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起步

班子會結束後,胡德義專門找到了徐少傑,主動表示參加建設蔬菜大棚,他是分管農業的副書記,徐少傑很爽快答應了,從這個時候開始,胡德義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蔬菜大棚的發展上面,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了玉林鄉政府和花冠村。

劉福貴代表張紹才,來到了玉都區,其實,建蔬菜大棚的事情,徐少傑完全可以做主,但是,徐少傑不能親自出面,所以,劉福貴出面,交談的過程很簡單,建蔬菜大棚必須成功,所以選擇的上好的耕地,所有的費用劉福貴承擔,包括應該上繳的賦稅,同時,劉福貴給農戶適當補助一些資金,大棚的日常管理,需要的工人,就僱用這些農戶。徐少傑的想法很現實,利用張紹才的財力,辦成功蔬菜大棚,實驗期間,不會計算成本的。

徐少傑沒有想到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胡德義是真正沉進去了,後來的發展蔬菜大棚,根本不需要徐少傑操心了,胡德義完全能夠做好所有工作了。

趙德立和宋濤坐在椅子上,徐少傑正在認真看兩人廢寢忘食起草的報告,當然,這份報告,趙德立和宋濤是想了很多辦法的,兩人畢竟不熟悉如何辦企業,所以,想方設法找到了市水泥廠的技術人員,花了一定的代價,才完成這個報告的。

“老趙,宋濤,我不會去關心具體怎麼辦,既然交給你們了,任務就由你們完成,我強調兩個方面,一是人才,你們要想方設法找到專家,只要能夠找到專家,廠子就建成了一半,二是資金,需要多少資金,列出計劃,我來找到信用社貸款,我不贊成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所以你們要儘快熟悉一切,我首先打招呼,我不會學習如何去辦廠,如何去搞好管理,我只看成績的。還有一件事情你們要記住,我需要短平快,不可能花很長的時間去辦一件事情,現在區裡的財政情況不好,農民也很窮,他們沒有辦法等上幾年的時間,我們需要直接見效,所以,你們的任務很重啊。”

“徐書記,您的意思我們明白了,只要資金能夠到位,我和宋濤就是給人磕頭,也要將水泥廠辦起來,您選擇的項目是很準確的,廢棄的水泥廠四周,原材料數不勝數,足足兩座山,我們打聽過了,以前的老闆因爲資金出現問題,同時急於想到南方去發展,所以捨棄了這個水泥廠,老闆就是回來,我們也有辦法應付的。”

“好,明天我就替你們落實資金,我可是計劃以區公所的名義貸款的,你們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賺錢啊。”

“徐書記,您放心,只要機器到了,一切都好說的。”

水泥廠並沒有徐少傑以前想象的那麼大的投資,第一期投資不足30萬元,主要是購買機器和修復水泥窯,包括修修補補,就可以開工了。

30萬元,對於玉都區和徐少傑來說,是天文數字,全區的財政收入,按照統計口徑計算,不過170萬,每到年底,玉都區都要爲工資是事情發愁,不要說玉都區,淮安市乃至整個淮揚市,目前都是吃飯財政,一年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用來發工資了。

想要辦起水泥廠,唯一的辦法,就是貸款,除此沒有其他的辦法,徐少傑也想着找到上面的部門,去爭取項目,他委託張世奎到市裡去試探了,碰了一鼻子的灰,區鎮想要項目,在現如今的形勢,最好是不要開口,爭取項目,是市直單位的事情。

區委會如期召開,專題研究水泥廠上馬的事情,這是玉都區的大事情,徐少傑不可能完全個人拍板,事先,他和張世奎商議過了,張世奎的話語很隱晦,沒有直接說明,強調指出的是,區財政是拿不出來錢的,徐少傑預感到,要想建起水泥廠,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所以,徐少傑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後,直接召開了區委會。

玉都區很久沒有召開過專門的區委會了,書記辦公會和班子會代替了區委會,徐少傑認真研究過,真正能夠決策的,還是區委會,區委會形成的決議,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雖然區委區公所是市委的派駐機構,可是,總算是一級政府。通俗說,就好比說市委的書記辦公會是不能代替市委常委會的,市四大家聯席會,更是不能取代常委會,只不過區鎮的機構太小,沒有分得那麼明確,所以,班子會代替了區委會。

區委會的議程非常專一,就是研究籌建水泥廠的問題,趙德立和宋濤列席了會議,趙德立彙報了關於籌建水泥廠需要的投資和其他事宜之後,爭論就開始了,當然,大家不會針對徐少傑,矛頭對準了趙德立。

“趙書記,我聽了籌建方案,其他的我不是太明白,其中有一條我比較關注,趙書記能不能解釋一下,投資30萬元籌建水泥廠,這是第一期投資,後面沒有說到究竟需要幾期投資,投資一共需要多少錢,需要分多少年投資?”

