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章 薩特尼庫姆歸降

羅馬士兵中有一位在出發前身體就有點低熱,但他隱瞞着沒有說出來,因爲這兩天凡是身體發熱的士兵都會被調離原來的隊伍,然後就看不到蹤影。結果他進入戴奧尼亞軍營之後,精神高度緊張,再加上一直站立不動,身體急劇消耗,就突然開始嘔吐,然後暈倒在地,其他羅馬士兵見此情形,就像見了鬼似的,驚惶的四散躲避,雖然奧盧斯、梅久斯等人在城內採取了一些措施,減緩瘟疫的蔓延,禁止士兵們亂傳亂說,防止混亂的發生,但是這兩天倒下的士兵多了,士兵們多少都有所耳聞。

羅馬士兵異常的行爲立刻引起了戴奧尼亞隊官的注意,再說戴奧尼亞也有義務救治暈倒在地的羅馬士兵,所以就叫來了醫生。

被叫來的醫生不是別人,正是曾在大希臘醫學論壇上被戴弗斯誇獎,善於鑽研的克里託斯,這兩年他正跟着留在圖裡伊、專研醫學的希波克拉底學習,要知道希波克拉底對瘟疫有着相當深的研究,克里託斯在這方面的醫術知識自然就有着較深的積累,只是因爲戴奧尼亞王國至今爲止還沒有發生過瘟疫,所以他還沒有機會將理論用於實踐。

在仔細檢查了倒地士兵的身體狀況以及嘔吐物之後,克里託斯就有所懷疑,興奮的他立刻又讓人去叫來斯泰西科達斯確認,兩人在現場交流了意見,最終決定立即上報戴弗斯。

在現場的克提蘇斯知道情況之後,大吃一驚,他本想立即帶人將這些羅馬士兵抓捕起來進行審問,但考慮到這麼做會引起嚴重的外交事件,慎重起見,他一面讓人立即將這些羅馬士兵隔離開來,一邊帶着斯泰西科達斯趕往大帳。

結果,戴弗斯突然的開口一詐,讓奧盧斯漏了餡。

儘管他隨後矢口否認,但戴弗斯威脅他說:如果奧盧斯不說實話,戴奧尼亞將不接受薩特尼庫姆守軍的投降,任由他們在城內被瘟疫毀滅。

奧盧斯在壓力的逼迫下不得不承認:薩特尼庫姆可能是遭到了瘟疫的侵襲。

但他隨即又辯稱:這僅僅是剛開始,情況並不嚴重,所以他們也沒太在意。

戴弗斯則語氣嚴厲的告訴他:戴奧尼亞王國醫術發達,對治療瘟疫有很多經驗,但薩特尼庫姆城內的所有人必須完全按照戴奧尼亞醫生的指示去做,纔可能獲救。

最終,陰謀敗露的奧盧斯選擇了屈服(因爲守軍中有不少科米內涅烏斯氏族的人),乖乖的重新開始進行與赫尼波里斯、托爾米德、醫療總管斯泰西科達斯商談在投降之後、救治守軍的事宜。

之後,奧盧斯沮喪的帶着這份協議,回到城中,同梅久斯等人商議。

奧盧斯走後,戴弗斯立即宣佈:整個戴奧尼亞營地進入警戒狀態。讓斯泰西科達斯帶領整個營地的醫生詳細檢查所有營盤內士兵的身體狀況,重點是之前從城裡偷跑出來的羅馬士兵,並且要將其隔離開來。同時,工程營帶領士兵熬製大量的生石灰,重新灑遍營地周圍;輜重營要製作無數厚實的亞麻布條,讓士兵們都要用它矇住口鼻,全天佩戴;所有的比賽和訓練立刻停止,士兵們不得聚集在一起,白天儘量戴在帳篷中;此外,還要大力消滅營地內的老鼠,驅除蚊蟲……

