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

胡汝礪以戶部右侍郎之身到宣府,卻沒有跟宣大總督府打招呼,道理上說不通。

從官品來說,沈溪掛的是左都御史兼兵部尚書銜,俱爲正二品,跟朝中各部尚書同階,但他還加有少傅銜,位列三孤,以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而胡汝礪卻是正三品官員,來地方後參見,屬於下級見上級,這才符合儒家禮法。

不過,沈溪並不求胡汝礪來拜訪,畢竟彼此分屬不同陣營,見了只會讓人尷尬。但料想,此人爲保全自己在官場的名聲,總有一天會來總督府求見,至於幾時來就說不準了。

沈溪這邊關心的不是胡汝礪,而在新任寧夏巡撫安惟學,此人在歷史上不算什麼名人,但因其橫徵暴斂,貪財好色,令部下不滿,終促成安化王叛亂,而安化王起兵乃是導致劉瑾伏誅的緣由。

劉瑾派安惟學和胡汝礪等親信到九邊任職,在沈溪看來純屬敗筆。

這段時間沈溪沒有着急奪回軍權,一方面他是爲了韜光養晦,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劉瑾手裡擁有的權力越大,越容易促成其妄自尊大。沈溪不爭,便是想讓劉瑾的權力慾進一步膨脹,當其覺得自己可以一手遮天,朝中離開他就會停擺時,就會做出一些看起來狂妄無禮之事,比如欺君罔上。

上行下效,劉瑾玩的這一套,閹黨中人非常清楚。

投靠劉瑾並獲得重用的胡汝礪和安惟學等人到宣大和三邊任職,當然會藉助劉瑾的包庇和縱容,在地方上胡作非爲,引發民怨,這正是沈溪希望看到的一幕。

送別熙兒後,沈溪便過着深居簡出的生活,爲防止惠娘、李衿和沈泓在宣府城內出現危險,他乾脆把人接到總督府來,專門闢了一個安靜的院子,連管理和護衛之事,也都交給惠娘打理。

沈溪對總督府的把控非常嚴密,經過連續排查,埋在府中的閹黨眼線悉數被剔除,而他帶來的人全都是故舊,非常容易駕馭。如此一來,惠娘住在總督府內,旁人無從知曉。

總督府內宅,如今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機密之所,沈溪每晚都有妻兒相陪,這讓他的小日子過得很舒心。

惠娘和李衿有愛郎在身邊,也是容光煥發,打理起生意來井井有條,很快在總督府照拂下,宣大地區各府縣便有了兄弟商會的門店,源源不斷的鹽、茶、鐵器等從江南運來,收購來的馬匹、羊毛、山參等通過新建立的商道送往南方。

惠娘領銜的這套獨立於總督府衙門的第二套領導班子,隱秘而高效,爲沈溪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到了四月下旬,通過商會自京城運的兵器已全部到位,沈溪沒有着急交到總兵府去,畢竟此時他還沒有掌控軍隊,於是除了部分裝備麾下親軍外,其餘都貯藏到了新闢的工坊區,火藥更是小心存放。

王陵之和馬九等人,負責幫沈溪看守兵器,順帶在作坊區附近進行軍事訓練。

沈溪的親兵大約有兩百多人,此外又以總督府的名義,向總兵白玉借調了兩千兵馬作爲標兵,其中大約有五百騎兵。白玉不敢公然違抗沈溪的命令,加上沈溪沒有表露奪權的心思,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決定遵命行事。

王陵之和馬九把訓練搞得有聲有色,除此之外總督府還請本地秀才爲官兵讀書識字,引發宣府城民衆極大的好奇。

很快到了四月底,天氣變得暖和起來,宣府鎮地方民亂順利“平息”,一應亂象基本結束,而沈溪仍舊沒有奪回軍政大權的意思,如此一來,楊武、張文冕和胡汝礪等閹黨成員,在宣府鎮更加無法無天,斂財也從暗處轉向明處。

