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5 人力有窮

賀隰這一問,不獨直接將馮懷架在當場,凡是在座之人,或多或少其實都不免深思起來。

淮南今次一勝意義之大,已經難用言語去描述。雖然江東早年也是歷經動盪,類似義興周氏三定江南,又或琅琊王氏扶鼎之功,包括此前沈維周歸都勤王,說到底都是在江東這一個盤子裡的紛爭,在時局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無論是此前的王敦之亂,又或稍後的蘇峻之亂,僅僅只是內部的矛盾,只要時局中在顯幾家利益能夠平衡,無論再大的變故,都能消化下來。

可是今次淮南一勝卻是對外,而且不僅僅只是戰事上的勝利。隨同淮南大捷消息一同傳來的,還有奴主石勒已死的消息。本身一國之主去世,必然要伴隨着權力的交接所引發的劇烈動盪,比如此前明帝去世,江東庾亮近乎一家獨大以致釀生大亂。羯國統治基礎較之江東還要更加的不穩定,國主身死不止,同時更有舉國之爭而大敗虧輸。

大凡能在時局中廝混的,誰又是傻子!羯國大難臨頭,將要無以爲繼之勢,誰又看不清!

正因如此,淮南之勝的意義不獨獨只體現在對江東時局的穩定上,更在於奠定了晉祚中興,王業北歸的基礎!

但是說實話,凡有在場之內,包括王丞相在內,對於鼎歸故國,光復中原王業,如此一個宏大的目標,其實都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要知道就連如今江東羣臣之首的王導,中朝時也僅僅只是一個小字輩而已,至於其餘的人,更不必多說。

當然這一點並不是什麼致命問題,石世龍羯奴卑類尚能君臨中原,早年的出身和視野並不能決定人日後的成就,尤其是在風雲際會的動盪年代。但前提是,人要有能夠伴隨着局勢和時代共同成長的覺悟和能力。

所以淮南這一場大勝,不獨獨只是將羯國打得大敗虧輸,甚至就連江東朝廷再座這些臺輔們,此刻都是如墜雲端,恍如夢幻。這種感覺,就好像赤貧之戶,陡然千金從天而降,首先所感受到的並非狂喜,而是惶恐。

此前他們所思所想,俱都集中於江東一地,包括臺輔諸公在內,還在晝夜憂思該要怎麼將東南會稽重新納入中樞掌控之中。可是現在,陡然中原故土俱都擺在面前,看似唾手可得。他們此前所有思謀準備,僅僅只是想要分食一隻雞而已,結果沈維周過江一趟,卻給他們獵回來一頭牛!

類似南人們,所面對的困擾還比較單純,對他們而言,進則可喜,鼎歸故國,功在社稷,有一個難得的彪炳史冊的機會。就算來日進展不順,頂多退縮江東,恢復原狀。

可是對於那些南渡的僑門而言,則要面對一個兩難之選。是要藉此機會,奮勇進取,努力恢復中朝大一統的舊貌?還是安於現狀,認清現實,老老實實安守於江東?

中朝之頹,對許多南渡老人而言,歷歷在目,恍如昨日,是記憶中不願觸碰之痛。明明一個南北一統、興盛一時的大帝國,竟然就這樣勢不可擋的分崩離析,被那些雜胡醜類竊國亂世!即便是眼下羯國已經註定大勢傾頹,對於是否大事於北,他們仍然不乏遲疑,擔心一旦北進受挫,或許就連江東這一苟安之地形勢都將大變。

更重要的問題是,現在進或不進,根本不是他們說了算!

淮上大破奴軍,再往前一步,便是豫南、徐州之地,也是如今南渡僑門主要桑梓所在。眼下距離永嘉之亂,不過區區二十多年而已。許多老一輩南渡舊人尚存於世,他們何嘗不想又一日生歸桑梓?可是如果大舉過江歸鄉,來日中原形勢再發生變化呢?

正如賀隰所問,先家還是先國?如果僅從家業傳承以論,最聰明的作法無疑是先力圖在江東立穩腳跟,然後再徐徐圖謀歸於桑梓。可是如果從國祚社稷而言,此時若不進取,更待何時!

許多問題,可以想但卻不能說。類似王夷甫沾沾自喜於狡兔三窟以謀家業傳承之類,如果說出來,那必爲時人所鄙,淪爲千古笑柄。

人情,家業,國祚,當淮南大捷的消息傳入都中後,便在南渡僑人心內爭執不休,不知該要如何取捨纔是最有利。所以儘管消息傳入都中已經大半個月,包括丞相王導在內,對此俱都不願深談,因爲他們根本就還不清楚,該要以何種姿態來迎接如此莫大變數。

即便是現在,已經有人針對沈維周開始有所動作。但察其動機,更多的還是基於此前各方鬥爭的那種慣性思維,出於那種不想讓對手太過得意的想法。至於他們究竟對於未來時局將要向何方引導,只怕也是一頭霧水。

所以當賀隰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不獨馮懷不知如何作答,在座衆人只要是南渡僑人,只怕無人能夠給出一個明確答案。而馮懷之所以更加爲難,還在於他的職位,太常九卿之首,司職典禮祭祀,凡有言論,甚至可以當作舉世表率。但這表率又是那麼好當的?如果應答不妥,只怕即刻就要被人蜂擁而起口誅筆伐!

