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少見的快速調整

張大坤代表省委,和譚常軒交換意見,主要就是關於西林市班子成員的調整問題,兩人都是省委副書記,不過,張大坤是代表省委的,所以,從態度上來說,譚常軒還是需要表現出來一定的尊重的,再說了,在省委領導的排名上面,張大坤也是在譚常軒的前面的。

譚常軒內心還是有些怨氣的,按照道理說,這樣的談話,應該是盧雲峰親自出面的,不過,盧雲峰不出面,有些話,譚常軒就好說一些了,反正這次的人事調整,譚常軒知道,省委的意見已經明確了,自己只不過是可以出一些怨氣,但是,不能夠小看這樣的談話,自己表明了態度,也讓省委和盧雲峰明白,今後有關西林市班子成員的調整,還是需要自己最先提出來意見的。

張大坤說話的語氣是公式化的。

“譚書記,有關西林市班子調整的事情,省委的意見是儘快進行,一方面有利於西林市的工作開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出於整體工作的考慮。。。”

張大坤的話語,譚常軒沒有特別注意聽,他需要說出來自己的意見,無論怎麼樣,都要讓盧雲峰和省委明白,在這次的調整上面,自己是被動的,不滿意的。

“張書記,西林市委已經研究了,決定推薦曾靜同志爲西林市副市長的候選人,楊海澤同志爲公安局常務副局長的候選人,希望省委認真考慮西林市委的意見,正如張書記所說的,我們是從西林市便於開展工作的角度出發的,西林市是大城市,熟悉情況的同志能夠更快的熟悉所有的環境,當然,市委服從省委的決定,一定會做好西林市的各項工作的。”

“譚書記,西林市委的意見,省委已經知道了,不過我認爲,班子中間融入新鮮的血液,更加有利於開展工作,當然,省委還要具體的研究,西林市的班子如何調整,以省委最終研究的意見爲準,我們都是從西林市的工作角度出發的,希望西林市能夠建設的越來越好,西林市在西山省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省委在考慮西林市班子的時候,是非常慎重的。”

譚常軒看了看張大坤,看來張大坤和自己談話,是做好了準備的,不過,譚常軒也是不示弱的。

“張書記的意見是很對的,我考慮的是,今後儘量從西林市的區縣和市直單位負責人中間,提拔幹部,這樣可以激發大家工作的積極性,當然,我說過,服從省委的決定。”

談話是在張大坤的辦公室,等到譚常軒離開辦公室之後,張大坤拿起了電話,盧雲峰到北京去開會了,是有關黨代會的一些籌備工作的相關安排會議,每個省市的主要負責人,都到北京去開會了。

“盧書記,我和譚常軒同志交換意見了,看來,譚書記還是有些看法的,對省委這次的調整,不是很滿意,依舊是堅持西林市委研究出來的意見,不過譚書記也表示了,會服從省委的決定的。”

“嗯,我知道了,既然這樣,我們就不要耽誤了,我回來之後,就召開常委會,研究西林市和其他一些人員調整的事情,組織部做好相關的準備,會議召開之前,你和相關的同志通報一下意見,我已經和鍾林同志交換意見了。”

“好的,我馬上就着手辦理,相關的考覈材料已經全部完成了。”

一天之後,盧雲峰迴到了西山省。

張大坤和高天貴帶着考覈材料,專門來給盧雲峰彙報,盧雲峰已經通知了鍾林,鍾林很快到了盧雲峰的辦公室,兩人一同聽取考覈情況的彙報。

鍾林知道一些情況,在西林市班子調整的事情上面,鍾林知道,省委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見,主要就是譚常軒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上次召開書記辦公會的時候,鍾林就發現了端倪,按說譚常軒是西林市委書記,意見是非常重要的。鍾林也知道,這次的調整,是盧雲峰直接提出來的調整意見,可被調整的幾個人,都是德陽市的領導幹部,這裡面就有着一些蹊蹺了。鍾林雖然工作繁忙,但相關的情況,還是需要掌握的。

鍾林一直都對徐少傑有好感,徐少傑在德陽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鍾林認爲是不簡單的,能夠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讓德陽市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可不是隨便誰都能夠做到的,特別是徐少傑招商引資取得的成績,鍾林是很欣賞的。