……

……

五月上旬,沈溪收到三邊急報。

劉瑾派去寧夏鎮的巡撫安惟學,剛到地方不到一個月,就因治理屯田時肆無忌憚搜刮錢財,以及平時對部下內眷的騷擾,激發地方勳貴以及官員、將領的強烈不滿。

安惟學跟張彩關係很好,這二人有個通病,那就是好色。

張彩在朝中爲吏部尚書,位高權重,好色的毛病逐漸顯露。

二月中,張彩聽說撫州知府劉介娶了個漂亮的小妾,劉介往京城接受吏部九年大考時帶在身邊,便在考覈中定了劉介優異成績,然後把劉介調爲太常寺少卿,雖然官品沒提升,但卻從地方官做到了京官,日後外放至少是一省布政使。張彩親自到劉府恭賀,讓劉介報恩,然後硬闖內宅,將劉介的小妾帶走。

三月下,平陽知府張恕到京參加吏部考評,有傳言稱其家美妾堪比西施、貂蟬,張彩得知後馬上登門討要,被張恕嚴詞拒絕,回去後立即羅織罪名,定下發配充邊之罪,逼得張恕涕淚俱下親手把美妾送入張彩府中,這才減罪,僅以罰銀了事。事畢張恕得張彩器重,調通政使司任通政,也算是升官了。

近來劉瑾越發倚重張彩,這不僅是因爲張彩的權謀和能力,還因張彩不貪財。

沈溪離京閹黨在朝少了勁敵,張彩便勸諫劉瑾:“公亦知賄入所自乎?非盜官帑,即剝小民。彼借公名自厚,入公者未十一,而怨悉歸公,何以謝天下?”

意思是你收每個官員幾萬兩,似乎很多,可你要知道,這些傢伙都是貪污老手,他們不會自己出這筆錢,卻可以藉機在自己的省裡收幾倍的錢,當然了,都是打着你的名號,說是給你進貢,這樣劉公公你的惡劣聲名很快就會傳遍全國。

劉瑾聽了恍然大悟,心想這幫混蛋,打着我的名號四處撈錢,真是豈有此理!於是便開始查辦貪官污吏。當然,查辦的對象都是沒有公開投靠他的騎牆派,那些真正爲他辦事的官員,不在此列。

在劉瑾看來,不貪財者多能剋制心中私慾,屬高潔之士,所以對張彩幾乎是言聽計從。

至於閹黨另一名成員安惟學,不但好色,而且貪財。

安惟學以巡撫之身到寧夏鎮後,一邊按照劉瑾吩咐,幫助大理寺少卿周東度整理屯田,趁機大肆搜刮,將地方庫藏糧食變賣成銀子,送到京城填充國庫,順帶爲自己斂財,用以孝敬劉瑾以及私用。

安惟學和周東度狼狽爲奸,貪墨不少銀錢。

由於明朝官俸偏少,官員少有不貪墨的,安惟學和周東度的搜刮無度不至於引起地方太大的不滿,地方官員和將領本想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安惟學還好色,公然欺辱將士內眷,這就太過分了。

安惟學當上寧夏巡撫後,派人打聽手下誰的妻子漂亮,於是當晚便把人留下來飲酒,然後派人去把這家妻子擄來,趁着丈夫飲酒宿醉不醒時,將手下妻子強行侮辱。在其看來,計謀天衣無縫,因爲女子都會因爲貞節問題不敢聲張,事後無人知曉。

但這種事根本不能成爲秘密,女子被辱失節,丈夫再怎麼昏聵事後都會知曉,妻子自會哭訴,鄰里多有議論,更有甚者,安惟學的爪牙還拿這種事在酒席上跟人談笑,一來二去所有人都知道安惟學有這一招,家裡但凡內眷有點兒姿色的官員和將領都不肯留下喝酒。

再後來,安惟學就沒那麼“講規矩”,乾脆派人去搶,以權勢壓人,不敬獻嬌妻美妾就要治罪,逼得那些官員和將領坐等內眷被人凌辱,心如刀割。

如此一來,寧夏之地地方官員和將領無不對安惟學切齒痛恨。

錢財沒了可以賺,內眷被人侮辱了豈能甘休?

