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擴建艦隊

關外屯田,是泰昌的基本國策。

大明腹地能開墾的地方不多,爲將來計,他們要大規模的發展,只有從西北或者是東北這樣的地方謀求發展。

孫承宗到了東北以後,鑑於當時熊廷弼的速度過快,便選擇降速,開始建立有效的統治。

雖然當時沒有十分嚴重的問題,但是還是有風險在其中。

比如說駐軍過分稀釋,很多地方上百里都看不見一個士兵,那樣遭遇外敵的時候,土地丟失的很快。

或者即使人家趁着秋收時候,來一次搶劫,都會讓一年的辛苦白白浪費。

那樣的事情,謹小慎微的孫承宗不允許出現。

爲此,明軍向北推進的速度算是降下來。

但是,畢竟他們只是降速,並不是放棄,下邊的百姓早就意識到屯田的好處。

即使上邊催着他們往北的速度慢下來,但是已經習慣的百姓們,還在主動往北!

只要是他們入手的早,畫地佔好地盤,精心耕作之下,就能成爲流傳下去的農田。

這樣的機會在面前,沒有幾個人會放棄。

所以,一副奇特的畫面出現了,那些早早的遼東開始屯田的人們,紛紛選擇出擊,將家裡的老婆孩子留下,三五成羣的去北邊開荒。

等到農田到手之後,再琢磨着如何分配。

這樣一來,他們就專門成立了互助小組。

可以說是類似於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原型。

孫承宗最早聽到這樣的消息,認爲他們是在佔據土地,那樣雖然名義上農田數量增加,但是在看顧不到的情況下,產量肯定會下降,那不是他們想看到的情況。

這是孫承宗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不是支持那些農戶組成的互助小組。

第二個問題則是,黃臺吉終於要全面投降!

此前雖然建奴早早表示投降,但是黃臺吉則一直在跟明軍捉迷藏。

追擊他們的大軍,這幾年時間,行軍距離可以說有幾萬裡。

黃臺吉的屬下,越來越少,越打越是膽小。

剛開始還有很多人支援,但是隨着明軍的統治力度加強,其他人支援的力度越來越小。

後邊生活條件上升以後,對黃臺吉的支援就更小。

不是同宗同族之人,對黃臺吉爲首的那些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好感。

以前大家都窮,或許黃臺吉以及手下憑藉他們的舌頭還能忽悠衆人。

現在和明軍走的近的那些人,越來越好,而和黃太吉一起的殘兵,幾乎都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苟活。

兩相比較之下,說都不用說,人們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既然是黃臺吉真心要投降,孫承宗倒是將自己的想法寫成摺子。

現在基本上算是徹底征服遼東,黃臺吉投降以後,東北再也沒有像樣的對手。

其他部族,不管是科爾沁還是海西女真,被明軍摧枯拉朽以及日常剿滅黃臺吉殘兵的勢頭下,已經不敢有任何想法,現在都在老老實實的掙錢。

現在不管是探險隊還是去開荒的百姓,已經到了外興安嶺再往北的話,天氣過於嚴寒,冬天的時間太久,他們無法完成糧食收割,冬天就又會來臨。

所以,現在的條件,基本上已經是屯田的極限。

孫承宗建議,屯田開荒的事情到此爲止,接下來就是不斷消化並且完善的事情。

除此之外,他還建議,不能將建州部剩餘的人還和原來一樣聚集的留在東北,至少也要讓他們分散。

根據不同的情報來源,從外興安嶺向北,那裡還有廣闊的空間。

建議朝廷令女真人編成探險隊以及採伐隊,在高額獎勵下,令他們北出探險砍伐。

孫承宗的幾條建議,每一個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朱由校牢牢記着泰昌的話,如果他還沒有足夠的水平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去聽一聽內閣的意見。

內閣和六部主官,或許不是當下最聰明的那些人。

但是他們討論出來的事情,基本不會是最差的選擇。

孫承宗是鐵桿東林黨人,不過他和其他人也不一樣,從來不是將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所以其他人對他的意見都很尊重。

“熊大人,你此前在遼東,覺得怎樣?”

