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徐少傑的建議(5)

上下級之間的關係,想着要搞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說通過幾句話的交談,下級對上級表決心了,就想着能夠親密無間,那也太小看官場上的文化了,過於懷疑官員的智商了,上下級之間,要真正做到志同道合,是很難的,有的通過了長時間的結交,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當然,對於有些貪官來說,僅僅就是看見了下級送來錢財的多少,至於爲人到底如何,屬於次一步關心的問題了。

張勳是宏源市市委書記,宏源市在隴南省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基本上相當於西山省的淮揚市這樣的地位了,要知道,淮揚市的幾任市委書記,最終都是得到了提拔的,所以說,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徐少傑認爲,能夠擔任宏源市市委書記的人選,最終也是會得到提拔的。如今張勳所處的尷尬地位,徐少傑略爲有些清楚,在宏源市擔任主要領導,在省委領導中間,沒有堅強有力的支持者,會顯得異常艱難。

徐少傑看人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憑着直覺,在他從政的這麼多年,有過不少的心腹,包括錢大志、李明、楊晨、樑超等等,在西山省,徐少傑有着很不錯的基礎,甚至是調整了一個地方任職,都可以將以前的部下帶過來繼續跟隨工作,可到了隴南省,沒有這樣的條件了,現實也是不允許的,徐少傑必須要擯棄這樣的想法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只能是在工作中慢慢發現人才。可徐少傑也需要打破常規。

如果說按照以前的老思路,要在工作中間、或者是生活中間,徹底瞭解,慢慢來結交人才和發現人才,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爲徐少傑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了,在縣裡工作的時候,很好結交人,因爲你自身的地位也不是很高,做事情或者是說話的時候,可以隨意一些,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就是你準備要賞識或者提拔的人才,地位也不會是很高,甚至兩人在一起喝酒的時候,喝醉了還會說一些平時不敢說不想說的話,但是到了省委領導的職位上面,就不會遇見這樣的事情,你身邊的人,或者能夠長期接觸的,基本上都是廳局級以上的領導,這些人經過了長時間的磨礪,早已經有着圓滑的本領了,說話都是非常注意的,也絕對不會在領導的面前發飆,察言觀色的能力是非常不錯的。

徐少傑必須要變通,那種追求完美的想法,要徹底拋棄。

想明白了這些,徐少傑開口說話了,他沒有直接回答張勳提出來的請求。

“張書記,我是第一次到宏源市來視察工作,當然,這也是我到隴南省工作以來,第一次到下面瞭解情況,這次在啓明縣遇見的事情,說起來還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我們的公安機關,在這件事情裡面,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事情的前因後果,想必你也是瞭解的,具體應該怎麼處理,的確值得考慮,下午啓明縣委政府要專門彙報的,到時候我們看看,坐下來商議具體應該怎麼處理。”

張勳的臉上出現了略爲失望的神色,徐少傑是看在眼裡的。

“張書記,在啓明縣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是要批評你的,雖然說你是市委書記,但是,對下屬的管理,要求他們認真工作,要求他們盡職盡責,要求他們以羣衆利益爲重,爲羣衆做好服務工作,是你的職責,在宏源市下轄的啓明出現了這樣的事情,說明宏源市有些幹部沒有做到這一點,你有責任。”

“當然,你的責任有大小,我並不是說你要負全部的責任,剛纔我一直都在思考,啓明縣出現這樣的事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宏源市委市政府以及啓明縣委縣政府究竟有什麼考慮,我不相信市縣兩級的領導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如果說知道了這樣的情況,考慮應該怎麼樣來進行打擊和整頓,如果說這類的情況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些普遍的,那是不是說明,我們的黨委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啊。”

徐少傑的語氣輕柔,但是,說出來的話語,卻如同鋼針扎着張勳,讓張勳感覺到坐立不安,啓明縣出現的問題,不是什麼稀奇事情,在宏源市其他的地方,一定也是有類似的問題發生的,張勳曾經想過打擊和整頓,奈何條件不成熟,所以遲遲沒有動手,現在問題爆發出來了,張勳無法躲避,只能是承擔相應的責任,可這責任會有多重,張勳不知道。

“徐書記,這是我的工作沒有做好,我接受您的批評,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間,一定想辦法予以整頓的。”

