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殺馬盟誓

七月末,庾曼之作爲隴上督將,向隴上各方勢力發起邀請,於渭水河畔組織了一場規模宏大的遊獵。

這一次的遊獵,所蘊含的意義很豐富,其中最主要自然就是向隴上晉胡民衆宣告隴右歸化,確立王師在隴上的統治。同時召集各方勢力,也可以視作一次會盟,商討出一個既能彰顯行臺王命威嚴、同時又能滿足隴上各方勢力利益訴求的秩序方案。

王師上隴大半年之久,對於隴上局勢也算是有了一個詳細的瞭解。所以這一次的遊獵,初期便發放出三十多份的邀請,基本上涵蓋了隴上各郡縣實力不弱的各家。當然就算沒有邀請,各方若有志於共襄盛世,也都可以主動參加。

這一場遊獵效果如何,基本上可以決定庾曼之以後在隴上的地位與權威如何,所以庾曼之對此也是非常的上心,親自沿渭水先行一程,考察、選定遊獵路線,並與一衆參謀們夙夜商討選擇邀請對象,制定遊獵規則。

當消息傳出之後,隴上各方也都是積極響應,特別是那些晉人豪強們,早在遊獵開始之前,便紛紛率領家衆部曲抵達上邽。一時間上邽所在集結各方時流達於數萬之衆,喧譁熱鬧到了極點。

到了遊獵開始的這一天,場面更是宏大無比。首先便是作爲王師威名最盛的奮武軍兩千將士,強械陳列,駿馬標立,陣型齊整,越營而出,作爲先驅部隊沿渭水向上遊先行一步。

沈雲、庾曼之雖然都是粗獷豪邁的戎士,但是對於種種彰顯氣勢的手段也並不陌生。當下而言,沈雲在隴上乃是王師中威名最盛的戰將,尤其其人力戰屠各、殺上三陽川的勇壯畫面,多被隴上人士親眼見證。相對而言,庾曼之這個正牌的隴上督將便有幾分名聲不顯。

所以在遊獵開始的時候,當着隴上一衆時流豪強的面,沈雲甘於降低體格,親手執繮將庾曼之扶上戰馬,並策行其後持械作拱衛狀。

雖然手段算不上新鮮,但勝在有效。過往這幾個多月的時間裡,隴士們打交道最多的還是江東幼獅沈侯,此刻親眼見到沈雲對庾曼之如此的恭敬,自然而然對這位督將便生出幾分敬畏,高看一眼。

庾曼之此刻自然也不會對沈雲客氣,待到上馬之後便接過親兵呈上的兩石強弓,連發數矢射斷懸掛住轅門橫木的繩索,之後營門洞開,早已經在營內陣列多時的王師將士便疾馳而出,並向渭水兩岸散去,一時間萬馬奔騰,聲震四野,周遭觀者無不心悸凜然。

“弓馬之間,英邁昭然。常聞隴上多豪士,本將幸受行臺嘉命,詔用此間,今日畢集境內英流於此,作此勇壯之戲,一則與衆共歡,二則爲國選士。大將軍素來雅能愛士,不因中外、華夷而有疏遠,常嘆不患事有不濟,唯惜才士遺野。今日諸位並集於此,共襄盛事,凡有秀才穎出,則必嘉賞激勵。”

隨着庾曼之雄渾告令聲,一衆參謀們也將今次遊獵諸多犒賞一一向與會衆人介紹,寶刀良馬、精弓重甲、珠玉珍器之物,琳琅滿目,高高堆在寬大的車架上,凡有表現出色之人,俱都即時發放獎賞。

大凡能夠受邀參加遊獵之衆,自然也都不是尋常人士,無論晉人豪強還是氐羌酋長,但在看到那衆多的犒賞獎品之後,一時間神態中也禁不住流露出濃厚的驚詫並垂涎之色。

那些珍貨還倒罷了,隴上雖然不及中州得天獨厚的富庶,但因地近河西,也多有西域等各地奇珍異寶流傳過來,不愁沒有獲取的機會。

最令他們心動的還是獎品之中軍械一類,王師上隴誠然以其驍勇能戰而震懾各方,但最令人驚歎的還是那精良至極的弓弩、刀槍並各種甲具。講到材力壯勇,隴士絕不弱於天下四方之衆,但若講到器械材質,則就實在簡陋得很。