安惟學到地方不久,便已惹得天怒人怨,正好有人想借機生事,安惟學的舉動等於自陷死路。

……

……

寧夏鎮因安惟學和周東度胡作非爲,惹得民怨四起。

而在宣府鎮,一切還算太平。

因爲有沈溪在,就算楊武和胡汝礪再貪婪,多少要收斂些,且張文冕和江櫟唯坐鎮監督,楊武和胡汝礪再渾也不敢做出欺辱手下的事情來。

但閹黨屯田斂財之事,在九邊引起地方官員和將領極大的不滿,本來很多人已倒向閹黨,爲劉瑾送禮都心甘情願,但隨着劉瑾把魔爪伸到西北,那些府縣官員和軍中中下層將領都有了意見,因爲他們的利益受損嚴重。

本來沈溪在九邊聲望就很高,閹黨打着朝廷的名義,以治理屯田爲名行斂財之實,與地方爭利,使得地方官員和將領都開始暗中跟沈溪聯絡,就連宣府總兵府也有人與沈溪接觸,希望沈溪早點出來掌權,制止閹黨在治理屯田中的不法行爲。

沈溪雖被寄予厚望,但有些事,他不方便出面,尤其是涉及地方軍政。

在地方沒有出現真正的叛亂前,沈溪不想跟劉瑾直接撕破臉,尤其目前劉瑾在宣府還安排這麼多手下。

一個張文冕就夠讓人頭疼的了,何況還有胡汝礪、楊武和江櫟唯等人,這些人揹負劉瑾的命令,要除他而後快,一旦逼迫太甚,難保其不會鋌而走險。

在惠娘面前,沈溪沒多少隱藏。

眼看時間進入五月下旬,沈溪到宣府已經四個月,卻一點作爲都沒有,這讓惠娘非常驚訝,以前沈溪每到任一方,必然會在短時間內做出一些成績,讓地方軍隊和民生有極大的改觀。

但這次沈溪分明是把宣府當成了敷衍之地,把歷史上黃老學派“無爲而治”的政策方針發揮到了極致。

“……老爺,難道您非要等地方出現叛亂,纔會出來爲將士和百姓出頭?聽說現在城內物價飛漲,唯獨糧食價格連續下降,百姓手上有糧也賣不出去,只能賤賣,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惠娘對民生認識很深,她本身就是從市井小民成長爲今天富甲天下的商會大掌櫃,理解百姓的艱辛和不易。

沈溪道:“我知道,現在正是夏糧入庫時,百姓要拿手頭的糧食換錢,用來購買農具以及布匹、鹽巴、茶葉等生活必需品。閹黨說是治理屯田,不如說是藉機斂財,從百姓手上掠奪糧食,但因地方財政大權不在總督府,而在巡撫衙門,這些事我沒法出面過問。”

“那老爺要等到什麼時候?”惠娘緊張地問道。

“算算時間差不多了。”

沈溪計算了一下,道,“以我推算,最多兩個月大變就會發生……這次夏糧入庫,我無從出手爲百姓挽回損失,只有劉瑾倒臺才能想辦法彌補,宣府因地方稅賦減免,若是不靠這種方式,閹黨根本無法斂財……”

“張炎光這個人,倒有幾分本事,若他把心思用在正途,倒可成爲一代能吏,可惜啊可惜!”

到最後,沈溪居然爲一個不相干的張文冕感慨起來。

因爲宣府地方亂象,全都是由張文冕造成。張文冕利用庫存的軍糧作爲調節手段,在夏收的關鍵時候放出來衝擊糧價,百姓大多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掠奪財富,倒是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官府的不滿情緒。

……

……

京城,劉瑾已準備好奏疏,準備上奏宣府平息地方民亂的捷報。

就在這個時候,朱厚照手上拿到一份來自沈溪的上奏,沈溪將宣府地方上的情況如實呈報,通過小擰子之手,這份奏疏出現在朱厚照跟前,讓朱厚照從沈溪這裡瞭解到不一樣的宣大地方形勢。

小擰子見朱厚照看得入神,本不該插話,但他又怕朱厚照懷疑這份奏疏的真僞,於是道:“陛下,這是謝閣老讓奴婢呈奏陛下您的,說是沈尚書親筆所書,並非是通政使司衙門的謄本,奴婢不是很明白……”