而這個問題,也是那些僑門人家最怯於面對的問題。此前是困頓於大勢,因而客寄遠鄉,可是現在歸鄉之途已經將要暢通,那麼這些僑門人家要不要歸鄉繼祀?如果不歸鄉,那麼必然要承受不孝的指責。無論是清譽多麼崇高的人,一旦身負如此惡名,在時下而言,基本可以說是身敗名裂了。

要知道素來以放誕任性而著稱的竹林七賢阮籍阮步兵,也是不敢承受不孝之罪名,喪母嘔血。

馮懷那裡是不知如何作答,不過他也並非孤掌難鳴。很快席中他的親家王彬便不忍見其人如此爲難,開口說道:“本爲虛無之事,論之無益。若沈維周果能闊行至斯,即便面對人倫兩難之選,在座時賢濟濟之衆,屆時自可論出一個兩全之策。如今臺內所困者,淮南軍情究竟如何?若是得勝誠然可喜,若有小挫也需及時奏告臺中,日久無訊,往小處言沈維周官長失職,往大處論則是貽誤國事!”

賀隰聽到這話後,只是哈哈一笑,對於王彬所言或大或小,根本懶於迴應。其實只要虞潭能夠將那樁亂事處理好,他們本就不必迴應對方詰問,因爲眼下已經佔據着確鑿的優勢。之所以還要厲言以爭,那是連衆口一詞的假象都吝於施予對方。

見對方似是詞窮,王彬氣焰不免更漲幾分,便又說道:“羯國大軍南侵,淮南首當其衝。如今各地多有捷報,唯獨淮南喑聲,這實在是讓人不能安心。兩國交戰,誠然戰事當先,將帥不可輕動。但淮南遲遲無訊,又讓臺輔如何裁事?既然如此,何妨再遣中使北上淮陣以觀戰情?”

他這話一說出口,席中已經不乏人嗤笑出來。兜了一個大圈子,落到最後還不是要言及根本,淮南大功誘人,若不能分一杯羹,實在是不甘心!

王彬這一番話,自覺也算得體,然而說出之後,應者卻是乏乏。不獨吳人陣線乏人迴應,就連自己這一方,王彬等了好一會兒都沒人開口。一者吃相太難看,無論派誰去,即便是能分到些許事功,也必將爲時人所鄙。二者沈維周膽大妄爲,扣留捷報且不說,淮南如今剛得大勝,正是士氣正銳時刻,如果臺中公然派人入鎮分功,清譽之類虛名且不必說,只怕性命都要堪憂。

要知道現在淮南捷報還未入都,若是中使入鎮,恰好被奴軍殘部撞見而害了性命,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以眼下態勢看來,這種意外其實是有着頗大概率的,畢竟事在人爲。

被席中衆人晾在當場,王彬也是頗覺尷尬,索性直接挺直身軀,視線在席中游弋,似是準備挑揀人選,可是無論當其視線落向何人,其人便下意識側開臉避開視線。

“野王公舊年戎事於北,負詔南來,深悉邊事,尤知胡患。若要監望淮上軍事,其人應是當然之選!”

雖然無人迴應,王彬仍然堅持着獨角戲,索性直接拉出他另一個親家野王公宋哲。

宋哲如今雖有散騎之任,但卻少履臺中,今日也恰好不在場。此前王彬的建議本就乏人迴應,如今他自己提出人選,同樣應者寥寥。且不說是否要淮南遣使,就算要派遣,那也不是王彬一個人能決定的。

終究還是王導不忍見王彬在那裡自說自話,終於開口說道:“淮南之土,本非遠鄉。光復以來,更與江東交涉頻密。沈維周在鎮,正當強敵,時人難免多矚。雖然鄉風民聲難爲臺省裁事準繩,但既然民皆頌此,即便不奏,想來淮南大捷應是無疑,那也不必再多此一舉。”

講到這裡,王導心內已是充滿了濃濃的噁心,他是真的厭煩了臺中這種勾心鬥角的風氣。明明已是篤定之事,結果卻因爲各自的算計而糾結於真實與否,不知不覺已經將近天亮,仍然還是沒有討論出一個定論。

“淮南至今不報,或是邊有小困,不便訴於共論。在座諸公,不乏子弟從戎於邊,襄助國事。既然公論略有遲滯,不妨私信以問。王業偏居日久,人皆渴于歸國,永嘉舊恥,生民大恨,不可窮勞方面之衆,凡忠義之士俱應戮力並行。維周若有困頓不便付予函文,以此探問事由未嘗不是解憂之途。”

王導說完這話後,坐在他側席的溫嶠忍不住看了他一眼,眸中不乏失望。而這一份失望,王導也是感受得到,落在心底只是更多的黯然。淮南捷報傳來至今,溫嶠一直沒有表態,大概其人對自己或許還有一些寄望,認爲他能拿出一個最好的方案策略以應對這樣一個龐大變數。但他最終還是隻能循於舊途,只怕不獨溫嶠,在座衆人只怕或多或少對他都有一些失望吧。

