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高升

胡慄和劉希玲婚約取消,然後隔了一天魏府就去劉府下聘,魏一辰和劉希玲要成爲夫妻,這件事情很快傳開,可也沒有讓京城百姓過多的驚訝。因爲這個結果,大家早就猜到了。

不過剛嫁到四皇子府做侍妾的孫芸心頭卻是佈滿了疑雲。好些事情和她記憶裡的都不一樣了,爲什麼。

前世,她記的五公主下嫁楊文錦,禮部尚書府的唐紫晴遲遲未訂親。傳聞這對錶兄妹之間有私情,左相府想要讓胡慄作劉府的女婿但是遭到了拒絕,半月後媒婆帶着胡家的聘禮到唐府下聘。最終胡慄娶了唐紫晴,而劉希玲最終是嫁給了太子。

可是今生呢,唐紫晴在楊文錦賜婚之後很快就和新科的榜眼李澤洋定親,胡家居然和左相府定親,而後又鬧出一連串的事情。孫芸不同情劉希玲,前世劉希玲是太子側妃趾高氣揚,如今看她過得不如意,心裡反而有幾分得意。

孫芸根據前世的情況,大膽猜測,胡慄可能是喜歡唐紫晴的,只是被人捷足先登了。不喜歡劉希玲,所以就設計然劉家裡子面子都沒了。

還記得前兩天,四皇子還感慨過,胡慄此人謀略過人,一直想拉攏但是苦於沒有方法。而且在前世,孫芸記的在自己去世前,胡慄確實是很風光,陛下病重太子監國。他幫助太子出謀劃策,是座上賓也是衆人巴結的對象。

孫芸就想啊,要是能把此人拉到四皇子的陣營,那麼就是一個極大的助力。要是成功了,四皇子也會對自己刮目相看的。

孫芸記的,前世京城根本就沒有李家。這一世好像是突然間冒出來的。

她讓人打聽了,那李家只是農民出身,雖說現在有錢了,可是在京城權貴的眼裡,毀了李家是輕而易舉易如反掌的事情。若是讓胡慄能抱得唐紫晴這個美人歸,說不定胡慄就能助四皇子完成大業。

孫芸想着自己要找個合適的機會把自己的推斷告訴四皇子,只有他坐上了至高無上的位置。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只是怎麼和四皇子趙佑恆說。但是要考慮一下,沒有合理的理由,自己的秘密就有露餡的可能。那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對於要挨餓受凍的大部分難民來說,只要能有棲身之所能有吃的活下去,一張賣身契真的沒那麼重了。好死不如賴活着,活着是最重要的。

墨焱沒幾天就給李雪兒送來了一疊賣身契。這些人的身份都是調查過的,大多都是貧苦的農民。

墨焱把人都帶到了李府門前。李雪兒挑了幾個本分的姑娘留下做丫鬟,剩下的都安排到莊子上去幹活。

李府的一切震撼着這些新收的下人,沒想到主家如此的氣派。這和他們老家那裡最富有的地主家一比,那地主根本是完敗。

留下做丫鬟的幾個姑娘。有膽怯的也有雀躍的,她們的神情,李雪兒都看在眼裡。李雪兒把這些人嫁給了香菱。“這些人交給你,要讓她們知道怎樣做好一個丫鬟。什麼事能做,哪些連想都不能想。”

李雪兒回屋後拿出筆墨攤開竹簡,她要寫一份下人要遵守的府規。凡是賣身契在李府的衆人都要遵守,一旦違反了規定,按府規懲處。

寫上幾條就停一下思考,想到了什麼就再記上幾條。等到晚上拿給李建業夫妻和李澤洋看的時候,這已經有一百多條了,包括方方面面。

李建業拿起竹簡這一條一條的看過來,真是面面俱到啊。“雪兒啊,有必要這樣嗎?”

之前沒有這些規定,家裡的下人也都很好,李建業覺得這規定是不是多餘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何況府裡的下人越來越多,若是沒有規矩約束着,難免以後不會出亂子。所以爹,我覺得妹妹想的對,這府規該有。”李澤洋支持妹妹的想法。

孫慧娘也覺得不錯,這府規不僅有罰還有賞,這日後就有了依舊,有功賞有過就罰,如此才能樹立起主人家的威信,便於管理。

李雪兒制定的府規蝶衣抄錄了n多份,讓李家上上下下都能知道府規,並且背誦下來記住了才行。

雖然條條框框的看着規矩多,但是隻要下人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沒有歪心思,就不會觸犯到府規。

