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孤本被偷

好在就兩人,院子不需要建得太大,東西屋正房,前後小院,旁邊還有荒地種種菜喂喂雞什麼的,還有那牛棚也得修一修,建結實一些。

蘇辰夜裡算了一筆數,除卻人工,就是建房子費的材料和伙食費等都要四兩銀子了。

手裡只有三兩銀子,這一兩銀子的空缺兩人該想什麼法子弄到手?一時間成了兩人眼下最憂心的事。

兩人先前沒有想過要建房子,自然也沒有上山裡頭砍樹再晾乾,再說就算真的上山裡頭砍樹,喬寶瑩也捨不得蘇辰這麼吃苦的,所以這事兒行不通。

他們建屋子的樹全是從王大業和幾個鄰居手裡買下的,這些喬寶瑩沒有賒,畢竟不是一筆小數目。

喬寶瑩說道:“不如咱們的牛車一天跑兩趟,多賣一趟香辣豆花,只是過了早上那一波出來過早的食客,到下午,生意可能就沒有這麼好了。”

蘇辰想想也覺得這法子不好,他起身揉了揉喬寶瑩的額發,安慰道:“你別憂心,我再想想法子,劉掌櫃那邊的欠銀我已經跟他說了,他叫我們先用着,並不着急。”

這日趕集,兩人上街,買完香辣豆花,蘇辰便起了身,他一直支了個桌子給人寫信抄書,活計不少,今過兒接了幾單,他卻是覺得不滿意。

喬寶瑩在喜迎客的門口坐着等他,蘇辰卻往先前抄孤本的那一家富戶走去了。

沒多會兒,蘇辰回來,手裡多了一包牛皮紙包住的東西,連帶還拿出一兩銀子交到喬寶瑩的手中,他說道:“這是東家給的定金一兩,抄寫完,還有一兩銀子尾款。”

喬寶瑩那叫一個高興,於是好奇的問道:“蘇辰,這裡頭的是什麼?”這麼精貴,抄一本就抵以前蘇辰抄好幾本了。

蘇辰珍之重之的把東西放在桌前展開,喬寶瑩一看,竟然是一本老的掉皮連紙張都磨的不成樣的古書,那古書上的字並不是繁體錄書字體,倒像是小篆。

“這東西先前那東家想讓我來抄,皆是因爲這書本太珍貴,世上唯一一本,我不敢接,眼下咱們缺着銀兩,我便主動上門接了這槎,這東西你萬不能碰,我抄時也得小心翼翼的。”

喬寶瑩見蘇辰這麼小心謹慎,自是不會去碰的,連忙叫蘇辰把東西用牛皮紙包起來,再放在籃子裡提着。

兩人回到了村,在村口的時候,就看到了蘇家院子裡忙得熱火朝天的,他們也在建屋子,聽說要建一棟大的院子,費的銀子可就多了。

兩人才過蘇家院門,正好遇上喜笑顏開的黎氏從門裡頭出來,看到兩人,面色就變了,牛車還沒有走過去,黎氏就啐了一口口沫子,冷哼一聲,目光在蘇辰的書籃裡掃了一眼,停留在一張上好的牛皮紙包上。

喬寶瑩早知道會遇上婆母黎氏,怎麼說繞着路兒也不會往這村口來。

牛車趕到山腳,家裡幫忙的村裡人都在,也是幹得熱火朝天,邵南脫了上半身,只剩下一件單衣,喬寶瑩不覺得有什麼,蘇辰卻拉着她進了旁邊的臨時棚子。

蘇辰把牛趕回牛棚,又把木板給卸下立在牆角,接着來到棚子下唯一的一張書桌前坐下。

見喬寶瑩還看着工地上揮汗如雨的男人,心裡頭就不高興了,於是說道:“你過來給我磨墨。”