朱厚照沒有擡頭,伸手打斷小擰子的話,道:“這的確是沈尚書親筆書寫,朕認得他的字跡,他的字跡想模仿,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小擰子這才放下心來,偷瞄朱厚照,想知道朱厚照看到這份奏疏之後是否有進一步的舉動。

朱厚照看完,神色越發凝重,擡起頭來默默地看着窗外遠處,但其實是在想事情。

“說來稀奇,劉瑾跟沈尚書同時奏報地方民情,而沈尚書隻字未提民亂,甚至推斷說是劉公公故意在朕面前虛報,一方面是爲阻止朕去宣府,另一方面則是要陷害他……朕到底該信誰的?”

朱厚照在那兒小聲嘀咕,他這問題只有小擰子能聽到,小擰子卻在遲疑要不要接茬。

最終,小擰子還是鼓足勇氣道:“陛下,以奴婢看來,沈尚書沒有欺瞞陛下的道理,他那麼正直,甚至不惜得罪陛下您奏報朝事,如此才被陛下貶斥發配到宣府的啊!”

朱厚照斜着瞅了小擰子一眼,道:“嘿,你倒是敢說,是朕將他貶斥發配的嗎?分明是沈尚書自己言語不當,這件事……朝中早有定論,你別說是劉公公找人在朕面前攻擊他,這種事放在歷朝歷代,都是大不敬之罪,朕只是讓他去宣大當總督,已算是法外開恩!”

任何時候,朱厚照都拒不認錯。

小擰子知道自己觸了正德皇帝的黴頭,趕緊道:“是……是……陛下,奴婢失言了!”

朱厚照道:“再者說了,沈先生也不是沒有欺瞞朕的理由,雖然朕認爲他爲人正直,但這次可是劉瑾說的,地方民亂全因他而起,他若能在短時間內把叛亂平息,再跟朕說地方上平安無事,不就能讓朕更信任他?”

小擰子心中完全不贊同,但他卻不敢出言頂撞,畢竟朱厚照現在已經進入思維的死衚衕,拉不出來了。

小擰子問道:“奴婢不敢說誰對誰錯,但總歸沈尚書跟劉公公之中,有一人欺瞞了陛下……”

一句話,便把朱厚照帶回現實中來。

現在不是考慮沈溪是否會欺瞞聖聽,而是他要做出個選擇,到底是沈溪更可信,還是劉瑾更值得信賴。

“嗯,說得也有道理,朕必須要相信其中一個,他二人的矛盾,概因那日沈尚書在朕跟前攻擊劉瑾,而變得公開化,所有人都知道兩人的矛盾,若他們蓄意欺君,都有理由,那朕到底應該相信誰?”

朱厚照犯難了。

從情感上來說,他更願意相信劉瑾,但理智告訴他,劉瑾這個人並不可信,劉瑾可有過欺瞞他的先例,而且當時他也降罪處罰了。

就在此時,外面人影晃動。

“什麼人?”朱厚照喝問。

隨即一名太監進到大廳,跪下後對朱厚照道:“陛下,劉公公在外求見。”

朱厚照一聽,頓時來氣了,嘟噥道:“真是稀罕,每次朕這邊得到什麼消息,他都能第一時間趕過來,看來他在朕跟前放了不少眼線啊!”

說到這裡,朱厚照打量小擰子,似乎懷疑小擰子就是內奸。

小擰子戰戰兢兢地問道:“陛下,那奴婢……是否先暫避?”

“你不用迴避,就在旁邊侍候就行,朕不說這事兒!”朱厚照對那太監道,“出去通知劉瑾,讓他來見朕!”

“是,陛下!”

太監立即站了起來,告退後出去傳召劉瑾。

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四三一章 沒懸念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二四三章 女兒家心思(第七更)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二三五三章 誰是閒人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三五章商會的力量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一七二八章 託付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
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一九七一章 探病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四三一章 沒懸念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一一六〇章 閒話監軍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二〇三〇章 太平日子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二四三章 女兒家心思(第七更)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二三五三章 誰是閒人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三五章商會的力量第一七〇〇章 協作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六三三章 出狩(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三七九章 接頭(第五更)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四一二章 南宮第一(第二更)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一七二八章 託付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