李家的人都是善良心軟的,但是下人多了,李雪兒絕對不允許有欺主的情況發生。要是哪兒不開眼的幹違反了她制定的那些個府規,那對不起了,按照規定處罰,決不手軟。

京城外的難民聚集的越來越多,皇帝爲此事頭疼的很。

現在天氣好暖和,難民隨意搭個窩棚晚上就能湊合過去。可是過些日子天涼了怎麼辦,百姓沒個遮擋風雨的地方會凍死的。

雖然朝廷和不少人家都在施粥,可是這樣大的糧食消耗,又能支撐多久。就看城外施粥的大缸,那些粥都變稀了。

早朝時朝堂上爭論不休,可是最終也沒能拿出來一個解決辦法,說到底就是國庫空虛。受災的當地已經下旨開倉賑災,可是也支撐不了多久,糧食就沒了。京城的災民想讓他們返鄉,那也是需要銀子的。

而且災情拖延的時間久了,各種殺人放火、搶劫勒索的犯罪事件會增加,那個時候就更亂了。

皇帝自認爲還算的上是一個明君,也盼着世人稱頌流芳百世。可是如今災情未解,他是心煩氣躁。

太監總管常德見皇帝爲旱災之事整日連覺都睡不好,他這伴君左右也是心驚膽戰的,就怕做錯事說錯話,被責罰。可是有時皇帝就問到了他的頭上,他又不能不答。

“你說說,朕養着這些個文武大臣有何用,一點也不能爲朕分憂。”

常德心想。陛下啊,那些大臣不是不想分憂,可是那些建議您都覺得不好啊。您在朝堂上,天子一怒,大臣們哪個不害怕。

可他只是個奴才,這話哪裡敢說啊。“陛下,不如問問其他的大人。說不定有好主意。”

皇帝趙青霖一想。這話也有道理。除非大朝,平日裡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上朝議政。

“常德,你倒是提醒了朕。去翰林院宣今年入仕的幾個年輕人找來。”趙青霖想到了李澤洋,不知道他是否有好主意。

常德親自到翰林院傳旨,若是從前,像李澤洋這樣剛入朝爲官的。能有幸見到皇帝是榮幸。奸惡次數多了,就有機會給皇帝留下印象。於仕途有力。

可是這會大家就沒那高興勁了,誰都知道這幾天皇帝因爲災情的事情把文武百官都罵了。現在叫他們過去,準沒好事。

只有李澤洋依舊面色平靜,不管是否願意。衆人跟在常德的後面進了大殿。

這件事情不一會六部官員就都知道了,大家都在猜測這幾個初入官場的小屁孩一會就都會被轟出來。

也許是面對年輕人,皇帝表現的寬容許多。連續幾個臣子的建議他都很失望,於是這人也就一個個的被打發出來了。踏出了大殿門口的他們沒有沮喪反而覺得終於活過來了。剛纔在陛下面前感覺呼吸困難緊張死了。

人一次出來了,就剩下一個李澤洋在裡面了。不少人在打賭,這剩下的最後一個會多長時間被趕出來。

可是一盞茶的時間過去了,一炷香的時間到了,小半個時辰了,六部官員的眼睛都盯着勤政殿的動向。他們不相信一個剛進入翰林院的七品小官,難不成真有好主意,能比得上六部這麼多的大臣。

終於在勤政殿呆了大半個時辰的李澤洋出來了,很多人都好奇,這麼長的時間他都和皇帝陛下說了什麼。

李澤洋前腳剛回到翰林院,準備繼續手頭的工作,傳旨的太監就到了。

翰林院的官員跪了一地,然後就聽到太監那尖細的聲音。“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李澤洋心繫百姓,勤勞王事??今封爲正六品內閣侍讀。”

聖旨讀完了,一衆官員又跪在地上磕頭,“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澤洋從太監的手中接過聖旨,然後也從袖袋裡拿出一個荷包遞過去,裡面裝的是銀子。李雪兒準備的,給李澤洋在皇宮裡打賞用的。之前李澤洋還笑,李雪兒這是多此一舉,沒想到還真的派上了用場。

李澤洋這是升官了,還是正七品直接升爲正六品,連升兩級,好不讓人羨慕。大家這下子就更加好奇李澤洋都跟皇帝說什麼了,不然這一次談話就升官,也太說不過去了。

不過這內閣侍讀的位置也不是那麼好做的,表面看上去就是給皇帝讀讀書。而實際上皇帝也經常會拿一些事情詢問內閣侍讀的看法。做的好升官更快,做的不好哪天惹到了陛下,掉腦袋都是有可能的。