喬寶瑩聽到夫君的召喚,當即笑着臉就過來了,磨墨她拿手,她第一次看到小篆字體,倒要看看蘇辰打算怎麼寫。

喬寶瑩陪着蘇辰抄了好半晌的書,見墨汁磨的多了,便覺得有些無趣,這小篆根本看不懂,於是轉身回了後廚,幫着莫氏拈菜。

夜裡工地上停歇下來,喬寶瑩燒了熱水兩人洗了個清爽的澡,乘着夜色正好,喬寶瑩便拉着蘇辰往山上那塊大石板上頭去。

那石板上正好能躺下兩人,這天氣略有些涼意,卻還是受得住,這臨時搭的棚子也真是沒法住,坐在那兒像個傻瓜似的。

反正這山腳離村裡頭遠着呢,兩人在石板上坐着聊聊天去。

只是待兩人從山上下來回到棚子裡時,蘇辰而上一驚,腳步飛快的跑到書桌前,書桌上擺着的牛皮紙包不見了。

這下兩人嚇得不輕,這月光明亮的,兩人在石板上躺着往這邊看了好幾眼,沒有看到這邊來過人。

可是明明兩人離開前還在的。

喬寶瑩看着蘇辰那灰暗的臉,很是心疼,明明知道他今日把這書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沒想到忽然就不見了,這村裡的人就出了兩個讀書郎,一個蘇辰,一個他弟弟蘇奕,其餘村民都不識字,誰要給他們開這麼大個玩笑。

若說金銀錢財偷走還有個說頭,偷這麼一袋子破書是什麼意思呢?

夫妻兩當即在屋前屋後尋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偷書賊,蘇辰面色極不好。

喬寶瑩建議道:“不然我們往村裡頭走一遭,跟村裡的人問問,說明那裡頭的是什麼東西,若是有人誤拿,夜裡放回來,我們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喬寶瑩認爲上好的牛皮紙包着的,肯定讓人誤會這是錢財了,她這麼放了風聲來,只盼着他們看到不是錢財能偷偷的退還回來。

蘇辰覺得她這法子可行,便同她一同往村子裡走去。

且不說蘇寶瑩夫妻兩人心事沉沉的進了村,且說那蘇家院子裡頭,蘇長爲聽到聲晌,當即開了院門。

他們的院門還沒有缷下來,裡頭地基用的是原先的,只在院子後頭搭了個臨時的棚子過度。

蘇長爲看到黎氏抱着一個牛皮紙包進屋,忙問道:“裡頭是不是銀子?”

黎氏瞪了他一眼,她抱了一路,很是擱手,覺得不可能是銀子,何況哪有一包子銀子這麼多的,不就賣一個香辣豆花,日日來來回回,做的也是小本的生意。

兩人打開牛皮紙包,滿懷希望的看去,卻發現裡頭只不過是本破爛的書,黎氏一臉的苦悶,“不可能的,我今日看到二郎提着那書籃子,不知道有多珍貴,可小心了。”

夫妻兩人都不識字,自是看不出是上面寫的什麼,蘇長爲猜測,“莫不是這書跟來年開春的院試有關係,不然這麼神神秘秘的。”

黎氏被他這麼一說,也覺得是了,“那咱們就把書交給奕兒,指不定有幫助呢。”

