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紫羅收蚩尤爲弟子,卻說那烈山氏拜多寶道人爲師,轉眼過了十幾年,曾經的嬰兒如今已經是成人。
這十幾年中,在多寶道人的培養下,爲烈山洗筋筏髓築基,讓其成就天仙之體,又自對烈山講道,烈山修爲突飛猛進,十幾年竟成就太乙金仙修爲,比起元始天尊幾個弟子都不差。
烈山從小心懷遠大,如今人族飛速發展,人口成倍增長,卻依然是以打獵捕魚摘野果爲生,慢慢的便難已維繫生活,許多人便餓死了。
又因洪荒兇禽猛獸甚多,雖然伏羲發明了漁獵之術,但還是不斷有打獵之人死傷的事情發生。烈山見人族生活困難,心中疾苦,卻無甚好的辦法,就親自外出打獵,以烈山此時的功力,飛越千山萬水也不過是等閒之事,那些平時人族不能到達的窮山惡水也阻擋不住他。有個這個主力之後,每天他一個人打到的獵物比全部落的還多,部落中的食物問題總算能暫時解決了。但是這遠遠不是烈山能滿足的,他的志向是讓整個人族都過的好起來。
由於烈山的相助,族人非常感激烈山,烈山聲望也越來越高,最後,部落首領推烈山做姜姓部落首領。
烈山做了首領,自是無時無刻的想辦法解決族人生活難題,便來問多寶道人:“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弟子雖然可代他們打獲獵物,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且我自己部落中人尚可照看,其他部落中人又如何度日呢?弟子苦思無法,肯請老師出言指點一番。”
“植物,不過具體要你自己去實驗。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植物也分好壞的。我這裡有一件法寶,賜予你防身,如此你便去吧。”多寶道人說完,拿出一尊小鼎,那小鼎名爲造世鼎,是多寶道人遊歷洪荒之時得到的一件靈寶,也就是後世的神農鼎。
第二天一早,烈山離開了部落,進入大山之中尋找能食用的植物。一天,一隻周身通紅的鳥兒,銜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飛在天空,掠過烈山的頭頂時,九穗谷掉在地上,烈山見了,拾起來埋在了土壤裡,後來竟長成一片。他把穀穗在手裡揉搓後放在嘴裡,感到很好吃。於是他教族人砍倒樹木,割掉野草,用斧頭、鋤頭、耒耜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種起了穀子。
烈山氏從這裡得到啓發:穀子可年年種植,源源不斷,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實選爲人用,多多種植,大家的吃飯問題不就是解決了嗎?那時,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草藥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誰也分不清。
烈山氏就一樣一樣的嘗,一樣一樣的試種,最後從中篩選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一年以後,姜姓部落周圍全都長滿了這五種植物待其成熟以後,便摘取下來食用,後烈山爲了存放方便,又發明了將種子曬乾存放的方法,如此,種子的流傳便更爲方便,漸漸的流向了其他部落。
那些部落聽說有姜姓部落不需要冒着危險去狩獵,不需要四處採摘果實,只要勤勞的耕做農田便可以吃飽肚子,於是紛紛舉族歸順,烈山的名氣也越傳越大,大家都叫其神農,意思爲神奇的農夫,其本名烈山倒被人忘記了。
爲了歌頌神農族長,各個部落中紛紛修建神農像,肩披樹葉,頭生雙角,手捧五穀,神農也被稱爲“五穀爺”,“農皇爺”。
從此之後,烈山就改名爲神農。
伏羲氏立都蒲版之後,便有意選取人皇繼承人,他考察人族品德高尚之人,給予重任,希望自己死後他們可以代替自己治理人族。
這一天,伏羲氏壽命已經不多,他便召集人族部落各長老,詢問道:“衆位以爲,我之外,人族誰能夠擔任人皇大位?”
這句話若是放在後世,說誰有資格誰就可能被斬頭,如今不同,人族推舉禪讓,人心還沒有後世複雜。
“烈山氏威望極高,於我人族有功勞,我推舉烈山氏。”老巫常道。
南聖、凰聖、九鳳等部落族長都聽命於計都,這些人早得到命令推舉烈山氏,是以他們沒有猶豫。
其他人又分別推舉出幾人,伏羲氏初開始之時點了點頭,中後期便眉頭緊皺,有人便道:“烈山氏年紀太小,難以擔當大任,我認爲人族人皇必須是德高望重之人,烈山氏的確有功勞,但是他年紀實在是太小了!他若當部落人皇,我不服!”
此人乃是燧人氏一族族長,遂人一族是人類最古老的種族之一,現場有四成部落是以燧人氏爲祖,遂人族長反對,那些部落也反對,神農的支持者超過一半,但這仍然不夠。
這一次大會不歡而散,伏羲留下老巫常和老燭龍等人,但聽伏羲嘆道:“我沒想到如今的人族竟然已經學會爭權奪勢了。”
老巫常道:“不提烈山氏的威望,如今烈山氏爲下一任人皇是那些大能認同的,阻止不了。”
伏羲氏嘆道:“可恨我壽命不多,最多半年便無法壓制自己的功德,必須吸收那些功德入體,到時我境界起碼是亞聖,再無插手人族大事可能!”
老巫常老燭龍等人面面相覷,那老巫常道:“不若如此,我親自去一趟媧皇宮請來燧人氏勸說遂人一族如何?”
這時,門外響起一個聲音道:“這一位道友不用了,這些天我觀察人族變化,已經明白燧人一族根源所在,幾位人族人皇長老,若是信得過我,不如讓我走一遭如何?”
門外走進一高挑女子,老巫常和老燭龍佈置的陣法硬是沒有阻止此人進入。
老燭龍警惕地打量此人,問道:“道友好高深的神通,如何稱呼?”
“本座鴻蒙主宰盤瑤,乃是得到這一片世界天道聖人旨意輔佐人族,也是計都教主讓我前來幫忙。”盤瑤道。
伏羲氏聞言道:“原來道友來自九重星界,若是道友願意出手,則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