傍晚,李澤洋準備回家,在宮門口偶遇了曹振軒。

李澤洋升官的事情曹振軒也聽說過,自然是要恭喜的。“恭喜潤之兄高升。”

“曹大哥客氣了,我也是有些迷糊。我也就是對西部的旱災談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沒想到陛下突然間就下旨,我也是嚇了一跳。”李澤洋是真的沒有想到,因爲幾句話,自己就升官了。

曹振軒沒聽李澤洋說什麼,反倒是注意到了他的衣服料子。一樣的深藍色,一樣的花紋,和自己撿到的荷包是一樣的布料。

以前李澤洋穿這件衣服,曹振軒見過的,怪不得他那天覺得那個荷包那麼眼熟呢。

曹振軒心想,這荷包要真是李澤洋的,那自己是真撿對了,否則被其他人發現李澤洋可能會有麻煩。不過曹振軒也有疑問,那日李澤洋沒有去參加打獵的聚會,荷包怎麼會在那。

這路上也不是說事的地方,曹振軒摟着李澤洋的肩膀,“兄弟,今天你可是要請客的,好久沒吃到伯母做的菜了。今天我跟你回家。”

李澤洋只是以爲曹振軒想去吃飯了,“這個沒問題,曹大哥什麼時候來,都是歡迎的。”

李澤洋和曹振軒兩個一起回來的,李家的人也沒有太多意外。同朝爲官遇見很正常,而且曹振軒對李家人來說也不陌生。既然來了客人,孫慧娘特意吩咐廚房多加兩個菜。

李澤洋自己升官的事情告訴了家人。大家都很高興也很驚訝。

“怎麼這麼快就升官了。你去翰林院也沒多少日子啊。”李建業以前知道縣令是幹滿三年再升官,這都是朝廷的官,應該一樣吧。

“陛下今日問了我關於救災的事情。我就說了幾句。必須覺得還不錯,心情高興就給我升了官。”

李澤洋自己原先也覺得自己要在翰林院整理書籍,熬上三個月然後有了資歷纔能有所升遷,沒想到皇帝一高興。一句話他就是六品官員了。

“升官了是好事,今天高興。我去給你們拿酒,晚上喝一杯。”孫慧娘高高興興的去酒窖了。

曹振軒也是好奇李澤洋都和皇帝說什麼了,“潤之,你都給陛下提了那些建議。讓龍顏大悅。”

“說來慚愧,這有些主意還是和雪兒聊天的時候她提到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也就都說了。”

李澤洋是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李雪兒倒是覺得自己的幾句話能幫上忙很高興。至於曹振軒,用驚訝的眼神看着李雪兒。

李雪兒會射箭功夫好。廚藝好還會治病,知道她飽讀詩書棋藝精湛,沒想到她居然對政務也有所瞭解。

在曹振軒的眼裡,李雪兒就是讀不完的書簡。剛覺得自己對他有所瞭解了,就會有其他的才能被發現,讓自己眼前一亮爲之震驚。

“哥哥都和陛下說了什麼?”李雪兒也想知道答案。

“妹妹也也說過的,要想救災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錢糧。這些也是我們無能爲力的,所以我也沒提。我只是建議陛下,當前可以將難民組織起來開挖溝渠水庫,朝廷發放工錢或者管飯都是可行的。另外可以借糧食給百姓做種子,現在還能趕上冬小麥的播種。百姓可以來年收穫了再歸還糧食,總比地裡一直空着好。·········”

李澤洋的這兩點建議都是可行的,大旱之後也經常出現洪澇,現在開挖溝渠建水庫,一是防範了未來,二來也是在乾旱的季節起到蓄水的作用。而且百姓幹活給飯吃,如此就不會是白白養着一大羣閒人。

若是皇帝下旨借糧食給百姓對朝廷沒有損失,反倒讓百姓感恩戴德,記着陛下的好,收買人心。

不過李雪兒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李澤洋真正升官的原因應該是在冬小麥上。冬小麥沒有普及,只有八里莊附近的農民跟着李家學種冬小麥,再就是之前還在李家屯的時候在李雪兒的要求下,李建業種過一次。

李雪兒記的很李澤洋提過,受災的幾個地方地理位置是在李家屯和八里莊之間的,氣候也應該是如此的,冬小麥在那個地方十有*是能種植的。

李澤洋是個心裡裝着百姓的,這樣的事情他是不會攔着的。

“哥哥,陛下是不是問了不少冬小麥的事情?”