徐少傑提拔到西林市出任市長,也是有些出乎鍾林的預料,按照道理說,徐少傑是應該調離西山省的,因爲先期的推薦,是這樣的意見,徐少傑能夠直接進入省委常委的領導班子,但後來徐少傑出任了西山省副省長、西林市市長。

鍾林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奧妙,說實話,西林市這幾年的發展,鍾林不是很滿意,西林市的財政收入雖然和中央財政直接掛鉤,但是,財政收入的總額是記在西山省的總數範圍內的,西山省的經濟狀況,在全國只是中游水平,最近幾年,隨着一些省市的迅猛發展,西山省漸漸有滑坡的跡象,而西山省財政收入增加,在全國能夠進入前列的希望,大部分都在西林市。譚常軒還是有一些能力的,但是,和前任比較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徐少傑對西林市發展所提出來的幾條很關鍵的意見,鍾林完全同意,特別是對西林市的定位,建設成爲中南地區的龍頭城市,這樣的定位是非常準確的,所謂的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目標太過於宏大,暫時達不到這樣的目標。要知道,城市發展的目標調整了,規劃也就跟着調整,鍾林對徐少傑很是看好,可惜的是,在具體的工作中,貫徹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鍾林感覺到了徐少傑和譚常軒之間的不合拍,但鍾林暫時不會發表任何的意見,畢竟徐少傑到西林市的時間不長,目前還沒有完全瞭解情況,再說了,譚常軒在西林市工作了很多年,有着牢固的基礎,徐少傑還是要從大局出發,從維護西林市的穩定出發,如果西林市的班子出現了不團結和內

耗的情況,那將嚴重影響西林市的經濟發展速度,這是鍾林不願意看見的。

這次西林市班子和公安局負責人的調整,鍾林感覺到了不尋常,鍾林其實也有些矛盾的,幾個候選人,誰都知道是徐少傑提出來的,因爲錢大志、李明以及孫健波都是在德陽市工作的,而且這三人在淮揚市也跟隨徐少傑一起工作,徐少傑調到德陽市之後,將三人調整到德陽市工作,現在,徐少傑到了西林市,又想着將三人調整到西林市工作,鍾林知道,譚常軒一定會想盡辦法提出來反對的意見,恐怕這次的調整,會在西林市買下一顆定時炸彈。

鍾林感覺有必要和盧雲峰交換一下意見,既然馬上就要研究西林市班子調整的事情了,該說的話,鍾林是要說出來的。所以,在彙報開始之前,鍾林表示,自己有寫意見,想着和盧雲峰交換一下,於是,彙報就推遲了一會。

“盧書記,有關這次西林市班子和公安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的調整事情,我是完全同意的,西林市需要有新鮮的成員進去,這方面我不多說了,有一件事情,我有些擔心,所以,提前說一下。”

“老鍾,有什麼意見儘管說出來,我們共同來商議。”

“這次省委提出來的調整意見,譚常軒同志好像有着不小的意見啊,我考慮,是不是注意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免得留下了一些後遺症,譚常軒同志在西林市工作多年了,有些情況,我們不得不考慮啊。”

“老鍾,謝謝你說出來這樣的意見,有關這方面的情況,我早就考慮過了,西林市這幾年的發展,中規中矩,但一直都沒有取得突破,你知道,西林市在西山省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西山省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寄希望於西林市啊,西林市要成爲中南地區城市發展的龍頭,又何嘗不是我們西山省的龍頭啊,如果西林市能夠取得長足的甚至是超越性的發展,可以想象,全省都能夠得到莫大的發展和好處的。”

盧雲峰說到這些話語的時候,鍾林頻頻點頭。

“城市發展步伐的快慢,領頭人是非常重要的,徐少傑同志的能力,你我都是清楚的,淮揚市、德陽市的發展,已經足以證明一切,如今,徐少傑到了西林市,也是想着做出來一番成績的,可我們要給徐少傑同志發揮的空間啊,在我們黨內,存在一些不好的情況,比如說一言堂,比如說拉幫結派的事情,這些是無法避免的,譚常軒同志在西林市工作的時間太長了,我認爲譚常軒同志是很有能力的,但也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如果西林市幹部的提拔,總是在本地進行,不能夠吸取新鮮的血液,你想想,最終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盧書記,我知道了,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我建議,儘快研究西林市班子調整的事情,黨的十七大馬上就要召開了,各省市的班子調整,也正在進行中,西山省也要抓住這個契機,調整好班子。”