朱由校既然授權內閣討論,老方就先從熊廷弼開始,讓他介紹一些東北的具體情況,至少要保證孫承宗說的都是事情,沒有什麼額外演義的東西。

“閣老,孫大人所言不虛,我們此前就派人去試探過,過了三江口再往北,也會有一些上好的黑土地。但是問題就像是孫大人所言,那裡天氣過於寒冷,如果種下的東西,不能在大雪之前收割,都將會是白忙一場。”

明末,小冰河時期。

不是後世新世紀能比,在新世紀時候,耕種的地帶要靠北的多

對於這一點,方書安也算是清楚,孫承宗和熊廷弼說的都是事實。

沒有辦法,在農耕文明爲主的前提下,基本上三江口北邊的黑土地,已經是耕作的極限。再要往北,就需要進行篩選,選擇耐寒品種或者是快熟品種。

而對於現在農學研究基本爲零的大明來說,那十分不現實。

“至於農民互助小組的事情,我倒覺得那是不錯的辦法。”徐光啓提出自己的意見。

“東北人煙稀少,想要像內地一樣,每家每戶自主耕種,人手不夠。他們報團取暖,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此一來,我們甚至可以允許那些農田是集體所有。等到一兩代人之後,如果人口增加,家庭爲組織能負擔耕種的時候,再選擇像原來一樣,那也是不錯的辦法。”

對於農業合作護互助,徐光啓也保持肯定的態度。

此前他在下邊考察的時候,很多原始的作坊就是這樣,幾家在一起生產,各自算好股份,平常計算好工時,最後結算工錢。

靠着幾個家庭就解決了生產的問題,並且還都有收入,那真是十分有用的辦法。

前兩個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只有最後一個,就有些難度了。

建州部那些人,究竟要怎麼對付?

按照現在孫承宗的做法,是將明軍在西域的方法和此前在遼東的方案相結合,後邊他又加入了自己創新的東西。

“既然擔心建州部等人再次鬧事,那不如學着葉爾羌人,給他們兵器和族人,讓他們自己向西或者是向北,也很好!”兵部尚書說着自己的看法。

“崔大人,建州部和葉爾羌有多不同啊。建州部雖然後來造反,但是幾百年來,建州衛一直是我大明的領土。換句話說,他們和此事科爾沁、喀爾喀的地位差不多,甚至是更親近。這樣的人,我們現在將他們流放,那麼那些剛剛歸順的部族,他們會怎樣想?會不會認爲大明會卸磨殺驢?”

禮部的何宗彥提出來自己的想法。

現在好不容易解訣了蒙古草原的問題,如果因爲黃臺吉所部處理不好,再帶來動盪,就有些得不償失。

“不做探險隊,不西遷,難道還讓他們回去當老百姓?那不行,幾年的仗不是白白打了?要我說何大人你就是有些過分擔心。現在我們是兵強馬壯,拳頭正硬。像是建州部這樣的叛徒,雖然他們最後投降,但是該懲罰的還是要懲罰。要不然那些造反之人還以爲,我大明是個軟柿子,好對付呢。造反之後也沒什麼懲罰,那不是在鼓勵別人造反?”

何宗彥站在維護與其他部族關係的角度,趙煥則不是,他認爲,打勝仗就要你有打勝仗的樣子。

要是打完勝仗,腰板不挺直一點,那和不打勝仗沒有區別。

“你們兩個有什麼說法?”

李汝華看看站在隊伍末尾的方書安和孫傳庭。

他們雖然是兩個侍郎,但是被允許參與最高級別的會議,就是因爲朱由校年紀還小,有兩個同齡人心裡會穩定,不至於對老臣們的意見過於排斥。

“臣以爲,對待黃臺吉,應當是有些懲罰。不過麼,還要考慮到收買人心的事情,所以臣以爲,可以讓黃臺吉的族人去擔任狩獵隊或者是探險隊。不過給他們的銀錢麼,要安排的比當地人多一些。

這樣既能顯示出朝廷的懲罰,又能看出來,朝廷並不是針對他們。”

孫傳庭結合兩人的想法,總結出了自己的觀點。

李汝華想了想:“傳庭說的在理,建奴和黃太吉曾經背叛,對他們的懲罰必須有。給的價錢高一些,比普通務工的薪餉多一些,但是要比探險隊自己的收益低一些。在中間讓被人體會到朝廷的良苦用心就好。”

