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碗之後的兩週裡,《黑客帝國》陸續放出了主要角色的海報,海報完全按照杜克的想法來制定,除了必須要‘酷到掉渣’外,還有部分賽博朋克文化方面的展示,到三月份的時候,華納兄弟更是聯合硅谷以及相關的論壇網站,在聖地亞哥舉辦了一次賽博朋克文化展,並且在展覽上放出了《黑客帝國》的第一支正式預告片。
《黑客帝國》在酷以外的另一大特質是什麼?肯定不是哲學思考和神秘主義,而是賽博朋克文化發展到現在的一次彙總,這樣一支突出酷和賽博朋克的預告片,能在這個羣體中引發的轟動可想而知。
嚴格說起來,杜克腦海中有比《黑客帝國》更酷更好玩的念頭,甚至原版影片中很多東西都能改成眼花繚亂的未來派設置,但無論是在拍攝,還是在後期製作中,杜克只是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而不是全盤推翻重來。
任何一部影片都有着獨屬於自己的風格,杜克非常清楚這一點,就算是曾經最成功的大雜燴《復仇者聯盟》,實際上風格也相當鮮明,《黑客帝國》的酷和賽博朋克就是最鮮明的標記,在此基礎上適當添加一些未來派元素會有幫助,但如果添加的過多,影響到影片的整體風格,那就是一場災難了。
純粹的大雜燴式的電影或許不會徹底失敗,但絕對無法取得巨大成功,比如擅長把各種元素匯聚成統一風格的喬斯?韋登,在典型的大雜燴影片《螢火蟲》上面的失敗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將一部大衆題材的科幻片製作成粉絲向的影片,其實就是一種失敗,而且這位導演在經歷《復仇者聯盟》的巨大成功後,後面的續集中似乎又有向這方面靠近的趨勢。直接導致續集遠不如預期。
賽博朋克有着獨屬於自己的黑色特質,杜克肯定不會添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特別是優美的風景之類,去破壞這一特質。
一部影片如果沒有了風格,或者說風格不鮮明,失敗的可能要高於成功的可能。
別忘了。現在才1998年,還不是那個憑藉視覺特效就能狂轟濫炸的時代。
持續一週的賽博朋克文化展吸引了全美大批青少年愛好者的目光,華納旗下的媒體和NBC電視臺,也對這一次展出進行了集中報道,其中提及最多的就是《黑客帝國》。
甚至,這一次展出還吸引到了計算機行業的一些大佬,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的身影都先後出現過,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重了這次賽博朋克文化展在計算機和電腦網絡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
隨後。《黑客帝國》的海報用最快的速度,以院線爲支點,在整個北美範圍內快速擴散,第一支預告片也迅速登陸所有可以播放視頻的媒體平臺,告訴所有看到的觀衆,暑期檔之王的新片即將強勢來襲。
與華納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入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杜克除去提一些適合的意見。在宣傳、發行和院線方面根本不用耗費心神,而且除去北美的一系列動作外。華納兄弟還聯合影片的各大讚助商,在主要的海外票倉市場積極展開推廣工作。
宣傳方面有華納在負責,杜克的主要任務還是保質保量的完成《黑客帝國》的後期製作。
正在全世界橫衝直撞的大船可以說開啓了電影特效的新時代,杜克壓縮演員開支,以及從澳大利亞方面爭取到最大額度的稅收優惠,就是爲了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特效製作方面。雖然《黑客帝國》未必能達到現在特效製作的極限,卻一定要創造炫酷至極的視覺效果。
一部影片,在特效方面投入2000萬美元和投入4000萬美元,最後製作出的效果絕對有着天與地之間的差距。
特效可以說是《黑客帝國》能成功的另一大原因,至於備受專業人士盛讚的哲學思考。反而要處於非常靠後的位置,而且影片後兩部,特別是最後一部的失敗,其實也說明如果將商業影片的一些佐料變成正餐,會帶來什麼樣的惡果。
影片的兩部續集在原作的基礎上加強了影片獨特的個性,尤以令人費解的對白和哲學思辨最爲顯著,使得故事情節遠遠超過了主流觀衆所能承受的思考極限,原本極其精彩的視覺特效並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直接導致影片票房表現遠不及預期。
就像杜克說的那樣,這是直衝暑期檔而去的科幻商業片,有些東西稍稍觸及下就足夠了,如果真要像文藝片那樣深入的探討下去,這樣巨大的投資規模絕對承受不起。