這也是爲何隴上如此混亂之地,晉人豪強在數量上處於絕對的劣勢,但還能夠佔據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首先晉人擅長營建生產,生存狀態相對穩定,其次便是晉人豪強們多多少少都懂得冶鑄技藝。

諸胡雖然部族衆多,不乏悍不畏死的勇士,但能夠掌握此類技藝的卻少之又少。彼此之間爭勇鬥狠,許多胡人部落甚至連基本的鐵器都不能做到盡數裝備,全憑血勇、肉身的搏殺,傷亡自然高企不下。

但就算是掌握着高端技藝的晉人豪強,在面對王師如此強大的武裝,也只有驚歎的份,憑他們的技術與所掌握的資源,根本就生產不出來。

這一次王師極爲闊綽,所拿出來的獎品像尋常刀槍器具數以千計,弓弩等精械也有上百具之多,特別是那些精良的人馬戰甲,都有幾十副之多。

這些械具已經足夠武裝一支規模不小的精銳部隊,所以在場那些晉人豪強們一個個也都變得面紅耳熱,打定主意要在稍後的遊獵中博取一個優異表現。甚至有人已經給部衆兒郎們下了死命令,哪怕以命相搏,也要多積獵獲。

別的不說,單單那成套的人馬戰甲,若能得到一兩副,再擇勇壯之士披掛穿戴貼身保護,在戰陣中便能極大增強首領人物的安全。

而這些物貨的獎賞還僅僅只是其次,稍後庾曼之又讓人公佈另一項賞格乃是真正行臺封授的名爵官位,這又讓全場沸騰起來。

雖然他們當中也不乏人曾經領受過兩趙或者其他僭號的豪強所授予的官爵之類,但是那些官爵也僅僅只是一時湊趣的玩物罷了,與行臺封授自不可相提並論。要知道就連稱霸涼土數代之久的涼州張氏,都要拱手讓出半個隴右,只爲獲得行臺封授的官爵。

而他們現在根本無需付出更多代價,只需要在遊獵中博取一個優異表現,便可以獲得名爵加授,實在令人無比心動。

隨着諸多賞格公佈出來,這一場規模宏大的遊獵從一開始便達到了高潮。儘管得到邀請的只是少數,但周邊凡有條件參加的隴民俱都聞風而動,紛紛主動加入其中。

遊獵最開始的時候,王師所發放的三十多份邀請,真正響應的不過二十出頭,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是隴上的晉民豪強。至於其他絕大多數胡人部族,對此卻乏甚興趣,可是在得知如此豐厚的獎賞後,那些胡酋們便也顧不得矜持,紛紛率領一些精銳族衆趕向渭水河畔。

大量隴民的加入,也讓遊獵進度放慢下來,自上邽到冀縣短短几十里的路程,便走了兩天的時間。而當遊獵隊伍抵達冀縣之後,又急劇擴增達到將近五萬之衆。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自然混亂難免,所以隊伍不得不暫時停留在冀縣。而針對遊獵隊伍之間所發生的種種爭搶營地、獵物並飲食之類的紛爭,庾曼之不得不規令整頓約束。

爲了統攝這麼龐大的隊伍,庾曼之將所有參與遊獵的晉胡之衆分爲六個部分,分別以天水豪宗尹氏、趙氏、略陽豪宗權氏、隴西李氏,略陽氐強氏、盧水胡彭氏併爲六部督護分領遊獵之衆。

同時,沈雲也被暫時任命爲行營司法,率領奮武軍將士穿行於各部遊獵之士隊伍之間,一旦發現譁亂、內訌、爭搶、擄掠等不法事蹟,即刻予以鎮壓懲戒。

各路參與遊獵的豪強們在各自權衡之後,多數認可了這些規矩,有少部分不願受到節制的則引衆退出遊獵,但跟仍在源源不斷加入進來的其他各路人馬相比,也都無損於整場遊獵的熱烈氣氛。

有了規矩之後,整場遊獵才得以繼續進行。各路人馬各有遊獵的範圍,沿着渭水左右浩浩蕩蕩鋪開幾十裡的範圍。庾曼之率領五千王師精銳坐鎮於中,與各部協同並進,每結束一天的遊獵,便集結各路豪強審計獵獲,發放獎賞。