或許,能夠在南渡之初力助元帝中興江表,使晉祚不至於絕於永嘉之後,已經是他畢生能夠達到的極限。越過這一極限,已經不是他的能力能夠應付得了。

個人感覺,僑門保守江東更像一種路徑依賴,是環境、形勢包括個人價值取向多方面促成的結果。講到政治智慧,有王導、謝安,講到軍事上,桓溫、劉裕,從漫長曆史縱向比較,他們或許不算是最拔尖的那一類,但是從當時橫向來比,的確是當時第一流的人傑。偶然也好,必然也好,我們現在看來,也只是一段已經失真的故事,就算爭論再多,爲的不是事實,是意氣。。。

0937 都下民潮1289 河東商都0583 勝負手0028 手撕墨寶0087 沈維周捉鬼0366 荊州亂麻1240 強漢遺威1366 無懼胡酋1451 逼宮之夜0273 中書得志1348 虎狼際會0992 少年壯行1135 諸葛伏法0694 羣賢演武0501 人心渙散0696 戰前採購0127 情不知所起1363 亡國在即1230 京西戰事成漢篇10638 臨陣死戰1026 裂權分授1278 天中啓智1132 吏考取才1208 壯骨難掩0250 相煎太急0252 忠骨難封0503 大業名臣0024 殘破建康1473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0859 嗣傳有信0763 兩線大捷0533 南北並重0686 府中養寇0821 對案難獨飲0873 通衢大道0848 十軍五護0426 情深難得0241 公主歸府0649 都下傳捷0259 危言聳聽1329 襄國宮變0549 婦人怨念1099 劫入臺苑0892 天譴滅胡0520 生民有命1351 救援之計0848 十軍五護0707 奴賊大虐1106 引而不發1001 寧得賢良0306 難得青眼0461 殺人無算0045 童子難誅0937 都下民潮0695 江北兵動0471 門下犬馬1027 貪財忘命0774 蓄勢待擊0717 夜拔敵寨0022 情達極致假亦真0045 童子難誅1021 冥冥之志0734 大防於內0526 文籍如山0792 分道揚鑣0632 匹夫持戈0789 真命水德0642 卻月初陣0195 買櫝送珠1020 樑公舊態1052 徵北大將軍0035 汝亦塵中人0343 京畿大亂0760 奴軍渡淮0054 樂安高仲0913 新舊更迭1170 鄉情凜然0273 中書得志0713 恥於人後0511 鼎倉國用0187 衝宮0892 天譴滅胡0925 弄巧成拙1329 襄國宮變0480 精益求精0063 可得長生乎0162 踵賢而行1243 竇融可效0122 白龍魚服0267 物議傷名1282 南來必死1341 苦中作樂1341 苦中作樂1260 塞北胡蹤0968 甜膩入骨1337 佛蹤杳然0247 都中三甲1415 謀攻上白0561 塵埃落定
0937 都下民潮1289 河東商都0583 勝負手0028 手撕墨寶0087 沈維周捉鬼0366 荊州亂麻1240 強漢遺威1366 無懼胡酋1451 逼宮之夜0273 中書得志1348 虎狼際會0992 少年壯行1135 諸葛伏法0694 羣賢演武0501 人心渙散0696 戰前採購0127 情不知所起1363 亡國在即1230 京西戰事成漢篇10638 臨陣死戰1026 裂權分授1278 天中啓智1132 吏考取才1208 壯骨難掩0250 相煎太急0252 忠骨難封0503 大業名臣0024 殘破建康1473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0859 嗣傳有信0763 兩線大捷0533 南北並重0686 府中養寇0821 對案難獨飲0873 通衢大道0848 十軍五護0426 情深難得0241 公主歸府0649 都下傳捷0259 危言聳聽1329 襄國宮變0549 婦人怨念1099 劫入臺苑0892 天譴滅胡0520 生民有命1351 救援之計0848 十軍五護0707 奴賊大虐1106 引而不發1001 寧得賢良0306 難得青眼0461 殺人無算0045 童子難誅0937 都下民潮0695 江北兵動0471 門下犬馬1027 貪財忘命0774 蓄勢待擊0717 夜拔敵寨0022 情達極致假亦真0045 童子難誅1021 冥冥之志0734 大防於內0526 文籍如山0792 分道揚鑣0632 匹夫持戈0789 真命水德0642 卻月初陣0195 買櫝送珠1020 樑公舊態1052 徵北大將軍0035 汝亦塵中人0343 京畿大亂0760 奴軍渡淮0054 樂安高仲0913 新舊更迭1170 鄉情凜然0273 中書得志0713 恥於人後0511 鼎倉國用0187 衝宮0892 天譴滅胡0925 弄巧成拙1329 襄國宮變0480 精益求精0063 可得長生乎0162 踵賢而行1243 竇融可效0122 白龍魚服0267 物議傷名1282 南來必死1341 苦中作樂1341 苦中作樂1260 塞北胡蹤0968 甜膩入骨1337 佛蹤杳然0247 都中三甲1415 謀攻上白0561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