易祥陽是分管經濟工作的,居然在最先發問,徐少傑感覺到了,今天趙德立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必須要認真回答所有問題,徐少傑在前面已經強調了,今天的會議,暢所欲言,這不同於人事調整,不同於一般的行政工作,必須要展開爭論,有些問題,弄清楚之後,纔有利於後面工作的開展。

“易書記,所謂的第一期投資,是指能夠讓水泥廠正式開始生產,也就是生產出來水泥,至於後面的投資,需要針對水泥廠產生的效益和生產情況決定,比如說職工宿舍、職工食堂等等,這些都是水泥廠生產步入正軌,開始產生效益以後考慮的事情,其中最爲主要的投資,還是生產規模的大小,因爲是剛剛開始籌建,結合玉都區的實際情況,我們考慮,籌建中型水泥廠,和市水泥廠的規模是不能比較的,計劃年產水泥20萬噸。”

趙德立的回答剛剛結束,分管工業的田立新開口了,田立新大體上是支持籌辦水泥廠的,他這個分管工業的副書記不過是一個空架子,玉都區沒有工業,他根本管不到什麼事情,也沒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每年最多的事情,就是駐點工作。

“趙書記,我想啊,辦企業,目的是賺錢,目前區財政困難,如果能夠辦好水泥廠,當然能夠增加財政收入,大家都高興,可有兩個問題,可能要首先弄清楚,第一個問題,市場前景,我解釋一下啊,我也是剛剛明白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說你對淮安市周圍的情況調查過沒有,外面需要多少水泥,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詳實數據,前景不好說,第二個問題,銷售問題,水泥生產出來,一定要銷售,現在的不少企業,都是重點打銷售牌。我說的兩個問題,有些充重複,其實核心就是一個問題,水泥能不能賣出去,水泥廠能夠賺錢嗎?”

“田書記,關於市場的問題,我們已經做過調查了,目前,淮安市12個區鎮,只有一家水泥廠,就是市水泥廠,年生產規模是50萬噸,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其實不然,平均到每個區鎮,不到4萬噸,市水泥廠還要負責淮安市的城市建設,所以,我們建水泥廠,是有條件的,南邊的5個區鎮,加上我們玉都區,自去年以來,使用水泥的幅度不斷上升,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掙錢之後,考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房屋,他們當然不會建土牆屋了,看從市水泥廠購買水泥,需要支付不少的運費,我們可以省去這一點,今年,我們預計,修建房屋的農戶,會越來越多,我們生產的20萬噸水泥,不會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水泥廠賺錢是一定的。”

會議室裡面響起了低低的議論聲,涉及到切身利益,誰都會關心的,起碼的一條,水泥廠如果賺錢了,在座的人收入一定會增加的,如今到處都在說菜籃子的事情,上面的政策也不少,可惜,沒有錢,想都不要想。

“老趙,有一件事情,我需要提前說明,同時,在財政體制上,我也必須要說明的,水泥廠建起來以後,屬於玉都區的企業,無論是虧是賺,都是玉都區負責的,我首先要說明,財政上拿不出來錢,我已經給徐書記彙報過了,幹部職工的工資是必須要發齊的,還有最爲關鍵的,水泥廠的資金,究竟從什麼渠道走,如果從財政所走,我不客氣的說,虧了就是我們自己吃虧,賺錢了,我們也不一定用得到。”

徐少傑沒有注意這些細節情況,他有些奇怪,禁不住開口了。

“張區長,你詳細解釋一下。”

“哦,是這樣,從財政口子走的資金,基本都是市財政局管着的,一些小的和必要的開支,包括我們一年的辦公經費,財政局不會過問,情況他們都清楚,可是如果突然有了大筆的收入,財政局一定會關注的,財政局背後是什麼情況,我不說徐書記也知道,所以,如果水泥廠的賬目從財政所走,我們就沒有戲了。”

“哦,是這樣的情況啊,那你是什麼意見?”

“水泥廠如果籌建,必須有完善的財會班子,我管了幾年的財貿,知道企業會計要求是非常高的,一定程度上,比我們財政所的會計要求還要高,水泥廠如果沒有完善的財會班子,勢必依靠財政所,這樣肯定是不行的,還有,對水泥廠的財務監督,區公所負責,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的時候,財務賬目的封存,由區公所直接負責。”

徐少傑明白了。

“張區長,是不是說水泥廠的收入和支出等等,由他們自行負責,而賺取的利潤,直接歸區公所開支,暫時不通過財政所的賬目。”

“基本上是這個意思。”

徐少傑有些頭疼了,這屬於典型的小金庫啊,將來如果查起來,可不是鬧着玩的,可是,如果通過財政,辦好了水泥廠,辛辛苦苦爲他人做嫁衣裳,那是吃飽了撐的。會議室裡面的議論聲更大了,趙德立想不好這個問題,沒有發言。

“我看這樣,水泥廠建起來以後,財務相對獨立,完全按照企業的辦法進行管理,區公所進行管理,水泥廠以贊助的方式,或者是上繳利潤的方式,直接上繳現金,每年規定一定的數額,區公所可以將這筆資金,歸於機關開支的範疇。”

張世奎認真考慮了一下。

“徐書記,我同意這樣的方式,不過,要以會議和文件的形勢確定下來,同時,爲了辦好水泥廠,區公所的財務人員抽調到水泥廠,我再來想辦法,從區直單位抽調一些人去,組建財務班子。”

