報名去守城。羅馬騎兵也奔馳在城外的田野上,緊急通知各個村莊的民衆立刻撤離。十幾位信使也相繼馳出羅馬城,奔向四面八方,去向殖民城和盟邦求援……

……………………………………………

奧斯提亞距離羅馬有50多裡,中間並沒有其他的城邦,而羅馬距離四周最近的盟邦也有近30裡,這是百年來羅馬人強勢擴張的結果,他們不斷的將附近的城邦擊敗,然後不斷的將其民衆遷入羅馬,羅馬城在不斷的壯大,其直屬的土地也越來越多,但卻在其周圍留下了方圓幾十裡的空白區,使得戴奧尼亞的兩路大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未受任何阻礙的一路順利行軍,不知道羅馬人此時是否有後悔過他們以往短視的強橫做法。

尤其是戴奧尼亞的兩個騎兵軍團更是一路疾馳,衝在了全軍的最前面。

這時,他們看到遠處升起了濃煙。

“該死!一定是羅馬人在焚燒他們的糧倉!”萊德斯想起了昨晚戴弗斯國王派信使給他下達的死命令:明早凌晨,全軍出發之後,你們第一、第二騎兵軍團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羅馬西面城外、臺伯河畔的河港,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糧倉!

萊德斯不由得心中焦急,大聲喊道:“加速前進!準備救火!”

着急的萊德斯竟然命令司號兵吹響了衝鋒號,並且一馬當先帶領士兵們策馬狂奔。

羅馬城的河港建造於羅馬人奪取了奧斯提亞之後,它成爲羅馬人與外界聯繫的又一條通路,由於那時的羅馬城內人口不斷的涌入,事先又沒有河港的規劃,因此城內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空地來容納港口,所以就將它建在了城外。

最初的幾十年,河港設施極其的簡陋,直到最近的十幾年,迦太基人對羅馬的援助和貿易促進了這個河港的大發展,河港的擴建和完善也讓通過河運來運輸物資的商船越來越多,同時也導致羅馬的糧倉也緊挨着河港建立了起來。這是因爲這十多年來羅馬頻繁發動戰爭,對糧食的消耗很大,有時自身無法充足供應,迦太基則對其提供援助,穀物基本通過河運,在港口卸下。而在經歷過一次火災之後,羅馬人吸取了教訓,不再將糧食運進房屋擠扎混亂、極易發生火災事故的城內,直接就停放在港口附近,既便利又安全。之後,他們又將從其他盟邦徵收來的糧食也儲存在此處,然後軍隊出征時在此領取糧食,運送到營地。

萊德斯率領戴奧尼亞第一騎兵軍團趕到時,就看到前方一個很大的長方形營地,三米高的石制圍牆,圍牆內還建有幾座塔樓,營地裡面冒着滾滾濃煙,卻看不見一個人影,聽不見人聲,而距離其不到兩百米的羅馬城牆上滿布士兵,其城門緊閉。

萊德斯立刻跳下馬,抽出短劍,就要往這個營地的大門跑去。

“軍團長小心!”旁邊的幾名護衛立刻將他拉住,同時將騎兵盾擋在他的身前,只聽“梆梆”兩聲,兩支利箭紮在了盾牌之上。

萊德斯驚出一身冷汗,頓時冷靜下來,定睛看去,只見糧倉的圍牆之上有不少人影晃動,他稍作思索,然後大聲喊道:“第一大隊給我用標槍攻擊裡面的敵人!第二大隊給我下馬,看能不能把大門撞開!其他大隊繞着這個營地,給我爬牆!”

“是,軍團長!!”