王師軍隊同樣參與今次的遊獵,原本在隴上各方勢力看來,王師或是戰陣奮勇,但這種遊獵事務因爲不熟地理的劣勢,不會有太好的表現。可是幾日審計下來,整體的獵獲反而是王師獵隊遙遙領先。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各路遊獵隊伍也都有心留意王師的遊獵過程,發現王師除了本身精勇以外,彼此之間的配合也實在精妙得很。每每一大片區域的獵物,有人負責圍追堵截,有人負責集中攢射,所過之處,堪稱鳥獸絕跡。

如此一場圍獵下來,所得便能勝過旁人勞碌竟日,效率實在太驚人。

其實此一類的配合圍獵,隴民也並不陌生,但多侷限於百十人之內。一旦擴大到王師那種超過千人的大規模圍獵,配合就變得鬆散混亂,缺口頻出,一番勞碌之後往往人仰馬翻,衆多大型的獵物都從缺口逃竄出去,剩下一些聊勝於無。

隴民多以武立世,其中不乏有識之士,很快便察覺到王師的這種配合當中暗含兵法的玄妙機變。所以也不乏人就近窺望乃至於全程跟隨,想要學習和借鑑。

講到詩書文章,這些隴民或是要頭大不已,無從入門。但是這種兵法陣型的變化,還是有很多聰明人漸漸看出一些門道,多有心得體會。

有了體會那麼自然需要實踐,這不獨只關乎單純的遊獵表現,若能熟練掌握此一類的兵法韜略,日後戰陣搏殺、爭強鬥勇也都可以受用無窮。

可是當他們各自心得應用的時候,問題便層出不窮,首先是缺乏傳達指令的技術。三五個人尚可以耳提面命的指導,但若擴大到三五十人、三五百人乃至於三五千人,整個場面急劇擴大,人聲鼎峰、馬蹄雜亂,根本就不能有效的傳達指令。

當然也有聰明人第一時間便想到了旗令鼓號的應用,但是要將這些指令所代表的意義精確到每一個人都熟記於心,且能夠做出相應的配合,又怎麼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而且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些參與遊獵的隴民們各自分屬不同的勢力,即便是本身勢力再怎麼龐大,參加遊獵了不起幾百人衆,總不可能爲了一場遊獵便出動數千人衆,那樣單單糧草消耗便少有人能夠承受住。

所以,就算是諸多陣法配合瞭然於心,爛熟無比,也根本就無從施展,真正受其號令者不過身旁百數人衆。而這些部曲人衆早就聽熟了號令,又哪裡需要更加精深的兵法韜略的號令。

“大丈夫,真是不可無權無勢啊!”

許多自覺稟賦高人一等,學了滿腹兵法韜略的隴士,卻發現這些才能不過是無從施展的屠龍術,因是不免多有牢騷感慨。於是再看到前後數千勇士擁從、令出如臂使指的督將庾曼之,更覺得大丈夫唯有達於如此勢位,纔算是不負此生。

相應的,他們對於此前所公佈的名爵官位的賞格也更加渴求起來。因爲這是眼下唯一一條擺在他們面前,踏實可望的能夠施展自身所長的一條道路。

王師所採用的大規模圍獵,是有着深厚的軍事素養做基礎,這是隴上這些勢力們所不具備的。即便是強作效法,也只能流於東施效顰,反而抹殺了自身的優勢。

隴民的優勢就在於個體的勇壯,當然並不是說他們的個人力量遠遠超過王師將士,王師因爲有着更高一籌的組織聯繫,對於個人的武力強大與否要求便會適當降低。

雖然隴民們在整體上的獵獲要遠遠落後於王師隊伍,但其中勇士事蹟卻層出不窮,頻頻有力搏獅虎乃至於單人勇殺熊羆的事情發生。而這些不斷涌現出來的勇壯之士,也給隴民們在這場遊獵中挽回了一定的顏面。

對於這一類的勇壯之選,庾曼之也都充滿了興趣,並不因其人華夷與否便作高低對待,一概引入中軍親自接見勉勵,除了原本的獎賞之外,還授予這些人牙門賁士的稱號,高車駿馬、誇武諸軍。

