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隴南省省委書記(1)

中組部考查組結束了在隴南省的工作,離開了,最後的通報情況,所有的省委省政府領導都參加了,包括歐陽雲濤,會上,張部長代表考查組,感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簡單通報了相關的情況,歐陽雲濤和徐少傑都講話了。整個的過程,波瀾不驚,考查組離開的同時,歐陽雲濤也回去學習了。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到了八月份,這個時候,招商引資工作的成效開始顯露出來了,啓明縣的苗寨,已經完成了第一期的工程,正式對外接待遊客了,第一批大型的遊客,來自於香港,他們都被苗寨的規模震撼了,第一個團體,竟然在苗寨逗留了兩天的時間,配合着苗寨的開發,宏源市在旅遊事業上面,也做足了文章,啓明縣還有古代時候修建的道觀,也被修葺好了,迎接來客,而且這些道觀的修建地點,都是在山裡面,走上山之後,頗有一覽衆山小的滋味,所以,這第一次的迎接遊客,顯得非常的成功。

第一個香港的遊客團隊,在宏源市遊玩了五天,他們一路上都留下了讚美的話語,香港的戴老闆,早就做足了功夫,在香港的報紙上面宣傳,在中央電視臺做廣告,可謂是投入了大筆的資金,可回報也是豐厚的,源源不斷的有遊客到啓明縣來了,短短一個月時間,根據旅遊局的統計,來到啓明縣苗寨的遊客,已經超過了10萬人次。這纔剛剛開始。誰知道後面,隨着苗寨聲譽的擴大,會面臨着什麼樣的情況。

шωш ★ttκa n ★C○

苗寨引發的最大轟動,還是來了五批次的外國旅遊團隊。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就是華林市的外國人,都不是很多,更不要說是縣城了,第一批次30人的M國的旅遊團來到了苗寨,引發了很多人的圍觀,這些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顯得很是熱情。而且,他們對於苗寨的景色,以及道觀的景色,更是入迷。一個外國遊客,在聽到導遊介紹了苗寨木門的傳奇之後,對着木門,一口氣照了一百多張照片,每一個印記。他都照下來了。

得到巨大好處的,是啓明縣附近的老百姓,剛開始,老百姓缺乏經商的意識。任憑不少的外地人進來,在風景區周圍兜售紀念品。不過,沒有幾天時間過去。不少人就發現了,旅遊團對當地的土特產很有興趣,在苗寨吃了一些當地的特色菜餚之後,甚至有些遊客,直接進入了附近農戶的家裡,詢問是不是有這些特色菜餚的材料出售。

縣委縣政府抓住了機遇,開始組織老百姓,形成加工本地土特產的初步產業,爲遊客兜售這些產品,國輝煌直接負責這件事情,他的要求也是很明確的,自身的定位是山裡人,山裡人需要的是純樸,要用適當的價格,贏得回頭客。

徐少傑到啓明縣去了兩次,啓明縣的旅館,全部都住滿了,這可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問題,苗寨附近的賓館,還在建設過程中,有部分投入使用了,不過,就算是賓館修建好了,也不可能完全滿足需要的。

這是一種最好的發展模式,但也是其他地方難以學到的,整個的隴南省,如此規模的苗寨,也就是這裡一處了,旅遊帶來的收入,見效快,而且不存在多大的污染,應該說,全國的很多地方,都在想方設法開發旅遊資源,但是有着啓明縣這樣好條件的地方,還是不多的。

宏源市市委書記杜順平做出來了一件大事,他專程到了北京,請來了國家旅遊局的領導,對啓明縣苗寨進行了鑑定,在戴老闆的大力支持下,國家旅遊局很快開始啓動對啓明縣苗寨景區評選星級活動的程序,在參觀了所有配套設施建設以後,旅遊局的領導暗示,這裡很有可能獲得五星級景區的資格。

其次的影響就是在華林市和會原市了,會原市的電子廠,投產是很快的,電子廠的廠房,屬於環保型的廠房,遠沒有鋼筋水泥房屋建設那麼麻煩,而且電子廠是逐步的投入生產的,蓋好了一批廠房,就可以開工生產了,剛剛上任不久的龍江南,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招商引資工作上面,開通了諸多的綠色通道,爲企業辦好各類手續,如今,不大的會原市,已經集中了不少的外來人口,流動人口明顯的增多,這也就意味着消費的增加了。