彙報進行很順利,盧雲峰和鍾林都完全同意省委組織部提出來的調整意見,加上張大坤也是完全同意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林市的班子調整,就完全定下來了。

對於西林市委上報的候選人,盧雲峰也說出來了意見,既然西林市委對曾靜同志和楊海澤同志的工作很肯定,省委組織部可以多注意這兩名同志,在適當的時候,調整到重要的崗位上面去。鍾林表示同意。

譚常軒萬萬想不到,西林市委提出來的候選人,會是這樣的結局,當然,曾靜和楊海澤的調整,不會馬上進行,但這已經預示着,兩人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離開西林市。

盧雲峰可不是軟柿子,既然譚常軒表現的過於了,盧雲峰也會想到辦法的,只不過現在就要看徐少傑的表現了。

省委很快召開了常委會,通過了錢大志、李明以及孫健波的任命。

省委常委會召開之前,徐少傑接到了盧雲峰親自打來的電話。

徐少傑知道,第一步已經成功了,錢大志、李明和孫健波都調整到了西林市,徐少傑並沒有特別的高興,萬里長征纔開始第一步,而且,走出的這一步,已經徹底得罪了譚常軒,接下來,譚常軒會有什麼樣的舉措,徐少傑暫時預計不到,但後面的工作,一定是有些坎坷的,徐少傑的總體想法,是西林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和譚常軒之間的博弈,或者是權力的爭奪,最終的目的是爲了有權力之後,更好的建設西林市。

徐少傑給自己選擇了一條最爲艱難的路途,一方面要應對來自譚常軒的挑刺,一方面要推動西林市高速發展,這不是簡單任務。徐少傑想的很多,選擇這樣的道路,不是徐少傑所請願的,有着太多的變故和不確定性,徐少傑從來不願意做無把握的事情,可目前的情況,徐少傑沒有其他的選擇,官場上有很多的爭權奪利,從一定的意義上說,這不完全是壞事情,有些想着做事情的領導,爭取權力,是爲了更好的開展工作。

不過這個社會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不管你有着多大的能力,也不管你有多大的雄心壯志,達到了目的,纔算是真正的成功。

徐少傑有些悲哀,自從西林市班子和公安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調整的事情提出來之後,譚常軒的態度是明顯改變了,在不同的場合,都表現出來了不滿,有的時候,甚至不顧及到影響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徐少傑沒有想到,譚常軒是省委副書記,是黨的高級領導幹部了,至少要有涵養,至少要將很多的事情裝在心裡,至少要維繫表面上的團結,可譚常軒沒有做到這一點,徐少傑想到了劉宏,想到了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的那句話。

省委常委會通過錢大志等人的任命的時候,譚常軒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到了這個時候,譚常軒不會繼續發表意見了,畢竟盧雲峰是省委書記,自己還是要服從省委的領導,既然省委的意見已經明確了,自己的意思也表達出來了,繼續說也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了。