方書安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建議朝廷可以在東北組建大型國營農場!”他頓一頓繼續說:“前兩年糧食的情況,各位大人都見識過。如果農田都在商人或者是百姓手裡,他們他們趨利避害的想法就會一直存在。那樣造成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一年大賺、一年血虧。偏偏朝廷還難以調節,那樣的事情,不符合朝廷的利益。所以我建議組建聯合大型國營農莊,產權在戶部,主要長期生產各種糧食,並且可以不用保證賺錢,主要目的就是收集好儲藏糧食。”

對於合作化生產,方書安當然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開始佈局,爲時尚早。

但是幾年之後,就能看出來,事情變化之快,所以說,早早開始準備,沒什麼不好。

李汝華沉吟片刻,點頭表示同意,“去歲的糧價危機,導致朝廷應對過於被動,如果能有大片的農田掌握在手上。不管是高價還是底價,朝廷手裡有東西的話,別人想要威脅朝廷,還要想想自己手上的東西夠不夠。”

組建大農莊的事情,基本確定下來,具體細節就由戶部來組織。

說完此時以後,方書安並沒有停住,他自己遞上來一本奏章:“殿下,各位大人,這是下官的一個想法,還請殿下和各位大人看看。”

方書安拿出來的奏章,是組件一個新部門,一個和監稅司、督察院類似的部門,但是又有所不同。

這是他提議的另一個監察組織——廉政司!

監稅司有了,他是稅務的層面去查所有人,不管是地方官員還是商人,甚至是老百姓,監稅司都能檢查。

而廉政司的用途還有所不同,他們不屬於大明官員體系,而是一些吏員。

甚至於,選拔標準可以降低到舉人!

這些人專門調查貪贓枉法的事情,方書安的靈感還是後世港島的廉政公署。

這些人和監稅司稅官差不多,擁有調查權,常年出去進行調查。

但是他們相比起監稅司那些人,受到的約束更多,並且權利最小,都是年輕人。

將來晉升的方向,要麼就是在廉政司內部一級級往上,要麼就是繼續去參加科舉,或者是去學院進行深造。

總之選擇會很多,這也是方書安提方案的一向操作,不能讓辛辛苦苦做出貢獻的人們前路被堵。

“我認爲,書安的想法很好,可以大力推行!”

誰也想不到,第一個表示贊成的竟然是李鋕。

要知道,廉政司的工作內容嗎,很大一部分是分走了督察院的權利。

眼看衆人都望向他,李鋕搖搖頭,“你們不要以爲覺得會分走督察院的權利,實際上,發展到現在,御史們很多事情已經無能爲力。沒有接受過稅務賬目教育的御史們,根本就看不懂那些新式賬目,讓他們去查賬目,實在是爲難他們。再者說,御史的數目本來不多,如果爲了一個奏章,他們要去日以繼夜的調查,那麼一年拿不出幾個奏章。所以我認爲,有監稅司和廉政司這樣的部門,對於御史倆說,反而是重大利好。”

“既然各位都沒有意見,那麼今天的幾個事情,就這樣確定。我等聯名簽署請太子批示之後,交給陛下過目。”方從哲算是對事情進行總結。

“閣老,還有一事。”崔景榮說道。

“下官以爲,是時候擴建大明艦隊了!”

