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忙亂(1)

白長林久久盯着徐少傑,沒有說話,眼睛裡面已經閃出來火花。

“少傑,老丁這樣稱呼你,我也這樣稱呼你,因爲你已經將我當作長輩了,從你的話語中,我體會到了不平凡,將來,你一定會是受到百姓愛戴的好官,我做了大半輩子的記者,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官場上的人打交道,所見所聞,可以寫出一部官場現形記了,如同你這樣的年輕人說出來這樣的話,我是第一次聽見,在我的印象裡面,年輕的官員,是經不住誘惑的,總是想着能夠到更高的位置上,很少有考慮自己做過一些什麼事情,或者是準備做出什麼事情,你不簡單,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我現在明白了,老丁爲什麼這樣看好你,好好幹,我一樣看好你。這是我的電話,明天匡學敏來了,直接給我打電話,我會親自參與整件事情,寫出來報道的,我可以保證,這篇報道進入中央領導人的視野。”

匡學敏下飛機的時候,很是忐忑不安,一方面,老同學趙海陽的邀請,是熱情的,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同了,另一方面,自己是通海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必須要對公司負責,是否在西山省投資的事情,在公司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反對者佔九成以上,匡學敏也仔細考慮過了,參與城市建設,投資動輒數億甚至是10億以上,這樣的投資,不是小數目,如果沒有豐厚的回報,人家一定會以爲自己是瘋了。

匡學敏已經仔細看了西山省的有關情況的簡介,幾乎沒有什麼值得投資的地方,西山省是中部省份,經濟發展的速度,遠遠不能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較,雖然說在珠江三角洲的投資,會更大更多,可公司這些年在珠江三角洲獲得的效益,也是不菲的,正是因爲這樣的情況,公司的管理層,一致反對在西山省投資。匡學敏可以拍板投資,但如果出現了決策失誤,對公司是傷害,對西山省一樣是傷害,更會波及到自己和趙海陽之間的關係。

趙海陽帶着武聖軍、郎世福和徐少傑在機場迎接匡學敏,不過,趙海陽很低調,沒有通知其他的省委省政府領導,給省委書記蔣宇輝簡單彙報了情況,按說,一家企業的董事長到西山省來,是不需要省長出面接待的,但人人都有人情世故,蔣宇輝知道了通海集團公司董事長匡學敏是趙海陽的同學,這次到西山省看看,能不能投資,還是另外的說法,也就沒有很在意,再說了,蔣宇輝也清楚,自己馬上要離開西山省了。

趙海陽的身邊沒有電視臺的記者,但卻出現了一個特殊的人物,新華社駐西山省記者站站長白長林,要想請動白長林這尊大神,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早上,趙海陽和白長林見面了,交談了一會,有關白長林的想法和計劃,趙海陽全都知道了,那一刻,趙海陽欣喜若狂,後來,白長林詳細說到了和徐少傑之間的交談,趙海陽才明白,是徐少傑想到了這樣的辦法,有了這樣的安排,匡學敏不會猶豫了,這次的投資,一定會成功的。

趙海陽抽時間和徐少傑交談了幾分鐘,趙海陽沒有客氣,讚揚徐少傑想到了好辦法,下一步,可能就是真正的談判了,還有相關的準備工作,只要簽訂了意向性的合約,白長林就可以做出相關的報道,爲通海集團公司做出相關的報道,這個報道是雙刃劍,通海集團公司會得到巨大的好處,但也必須在西山省注資,搞好淮安市的城市建設,所以,徐少傑要做好一切的準備,有關初步談判的事情,趙海陽準備安排省計委、建設廳等單位的相關人員做好一些準備,協助淮安市搞好談判。

趙海陽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已經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武聖軍和郎世福,武聖軍眼裡射出了異樣的光芒,想不到徐少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來了這麼大的事情,本來,武聖軍和郎世福也是一夜都沒有睡好,哪裡能夠考慮到什麼好的點子啊,不知道和匡學敏見面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有了白長林的參與,事情的性質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了。如果不是趙海陽在車上,武聖軍一定會立刻找到徐少傑,問問徐少傑爲什麼不早點彙報的。