只聽到一陣人喊馬嘶之後,第三、第四、第五大隊的騎兵們就開始繞着這個營地奔馳,而第二大隊的士兵則直接奔向了營地大門,這就逼得圍牆上的羅馬士兵不得不現出身形,用標槍和箭矢對逼近營地的戴奧尼亞士兵進行攻擊。

而已經做好準備的第二大隊戴奧尼亞騎兵立刻用標槍對牆頭的敵人進行攻擊。

圍牆不高,而且沒有壕溝和鹿砦,戴奧尼亞騎兵可以抵近攻擊,再加上他們的人數多。羅馬士兵雖然居高臨下,反而在遠程攻擊中處於下風。

而這時,其他大隊的騎兵已經繞到了這個糧倉營地的其他牆段之下,紛紛跳下馬,將騎兵盾負於後背,長槍留在馬上,短劍掛於腰間,各自貼牆站立,一個人蹲下,另一個踩在對方的肩上,兩人慢慢的直立。三米高的石牆,兩人一重疊,上方的士兵就已經可以將手搭在了牆沿上,下面的士兵再將肩往上一送,上面的士兵就順勢的翻上了牆頭……不一會兒,幾百名戴奧尼亞士兵就站在了牆頭上。

他們看見糧倉內幾十個並排的圓形大谷倉有不少已經燃起了大火,還有十幾個羅馬士兵正拎着柏油,手持火把,奔走在穀倉之間。他們立刻分出一半多的士兵,迅速跑下圍牆,前去救火。而其他的士兵則順着牆頭的走道,向正在激戰的羅馬士兵殺去。

…………………………………………

在羅馬西城牆上的士兵們仗着牆高的緣故,能夠看到糧倉營地裡的情形,在看到自己的同胞處境危險時,都倍感焦急。

“西庇阿將軍,蓋尤斯他們爲了徹底燒燬糧倉,拒絕撤退到城裡,他們是羅馬的英雄,我們應該出城去救他們!”

“戴奧尼亞騎兵只有不到兩千人,而且基本都跳下馬來戰鬥,穿戴的又都是輕甲,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派兵殺出城去,一定可以重創這支戴奧尼亞騎兵!”

相比較士兵們的哀求,元老的建議讓城衛長官大西庇阿有些心動。

現在城頭上不光站着羅馬公民兵,還有一些元老,面對氣勢洶洶殺來的戴奧尼亞人,他們都有些好奇,畢竟這是第一次直面戴奧尼亞的軍隊,當然他們的到來也給大西庇阿帶來了一些困擾。

最初,大西庇阿的計劃是“將糧倉裡的穀物全部運進城內,然後再將糧倉燒燬。”因爲根據之前偵騎的回報,戴奧尼亞軍隊尚在半路上,所以大西庇阿認爲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一計劃,爲此他組織了近萬名民衆和很多的馱車,出城搬運糧食,本以爲可以在戴奧尼亞軍隊到來之前完成這一任務。

但運糧隊伍出城沒多久,他就再次得到偵騎的回報:戴奧尼亞騎兵正朝羅馬狂奔而來,距離羅馬城不到30裡。

戴奧尼亞騎兵行軍速度之快完全出乎了大西庇阿的預料,他不但無法完成之前的計劃,還必須馬上將運糧隊伍撤回城內。爲了保證秩序,防止民衆和馱獸發生混亂而堵塞城門,他沒有立刻去焚燒糧倉,可運糧隊伍的撤離花費了不少時間,等到民衆已基本進城,再想去點燃糧倉時,戴奧尼亞騎兵已經距離羅馬城很近了,而且距偵騎的回報,他們是直奔糧倉而來。

就在這個時候,原本看守糧倉的中隊長蓋尤斯和其手下的120名士兵爲了完成這一任務,自願選擇了留下。

這支羅馬中隊的英勇和悲壯卻放大了大西庇阿的失誤,而且還被城上的元老們清清楚楚的看在眼裡,這對他以後在羅馬的政治生涯會有多大影響,大西庇阿此刻沒有時間去想,因此同僚的建議如果能夠實施成功,不但可以打擊戴奧尼亞人,還可以挽回他的形象。

就在大西庇阿思索如何派部隊出城突襲時,“戴奧尼亞騎兵!又有戴奧尼亞的騎兵殺來了!!……”士兵們的驚叫讓他擡起了頭,只見遠處一片煙塵滾滾,無數黑盔、黑甲的戴奧尼亞騎兵在塵霧中若隱若現,看這情形,其數量絕對不在少數。

等他看清逼近城下的、新來的戴奧尼亞騎兵數量約有兩千之時,大西庇阿猶豫了:兩支戴奧尼亞騎兵的數量讓他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畢竟他手中的精兵只有3000人,而且不可能全部出城突襲,但是讓老人和孩子組建的新兵出城去,在野外與騎兵相鬥,他擔心這些士兵的體力無法支撐。

但很快他就不用再猶豫了,士兵們再次發出的驚叫聲讓她再次看到了遠方升起的塵霧:又有幾百名盔明甲亮、身披紅色大氅的戴奧尼亞騎兵趕到了城下,加入到進攻糧倉的隊伍中!