實力最爲雄厚的還是李明峰,當初,建議李明峰在華林市投資,徐少傑也是有着一些想法的,隴南省需要門面的工程,這種企業,李明峰是完全可以做好的,在華林市的工業區裡面,李明峰最大的廠房建設完成了,已經開始安裝機器,準備投產了,而且,在李明博的影響下,有幾家加工企業,也逐漸的進駐了華林市工業區,原來門可羅雀的工業區,一下子開始變得熱鬧了。

這些情景的出現,無疑是徐少傑最願意看到的,而且,在八月初的時候,上一次來到隴南省的中央領導人,再次蒞臨隴南省,這一次,中央領導人看見了興建和已經開始投產的企業,看到了啓明縣苗寨,包括宏源市制藥廠和酒廠,中央領導人笑着說身邊陪同的歐陽雲濤,這些以前的成績,爲什麼不拿出來宣傳,看看現在,徐少傑就是會利用,讓外地的企業家看了宏源市制藥廠和酒廠的情況,大家心服口服,願意在隴南省投資了。

中央領導人說出來的,當然是笑話,但是,話語中間,已經毫不掩飾對徐少傑的讚賞,這位領導人,據傳,在換屆的時候,要接任最高領導人的,他對徐少傑的讚譽,就顯得非同一般了,不管是誰。都會相信,徐少傑的下一步,肯定是無比輝煌了。

中央部委的負責人,也開始源源不斷的來到隴南省。特別是國家發改委的領導人,來得次數最多,也是最受歡迎的客人,這一次,國家發改委的領導和相關負責人來到隴南省,是真真正正的落實項目的,隴南省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樣的時候,配套設施的建設,就顯得異常重要了,憑藉這隴南省自身的能力。明顯是有些力不從心的,中央領導已經明確表態了,發改委的領導實地看見了情況,在審批項目上面,當然會向着隴南省傾斜了。

到了九月。徐少傑好不容易能夠清閒一下了,周玉波已經基本熟悉了省委的工作,日常的事物,徐少傑都是要求周玉波處理的。至於省政府的工作,重點是劉開林在處理日常的事物。這個時候,徐少傑已經很李明峰聯繫了。考慮爲隴南省引進跨國集團的想法了。

徐少傑的重點工作,還是在經濟上面,周玉波說到的幹部管理的事情,徐少傑已經召開省委常委會,按照周玉波提出來的意見去實施了,至於說這個過程中間,處理和處分的幹部,級別都不是很高,徐少傑基本上沒有注意到,具體的工作,都是周玉波在全面負責。徐少傑的精力有限,再說了,徐少傑的性格就是這樣,做事情的,願意大膽的給下面的幹部授權,做到完全的放手。

九月中旬,徐少傑接到了中組部武聖軍打來的電話,要徐少傑兩天之後,趕到北京去,有事情要商議。

此時,各省領導的調整工作,已經在慢慢開始了,不過,徐少傑還是沒有想那麼多的,自己出任省長,還不到一年的時間,難道這麼快的時間,就出任隴南省省委書記,徐少傑有些不敢相信,認爲不會有這麼快的速度。

接到了電話之後,徐少傑迅速到北京去了,幾個月的時間以來,徐少傑實在是要忙於工作,到北京開會,一般情況下,都是周玉波和劉開林參加的,徐少傑基本上沒有離開隴南省,他也想着去看看家人了,徐雯婉放暑假的時候,唐婉柔帶着,到北京去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下飛機之後,隴南省駐京辦的人早就在機場等候了,因爲沒有其他的事情,所以,徐少傑直接到了妹妹徐蘭的家裡去了。

事先打了電話,韓慶娥、徐蘭、田慶亮、徐義傑、柳曉梅等人,都在家裡等候着,看見了這麼大的陣勢,徐少傑也是有些吃驚的。這是徐少傑沒有想到的,如今,徐少傑的身份和地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了,在家裡,也是有着很高威望的,加上徐少傑低調的態度,就更加能夠贏得家人的認可。