“呵呵,我相信,你應該是早就注意到這些方面的問題了,到房間裡來了,你沒有避諱啓明縣出現了問題,那好,你說說,是怎麼考慮的,面對恃強凌弱以及權錢勾結的問題,準備用什麼樣的手段來進行打擊和整頓。”

張勳稍微沉默了一會,要回答徐少傑提出來的問題,並不是什麼艱難的事情,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張勳感覺到特別的困難,因爲省委書記歐陽雲濤的認識和要求,限制了張勳的思路,物質和精神是統一的兩個方面,可歐陽雲濤過分強調了精神,忽略了物質,張勳感覺到無能爲力,雖然說擔任了市委書記,在執政的時候,完全可以貫徹自身的理念,但張勳沒有支持,也就不敢放手大膽的做事情,如果出現了半途而廢的情況,比不開始還要悲慘,這方面的教訓,張勳是很清楚的。

“徐書記,我以前計劃過,準備在適當的時候,整頓幹部作風的,不過我擔任宏源市市委書記的時間不長,目前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啓明縣發生的事情,在我的預料之中,又是在預料之外的,在您的面前,我必須要說實話,坦誠的說出來一些個人的認識,我個人認爲,不僅僅是在宏源市,包括在隴南省,都存在一個較爲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官商結合的問題,說嚴重一些,就是錢權結合的問題。”

張勳用餘光看了一下徐少傑,在徐少傑的面前直接說到這樣的話題,已經帶有賭徒的味道了,徐少傑剛剛到隴南省,張勳相信,沒有人會和徐少傑說到這些事情的,包括杜順平和張曉軍,張勳瞭解兩人,杜順平比較圓滑,機會不合適的時候,不會說到這樣的話題,張曉軍的級別和資歷都不夠,更不會說到這些話題。張勳沒有把握,不知道徐少傑會有着什麼樣的想法,但是,這是張勳的機會,他不會錯過,一定要珍惜,不能留給徐少傑好的印象,也只能怪自身的運氣太差了。

“早在九十年代,隴南省因爲經濟條件差,那個時候,很多幹部到南方去考察了,覺得南方人會做生意,而且個人都是很富裕的,加之上面有一些鼓勵幹部個人停薪留職去創業的政策,也是爲了減輕財政的負擔,所以,隴南省下面的市州,包括縣市,有不少人停薪留職,下海經商了,不過商場和機關還是有着一些不同的,下海經商的人,能夠獲取成功的不多,不過在一段時間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不少的幹部利用在單位上的資源和關係,慢慢的獲得了成功,賺到了錢,後來政策再次發生了變化,絕大部分的幹部都回到機關上班了,但幹部經商的這種習慣,卻在隴南省遺留下來了。”

“後來,不管上面做出來什麼樣的要求,隴南省沉湎於經商中間的幹部,還是不少的,而且這些經商的幹部,往往都是有着一些能力的人,到如今,經商的幹部,或者是公開的,或者是暗地裡的,導致了官商不分的情況很是突出。”

“我到宏源市之後,也發現了這些問題,想着大力開展整頓工作,但是,因爲很多的條件不成熟,而且幹部經商的事情,總是能夠找到很好的理由,幹部本人不會出面,在幕後操縱,所以,致使整頓的工作不好開展。”

“如今,啓明縣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想着,趁着這個時機,對宏源市幹部經商、官商勾結以及錢權交易的情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頓。我想過了,雖然這項工作的開展難度很大,但是,如果我們長期放任不管,今後會出現很大的麻煩,甚至可能影響到政府的威信、政策的貫徹等一系列的事情。”

張勳說完這些話,看着徐少傑,當然,張勳不是那麼明目張膽的看着徐少傑,而是帶有一絲的堅決、一絲的期盼。

徐少傑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但是,對張勳說出來的這些情況,還是比較認同的,各地都有這樣的情況,只是嚴重程度不相同,這類的問題,必須要整頓,但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動手整頓,牽涉到的是幹部的利益,說的不客氣一些,是統治階級的利益,一定會遇見很大的反彈,如果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很難預料到結果。

歐陽雲濤的認識,徐少傑也是知道的,大部分還停留在精神領域的認識,對幹部的看法,依舊是要多做貢獻,對待教育幹部的辦法,依舊是要多做思想工作,要求幹部不能過分的追求物質待遇。不能說歐陽雲濤的認識不對,這樣的認識,依舊是如今官場上,不少領導幹部認識的主流。