“匡董事長,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淮揚市委書記武聖軍,從北京下來的,這位是淮揚市政府代市長郎世福,這位是新華社駐西山省記者站站長白長林,這位是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戴晉,小徐我就不介紹了。”

匡學敏一一和衆人握手,介紹了跟隨自己到西山省的幾個人,這幾個人,徐少傑太熟悉了,通海集團公司陳副總經理,企劃部的宋部長,還有匡學敏的秘書趙雅倩。看見了這種陣勢,徐少傑大致明白了匡學敏的意見,匡學敏還是以公司的利益爲重的。

豪華商務車進入了西林賓館之後,匡學敏稍微洗漱了一下,就提出來了交談的意思,看樣子,匡學敏的作風還是紮實的,不願意耽誤時間。也許是出於其他的考慮,商界講究的是實在,如果說不能在西山省大規模投資,卻享受着人家高規格的接待,很不好意思,匡學敏不會這樣做,況且,她和趙海陽還是同學。

一行人進入了賓館的小會議室,趙海陽臉上帶着微笑,匡學敏大吃一驚,本來以爲,西山省那個副省長或者是部門負責人出面交談,就不錯了,想不到趙海陽親自出面了,匡學敏對國內的官場規矩還是清楚的,通海集團公司雖然是外資企業,但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檔次。想到這裡,匡學敏的臉上露出了感激和猶豫的神色。

西山省參加會談的人數,是嚴格限制的,此刻坐在會議室裡面的,只有趙海陽、武聖軍、郎世福、白長林、戴晉和徐少傑,也就是在機場迎接匡學敏一行的人,匡學敏帶來的人也是一同到西山省的幾個人,陳副總經理、宋部長和趙雅倩。

“趙省長,各位領導,在商言商,我們現在開始正式的交談,雖然只是意向性的,但作爲集團公司的負責人,我會按照這次會議交談的結果進行考慮的,通海集團公司雖然有到西山省參加城市建設的意向,但必須是在我們公司的能力範圍之內,前幾天,公司已經召開了幾次會議,研究投資的問題,我很坦率的說,結果不是很好,我看了西山省的有關資料,沒有感覺到有吸引投資的地方。本來,這些話不應該這個時候說出來,不過,我仔細考慮了,這次到西山省來,我們還是以誠相待。”

坐在旁邊的陳副總和宋部長的臉上,都露出了詫異的神色,本來這些話應該是他們說出來的,想不到匡學敏直接就說出來了。

趙海陽臉上帶着笑容開口了。

“理解啊,企業的目的是賺錢,當然不是做慈善的,所以,我很歡迎匡董事長的直爽,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態度,以誠相見,相互之間都不隱瞞情況,這樣,我們的交談,纔有可能在講求實效的基礎上進行,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我早就說過,需要企業和政府之間,做到雙贏,任何單方面的付出,都是不現實的。”

趙海陽的平和,緩解了會談的氣氛,雖然說通海集團公司是大企業,總部在北京,但是,接觸的領導,也不一定高檔到哪裡去,偏偏在中國辦企業,關係是最爲重要的,得到了領導的支持,很多時候,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趙省長,謝謝您的理解啊。”

匡學敏鬆了一口氣,這是在西山省,所以,她說話的語氣還是很尊敬的,畢竟趙海陽是省長,如果是在私下裡的場合,是沒有這麼多講究的。

“匡董事長和各位都不要客氣,這次,我們主要是達成意向性的協議,如果說通海集團公司有意在西山省投資,參與城市建設,我們會進行深入細緻的交談,當然,前面我已經說了,我們要有令匡董事長和各位信服的條件陳列出來,你們纔會考慮投資的事情,現在,我們也是在進行談判,雙方不妨公開自己的觀點,有什麼想法,全部都說出來,我們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啊。”