其實有些措施,戴奧尼亞軍隊一直在嚴格遵照實行,這一次不過是重新強調而已。

戴弗斯還命令:營地內各軍團士兵輪流到距離營地較遠的地方,修築三個簡易的、較小的營地。

戴弗斯也讓各軍團的隊官們坦誠的告訴士兵們:薩特尼庫姆城內有瘟疫發生,守軍將會投降。他們不用害怕,醫生們都做了精心的準備,陛下還向哈迪斯祈禱,獲得了庇佑。

戴奧尼亞建國以來,由於戴弗斯一直重視王國的醫療發展,而且他自己通過前世的衛生知識也知道瘟疫其實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只要始終保持環境衛生的清潔,儘可能的減少發病源,比如老鼠、蚊蠅、屍體,對於一些可疑的地方要及時進行消毒,石灰就是一種既便宜、又有效的消毒材料……因此在這個瘟疫頻發的時代,是完全可以在王國內減少瘟疫的發生。

正是由於他在王國裡一直堅持向醫生教授這方面的知識,並且以國王的身份在王國內強力推行,再加上前些年有豐富的瘟疫治療經驗的希波克拉底的加入,使得戴奧尼亞王國從未有瘟疫發生過。即使是在去年旱災發生時期,由於整個王國的重視,民衆們也躲過了“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的慣例。

所以,此時營地內絕大多數的士兵只是聽說過瘟疫的可怕,卻並沒有親身經歷過,再加上有哈迪斯後裔——戴弗斯國王的親自保證,他們並沒有感到恐慌,整個營地的秩序還算穩定。

一天之後,薩特尼庫姆守軍正式向戴奧尼亞投降,而羅馬獨裁官卡米盧斯也在宣佈投降之後病逝。

他病死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城,所有的羅馬將士以及薩特尼庫姆的居民都陷入悲痛中。

開城的時候,卡米盧斯的遺體放在馬車上,最先被馱載出來,後面緊跟着羅馬士兵隊伍,他們面容悲慼,神情緊張,並且身上沒有穿戴盔甲、也沒有攜帶武器,只是一身縞素。

戴奧尼亞士兵個個全身戎裝,手持盾槍,用亞麻布矇住口鼻,昂首挺胸的排列成兩行密集的縱隊,從城門口一直延伸到新建的營地,中間是寬敞的通行大道。

羅馬將士沿着這道路前行,快到盡頭時被攔住。

戴弗斯帶着衆將領來到馬車前。

戴弗斯望着平躺在馬車中面容枯槁的卡米盧斯遺體,他鄭重的向這位前世歷史中的羅馬之父行了三鞠躬,身後的衆將和大臣們自然也有樣學樣。

原本有些不安的羅馬將士見到這個場景,雖然不明白這個動作的含義,但也能深深感受到戴奧尼亞的國王和大臣們對卡米盧斯的尊重,於是相繼安靜了下來。

這時,同樣蒙着亞麻布的戴弗斯轉身面對戴奧尼亞將領和官吏們,拉下口罩,郎聲說道:“卡米盧斯,羅馬公民,自成年之後就不斷參與羅馬同周圍城邦的戰爭,並且在戰鬥中屢立戰功。20多年前,羅馬人實力增長,轉而開始進攻他們最重要的敵人——維愛,當其羅馬他將領都對攻取維愛城束手無策之時,羅馬元老院委派卡米盧斯擔任統帥,他經過精心的籌劃,最終攻下了城市規模並不小於羅馬的維愛。

但是他的功績卻受到了某些羅馬公民的妒忌,於是有人在公民大會上控告他貪污和褻瀆神祗,結果不明真相的民衆居然通過了這個提議,按照羅馬的法律,罪名成立,他將會被驅除,卡米盧斯得到這個結果雖然憤怒,但他還是接受了這個處罰,離開羅馬,定居在附近的拉丁城邦。

十幾年前,凱爾特人大舉南侵,並且佔領了羅馬。卡米盧斯心憂母邦,號召拉丁姆地區民衆起來反抗凱爾特人的侵略,在與凱爾特人的戰鬥中,逐漸組織起一支大軍,並最終擊退了凱爾特人。

當羅馬人爲感激卡米盧斯光復羅馬、而賜予他巨大的榮耀時,他卻在思索羅馬人如何在以後的戰鬥中戰勝強悍的凱爾特人,於是他沒有坐享功勞,而是選擇了一條艱苦的道路,他要改革幾百年的軍事傳統,創建一個新的軍事制度,使羅馬軍隊更加強大、更富戰鬥力。

