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說的是出兵的事,李棩張嘴卻問大清皇帝今年多大,這個問題實在是有點讓人哭笑~щww~~lā天』籟『小說ww』w.』⒉殿上一衆朝鮮大臣們也是愕然,均覺國王有點兒戲了。

韓巨源雖不知朝鮮國王問皇帝年齡是何意,但還是答了:“我皇上今年二十三歲矣。”

話音剛落,對面這比大清皇帝還要小几歲的朝鮮國王就擔心吊膽的又問了一句:“北京兵甲尚精利乎?”

這一回不但是朝鮮大臣們愕然,就是韓巨源也是一臉錯愕,因爲這個問題可不是一個國王應該問的,聽着實在是小孩子氣,就好像小孩打鬧時,忽的問一聲你的拳頭打人疼嗎。

不過韓巨源還是面帶微笑的說道:“我大清兵甲與前無異,而皇上近日專尚學文,不事畋獵。”

韓巨源此言乃指清朝軍力興盛如常,而皇帝近來崇尚文學禮制,不再像過去那樣愛好打獵。之所以如此回答,一來是韓巨源必須誇大其辭,以使朝鮮君臣相信大清依然強盛;二來則是因爲他在來漢城的一路上,現朝鮮對於儒學十分看重,官員和百姓都十分尊崇讀書人,所以強調大清皇帝專尚學文,會讓朝鮮上下生出好感,對於出兵一事有臂助。

李棩“噢”了一聲,復又問順治皇帝平日愛好些什麼。對這個年輕國王的隨心所欲,韓巨源心中好笑,眼珠子卻是一轉,脫口就道皇帝經常巡幸太液池,冬天則在那裡戲冰,夏天則盪舟湖上,偶爾還做一些木偶人遊戲。

“大清皇帝果是聖人。”

李棩根本沒有途徑證實韓巨源所言,只在心裡暗道原來大清那位天子並非他原來想象的武夫胡皇,反而仰慕漢化,和我一樣對孔聖極其尊重,推崇儒學,堪稱人君。如此一來,中國肯定會永遠被清朝統治,朝鮮若再抱着反清復明念頭,無異於以卵擊石。索性便出兵助大清平定南方的明朝散兵,徹底討大清的歡心好。

“天使請坐,來人啊,爲天使奉茶!”

拿定主意的李棩起身命人爲韓巨源賜茶,言談舉止皆是十分客氣。

眼見國王如此厚待清使,一心向明的朝鮮兩班老臣十分惱怒,領議政大臣鄭太和當着國王的面,上前幾步綿裡藏針地對韓巨源道:“若是天朝真要我朝鮮出兵,卻不知我國應該派什麼職銜的官員領兵出征?”

韓巨源掃了眼臉色陰沉的鄭太和,道:“自當以國中大將入中國聽侯差遣,一來可讓南方頑抗之明軍見識朝鮮精兵厲害,二來也可顯你國對於我大清之尊奉之心赤誠。”

李棩聽着不住點頭:“對,對,當派大將領精兵前去剿賊,免使天朝看輕我國。”

國王這般表態,鄭太和等人都是焦慮,奈何卻不好當着清使之面阻止。

“卻不知天朝要我國出兵多少爲好?”李棩總算是問了一個到點子的問題。

韓巨源開門見山道:“鳥槍善手五千便可。另我朝將興兵伐南,饋餉甚難,請你國自備六月糧草。”

“什麼?還要我國自備半年糧草?”

一聽清朝不但要朝鮮出兵,還要朝鮮自備糧草,一衆朝鮮大臣個個驚怒。可國王李棩卻好像看不到臣子們的怒色,也不在乎自備糧草這事,只在那很好奇的問道:“天使可否相告,中國南方敵勢如何?我國之兵至後,天朝又如何安排?”

“敵兵不過三兩萬人,所依只在火器。貴國鳥槍善手屆時將與我朝大軍一同南下,不必擔憂。”

韓巨源一言打消了李棩的顧慮,他擔心清朝會將朝鮮兵派去和南方的明軍獨自交戰,那樣肯定傷亡很大,現在聽說只是和清朝大軍協同作戰,自是放下心來。

“既是如此,那請天使回稟大清皇帝,我國必當出兵以助天朝!”