徐少傑的看法不同了,或許是徐少傑年輕,接受到的教育不同,眼界也要開闊一些,徐少傑總是覺得,歐陽雲濤拿幹部和農民、下崗職工進行比較,不是很合適,農村裡面的很多農民,一輩子辛辛苦苦,想到的就是子女不要繼續在家裡種田,要走出去,要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要吃公家飯,農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爲他們的潛意識裡面,認定了幹部就是和農民不一樣,如果說要求幹部總是和農民比較,總是和下崗職工進行比較,那幹部還有什麼樣的工作動力,混的連農民都不如了,連下崗職工都不如了,還那麼辛辛苦苦的讀書幹什麼。這裡面還牽涉到一個社會認識的問題,社會發展了,人們究竟應不應該追求幸福的生活,政府工作的最終目的,不就是想着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嗎。

雖然張勳沒有說,但是,徐少傑感覺到,張勳的認識,和自己有着一些相似之處,從張勳的話語裡面,徐少傑已經明白了,張勳想着做一番事情,最大限度的整頓存在的官商不分的問題,但張勳沒有動手的契機,或者是氛圍。

徐少傑忽然想到了,可以支持張勳,在宏源市做出來試點,整頓幹部的作風問題,看看究竟會遇見多大的阻力,徐少傑知道,要開展這樣的工作,首先必須要保證幹部職工的待遇,排除某些貪官的事情不說,普通公務員的收入,特別是基層普通公務員的收入,徐少傑還是清楚的,大舅韓慶善的孫子已經在恩明縣參加工作了,在財政局工作,每月的檔案工資,只有800多元,加上所有的福利待遇,才1000多一點,給自己打了好幾次的電話,都說是不想在財政局做了,工資太低了,韓慶善也給自己打電話,說是要孫子一定要堅持,在單位上班,至少是旱澇保收的,工資雖然低了一些,以後的形勢好了,工資總是會調高的。

社會上對公務員有着不少的誤解,說到公務員,總是認爲收入是很高的,動輒就是每年10萬以上,徐少傑也不知道這些傳聞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某些掌握了實際權力的領導,每年的收入是不好說的,但這畢竟是少部分的人,大部分的公務員,還是拿着工資本分的生活的,家裡的條件根本就不好。

想到了這些,徐少傑開口了。

“張書記,你的想法是不錯的,認識很有見地,對於如今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我們要想辦法解決,不能讓老百姓寒心,必須要樹立政府的威信。”

稍微停頓了一下,徐少傑說出來了關鍵話語。

“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優秀的、具有競爭力的組織,都必須爲其中的組織成員創造良好的物質和精神基礎,如今是物質社會,做每一件的事情,都離不開錢,這點我們是不需要避諱的,所以組織裡面的成員,或者是我們的幹部職工,他們的第一追求,還是物質利益,他們的第一目的是爲了生活,爲了養家餬口,甚至說是爲了賺錢過好日子,如果我們忽視了幹部職工的物質利益,僅僅依靠着精神層面的鼓勵,是難以凝聚人心的,我們這個組織,是缺乏凝聚力的,重視幹部職工的利益,使我們的責任。”

“時代變化了,我們的認識也應該跟着發生變化,這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一種認識吧,從這個層面來說,幹部職工經商,可能也是有着一定的理由的,但幹部經商,總體來說,是弊大於利的,幹部職工手裡掌握了資源,擁有了關係,動用了關係,就造成了競爭的不平等,就產生了腐敗,所以說,這種風氣,必須要整頓,對於權錢交易的行爲,更是要嚴厲打擊,不能夠有絲毫的縱容。”