韓慶娥有大半年的時間,沒有看見徐少傑了,所以,在徐少傑進門之後,韓慶娥就一直看着徐少傑,她發現,徐少傑的頭上,已經能夠看見白頭髮了,41歲的年紀,就出現了白頭髮,可見徐少傑是非常操心的,就是比徐少傑大四歲的徐義傑,都沒有白頭髮。

韓慶娥有些心疼,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永遠需要父母的疼愛。

“少傑啊,你的工作太辛苦了,還是要多注意身體啊,看看,你都出來白頭髮了,你才40出頭啊,這個家,全靠你撐着,我看着心裡疼啊。”

“媽,不要這麼說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爸爸離去的時候,吩咐我的話語,我一直都是記着的,我一直都很後悔,小的時候,太不懂事了,讓爸爸承受了那麼多,我們子女盡孝的機會都沒有了。”

“少傑,你的表現,你爸爸一定是非常滿意的,雖然他看不見了,但是,我想,他一定是知道的。”

二十餘年的時間過去了,韓慶娥一直都是單身,不願意找老伴,徐少傑曾經和徐義傑、徐蘭商議過,覺得母親一個人,實在是有些孤單,想着給母親找個老伴,但是,韓慶娥堅決不同意,拒絕了子女這樣的安排。後來,徐少傑從徐蘭那裡得知了真實的情況,因爲徐少傑的身份特殊了,在官場上,而且是一步步的往上走,在這樣的情況下,韓慶娥不願意給徐少傑增加負擔,不願意周圍出現一些其他的說法,所以,堅決不同意繼續找一個。

徐少傑得知了這樣的原因之後,沒有繼續給母親做工作了,那個年代的人,思想上的認識,本來就有着一些不同的地方,有自身的堅持,加之韓慶娥想到了徐少傑的事情,不同意找老伴,這樣的決心,一般人是說不動的。從那以後,徐少傑要求徐蘭和徐義傑,一定要孝敬母親,要給母親一種溫暖的感覺。

“媽,不要想那麼多了,我的工作上的事情,到家裡來了,就不要說了,哥,你的生意還是不錯吧,這裡和西山省比較起來,是不是要強很多啊。”

“的確強多了,主要是好車很多,西山省沒有那麼多的好車,再說了,有徐老師和高司長的照顧,生意上是不用愁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計劃在最近一段時間,繼續擴大一下修理廠的規模,只不過年紀大一些,不想那麼操心了,少傑,你也要注意身體啊,我看你的樣子,瘦一些了,精神還是很好的。”

徐少傑笑了笑,徐義傑修理廠的生意,是不用說的,有了方方面面的照顧,比在西山省的時候,還要好,最近,柳曉梅的家人也決定了,準備跟着到北京來,畢竟西山省的生意,在衆人都離開之後,要差一些的。

“蘭蘭,現在的工作怎麼樣啊?”

“我還好的,哥,你要多注意啊,我們的工作,很輕鬆啊。”

徐蘭現在已經是報社的中層幹部了,不需要每天都外出去採訪了,坐在辦公室裡面,的確清閒了很多,當然,這一切,與徐少傑和田慶亮都是有着關係的。

田慶亮在一邊,一直都看着徐少傑笑,現在,田慶亮已經是某地級市的市長了,據說這一次,很有可能出任市委書記的,雖然和徐少傑不能夠比較,但是,這樣的年紀,能夠到如此的位置,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哥,我很好,沒有你的事情那麼多,我還在想着,能不能到隴南省去啊,如今,隴南省的名氣大起來了,誰都知道了,隴南省的經濟,開始高速發展了,以前的那種貧窮的帽子,在不長的時間,就要徹底甩掉了。”

徐少傑哈哈大笑,田慶亮到底是官場上的人,知道該怎麼說話,不過,這是在家裡,徐少傑也不會掩飾那麼多的感情。

“沒有那麼簡單的,操心啊,以後,你就會知道的。”