李澤洋聽到李雪兒的問話點頭肯定,“陛下很是重視的樣子。”

李雪兒心想,不重視纔怪了。冬小麥在很多的地方都能種植,如此一來,很多地區的作物都可以從一季作物變成兩季作物,增加了糧食產量,這可是個大事。

李雪兒心想,這皇帝也真是個小氣鬼,升了官職就不知道賞賜點金銀珠寶。

皇帝是真的窮了,他賑災的銀子都在發愁呢。

不過李雪兒也想到了另外的一個問題,冬小麥的第一次種植,如果用春季播種秋季收穫的小麥,產量會較低。因爲麥種不適應冬季的寒冷,很多麥苗都死掉了。但是第二年在用冬小麥作麥種,問題就少了很多。

“哥哥,這件事情既然已經提出來了,那你就跟陛下說我們願意捐贈五萬斤冬小麥的麥種。”

五萬斤小麥,這也是不小的數量。做臣子的如此爲皇帝考慮,估計皇宮裡的那位是非常高興的。

再加上李家有個醬油作坊,很多人都眼紅。此次捐贈麥種也算是散財了,李家也顯得大氣。這在百姓中的名聲也有了,再有人想動李家怎麼也要掂量一下。

李澤洋恍然大悟,“還是妹妹考慮的周到,當初八里莊和附近的村民種冬小麥的時候,也是在咱們家換的麥種。”李澤洋還記得,但是還有不少的鄉親覺得都是小麥沒什麼不一樣的,結果到了收穫的時候,產量可是差得多了,不一樣。

曹振軒在一旁聽着,大致也瞭解了情況。李澤洋這是真的沒有私心,心裡裝着百姓。李雪兒更是大氣,一句話就捐出去五萬斤小麥。而且李雪兒都沒說和父母商量,這麼大的事情就決定了。

李建業一直在一旁安靜的聽着,他也是贊成的,“準備麥種的事情我來安排,看着那些難民,我就想起了咱們當年的苦日子,當時多希望能有人幫一把。如今咱們有這個能力了,就幫一把別人。”

這個時候,孫慧娘帶着丫鬟又端來兩個菜。丫鬟也把李蘭兒叫來了,大家熱鬧的吃了一頓飯。

“好久沒喝到葡萄酒了,還真是想念。”曹振軒喝了一口酒,讚歎不已。

李建業很是自豪,“我不是吹牛,就這葡萄酒沒人能釀的比這個更好了。你既然喜歡,走的時候帶上一罈。”

“求之不得啊。”曹振軒趕緊的答應。

酒足飯飽,只有曹振軒和李澤洋兩個人在花園裡,曹振軒的小廝平和遠遠的守着,確保沒人偷聽。

曹振軒把之前撿到的那個荷包拿了出來,“李兄,這個是你的嗎?”

李澤洋定睛一看,卻是是自己的荷包。他也是前兩日剛發現荷包丟了的,他懷疑當時掉在了莊子上,但是不肯定。

“這個曹大哥是在哪裡撿到的?”

李澤洋既然這樣問,曹振軒就知道這東西是他的。“在胡家的莊子上的花園裡撿到的,可是據我所知,那日的聚會你推了沒去。”

李澤洋相信曹振軒的爲人,既然把荷包還給了自己,那就說明沒有惡意。“東西是我的,我也的確到過那個莊子。只不過我不是自願的,而是被人綁架到那裡。”

李澤洋把自己中迷藥被綁架的事情簡單的說了,曹振軒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你以後小心些胡慄。你和他還有什麼過節嗎?”

李澤洋搖頭,“我都不認識他,談何來的過節。”

曹振軒心想也是,兩個人壓根就沒什麼交集。再想想前後發生的事情,曹振軒可以確定,要是李澤洋當時沒能逃的了,現在和唐家的婚約估計就沒了,要改娶劉希玲了。

“實說就你出來的,你妹妹嗎?”