而這其中若有願意投戎加入王師隊伍的,起點便是兵尉營主的職位,或者直接收入自己的親軍督營,待遇可謂優厚至極。

經過如此一番宣揚渲染,很快在隴民羣體中便也樹立起來一個概念標準,誰若以勇武而作自矜自誇,便先要看這人有無“牙門賁士”的稱號,有沒有高車駿馬誇武諸軍的經歷。若連這些都沒有,不過一個妄自尊大的弱雞罷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場盛大的遊獵也成了當下隴上最爲引人矚目的焦點事件,許多生活在荒蠻山野間的胡人小部落都聞風而動,不乏胡酋也率領各自部族勇士加入到這一場盛會中。

因爲這一點,整場遊獵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甚至已經不再只獨限於渭水河川。隨着規模的擴大,不乏一些胡部聚居地包括晉民所生活的鄉土也遭受到波及。

這些參加遊獵之衆魚龍混雜,多爲勇武兇橫之徒,雖然也有着一定的秩序約束,但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軍法嚴明的王師軍隊。甚至就有的兇悍之徒爲了增加獵獲,專門搜索沿途周邊一些弱小的胡人部落,直接奪取部落所飼養的牛羊、馬匹之類,令人苦不堪言。

對於此一類擾民過甚的惡性事件,庾曼之也並不視而不見,還是讓人傳告了一些命令,周邊那些胡部若想免於侵擾,則就需要捐輸一部分物貨以補助遊獵耗費,提前將物貨運輸到渭水河濱,王師接收物貨之後,便會發放給這些部落一些信物旗令。

憑此信物旗令,便可免收侵擾。若是有遊獵隊伍犯禁,這些部落都可憑此旗令行入中軍乞告,王師自然會替他們主持公道。

當龐大的遊獵隊伍浩浩蕩蕩抵達終點狄道的時候,整支隊伍的規模已經擴大到將近十萬之衆。不獨此前發出邀請的各方豪強悉數抵達,其他一些邊遠勢力也都多有加入。

直到這時候,許多事情已經根本無需再付諸言表,大凡稍具智力之人都已經很清楚,這一場遊獵究竟意味着什麼。雖然遊獵的過程中,諸多問題和糾紛也是層出不窮,但整體上沒有造成太大的混亂。一場遊獵下來,庾曼之這個王師督將在隴上的權威算是徹底樹立了起來。

而在狄道進行休整的時候,庾曼之也終於圖窮匕見,開始公佈各項行臺政令。王師在歸化統治任何地方的時候,首先排在第一點的便是人和地。

政令中包涵這兩個元素的,其中一條便是歸籍擁甲告令,凡隴上之民無論晉胡之衆,若能將自身所統部曲民衆整編籍冊、上交王師,自此之後便是王統治民,之後便不會受到王師的征討打擊。

而緊跟着的下一條便是宗主督護,豪強整編籍冊,依照其擁民多寡,各自授以規模不等的督護稱號,按照十戶一甲的比例,可以擁有數量不等的武裝。

除此之外,此前遊獵所行經的渭水流域被規劃出來作爲宗主共業田,由王師與這些宗主們共同經營墾闢,所得收穫半歸公庫,另外半數則由王師和這些宗主們按照比例均分作爲養軍消耗。

作爲回報,這些宗主們必須要遵從王師的徵發號令,跟隨王師討伐不臣。

除此之外,另有諸多小節,人才之間的出入任用、商賈的往來貿易之類,林林總總諸多事項,一時也難述盡。

若是一開始庾曼之在上邽便公佈這一系列的政令,隴民們多半應者乏乏。雖然跟中州的諸多刑令制度相比,這些政令可謂是優越至極,但也不乏敏感明智之士能夠感受到這當中隱隱包含着的禍心,擔心會被一步步的施加更大約束和索求。

可是浩浩蕩蕩抵達狄道之後,王師的威嚴已經徹底確立起來。而且此前在冀縣所施行的那些權益規令,其中受益者比如起始的六部督護們,在這長達兩個多月的旅途中,已經充分感受到這些臨時權位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於是更加不忍放棄。

在最強大的幾方勢力都沒有發聲反對的情況下,其他一些稍弱的勢力雖然數量雜多,但也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於是,在十月深冬時節,庾曼之便集結隴上這一衆所謂宗主們殺馬以盟,就此確立隴上之後需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秩序規則。