最終,他成功了,改革後的羅馬軍制訓練出來的羅馬軍隊在同周邊勢力的戰爭中屢屢獲得勝利,而每次羅馬遇到困難和危險,民衆首先想到的就是卡米盧斯,而卡米盧斯不顧已經年邁的身體,屢屢響應元老院的號召,帶着羅馬公民東征西討,戰無不勝,使得羅馬在光復之後不過10年,就成爲了意大利中部的霸主、其他種族的夢魘。如果——”

戴弗斯望着馬車上鮮紅色的羅馬軍旗,感慨的說道:“如果,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沒有我們戴奧尼亞王國,或許羅馬這個被臺伯河哺育的拉丁城邦,在卡米盧斯奠定的新的軍事體制的武裝下會繼續強大,甚至成爲意大利的霸主,西地中海的霸主……”

在戴弗斯身後的阿明塔斯、馬託尼斯、利扎魯等將領聽到這話,心中略顯不服,但在這種場合,他們哪裡敢冒然出言打斷。

而在馬車後方的奧盧斯聽到這話,卻愣住了,他沒想到戴奧尼亞國王對羅馬如此看好,心中似乎突然有點明白:爲何戴奧尼亞國王竟然敢無視迦太基的進攻,親率大軍來進攻同戴奧尼亞王國沒有直接利益衝突的羅馬。