第400章軍機營的計劃第479章蘇辰回京第445章下鄉第239章蘇辰受冤下獄第115章姐妹同心做生意第371章義診第419章才子詩會第488章昝家血脈第407章要生了第59章污辱蘇辰第306章陌生的蘇辰第380章很是吃味第422章桃花不斷第104章廚藝精湛第162章找到大姐喬三第172章帶着小媳婦赴任第341章落入陷阱第14章有商有量第413章豐收節第40章喬六出嫁第136章成陽先生病倒第323章李易賜婚第37章婚事成了第330章買下歌舞坊第195章惡鬥第182章建立商會第144章劉青巖的忠告第131章錯怪蘇辰第244章失憶第120章師徒和好第76章買地風波第259章陳州的刺客第332章陪着上香第336章蘇辰得重病第354章走馬上任第247章這麼好看的蘇辰第484章喬寶瑩的計謀第278章完顏家的穿越者第444章有了自保的能力第434章紅衣護法的出現第447章猜題第313章請支持晉王第180章小別勝新婚第140章下水救人第361章努力養好身體第88章詭異的趙清風第485章馬上反擊第484章喬寶瑩的計謀第295章真正的她第494章李易變了第468章莫情的煩惱第477章一樁命案第139章送貨上船第401章虞家案情第468章莫情的煩惱第33章賺了大錢第248章總是能遇上他第392章婆婆給蘇辰娶平妻第78章豆花方子被偷第11章就想嫁給你第75章婆母強買第351章江陵之亂第120章師徒和好第85章小夫妻甜蜜第307章美好的回憶第30章做臘肉第208章又要離開了第41章小夫妻偷偷在一起第424章鄉間打探第277章情愫第134章喬六懷孕第257章準備逃路的路線第410章李原的困境第13章相互扶持第470章籠絡下屬第230章回到死亡谷第403章謠言的殺傷力第47章借牛第394章你這是出門偷人?第315章被呂家知道孕事第479章蘇辰回京第120章師徒和好第437章替身第311章夫妻不和第448章展東風中了第430章蘇奕的狠心第373章鞏家兄妹第352章嘴上功夫第358章蘇辰大怒第223章吃醋的不行第189章老樹開花第192章逃命第311章夫妻不和第5章要被賣了第319章李易回京第403章謠言的殺傷力第18章謀生的好生意第441章喬寶瑩失蹤第76章買地風波第250章李易的堅持
第400章軍機營的計劃第479章蘇辰回京第445章下鄉第239章蘇辰受冤下獄第115章姐妹同心做生意第371章義診第419章才子詩會第488章昝家血脈第407章要生了第59章污辱蘇辰第306章陌生的蘇辰第380章很是吃味第422章桃花不斷第104章廚藝精湛第162章找到大姐喬三第172章帶着小媳婦赴任第341章落入陷阱第14章有商有量第413章豐收節第40章喬六出嫁第136章成陽先生病倒第323章李易賜婚第37章婚事成了第330章買下歌舞坊第195章惡鬥第182章建立商會第144章劉青巖的忠告第131章錯怪蘇辰第244章失憶第120章師徒和好第76章買地風波第259章陳州的刺客第332章陪着上香第336章蘇辰得重病第354章走馬上任第247章這麼好看的蘇辰第484章喬寶瑩的計謀第278章完顏家的穿越者第444章有了自保的能力第434章紅衣護法的出現第447章猜題第313章請支持晉王第180章小別勝新婚第140章下水救人第361章努力養好身體第88章詭異的趙清風第485章馬上反擊第484章喬寶瑩的計謀第295章真正的她第494章李易變了第468章莫情的煩惱第477章一樁命案第139章送貨上船第401章虞家案情第468章莫情的煩惱第33章賺了大錢第248章總是能遇上他第392章婆婆給蘇辰娶平妻第78章豆花方子被偷第11章就想嫁給你第75章婆母強買第351章江陵之亂第120章師徒和好第85章小夫妻甜蜜第307章美好的回憶第30章做臘肉第208章又要離開了第41章小夫妻偷偷在一起第424章鄉間打探第277章情愫第134章喬六懷孕第257章準備逃路的路線第410章李原的困境第13章相互扶持第470章籠絡下屬第230章回到死亡谷第403章謠言的殺傷力第47章借牛第394章你這是出門偷人?第315章被呂家知道孕事第479章蘇辰回京第120章師徒和好第437章替身第311章夫妻不和第448章展東風中了第430章蘇奕的狠心第373章鞏家兄妹第352章嘴上功夫第358章蘇辰大怒第223章吃醋的不行第189章老樹開花第192章逃命第311章夫妻不和第5章要被賣了第319章李易回京第403章謠言的殺傷力第18章謀生的好生意第441章喬寶瑩失蹤第76章買地風波第250章李易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