戴奧尼亞騎兵幾次三番的先後到來,給大西庇阿一個錯覺:戴奧尼亞軍隊正在源源不斷的以最快的速度向這邊趕來,不能派兵出去!否則,不但這些士兵會陷入危險之中,羅馬也將陷入危險!

不光是他這麼想,恐怕城上的元老和士兵們也有相似的想法,因此之前響成一片的請戰聲和哀求聲沒有了,周圍很是寂靜。只是聽到城下糧倉營地裡時不時傳來的慘叫聲,他們的表情異常的痛苦。

…………………………………………

第二個趕到河港糧倉的是戴奧尼亞第二騎兵軍團,軍團長庫奇烏斯很快找到正在督戰的萊德斯,向這位曾經的老長官行禮說道:“萊德斯大人,需要我們做什麼?”

第二百一十五章 家裡人的宴會第五十六章 攻城和救援第二百四十六章 勝利的代價第一百三十七章 持續作戰(二)第兩百五十三章 傑拉會戰(三)第十二章 羅馬元老院第二十六章 圖裡伊外城區見聞第一百三十八章 強攻羅馬城(十)第一百五十七章 克羅託內海戰(二)第四十七章 利吉姆的請求第六十二章 年終的王國大會第十六章 與卡烏蒂尼的戰鬥(二)第三十章 營地防禦第一百八十五章 戰後第十章 梅農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拉俄斯的疑慮第三十二章 阿門多拉臘的醫療問題第兩百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建斯巴達(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血染大集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決戰塞林努斯(四)第七十九章 色諾芬出使戴奧尼亞第九十一章 出使布魯提(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運動會的籌備(二)第八十一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兩百三十六章 夜襲第兩百三十九章 陌生的艦隊第二十五章 公審與新法案第九十二章 圖裡伊商會(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王者歸來續第二十六章 圖裡伊會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籠絡比西尼亞第一百九十一章 考倫尼亞的抉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哈迪斯的神兆第二十五章 撕毀協議和下雨第三十四章 噢,斯巴達第二十章 回憶梅普往事(一)第兩百二十七章 薩莫奈聯軍的結局(二)第二十六章 戰爭準備第六十九章 信守承諾的戴奧尼亞第一百零六章 拉俄斯新貌第二十五章 撕毀協議和下雨看小說第一卷應該瞭解的一些背景知識第三十四章 戴奧尼亞vs羅馬 (三)第九章 廢墟第十七章 強攻阿斯普魯斯圖姆?第兩百零三章 哈迪斯主競技場第一百四十章 錫拉庫扎人的震驚第七十五章 初戰錫拉庫扎(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帕勒莫斯投降第六十一章 戴奧尼亞與薩莫奈的第一次戰鬥(一)第三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一)第兩百八十七章 征服薩莫奈第一百六十二章 羅馬的宗教問題第三百六十章 決戰塞林努斯(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突襲梅亞羅第三百二十八章 摧毀哈德魯門圖姆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前夕第七章 告別第十一章 關於奴隸的提案第兩百四十一章 熱爾梅海戰(一)第三十一章 赴宴第二十五章 凱旋歸來第二十二章 阿多里斯王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益紛爭第兩百七十章 薩特尼庫姆歸降第三十二章 阿維諾吉斯的到來第四十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章 示威與對峙第兩百一十一章 與衆不同的賽跑(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將至 (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六章 戰爭期間的王國大會(三)第一百零一章 試探進攻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前的較量第一百一十三章 狄奧尼修斯的後繼戰略第八十九章 向斯巴達宣戰的決議(二)第三章 重生第八十三章 底比斯事變(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二十六章 新兵與訓練(二)第三十六章 大河灘之戰(一)第兩百七十五章 哈迪斯慶典期間的南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戴奧尼亞VS希臘聯軍第兩百六十五章 韋斯巴的擔憂第二百四十章 小亞細亞會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商務部的要求第六章 棋手第一百零四章 南北牽制、中央突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擊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漢諾派的抉擇第兩百七十二章 羅馬城的新變化第三十八章 威脅第一百一十二章 要塞攻防 (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圍西里庭第一百三十五章 塔蘭託大海戰(七)第十七章 軍團與授旗(二)第兩百九十章 內訌第兩百四十六章 撤退和進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斯托洛的懊惱第四十六章 王國元老院見聞(續)