但是羅馬真的會有像他所說那麼好的前景嗎?奧盧斯悠然神往,但回想到目前的處境又忍不住重重地嘆了口氣。

第八十四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伊扎姆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一章 普林托爾斯的自薦第一百四十九章 出使伊特魯里亞第三十一章 阿明塔斯的初步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瑪哥的新戰略和陶尼斯人的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新軍團長克緹蘇斯第二百二十三章 馬拉松決賽第九十五章 拉馬託河會戰(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巴帕尼亞小鎮的毀滅第八十三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逼迫第十六章 與卡烏蒂尼的戰鬥(二)第六十六章 迦太基軍隊在南海岸的軍事行動第二百二十七章 登陸小亞細亞第二十一章 僱傭軍市集見聞(下)第兩百五十二章 傑拉會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阿蒂利克魯斯的野心第十九章 向戴奧尼亞宣戰?(一)第二十二章 杜客亞人伊扎姆第八十七章 西魯部落的求援第六十三章 公主的婚禮(一)第四十八章 推選地區行政長官(二)第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攻克羅託內城第四十二章 戴奧尼亞vs羅馬(十一)第二百二十章 賽車比賽(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將至 (求訂閱)第三十九章 柏拉圖的讚譽第一百二十二章 伊菲克拉特斯第兩百七十三章 亞西斯特斯的建議第八十八章 維諾薩大捷第一百九十六章 進攻加比第六十六章 錫拉庫扎蓄勢待發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拉俄斯的疑慮第十五章 戴弗斯的學術演講第七章 標槍與食物第七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回拜占庭第六章 簽訂協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爭期間的王國大會(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兄弟倆第兩百八十六章 克洛託卡塔克斯的抉擇第八章 重建中的神廟第二十二章 火刑第三十二章 克洛託與狄多第兩百一十一章 納克索斯海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提亞遭襲第二十四章 奧凡託之戰第六十六章 迦太基軍隊在南海岸的軍事行動第二十章 神廟求救事件第二百一十五章 家裡人的宴會第兩百零四章 開幕式上的貴賓們第八十九章 普阿摩特的決定第二百四十八章 卡瑞亞的抵抗第四十二章 戴奧尼亞主導下的南意和平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後的安排第一百零五章 風暴第兩百九十二章 進軍西西里西部第一百八十六章 背叛第三章 納克索斯雙城第七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戰前的序曲(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強攻羅馬城(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強攻羅馬城(六)第九章 廢墟第十二章 施恩第兩百零二章 謝諾芬尼斯的建議第九十八章 布魯提戰爭開啓第二百一十六章 傳位第四十九章 塔蘭圖姆軍港第兩百零八章 赫羅利斯第一百三十八章 持續作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攻陷奧斯提亞第六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雅典參戰第一百零二章 克羅託內的抉擇第九十二章 出使布魯提(二)第二十七章 圖裡伊會戰(三)第兩百零一章 安東尼奧斯的安排第八十三章 底比斯事變(一)第七十六章 波斯的調停第七十三章 列奧提齊德斯第五十五章 普林托爾斯的建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一百八十九章 斯托洛的懊惱第一百七十八章 雅典投降(一)第兩百三十四章 勢力劃分第四十一章 列奧提齊德斯與西普洛斯第四章 戴弗斯第十一章 王室瑣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克羅託內會戰(十)第七章 標槍與食物第二十六章 新兵與訓練(二)第二十三章殺戮與安撫(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超長矛第七十八章 斯巴達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征服布魯提第一百二十六章 羅馬的援軍第四十九章 提馬宋的野心
第八十四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伊扎姆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一章 普林托爾斯的自薦第一百四十九章 出使伊特魯里亞第三十一章 阿明塔斯的初步計劃第三百三十章 瑪哥的新戰略和陶尼斯人的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新軍團長克緹蘇斯第二百二十三章 馬拉松決賽第九十五章 拉馬託河會戰(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巴帕尼亞小鎮的毀滅第八十三章 安勒恩丘陵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逼迫第十六章 與卡烏蒂尼的戰鬥(二)第六十六章 迦太基軍隊在南海岸的軍事行動第二百二十七章 登陸小亞細亞第二十一章 僱傭軍市集見聞(下)第兩百五十二章 傑拉會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阿蒂利克魯斯的野心第十九章 向戴奧尼亞宣戰?(一)第二十二章 杜客亞人伊扎姆第八十七章 西魯部落的求援第六十三章 公主的婚禮(一)第四十八章 推選地區行政長官(二)第十六章 衝突第一百五十三章 再攻克羅託內城第四十二章 戴奧尼亞vs羅馬(十一)第二百二十章 賽車比賽(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將至 (求訂閱)第三十九章 柏拉圖的讚譽第一百二十二章 伊菲克拉特斯第兩百七十三章 亞西斯特斯的建議第八十八章 維諾薩大捷第一百九十六章 進攻加比第六十六章 錫拉庫扎蓄勢待發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拉俄斯的疑慮第十五章 戴弗斯的學術演講第七章 標槍與食物第七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回拜占庭第六章 簽訂協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爭期間的王國大會(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兄弟倆第兩百八十六章 克洛託卡塔克斯的抉擇第八章 重建中的神廟第二十二章 火刑第三十二章 克洛託與狄多第兩百一十一章 納克索斯海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提亞遭襲第二十四章 奧凡託之戰第六十六章 迦太基軍隊在南海岸的軍事行動第二十章 神廟求救事件第二百一十五章 家裡人的宴會第兩百零四章 開幕式上的貴賓們第八十九章 普阿摩特的決定第二百四十八章 卡瑞亞的抵抗第四十二章 戴奧尼亞主導下的南意和平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後的安排第一百零五章 風暴第兩百九十二章 進軍西西里西部第一百八十六章 背叛第三章 納克索斯雙城第七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戰前的序曲(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強攻羅馬城(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強攻羅馬城(六)第九章 廢墟第十二章 施恩第兩百零二章 謝諾芬尼斯的建議第九十八章 布魯提戰爭開啓第二百一十六章 傳位第四十九章 塔蘭圖姆軍港第兩百零八章 赫羅利斯第一百三十八章 持續作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攻陷奧斯提亞第六章 特里翁託河會戰(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雅典參戰第一百零二章 克羅託內的抉擇第九十二章 出使布魯提(二)第二十七章 圖裡伊會戰(三)第兩百零一章 安東尼奧斯的安排第八十三章 底比斯事變(一)第七十六章 波斯的調停第七十三章 列奧提齊德斯第五十五章 普林托爾斯的建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征服斯巴達第一百八十九章 斯托洛的懊惱第一百七十八章 雅典投降(一)第兩百三十四章 勢力劃分第四十一章 列奧提齊德斯與西普洛斯第四章 戴弗斯第十一章 王室瑣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克羅託內會戰(十)第七章 標槍與食物第二十六章 新兵與訓練(二)第二十三章殺戮與安撫(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超長矛第七十八章 斯巴達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征服布魯提第一百二十六章 羅馬的援軍第四十九章 提馬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