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籠輕紗,綠水青山映彩霞。
柳絮飄飛隨碧水,桃花開遍滿人家。
漁舟唱晚歸帆遠,牧笛悠揚落日斜。
此處風光無限好,人間仙境似天涯。
幾天後趙玄帶着碧霄離開了京城前往江南,他們穿着凡人普通的裝扮,乘船而行欣賞着兩岸的美景。那如詩如畫的景色彷彿有一種魔力漸漸撫平了碧霄內心的創傷,她的臉色終於開始逐漸變得柔和,眼神中也透露出些許溫暖。
“喂,你穿成這樣,和我說付不出船錢,我看你這身衣裳是偷來的吧!”此時船家正在與一名年輕男子爭吵,這男子看着衣服穿的雍容華貴,卻一攤手一副無奈的表情。
“現在這世道,招搖撞騙的人可真不少。”碧霄冷笑道。
就在此時,那男子卻從懷中掏出了一塊金光閃閃的牌子!
船上看熱鬧的衆人和船家都驚呆了。因爲他們看到了這金牌上的花紋可是皇家專用的!
“你從哪弄的這玩意兒,你是皇宮裡來的麼?”船伕瞪大了雙眼望着男子:“這皇家的東西我可不敢收!這位爺,算了算了。您的錢我免了,您坐下吧您嘞!”
“嗨,都是身外之物,船家你拿着便是!”男子卻給的十分痛快。
船家只是擺手。
船上議論紛紛,有識貨的人認得此物,道:“這.....這個金牌好像是皇帝御賜的免死金牌,全天下總共也就只有一個!他怎麼會有!”
一旁正在吃瓜看熱鬧的碧霄此時倒是對這男子的身份產生了興趣。
趙玄對周圍的事情充耳不聞,也沒把這當一回事,拉着碧霄道:“這船上正好有棋盤,碧霄,咱們好久沒一起下棋了,來對弈一局吧!”
於是二人就來到船上棋盤處下起了棋來,但碧霄性格活潑跳脫,還沒走幾步就感覺棋已經被自己走死了,頓時覺得無聊,纔沒下一小會便嚷嚷着無聊不想玩兒了。
在二人剛開始下棋之時,剛纔那名有免死金牌的年輕人便甚爲感興趣,已來到他們旁邊觀棋了許久。
見碧霄不下了,他便向着趙玄一拱手道:“我見這位仁兄棋藝精湛,我也是個棋癡,見棋便手癢,不知可否與兄臺切磋一二。”
趙玄微笑做出了個“請”的手勢。
於是二人對弈,碧霄則在一邊觀望。
趙玄發現這個男子下棋的路子很野,不按常理出牌,很多步都是險招,但是往往又能絕處逢生、反敗爲勝。
趙玄很久沒有遇到這麼勢均力敵的對手了,不禁對這名男子感到欣賞。
然而,他也並不急於求勝,他依舊悠然自得地下着棋,時不時還擡頭欣賞一下週圍的景色,彷彿在享受這個美好的時刻,一邊與男子閒聊道:“這金牌乃是皇帝御賜之物吧,還可免一死,你這麼痛快的就要把這東西給船家,不心疼麼?”
男子聞言,輕輕一笑:“這金牌雖然珍貴,但對我來說卻並沒有什麼用處。我本就是閒雲野鶴之人,不喜歡被身外之物所束縛。而且,這金牌也並不能真正免除一死,它只是一個象徵而已。在我看來,人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是一塊金牌所能左右的。”
趙玄聽後,不禁對這名男子的灑脫和豁達感到欽佩。他笑問道:“兄臺真是高人,你這番言論甚至讓我都懷疑你是出家人了!”
男子哈哈一笑:“我倒是有出家的打算,但是家裡人不同意,紅塵俗事沒有處理完,怕是沒法出家!”
“哦?”趙玄此時到時被這男子勾起了好奇心:“仁兄,我正好偶然習得卜卦之術,若你不嫌棄,我爲你摸骨測算一下未來如何?”
男子欣然應允,於是趙玄站起身,來到男子身側,摸了摸他的身上的幾塊骨頭,發現原來此人居然也是有成仙的根緣!
“我敢斷言,若是有機遇,仁兄以後是能成仙的!”趙玄道。
“額,成仙?哈哈哈,若真能如此,那就借兄臺吉言了!”男子灑脫一笑,也看不出他對趙玄的話是信還是不信。
“對了,咱們聊得太投機,我都忘了問仁兄叫什麼名字了?”趙玄問男子。
男子微微一笑,說道:“在下姓曹,名佾。你也可以叫我景休!”
“曹佾,景休?好名字!”趙玄笑着說道,:“聽起來就像是皇親國戚的名字!”接着又指向碧霄:“這是我的...額....好妹妹,碧霄。”
碧霄在一旁聽着兩人的對話,也感到十分有趣。她發現這個曹景休不僅棋藝高超,而且性格灑脫,說話也很有意思。她不禁也對這個男子產生了好感。
趙玄與曹景休下棋下的開心,於是邀請道:“曹公子若是不嫌棄,上岸後可與我們一起同遊。江南風光無限好,正是遊山玩水的好時節。”
曹景休也是個隨性之人,當即答應下來:“那敢情好,有二位相伴,這趟江南之行定然更加有趣。”
碧霄見二人越說越投機,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她覺得自己像是被排除在外了。於是她插嘴道:“喂,你們兩個大男人,別光顧着自己聊啊,也說說我們女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嘛。”
趙玄和曹景休聞言,都忍不住笑了起來。趙玄打趣道:“碧霄,你是不是也想學下棋啊?我來教你如何?”
碧霄嘟了嘟嘴,說道:“誰要學下棋,那麼無聊。我是想說,這江南的風光這麼美,我們是不是應該多停留幾日,好好欣賞一下?”
曹景休迴應道:“那是自然,能與二位一起同行,小生也是榮幸之至!”
於是,下船後,趙玄、碧霄和曹景休三人結伴同行,開始了他們在江南的旅程。
一日傍晚時分他們來到了一座小鎮。小鎮依水而建,白牆黑瓦,古色古香。此時正是傍晚時分,炊煙裊裊升起,夕陽灑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這裡的景色真美簡直像是人間仙境。”碧霄由衷地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