李澤洋點頭,也沒必要隱瞞。就把李雪兒救他的事情說了,不過坑了魏一辰的事情一字未提。

曹振軒第一個反應想到的也就是李雪兒,他之前沒有得到消息說李澤洋被綁架的,那就說明有人將事情隱瞞了。李雪兒是敢的,不讓父母知情擔心,自己一個人行動。不過曹振軒真的是要佩服李雪兒,竟然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找到李澤洋的蹤跡。

曹振軒的一個心事了了,心情不錯的帶着一罈葡萄酒回府了。李澤洋把人送走,直接去找李雪兒了。

李雪兒也是沒想到,竟然會有一個荷包不小心遺落了,也是自己不小心。多虧是曹振軒撿到了,要是讓劉家人發現了,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真的是要謝謝曹振軒,李雪兒想着他既然喜歡喝葡萄酒,明天就再讓人送兩壇去給他。

曹振軒提醒小心胡慄,李雪兒也覺得那天的事情是胡家所爲。李雪兒真想看看這個胡慄是何方人物了,狡詐的很。他爹還真的是沒給他起錯名字,胡慄,狐狸,狡猾的很。

(感謝西南來客贈送香囊,感謝keppra贈送財神錢罐,鞠躬致謝。今天六千字大章,求票。)(。)

第197章 定親第141章 爲情所困第251章 新婦第124章 左相和定王第26章 甦醒第364章 查賬第242章 李雪兒的決定第369章 來訪第二百一十二章第122章 李建業歸來第79章 回信第145章 才女和玉米第7章 麻雀第164章 示威第402章 收養第75章 如此回禮第127章 羊肉第330章 進山第117章 湊巧第259章 一月之期第三百九十五章第143章 救急第69章 謝恩第137章 尊貴的客人第294章 身世第170章 反抗第132章 有驚無險第375章 盛會第100章 殺敵第329章 特殊的禮物第88章 酸第105章 安頓第207章 哄騙第295章 心疼第134章 大儒第95章 落榜和傳聞第72章 再次相遇第2章 偏心第59章 青磚第343章 回李家第356章 捉拿第288章 回憶第152章 差一點出事第279章 希望第60章 再入魏府第359章 死訊第二百一十五章第347章 病情第246章 相見第二百一十四章第327章 溫姨娘之死第413章 悲傷第332章 出嫁一第156章 反擊第177章 算計和軟禁第247章 兵敗第393章 感謝第286章 兌現第7章 麻雀第二百二十六章第391章 逆轉第360章 探監第二百七十七章第316章 小黑屋第319章 憤怒第48章 災情加劇第318章 收網第89章 醋第105章 安頓第361章 確定第178章 行動第376章 有喜第111章 歸家第64章 “造假”第95章 落榜和傳聞第202章 喬遷第102章 出發第33章 報喜第275章 禁地第112章 高中第42章 澆地第246章 相見第二百二十六章第59章 青磚第172章 表哥表妹第101章 解毒第409章 捐了第144章 巧合第257章 暗處的敵人第三百九十五章第387章 封地易主第二百三十章第190章 殿試第279章 希望第153章 感動和大賣第二百二十六章第186章 逃第131章 開業和山楂第252章 反擊第405章 滿月
第197章 定親第141章 爲情所困第251章 新婦第124章 左相和定王第26章 甦醒第364章 查賬第242章 李雪兒的決定第369章 來訪第二百一十二章第122章 李建業歸來第79章 回信第145章 才女和玉米第7章 麻雀第164章 示威第402章 收養第75章 如此回禮第127章 羊肉第330章 進山第117章 湊巧第259章 一月之期第三百九十五章第143章 救急第69章 謝恩第137章 尊貴的客人第294章 身世第170章 反抗第132章 有驚無險第375章 盛會第100章 殺敵第329章 特殊的禮物第88章 酸第105章 安頓第207章 哄騙第295章 心疼第134章 大儒第95章 落榜和傳聞第72章 再次相遇第2章 偏心第59章 青磚第343章 回李家第356章 捉拿第288章 回憶第152章 差一點出事第279章 希望第60章 再入魏府第359章 死訊第二百一十五章第347章 病情第246章 相見第二百一十四章第327章 溫姨娘之死第413章 悲傷第332章 出嫁一第156章 反擊第177章 算計和軟禁第247章 兵敗第393章 感謝第286章 兌現第7章 麻雀第二百二十六章第391章 逆轉第360章 探監第二百七十七章第316章 小黑屋第319章 憤怒第48章 災情加劇第318章 收網第89章 醋第105章 安頓第361章 確定第178章 行動第376章 有喜第111章 歸家第64章 “造假”第95章 落榜和傳聞第202章 喬遷第102章 出發第33章 報喜第275章 禁地第112章 高中第42章 澆地第246章 相見第二百二十六章第59章 青磚第172章 表哥表妹第101章 解毒第409章 捐了第144章 巧合第257章 暗處的敵人第三百九十五章第387章 封地易主第二百三十章第190章 殿試第279章 希望第153章 感動和大賣第二百二十六章第186章 逃第131章 開業和山楂第252章 反擊第405章 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