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755章 徐少傑的建議(4)第640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277章 老幹部的怒火(2)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307章 忙亂(2)第673章 冰災(2)第783章 當頭棒喝第743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395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1)第828章 遲來的視察(1)第169章 必要的妥協第279章 老幹部座談會(1)第23章 憤怒的情緒(1)第903章 牽一髮動全身(2)第410章 不一般的恐嚇第810章 山雨欲來(2)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820章 謝志偉的臭棋(1)第344章 策略的調整第459章 傳聞和影響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590章 說情者第757章 徐少傑的建議(6)第543章 項目帶來的異動(2)第107章 拜年得到的信息第90章 小人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236章 市政府領導的調整第761章 事與願違(3)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222章 驚人的代價第573章 香港考察(3)第56章 運籌帷幄(1)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635章 當選市長第668章 宣傳的誤區(2)第60章 整頓村務第718章 班子到位第402章 審計風暴(4)第76章 許雲飛的精明第751章 啓明縣的規矩(3)第633章 第一次的分歧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746章 視察工作(1)第350章 不一般的市委常委會(1)第675章 表彰的分歧第455章 教育盲區第507章 項目的奧妙(1)第490章 秘書的問題第226章 劉宏的思路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658章 領悟第164章 孫勇的情況第23章 憤怒的情緒(1)第752章 徐少傑的建議(1)第337章 潰敗的防線(1)第632章 潛在的影響第819章 高層對決(3)第107章 拜年得到的信息第301章 市委的意見第299章 心腹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474章 圈內圈外第500章 寒心的對比(1)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876章 特殊考覈第752章 徐少傑的建議(1)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208章 第一次絕唱(2)第744章 食堂的遭遇第437章 信訪接待日(3)第31章 大三的騷動第628章 德陽市的班子第788章 省委黨校的講話(2)第50章 駐點工作第23章 憤怒的情緒(1)第198章 囂張的拜年第197章 幹部管轄權限第564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6)第470章 市長夫人的架子第161章 上任之後的瑣事第92章 你不懂女人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907章 粉墨登場(1)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646章 實際的難題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233章 水電站的工程不能動第108章 丁原書記的秘書第776章 頻繁的拜訪(3)第740章 低調上任第458章 糊塗和精明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216章 幹部的選擇第66章 一連串的事情第94章 優勢
第538章 幹部作風第755章 徐少傑的建議(4)第640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277章 老幹部的怒火(2)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307章 忙亂(2)第673章 冰災(2)第783章 當頭棒喝第743章 盧雲峰的態度第395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1)第828章 遲來的視察(1)第169章 必要的妥協第279章 老幹部座談會(1)第23章 憤怒的情緒(1)第903章 牽一髮動全身(2)第410章 不一般的恐嚇第810章 山雨欲來(2)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820章 謝志偉的臭棋(1)第344章 策略的調整第459章 傳聞和影響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590章 說情者第757章 徐少傑的建議(6)第543章 項目帶來的異動(2)第107章 拜年得到的信息第90章 小人第700章 生死較量(1)第236章 市政府領導的調整第761章 事與願違(3)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222章 驚人的代價第573章 香港考察(3)第56章 運籌帷幄(1)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793章 不是容易的事情第635章 當選市長第668章 宣傳的誤區(2)第60章 整頓村務第718章 班子到位第402章 審計風暴(4)第76章 許雲飛的精明第751章 啓明縣的規矩(3)第633章 第一次的分歧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746章 視察工作(1)第350章 不一般的市委常委會(1)第675章 表彰的分歧第455章 教育盲區第507章 項目的奧妙(1)第490章 秘書的問題第226章 劉宏的思路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658章 領悟第164章 孫勇的情況第23章 憤怒的情緒(1)第752章 徐少傑的建議(1)第337章 潰敗的防線(1)第632章 潛在的影響第819章 高層對決(3)第107章 拜年得到的信息第301章 市委的意見第299章 心腹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474章 圈內圈外第500章 寒心的對比(1)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876章 特殊考覈第752章 徐少傑的建議(1)第860章 全新的局面(2)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208章 第一次絕唱(2)第744章 食堂的遭遇第437章 信訪接待日(3)第31章 大三的騷動第628章 德陽市的班子第788章 省委黨校的講話(2)第50章 駐點工作第23章 憤怒的情緒(1)第198章 囂張的拜年第197章 幹部管轄權限第564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6)第470章 市長夫人的架子第161章 上任之後的瑣事第92章 你不懂女人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907章 粉墨登場(1)第759章 事與願違(1)第646章 實際的難題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233章 水電站的工程不能動第108章 丁原書記的秘書第776章 頻繁的拜訪(3)第740章 低調上任第458章 糊塗和精明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216章 幹部的選擇第66章 一連串的事情第94章 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