此刻,匡學敏身邊的宋部長拿出了一疊厚厚的材料,開始準備發言了。

“宋部長,你不需要做報告,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

宋部長看了看匡學敏,將材料放到了一邊。

“公司對西山省的情況,進行了研究,我們對參與西山省的城市建設事宜不看好,西山省屬於中部省份,經濟發展的速度,因爲大趨勢的影響,速度不是很快,公司如果在西山省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了,不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回報,這樣的投資,企業是不願意的,我們做了不少的分析,我手裡的材料,都是分析結果,其中包括政府法規的規範、政府對企業的態度、市場的位置分析、勞動力的可獲得性、勞動力的勞動態度、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勞動力的成本、交通條件、能源狀況、公共設施的使用成本、土地費用、建設費用等等,綜合以上的情況考慮,我們認爲,西山省有不少的方面,情況不容樂觀。具體的情況,我就不說了,這些材料,我可以提供給趙省長和各位領導。”

很快,戴晉站起身來,接過了宋部長遞過來的材料,一邊的徐少傑暗暗想着,到底是大企業,企劃部的部長就是不同於一般啊,用數據說話。

趙海陽笑着開口了。

“這麼說,貴公司已經下定決心了。”

“趙省長,這只是我們單方面的意見,我們還需要具體熟悉一些情況。”

“呵呵,你們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我相信,說到的情況,都是真實的,到下面看不看,都是這樣的情況了。”

匡學敏臉色有些微微發紅,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這個時候,匡學敏身邊的陳副總開口說話了。

“趙省長,各位領導,我們公司的考慮,進駐西山省是可以的,在一些小項目上面,進行必要的合作,能夠得到省政府的支持,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做到雙贏的。”

趙海陽看了匡學敏一眼,有些意味深長,看來,匡學敏主要還是爲着公司的利益考慮,這就是女強人的表現,永遠不會因爲感情的問題而頭腦發熱,其實,這些情況,匡學敏完全可以和趙海陽事先交換意見的。

“好吧,下面請淮安市市委書記徐少傑同志說說吧,想必徐少傑你們也是熟悉的,我們的意思,如果通海集團公司準備參與西山省的城市建設,就是淮安市,你們的資料中間,可能有淮安市的情況。具體情況,請徐少傑同志介紹吧。”

趙雅倩看向徐少傑的眼神有些複雜,在機場的時候,趙雅倩才知道徐少傑的真正身份,雖然說有所懷疑,可趙雅倩還是沒有想到,徐少傑這樣年輕,就是市委書記了,當初在公司裡面,徐少傑的氣質就有些不一般,那個時候,趙雅倩以爲,徐少傑大不了就是有些得意的幹部,可能是在下海經商,或者是得到了某位領導的賞識。至於陳副總和宋部長,已經過了驚詫期,他們現在想到的,是如何保住公司的利益。

“匡董事長、陳總、宋部長,趙秘書,我不是商貿人才,對商業也不是很熟悉,剛纔宋部長說到的諸多情況,令我大開眼界,看來術業有專攻,我還要加強學習,我爲上次的冒昧道歉,請你們不要介意。”

武聖軍和郎世福同時看向了徐少傑,原來,徐少傑早已經和匡學敏等人接觸過了。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句話雖然說的不大好聽,但是用在今天的場合,我覺得是很合適的,通海集團公司一定會爲了自身的利益考慮,換位思考,我也是爲了淮安市的未來考慮,如何讓我們能夠攜起手來,做到雙贏,是我們主要思考的事情,所以說,我受趙省長、武書記和郎市長的委託,在這裡提出我們的條件,希望通海集團公司能夠滿意,我更希望我們之間能夠合作。”