這幾個月的後期製作中,杜克使用的依然是慣用的凌厲的剪輯風格,數年的時間合作下來,麥克?道森與他配合默契,這些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最爲麻煩和耗費時間的,還是工業光魔主打的視覺特效。
在杜克的建議下,工業光魔的特效組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專門處理普通的特效部分,一部分製作合成關於尼奧和史密斯的子彈時間,最後一部分則是使用電腦技術對幾段槍鬥術的戲份進行修飾。
槍鬥術,想要夠酷夠有衝擊力,可不僅僅是查理茲?塞隆賣弄下性感的身段和冷豔的臉龐就能做到的,拍攝時也難免會有一些不足,但越來越強大的CGI技術,足以彌補拍攝的缺陷。
當然,還有例如機甲、烏賊大軍以及錫安等,是不會出現在影片中的,《黑客帝國》只有兩個小時長,塞進過多的東西,只能變成大雜燴。
影片可不是把一些未來的一些西塞進去,就能夠成功的。
最爲典型的,一部影片所反射的信息量越大,觀衆觀看和理解的難度就會越高,一旦超過觀衆的思維極限,後果相當嚴重。
哪怕過去二十年,縱觀世界電影票房排行榜,其實不難發現,排在前100名的,基本上都是非常簡單的電影。
特效製作的有效性關係到整部影片的成敗,爲了避免工作分散給協調和整合工作帶來的麻煩,杜克需要整合後期特效製作的整個流程,爲此他專門找人又設計了一套完備的特效管理信息系統,這還是影史上第一次在電影拍攝中運用如此龐大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通過這套“數碼日記”和“特效進程”系統,整個後期製作組中從事數碼加工、電腦輔助設計、三維模型設計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場景設計、高解析度模型和處於各拍攝進程當中的所有鏡頭資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爲重要的是,這套系統可以持續發揮效力,使用到以後例如《魔戒》三部曲這樣的後期製作當中。
此外,杜克還準備召集劇組成員,補拍一個場景,一個比子彈時間還要酷的場景。
要說《黑客帝國》留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場景,肯定是崔尼蒂飛腿踢翻警察、尼奧在樓頂躲避特工的子彈射擊、尼奧和史密斯在地鐵裡飛起雙槍對峙等一系列‘時間凝固’的場面,杜克就是要在此基礎上,添加爆炸時的‘時間凝固’。
影片最後效果沒有最酷,只有更酷!
說白了,這些使用技術手段達成的‘時間凝固’,都是用“慢速”來體現“快速”的視覺效果衝擊力。
這種以“慢”來體現快的方法,如今真正的大師級人物,同樣不是好萊塢導演,而是大名鼎鼎的約翰?吳,吳白鴿雖然不是原創者,卻是這方面目前集大成的實踐者,他的那些慢鏡頭射擊場景,對好萊塢電影的槍戰製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好萊塢電影槍戰的方式。
過往好萊塢最推崇的,是例如《盜火線》中邁克爾?曼式的古典主義寫實槍戰,而即使同樣是打不死的槍戰風格,也可以發現好萊塢與吳白鴿的不同,蘭博和施瓦辛格式的槍戰,與吳白鴿的浪漫主義截然相反。
毫不誇張的說,吳白鴿和袁和平這些人,對好萊塢電影產生的影響,遠遠大於表面上可以看到的那些,可惜始終無法像李安那樣融入進這個圈子中。
好萊塢,可以說是一個極其排外,又非常懂得吸引的圈子。
任何一個有進取心的好萊塢導演其實都明白一件事,固步不前就等於失敗,而且好萊塢兩個超級大導演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詹姆斯?卡梅隆是技術流導演的代表,他一直走在整個世界電影技術的最前端,用開拓者來形容他一點都不過分。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則是商人導演的典型,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斯皮爾伯格最近幾年基本上停在了原地,執導的作品只能用一般來形容,他的導演事業在走下坡路也是公認的事實。
杜克不是詹姆斯?卡梅隆,也不是斯皮爾伯格,但他頭腦始終清醒,懂得學習永遠沒有終點的道理,就像拍攝中吸取袁和平的長處,他不會放過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電影理念、知識和技術,槍戰他可以借鑑吳白鴿的酷,製作也可以借鑑日本動畫。……
PS:求票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