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第480章 邀請

遼東下起了鵝毛大雪。

風雪中百餘騎從東而歸。

這一年是燕國最艱難的一年,幽州大敗,慕容俊病逝,慕輿根作亂,樑軍堵在門前,遼東各城蠢蠢欲動,各種內憂外患險些令燕國崩潰。

但在慕容恪的努力下,艱難挺過來了。

即便在冬天,慕容恪也馬不停蹄的撫問孤寡,安撫諸族百姓,順便親自探查高句麗的防務。

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

燕國衰弱了,曾經蟄伏的高句麗又蠢蠢欲動起來,在南蘇(今遼寧撫順市東蘇子河與渾河合流處)對面的紇禿城集結重兵,有重奪故土之意,並不斷派出遊騎襲擾,試探燕國防禦。

一山不容二虎,燕國佔據最富庶的土地,擁有遼東最多的人口,以前兵力強盛,高句麗嚥下這口氣,如今燕國遭遇重大失敗,高句麗捲土重來。

慕容恪忙前忙後,直到江東使者前來,才急匆匆返回龍城。

剛換了一身衣服,對着銅鏡時,忽然發現鏡中人雙鬢已經染上了一層薄霜。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燕國內外大事繫於慕容恪一身,勞心勞神。

微微感慨之後,便收起疲憊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堅毅沉着,兩鬢的白霜添了幾分成熟魅力。

“樑承續冉魏,冉魏承續羯趙,是以樑乃夷狄之國也,晉室乃天下正統,以正討逆,以仁伐兇,以有道伐無道,安能不克?幽冀本爲燕土,爲樑所侵奪,此仇不共戴天!入春之後,桓大都督將率十萬江東健兒北伐,克復神州,屆時關中苻堅亦將出兵,秦、晉、燕三路合攻關東,樑賊雖強,安能不滅?”

江東派來的使者戴施口若懸河,令燕國羣臣心動不已。

如果三家聯合攻樑,樑國再強,也難以抵擋。

關東原本就無險可守。

羣臣議論紛紛,慕容恪卻閉目養神。

燕王慕容暐坐在主榻上,茫然的看着一切。

主榻之側,珠簾之後,一雙美目正水汪汪的望着慕容恪。

待殿中安靜下來,慕容恪才睜開眼,避開珠簾之後的目光,“此戰之要害,在於苻堅願不願出兵,否則憑桓公一人,只怕難擋樑軍之鋒,吾建議桓公再等一年,繼續國力,不戰則已,一戰而定乾坤!”

燕國的憂患並未完全平息,幽州大戰纔過去八九個月,士卒還處於疲憊狀態,府庫糧草不濟,東面高句麗在試探,西面樑國在窺伺。

慕容恪躲都躲不及,豈會在此時出兵?

“一年之後,樑賊國勢越發穩固,我等更難成事。桓公體恤貴國難處,只需大都督陳重兵於徒河威懾幽州,再令太原慕容將軍東出代郡,牽制樑軍,擊破黑雲主力,就不勞大都督憂心!”戴施一臉的自信。

慕容恪稍稍沉吟之後,點頭道:“既然桓公已有成算,就不多言了,然則太原已經脫離大燕,閣下不妨親至晉陽遊說。”

屯兵徒河,坐山觀虎鬥,何樂而不爲?

樑晉殺的死去活來,更符合燕國的利益。

至於慕容垂,慕容恪反而不希望他涉足其中。

其一,將來慕容恪治理好遼東後,揮兵西進,能與慕容垂互相呼應,東西夾擊中原。

其二,如果不能西進,慕容垂能延續慕容氏……

戴施眼中一陣失望,沒有慕容垂,燕國的威懾力大打折扣,不過桓溫原本就沒指望慕容氏,真正的盟友是苻堅。燕國已經被打殘,短期內難以恢復,而苻堅正生龍活虎,麾下士卒精銳,是天下唯一能正面與樑軍野戰的勢力。

“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告退了,此戰關乎天下大勢,成敗在此一舉,還望大都督……盡力……”戴施衝慕容恪拱手。

慕容恪還了一禮,卻沒有正面回覆。

戴施退下後,朝堂上又議論開了。

“桓溫不過借北伐之名,行司馬懿之舊事而已,克復神州不過空談,某料江東必敗,大都督萬不可牽涉其中!”丞相封奕拱手道。

慕容評道:“若樑國擊敗桓溫,乘勢而入江東,天下還有誰是其敵手?”

封奕冷笑一聲,“將軍大可放心,江東進攻不足,防守確實綽綽有餘,一旦樑軍直抵江北,江東上下必同仇敵愾,只怕李躍將有赤壁之敗!”

“不錯,江東精擅水軍,樑軍倉促南下,必敗無疑,屆時我軍再乘勢西進,可收復河北!”慕容德雙眼冒光。

慕容恪搖了搖頭,“李躍、桓溫皆當世梟雄,豈會不知?西進之事休要再提,目今威脅最大者,乃高句麗也,不破高句麗,談何西進?”