355 忍耐和銀子正相關503 穀賤傷農137 武器作坊失火562 殺人誅心103 騎兵敗了!033 真香現場364 一根手指的威力573 大事三件444 表面搶手的學生114 誰纔是遼東之王!370 面子與金錢!452 禽獸不如的方書安481 加速推進!595 馬祥麟的新火槍176 方書安寫的什麼東西!398 事態很嚴重557 更名費092 裝傻充楞的攻城461 誰還不是個狐狸535 買賣不好做啊281 他尿了!064 九淺一深325 保存食物的戰略方法224 萬曆昏死257 差異化競爭514 麥子的玄機347 別問要求,問就是活的、男的166 進考場381 集體搞斷袖429 李盡忠吃搶飯的原因459 堪比曹操的國公爺545 工業之母288 孫大人究竟幹什麼456 打開城門185 貴妃的算盤不好使281 他尿了!570 手指口述107 再戰界凡城313 實在是對手太狡猾!115 “臭不要臉”的明軍038 那裡有塊地,它又大又黑600 建設兵團515 王三會的黃粱夢336 初戰並不理想302 有故事的人395 問還是不問?都是個問題!589 錢越來越少543 張居正後人真相176 方書安寫的什麼東西!566 棉花的浴火重生259 大有可爲122 白桿兵面前,誰不是弟弟123 狂轟濫炸571 去西北!406 沒人權的方小嘍囉234 二次詭計414 忙碌的兵科給事中264 遼東訂單和對外貿易480 熊芷晴的身份問題246 老僧576 哈密城女守衛436 夢幻中的水晶宮481 加速推進!367 不是不選,而是不得不選244 盒子與試藥557 更名費585 仇敵的合作303 不如撿肥皂?199 國本之爭內幕474 全憑一張嘴108 熬翔154 不成樣子的示威102 祖大壽何惜死347 別問要求,問就是活的、男的420 巧記妙解圍152 取暖危機221 知道裝作不知道280 嘴上客氣380 中西結合戰甲116 心在滴血的建奴115 “臭不要臉”的明軍301 準備掙女人的錢209 帶上女打手135 熊廷弼有陰謀?243 亦臣亦友254 他一定還留着什麼後手!232 誰跟你說是選秀女了?336 初戰並不理想056 流民突顯(求推薦)261 三大織造246 老僧309 尖叫劃破寧靜591 半城煙火070 城下協議538 偏離了初心195 輿論之威588 罷考!009 多去青樓學習切磋093 兵者詭道也153柴碳風波
355 忍耐和銀子正相關503 穀賤傷農137 武器作坊失火562 殺人誅心103 騎兵敗了!033 真香現場364 一根手指的威力573 大事三件444 表面搶手的學生114 誰纔是遼東之王!370 面子與金錢!452 禽獸不如的方書安481 加速推進!595 馬祥麟的新火槍176 方書安寫的什麼東西!398 事態很嚴重557 更名費092 裝傻充楞的攻城461 誰還不是個狐狸535 買賣不好做啊281 他尿了!064 九淺一深325 保存食物的戰略方法224 萬曆昏死257 差異化競爭514 麥子的玄機347 別問要求,問就是活的、男的166 進考場381 集體搞斷袖429 李盡忠吃搶飯的原因459 堪比曹操的國公爺545 工業之母288 孫大人究竟幹什麼456 打開城門185 貴妃的算盤不好使281 他尿了!570 手指口述107 再戰界凡城313 實在是對手太狡猾!115 “臭不要臉”的明軍038 那裡有塊地,它又大又黑600 建設兵團515 王三會的黃粱夢336 初戰並不理想302 有故事的人395 問還是不問?都是個問題!589 錢越來越少543 張居正後人真相176 方書安寫的什麼東西!566 棉花的浴火重生259 大有可爲122 白桿兵面前,誰不是弟弟123 狂轟濫炸571 去西北!406 沒人權的方小嘍囉234 二次詭計414 忙碌的兵科給事中264 遼東訂單和對外貿易480 熊芷晴的身份問題246 老僧576 哈密城女守衛436 夢幻中的水晶宮481 加速推進!367 不是不選,而是不得不選244 盒子與試藥557 更名費585 仇敵的合作303 不如撿肥皂?199 國本之爭內幕474 全憑一張嘴108 熬翔154 不成樣子的示威102 祖大壽何惜死347 別問要求,問就是活的、男的420 巧記妙解圍152 取暖危機221 知道裝作不知道280 嘴上客氣380 中西結合戰甲116 心在滴血的建奴115 “臭不要臉”的明軍301 準備掙女人的錢209 帶上女打手135 熊廷弼有陰謀?243 亦臣亦友254 他一定還留着什麼後手!232 誰跟你說是選秀女了?336 初戰並不理想056 流民突顯(求推薦)261 三大織造246 老僧309 尖叫劃破寧靜591 半城煙火070 城下協議538 偏離了初心195 輿論之威588 罷考!009 多去青樓學習切磋093 兵者詭道也153柴碳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