連續好多天沒有看見月票了,讀者大大,如果看得下去,祈盼月票獎勵啊,拜謝了。

第417章 審時需度勢第827章 龍劍烽的動作(3)第308章 忙亂(3)第37章 社會實踐(2)第311章 各方態度第348章 處理的分歧(2)第106章 座談會第85章 邪惡的種子第430章 淮揚市委副書記第732章 抉擇(1)第79章 起步第741章 移交工作第460章 以牙還牙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376章 奇怪的養生之道第853章 必然的運氣第891章 人心不可測(2)第214章 再見徐老第227章 譚玲莉如願第882章 各有各的想法(1)第21章 登門拜訪第409章 莫名其妙的大上訪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637章 追查到底(2)第750章 啓明縣的規矩(2)第164章 孫勇的情況第272章 關係論第252章 設套第245章 不準拆借資金第267章 唐婉柔的理論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806章 專題會上立威(2)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161章 上任之後的瑣事第46章 再遇唐婉柔第711章 演講(1)第191章 提前的調整(4)第87章 可愛的蔬菜大棚第552章 震怒(1)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228章 自然的異動第250章 當爸爸了第594章 馬愛華的悲劇(2)第373章 善意的提醒第650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3)第20章 劉宏的辦法第408章 工作佈置第167章 微服私訪第40章 彙報第753章 徐少傑的建議(2)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57章 運籌帷幄(2)第54章 劉志華的態度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702章 生死較量(3)第911章 大動作第570章 必須處理好的關係第293章 思路第355章 抗洪搶險(2)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767章 大病救助(2)第91章 唐婉柔的猶豫第10章 入黨的思想第772章 徐少傑的脾氣(4)第151章 想不到的事情(3)第534章 難得的機會(2)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701章 生死較量(2)第104章 丁原視察花冠村第350章 不一般的市委常委會(1)第49章 新的環境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326章 春節的預計第300章 統一觀點第576章 意外的招商(3)第396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2)第408章 工作佈置第907章 粉墨登場(1)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713章 放鴿子第673章 冰災(2)第470章 市長夫人的架子第575章 意外的招商(2)第684章 人心(2)第636章 追查到底(1)第456章 楊晨的級別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648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1)第147章 沙隆縣公安局的命案第271章 第一刀第74章 把握時機第139章 淮安市的工作重點
第417章 審時需度勢第827章 龍劍烽的動作(3)第308章 忙亂(3)第37章 社會實踐(2)第311章 各方態度第348章 處理的分歧(2)第106章 座談會第85章 邪惡的種子第430章 淮揚市委副書記第732章 抉擇(1)第79章 起步第741章 移交工作第460章 以牙還牙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617章 這是市委的權力第376章 奇怪的養生之道第853章 必然的運氣第891章 人心不可測(2)第214章 再見徐老第227章 譚玲莉如願第882章 各有各的想法(1)第21章 登門拜訪第409章 莫名其妙的大上訪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637章 追查到底(2)第750章 啓明縣的規矩(2)第164章 孫勇的情況第272章 關係論第252章 設套第245章 不準拆借資金第267章 唐婉柔的理論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806章 專題會上立威(2)第606章 我們的信心(1)第176章 沙隆縣的第一縣委常委會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161章 上任之後的瑣事第46章 再遇唐婉柔第711章 演講(1)第191章 提前的調整(4)第87章 可愛的蔬菜大棚第552章 震怒(1)第764章 老幹部慰問工作(3)第64章 農業稅的問題(1)第228章 自然的異動第250章 當爸爸了第594章 馬愛華的悲劇(2)第373章 善意的提醒第650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3)第20章 劉宏的辦法第408章 工作佈置第167章 微服私訪第40章 彙報第753章 徐少傑的建議(2)第440章 死刑判決第57章 運籌帷幄(2)第54章 劉志華的態度第566章 出乎意料的重大調整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567章 高層的同盟第702章 生死較量(3)第911章 大動作第570章 必須處理好的關係第293章 思路第355章 抗洪搶險(2)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767章 大病救助(2)第91章 唐婉柔的猶豫第10章 入黨的思想第772章 徐少傑的脾氣(4)第151章 想不到的事情(3)第534章 難得的機會(2)第730章 徐樹昆的視察(2)第701章 生死較量(2)第104章 丁原視察花冠村第350章 不一般的市委常委會(1)第49章 新的環境第663章 孟耀飛的軟肋第326章 春節的預計第300章 統一觀點第576章 意外的招商(3)第396章 不可思議的碰撞(2)第408章 工作佈置第907章 粉墨登場(1)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713章 放鴿子第673章 冰災(2)第470章 市長夫人的架子第575章 意外的招商(2)第684章 人心(2)第636章 追查到底(1)第456章 楊晨的級別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283章 發展是關鍵第648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1)第147章 沙隆縣公安局的命案第271章 第一刀第74章 把握時機第139章 淮安市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