第二百一十五章 家裡人的宴會第五十六章 攻城和救援第二百四十六章 勝利的代價第一百三十七章 持續作戰(二)第兩百五十三章 傑拉會戰(三)第十二章 羅馬元老院第二十六章 圖裡伊外城區見聞第一百三十八章 強攻羅馬城(十)第一百五十七章 克羅託內海戰(二)第四十七章 利吉姆的請求第六十二章 年終的王國大會第十六章 與卡烏蒂尼的戰鬥(二)第三十章 營地防禦第一百八十五章 戰後第十章 梅農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拉俄斯的疑慮第三十二章 阿門多拉臘的醫療問題第兩百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建斯巴達(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血染大集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決戰塞林努斯(四)第七十九章 色諾芬出使戴奧尼亞第九十一章 出使布魯提(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運動會的籌備(二)第八十一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兩百三十六章 夜襲第兩百三十九章 陌生的艦隊第二十五章 公審與新法案第九十二章 圖裡伊商會(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王者歸來續第二十六章 圖裡伊會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籠絡比西尼亞第一百九十一章 考倫尼亞的抉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哈迪斯的神兆第二十五章 撕毀協議和下雨第三十四章 噢,斯巴達第二十章 回憶梅普往事(一)第兩百二十七章 薩莫奈聯軍的結局(二)第二十六章 戰爭準備第六十九章 信守承諾的戴奧尼亞第一百零六章 拉俄斯新貌第二十五章 撕毀協議和下雨看小說第一卷應該瞭解的一些背景知識第三十四章 戴奧尼亞vs羅馬 (三)第九章 廢墟第十七章 強攻阿斯普魯斯圖姆?第兩百零三章 哈迪斯主競技場第一百四十章 錫拉庫扎人的震驚第七十五章 初戰錫拉庫扎(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帕勒莫斯投降第六十一章 戴奧尼亞與薩莫奈的第一次戰鬥(一)第三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一)第兩百八十七章 征服薩莫奈第一百六十二章 羅馬的宗教問題第三百六十章 決戰塞林努斯(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突襲梅亞羅第三百二十八章 摧毀哈德魯門圖姆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戰前夕第七章 告別第十一章 關於奴隸的提案第兩百四十一章 熱爾梅海戰(一)第三十一章 赴宴第二十五章 凱旋歸來第二十二章 阿多里斯王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益紛爭第兩百七十章 薩特尼庫姆歸降第三十二章 阿維諾吉斯的到來第四十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章 示威與對峙第兩百一十一章 與衆不同的賽跑(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將至 (求訂閱)第三百七十六章 戰爭期間的王國大會(三)第一百零一章 試探進攻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前的較量第一百一十三章 狄奧尼修斯的後繼戰略第八十九章 向斯巴達宣戰的決議(二)第三章 重生第八十三章 底比斯事變(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二十六章 新兵與訓練(二)第三十六章 大河灘之戰(一)第兩百七十五章 哈迪斯慶典期間的南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戴奧尼亞VS希臘聯軍第兩百六十五章 韋斯巴的擔憂第二百四十章 小亞細亞會戰(一)第一百九十章 商務部的要求第六章 棋手第一百零四章 南北牽制、中央突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追擊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漢諾派的抉擇第兩百七十二章 羅馬城的新變化第三十八章 威脅第一百一十二章 要塞攻防 (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圍西里庭第一百三十五章 塔蘭託大海戰(七)第十七章 軍團與授旗(二)第兩百九十章 內訌第兩百四十六章 撤退和進攻第一百八十九章 斯托洛的懊惱第四十六章 王國元老院見聞(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