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遷第432章 白長林的教誨第392章 臨時的人事調整第228章 自然的異動第468章 幹部人事調整第846章 風波驟起(5)第482章 談話第13章 立碑第9章 未來價值取向第772章 徐少傑的脾氣(4)第531章 核心和心腹第333章 驚人的秘密第489章 面對親情(2)第253章 解套第859章 全新的局面(1)第84章 你情我願第518章 交心談心第620章 中央黨校學習第466章 突然的調整(2)第376章 奇怪的養生之道第203章 出其不意(1)第899章 接二連三的事情(2)第791章 麻煩第391章 人各有志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206章 絕佳機會(2)第880章 馬留良的意見(1)第575章 意外的招商(2)第195章 不一般的嫉妒第273章 淮揚市班子的調整第529章 好大喜功的貓膩第144章 高層的風聲第40章 彙報第8章 舞會經歷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469章 丁原的及時教誨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778章 頻繁的拜訪(5)第824章 該堅持就要堅持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444章 驚人的交代(1)第857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2)第244章 幹部的抉擇第246章 官大一級壓死人第348章 處理的分歧(2)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235章 不平靜的春節(2)第33章 不準玩學生妹第90章 小人第467章 惱人的機構改革第304章 特殊的理解第667章 宣傳的誤區(1)第377章 黨校畢業論文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481章 那些感動人心的事情第167章 微服私訪第364章 唐文俊的分析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509章 意外的客人第855章 考察團第650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3)第372章 省直單位的調整第889章 周玉波的理解第729章 徐樹昆的視察(1)第225章 黃海濤的機會第383章 田家家族第658章 領悟第782章 分工的變化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456章 楊晨的級別第274章 惱人的開發區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268章 陳目標的精闢理論第443章 針鋒相對第564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6)第565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7)第170章 沙隆縣的勢力第836章 張勳的彙報(2)第519章 觀念的統一第693章 模棱兩可第492章 鄒文滔的驚詫第820章 謝志偉的臭棋(1)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480章 背後的故事第151章 想不到的事情(3)第297章 舌戰羣賢第742章 心腹的心思第807章 家事和爲貴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456章 楊晨的級別第276章 老幹部的怒火(1)第755章 徐少傑的建議(4)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378章 徐竹心的電話第576章 意外的招商(3)第731章 徐樹昆的視察(3)第537章 令人惱火的車禍第700章 生死較量(1)
三百五十三章 市委的搬遷第432章 白長林的教誨第392章 臨時的人事調整第228章 自然的異動第468章 幹部人事調整第846章 風波驟起(5)第482章 談話第13章 立碑第9章 未來價值取向第772章 徐少傑的脾氣(4)第531章 核心和心腹第333章 驚人的秘密第489章 面對親情(2)第253章 解套第859章 全新的局面(1)第84章 你情我願第518章 交心談心第620章 中央黨校學習第466章 突然的調整(2)第376章 奇怪的養生之道第203章 出其不意(1)第899章 接二連三的事情(2)第791章 麻煩第391章 人各有志第416章 順藤摸瓜第206章 絕佳機會(2)第880章 馬留良的意見(1)第575章 意外的招商(2)第195章 不一般的嫉妒第273章 淮揚市班子的調整第529章 好大喜功的貓膩第144章 高層的風聲第40章 彙報第8章 舞會經歷第188章 提前的調整(1)第469章 丁原的及時教誨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778章 頻繁的拜訪(5)第824章 該堅持就要堅持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444章 驚人的交代(1)第857章 預料中的不同意見(2)第244章 幹部的抉擇第246章 官大一級壓死人第348章 處理的分歧(2)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235章 不平靜的春節(2)第33章 不準玩學生妹第90章 小人第467章 惱人的機構改革第304章 特殊的理解第667章 宣傳的誤區(1)第377章 黨校畢業論文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481章 那些感動人心的事情第167章 微服私訪第364章 唐文俊的分析第498章 宣傳的誤區第509章 意外的客人第855章 考察團第650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3)第372章 省直單位的調整第889章 周玉波的理解第729章 徐樹昆的視察(1)第225章 黃海濤的機會第383章 田家家族第658章 領悟第782章 分工的變化第265章 淮安市市委書記第456章 楊晨的級別第274章 惱人的開發區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540章 不妙的大會第268章 陳目標的精闢理論第443章 針鋒相對第564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6)第565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7)第170章 沙隆縣的勢力第836章 張勳的彙報(2)第519章 觀念的統一第693章 模棱兩可第492章 鄒文滔的驚詫第820章 謝志偉的臭棋(1)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480章 背後的故事第151章 想不到的事情(3)第297章 舌戰羣賢第742章 心腹的心思第807章 家事和爲貴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456章 楊晨的級別第276章 老幹部的怒火(1)第755章 徐少傑的建議(4)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378章 徐竹心的電話第576章 意外的招商(3)第731章 徐樹昆的視察(3)第537章 令人惱火的車禍第700章 生死較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