0932 鄴城三旗0891 諭中原檄1427 坐困愁城1024 難求兩全1093 臺苑驚魂0611 江州大敗0742 季龍奴婢0633 江北初陣0549 婦人怨念0633 江北初陣0336 建康人事1438 幼主奇貨0784 奴軍大敗0182 貪得無厭0215 欺行霸市0974 河洛規劃0008 洪桐縣裡無好人0204 春宵0105 捨我其誰0968 甜膩入骨0140 有口難言0073 捧殺不受0874 徐鎮何屬成漢篇10340 擂鼓出戰0121 潛流1480 昊天有命1206 僞漢難王1411 不棄殘軀0705 京府何鎮0917 魏王石堪0131 破岡瀆0221 江東又有伯符生0912 諸夏有幸0101 人至察則無徒0787 英魂永存0298 以死報之1291 河西龍駒1348 虎狼際會0989 舊情不復0395 京口陪都1293 斬功待時0867 戰前0969 沈氏阿秀0057 宅鬥1357 天意失眷0059 士爲知己死0295 新年0694 羣賢演武0981 庭下驚魂1365 謀事遼邊0081 陸門走狗1027 貪財忘命0753 民變在即0964 鶴兒求偶0227 雖死猶恨0250 相煎太急0734 大防於內0524 凜冬新芽0151 兵圍沈宅0727 大控淮道1442 柵中困虎0295 新年0194 肅家風0975 郗公取捨1224 灞水血流0875 羞愧殊功0632 匹夫持戈1013 遂古之道0265 試水豫州0311 假節督護0569 一面難求1032 與狼共舞1052 徵北大將軍1103 禍及身後0604 師君鬥法0977 持刀以迫0435 降人爲用0699 虜衆誓師1251 隴胡代興0113 吳人袒右1044 通苑驚變0579 臺論0506 探路1314 調虎離山1254 知足之樂0721 奴死江畔1395 千秋大計0613 一死難了0614 衰德門敗0898 再復酸棗0081 陸門走狗0124 山行受阻1229 兵駐長安0567 庾氏有喜0345 臺城動盪1501 張氏歸國0151 兵圍沈宅1422 乞活難大1302 狼子爭功
0932 鄴城三旗0891 諭中原檄1427 坐困愁城1024 難求兩全1093 臺苑驚魂0611 江州大敗0742 季龍奴婢0633 江北初陣0549 婦人怨念0633 江北初陣0336 建康人事1438 幼主奇貨0784 奴軍大敗0182 貪得無厭0215 欺行霸市0974 河洛規劃0008 洪桐縣裡無好人0204 春宵0105 捨我其誰0968 甜膩入骨0140 有口難言0073 捧殺不受0874 徐鎮何屬成漢篇10340 擂鼓出戰0121 潛流1480 昊天有命1206 僞漢難王1411 不棄殘軀0705 京府何鎮0917 魏王石堪0131 破岡瀆0221 江東又有伯符生0912 諸夏有幸0101 人至察則無徒0787 英魂永存0298 以死報之1291 河西龍駒1348 虎狼際會0989 舊情不復0395 京口陪都1293 斬功待時0867 戰前0969 沈氏阿秀0057 宅鬥1357 天意失眷0059 士爲知己死0295 新年0694 羣賢演武0981 庭下驚魂1365 謀事遼邊0081 陸門走狗1027 貪財忘命0753 民變在即0964 鶴兒求偶0227 雖死猶恨0250 相煎太急0734 大防於內0524 凜冬新芽0151 兵圍沈宅0727 大控淮道1442 柵中困虎0295 新年0194 肅家風0975 郗公取捨1224 灞水血流0875 羞愧殊功0632 匹夫持戈1013 遂古之道0265 試水豫州0311 假節督護0569 一面難求1032 與狼共舞1052 徵北大將軍1103 禍及身後0604 師君鬥法0977 持刀以迫0435 降人爲用0699 虜衆誓師1251 隴胡代興0113 吳人袒右1044 通苑驚變0579 臺論0506 探路1314 調虎離山1254 知足之樂0721 奴死江畔1395 千秋大計0613 一死難了0614 衰德門敗0898 再復酸棗0081 陸門走狗0124 山行受阻1229 兵駐長安0567 庾氏有喜0345 臺城動盪1501 張氏歸國0151 兵圍沈宅1422 乞活難大1302 狼子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