巡視南蘇之後,高句麗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只怕冰雪一消融,高句麗大軍就會攻來。

高句麗的擴張野心不比燕國小。

三百年來,從玄菟郡擴張至今,疆域極盛。

“國中糧草……多有不濟,只怕難以支撐如此大戰。”陽騖拋出一個最現實的問題。

慕容恪道:“明年開始,宗室、豪酋、豪強一體上繳田賦。”

繞去繞來,又回到問題的原點,悅綰、慕容俊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終於輪到慕容恪出手,而現在也不得不出手。

一旁的慕容評目光閃爍起來,剛一擡頭,正碰上慕容恪的目光。

“樑國雖強,卻並非大勢已定,秦、晉、樑三國爭鋒,遼東得天獨厚,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事成,則西出,與樑國再決雌雄,事不成,遼東足以立國,延續國統。國家興亡,將由東征高句麗始!”慕容恪衝慕容評拱手一禮。

只要慕容評帶頭,此事就成功一半。

遼東相對於中土的優勢在於,有一定的縱深,樑國的手一時半刻伸不過來。

石虎一統北國,幾十萬大軍,終究還是敗了。

而現在的樑國國力還沒超過當年的羯趙。

不過無論慕容恪說的多慷慨,慕容評始終不發一言,彷彿事不關己一般。

退朝之後,慕容恪方要離去,卻被一女官追上,媚眼如絲道:“大都督,太后……有要緊之事相商……”

這年頭中原都風氣開放,更不用說燕國。

兄終弟及,及的不僅僅是江山。

“天色已晚,吾尚有軍務在身,還望回稟太后,真有要緊之事,可朝會上商議。”慕容恪委婉拒絕。

真有大事,剛纔衆目睽睽之下,大可暢所欲言。

這不是慕容恪第一次拒絕可足渾氏的“邀請”……

第441章 陷阱第422章 疲國632.第630章 退役第204章 子弟761.第759章 問策第458章 捭闔第394章 滾刀肉第278章 戰起第319章 萬人敵第272章 雄心第257章 大敗第79章 攻心第4章 吃肉第148章 對策第55章 敗第769章 封第173章 許諾第223章 軍師604.第602章 翻船691.第689章 引薦532.第530章 果斷551.第549章 病重第10章 不妙第372章 不動735.第733章 圍742.第740章 小戰第139章 力戰582.第580章 請退第34章 誓680.第678章 西進第766章 不仁第198章 豪強546.第544章 冊封738.第736章 穩第64章 兵變第248章 名將第382章 出手第140章 墜馬第142章 籠絡629.第627章 附第345章 圍483.第481章 響應第97章 春第358章 妥協715.第713章 妥協第442章 宿敵第1章 序章第136章 取捨647.第645章 鼠輩632.第630章 退役第78章 來使673.第671章 將伐第770章 功第134章 悲涼第375章第175章 江東第191章 歸降第407章 折戟第58章 乞活第213章 亂年710.第708章 不變559.第557章 殞第260章 糧食第10章 不妙第25章 議事678.第676章 仇667.第665章 自污第268章 投歸第7章 回山第449章 降將第159章 仇第198章 豪強682.第680章 動向673.第671章 將伐第260章 糧食638.第636章 河套第335章 拜將第427章 利器471.第470章 推行第226章 江陵500.第498章 名士第430章 抵城694.第692章 請辭第398章 殘暴695.第693章 新政694.第692章 請辭第769章 封第164章 三樣第51章 對峙646.第644章 我詐第416章 風起493.第491章 靜氣第310章 魯口第440章 反其道第187章 柳暗484.第482章 牽制第7章 回山526.第524章 名正第405章 北使650.第648章 出擊
第441章 陷阱第422章 疲國632.第630章 退役第204章 子弟761.第759章 問策第458章 捭闔第394章 滾刀肉第278章 戰起第319章 萬人敵第272章 雄心第257章 大敗第79章 攻心第4章 吃肉第148章 對策第55章 敗第769章 封第173章 許諾第223章 軍師604.第602章 翻船691.第689章 引薦532.第530章 果斷551.第549章 病重第10章 不妙第372章 不動735.第733章 圍742.第740章 小戰第139章 力戰582.第580章 請退第34章 誓680.第678章 西進第766章 不仁第198章 豪強546.第544章 冊封738.第736章 穩第64章 兵變第248章 名將第382章 出手第140章 墜馬第142章 籠絡629.第627章 附第345章 圍483.第481章 響應第97章 春第358章 妥協715.第713章 妥協第442章 宿敵第1章 序章第136章 取捨647.第645章 鼠輩632.第630章 退役第78章 來使673.第671章 將伐第770章 功第134章 悲涼第375章第175章 江東第191章 歸降第407章 折戟第58章 乞活第213章 亂年710.第708章 不變559.第557章 殞第260章 糧食第10章 不妙第25章 議事678.第676章 仇667.第665章 自污第268章 投歸第7章 回山第449章 降將第159章 仇第198章 豪強682.第680章 動向673.第671章 將伐第260章 糧食638.第636章 河套第335章 拜將第427章 利器471.第470章 推行第226章 江陵500.第498章 名士第430章 抵城694.第692章 請辭第398章 殘暴695.第693章 新政694.第692章 請辭第769章 封第164章 三樣第51章 對峙646.第644章 我詐第416章 風起493.第491章 靜氣第310章 魯口第440章 反其道第187章 柳暗484.第482章 牽制第7章 回山526.第524章 名正第405章 北使650.第648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