李棩不待鄭太和等人開口,竟是一口應承了此事。等韓巨源出了殿,鄭太和等人立即紛紛哭諫國王不要出兵,他們擡出先王李倧“盡全國之物力,報大明恢復之偉恩”的事蹟,竭力阻止李棩出兵。

“滿州人向來狡猾,既已據中國,何以平不定南方明軍散兵?說不定是中國南方明軍力量強大,清軍不敵,這才虛言哄我國,誘我出兵助他,使我國和明朝徹底決裂,王上萬萬不可中計!”

“依臣看,這分明是奸計,先騙我國出兵,待我兵渡過圖門江後,再斷我軍糧供應,使我精兵死無葬身之地,其後定然揮師來攻,屆時,我國必然不保!”

“王上,若答應清朝,則我國所派之兵乃是勁卒,若傾覆於中國南方,則我國門洞開,莫如虛委清朝,待自齊糧餉後出兵爲當也。”

衆朝鮮大臣紛紛出言勸阻,一個個言辭懇切。

“王上一定要收回成命,這兵出不得。不妨派人去中國打探南方實情,再做決奪。否則,易爲清人所趁,一迫我錢糧,二謀我土地矣!”

鄭太和希望李棩不要出兵,可使人到中國打探實情後再做決定,這樣能保住朝鮮的精銳,不被清人消耗。他反對出兵的原因除了對明朝抱有感情之外,另外則是因爲會寧等朝鮮北邊重鎮是古海西女真故地,他深怕清朝會在耗損了朝鮮兵將後逼迫朝鮮交出這些土地。

曾赴北京朝貢多次的左議政大臣沈之源亦稱:“微臣前年奉命出使燕京,暗中窺察清廷內部動向,現其危機四伏,南方戰場告急文書如雪片飛進紫禁城,有滿州親王濟度陣喪南方,相較幾年前更爲嚴重……由此可見,清朝國內局勢並非清使先前所言,乃是小患,而是大患,甚至於滿州有失去中國之危。如若滿洲真的失去關內統治而退回盛京,明朝重新恢復燕京,則朝鮮此番助清之舉定會引來大災禍,我國不如繼續作壁上觀,以靜制動。”

“左議政此言甚善,我國現今對中國局面並不清楚,當派人前往詳探,萬不能匆忙決定。”鄭太和道。

“你們不必再說了,難得天朝要我國出兵,此大好機會,怎能坐喪?你們口口說要以靜制動,觀望再做決定,可你們要知道清朝人才濟濟,其國方鼎立,正是開國最盛之時,如何會有頹勢?南方明軍十數年來堅持,先前就有過滿州親王陣喪之事,可最終清朝仍是勢大,南方明軍轉而消散,故本王以爲便是滿州又有親王陣喪南方,也不會對清朝統一中國造成影響。退一步講,當年明朝據中國之地,都非滿清之敵,況今日只佔南方寸土之餘力?便算明朝重新擁有南方,這中國也只是南北隔江對峙,而我朝鮮卻在他清人後方,清人奈何不得南方,奈何不得我朝鮮?....先王在時,執着反清復明,致使清人疑我甚大,若不趁此機會改善與清人關係,他日清人舉兵怪罪於本王,本王拿何抵擋?你們又有誰能替本王擋住清軍?真要清軍再次兵臨漢城,那纔是亡國大禍!”

李棩根本聽不進臣下們的勸說,他斷然說道:“便是天朝要我朝鮮自備錢糧,我國亦當遵從。縱運糧艱難,也不可袖手旁觀!”言畢,即命朝鮮兵曹金應海選精兵良將,擇期入中國擁清伐明。

金應海是李棩親信,手握兵權,他也力主響應清朝號召。接到王命後,金應海立即抽調御營廳軍鳥槍善手32oo名,北方邊兵15oo名,將官35名,翻譯2名,隨卒138名,刷馬驅人239名,合計512o人,攜帶足夠5ooo大軍食用6個月的糧草,在北道虞侯申瀏的率領下,從朝鮮邊城會寧出,渡過圖門江,在清軍官員的引導下直奔山海關。

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十章 官員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家大帥要做親王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朝人制朝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將士們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
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一千二十一章 奉節督師府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一百三十章 鏖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五百零六章 敵人兇惡就要退縮嗎!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董鄂發病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第一千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三十章 丁口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幫助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九百八十三章 魏蜀吳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六十三章 搶劫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五十六章 瞑目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十章 官員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五百六十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家大帥要做親王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四百零四章 天下震動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紅第二百四十一章 決戰 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三百七十章 公子快走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零九章 回去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三十一章 捨命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二十一章 逃命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朝人制朝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八十八章 轉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標青島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一百三十七章 潰逃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戚家軍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捨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朕要看看將士們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五軍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