第200章 不一樣的春節(2)第73章 捉姦計謀第717章 義無反顧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767章 大病救助(2)第843章 風波驟起(2)第817章 高層對決(1)第155章 北京之行(2)第208章 第一次絕唱(2)第359章 奇怪的舉報信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78章 工作佈置第398章 暗線第398章 暗線第682章 帽子太大了第716章 不要遮羞布第180章 算計和反算計第369章 省委調整的變化第683章 人心(1)第372章 省直單位的調整第502章 不尋常的彙報第126章 購物卡第187章 清洗的前奏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633章 第一次的分歧第709章 塵埃落定(2)第316章 突如其來的上訪第610章 絕對想不到的內幕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807章 家事和爲貴第644章 農民工子弟學校碼字的一些說明必看第720章 尷尬的聽證會(1)第891章 人心不可測(2)第583章 命案(7)第197章 幹部管轄權限第851章 重大調整(3)第775章 頻繁的拜訪(2)第62章 劉志華的辦法第507章 項目的奧妙(1)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307章 忙亂(2)第544章 高衛的真心話第865章 必須召開的歡送會第77章 波瀾第247章 反腐倡廉會議第69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873章 劉志國的辦法第119章 面對**(1)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398章 暗線第533章 難得的機會(1)第536章 都有辦法第388章 淮安市班子配備的建議第106章 座談會第769章 徐少傑的脾氣(1)第521章 在商言商第562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4)第193章 新的征途第519章 觀念的統一第750章 啓明縣的規矩(2)第757章 徐少傑的建議(6)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549章 地盤論(1)第792章 陳復禮的機會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586章 鬥智鬥勇(3)第634章 確定秘書第253章 解套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900章 奇怪的告狀信(1)第731章 徐樹昆的視察(3)第582章 命案(6)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372章 省直單位的調整第274章 惱人的開發區第358章 溫情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888章 丁原的再次提醒第432章 白長林的教誨第514章 心思不可琢磨(3)第211章 大項目第627章 西山省副省長第589章 薛明貴的掙扎第332章 有關考察的安排第559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1)第554章 雷霆手段(1)第647章 爲了大局第88章 水泥廠的風波(1)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486章 淡定第548章 兩路引發的騷動第736章 調整的風波(1)第693章 模棱兩可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
第200章 不一樣的春節(2)第73章 捉姦計謀第717章 義無反顧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209章 第一次絕唱(3)第767章 大病救助(2)第843章 風波驟起(2)第817章 高層對決(1)第155章 北京之行(2)第208章 第一次絕唱(2)第359章 奇怪的舉報信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78章 工作佈置第398章 暗線第398章 暗線第682章 帽子太大了第716章 不要遮羞布第180章 算計和反算計第369章 省委調整的變化第683章 人心(1)第372章 省直單位的調整第502章 不尋常的彙報第126章 購物卡第187章 清洗的前奏第609章 絕不到中紀委工作第633章 第一次的分歧第709章 塵埃落定(2)第316章 突如其來的上訪第610章 絕對想不到的內幕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807章 家事和爲貴第644章 農民工子弟學校碼字的一些說明必看第720章 尷尬的聽證會(1)第891章 人心不可測(2)第583章 命案(7)第197章 幹部管轄權限第851章 重大調整(3)第775章 頻繁的拜訪(2)第62章 劉志華的辦法第507章 項目的奧妙(1)第12章 張紹才的豪爽和顏玉環的心細第307章 忙亂(2)第544章 高衛的真心話第865章 必須召開的歡送會第77章 波瀾第247章 反腐倡廉會議第69章 我不是故意的第873章 劉志國的辦法第119章 面對**(1)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398章 暗線第533章 難得的機會(1)第536章 都有辦法第388章 淮安市班子配備的建議第106章 座談會第769章 徐少傑的脾氣(1)第521章 在商言商第562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4)第193章 新的征途第519章 觀念的統一第750章 啓明縣的規矩(2)第757章 徐少傑的建議(6)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549章 地盤論(1)第792章 陳復禮的機會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586章 鬥智鬥勇(3)第634章 確定秘書第253章 解套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900章 奇怪的告狀信(1)第731章 徐樹昆的視察(3)第582章 命案(6)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372章 省直單位的調整第274章 惱人的開發區第358章 溫情第125章 舞廳裡的風波第888章 丁原的再次提醒第432章 白長林的教誨第514章 心思不可琢磨(3)第211章 大項目第627章 西山省副省長第589章 薛明貴的掙扎第332章 有關考察的安排第559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1)第554章 雷霆手段(1)第647章 爲了大局第88章 水泥廠的風波(1)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486章 淡定第548章 兩路引發的騷動第736章 調整的風波(1)第693章 模棱兩可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