討論逐漸深入,時間過去了兩個小時,爲了單獨的一個議題,討論這麼長時間,還是很少見的。

徐少傑最後做了總結。

“我知道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今天我們集思廣益,確定了辦水泥廠的事情,趙德立和宋濤經過了比較長時間的調研,基本弄清楚了籌辦水泥廠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準備,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關鍵是資金的問題,剛纔有同志也說到了這個問題,我們的意見統一了,以區公所的名義,向信用社貸款,這件事情要快,不能耽誤,我的意見,張世奎擔任籌建小組的組長,田立新和趙德立擔任副組長,水泥廠的廠長,就由趙德立同志擔任,宋濤擔任水泥廠副廠長,玉林鄉黨委書記,董桂花同志擔任,劉沐擔任玉林鄉鄉長,當然,張區長的工作很忙,具體工作,田書記多操心,我們兵分兩路,張區長和田書記,還有趙德立,你們負責到市裡的相關部門去辦理手續,註冊成立水泥廠,宋濤跟着我,負責跑貸款,區直相關部門,要全力配合,這個水泥廠,是我們自己的水泥廠,我看就叫玉都水泥廠。”

徐少傑看了看大家,沒有人有異議。

“我最後強調一下,既然我們的意見統一了,就不要說三道四了,齊心協力,辦好這件大事,根據趙德立的調查情況,只要資金到位,三個月以內,水泥廠就可以開工了,今天我們召開的區委會,研究的意見,就是決議,黃主任,會後,立刻形成文件,希望我們能夠慢慢改變缺錢的現狀。”

第597章 謠言和污衊(1)第30章 一鳴驚人第231章 任務分歧第585章 鬥智鬥勇(2)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812章 山雨欲來(4)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902章 牽一髮動全身(1)第880章 馬留良的意見(1)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612章 市長的人選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445章 驚人的交代(2)第691章 徐樹昆的意見第192章 困獸猶鬥第562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4)第833章 民族風情與旅遊資源(1)第83章 厲害的譚玲莉第240章 劉宏的沮喪第287章 黃思軍的考慮第813章 山雨欲來(5)第153章 徐竹心的態度第742章 心腹的心思第412章 黃志華的麻煩(1)第343章 遲到的調整第200章 不一樣的春節(2)第649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2)第239章 譚玲莉的升遷第524章 實際困難第555章 雷霆手段(2)第54章 劉志華的態度第327章 另類的表彰第50章 駐點工作第520章 德陽市的反響第842章 風波驟起(1)第810章 山雨欲來(2)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686章 需要鐵的證據第382章 侯義兵的絕路第537章 令人惱火的車禍第854章 幹部調整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602章 崩潰(2)第282章 孫華的選擇第85章 邪惡的種子第120章 面對**(2)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699章 故伎重演(2)第490章 秘書的問題第67章 火龍村的血案(1)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421章 孫勇的堅決第311章 各方態度第111章 年關(1)第316章 突如其來的上訪第393章 談話第604章 崩潰(4)第733章 抉擇(2)第378章 徐竹心的電話第815章 老調重彈(2)第470章 市長夫人的架子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346章 意味深長的談話第697章 僞造的報紙(2)第121章 面對**(3)第689章 推進(2)第504章 現場辦公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893章 好大的帽子第374章 春節瑣事第118章 政府工作報告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809章 山雨欲來(1)第853章 必然的運氣第735章 抉擇(4)第452章 父與子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518章 交心談心第247章 反腐倡廉會議第864章 歐陽雲濤的心裡話第711章 演講(1)第863章 獨撐局面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580章 命案(4)第237章 局勢的改變第399章 審計風暴(1)第216章 幹部的選擇第404章 娛樂城之行(1)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258章 匠心獨具第599章 對策第398章 暗線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654章 馮桂雅的選擇第451章 大調整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690章 推進(3)
第597章 謠言和污衊(1)第30章 一鳴驚人第231章 任務分歧第585章 鬥智鬥勇(2)第832章 見微知着(3)第812章 山雨欲來(4)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902章 牽一髮動全身(1)第880章 馬留良的意見(1)第669章 宣傳的誤區(3)第612章 市長的人選第181章 黃光明上任第445章 驚人的交代(2)第691章 徐樹昆的意見第192章 困獸猶鬥第562章 水泥廠的爭奪風波(4)第833章 民族風情與旅遊資源(1)第83章 厲害的譚玲莉第240章 劉宏的沮喪第287章 黃思軍的考慮第813章 山雨欲來(5)第153章 徐竹心的態度第742章 心腹的心思第412章 黃志華的麻煩(1)第343章 遲到的調整第200章 不一樣的春節(2)第649章 爲官做主還是爲民做主(2)第239章 譚玲莉的升遷第524章 實際困難第555章 雷霆手段(2)第54章 劉志華的態度第327章 另類的表彰第50章 駐點工作第520章 德陽市的反響第842章 風波驟起(1)第810章 山雨欲來(2)第799章 幹部的調整第686章 需要鐵的證據第382章 侯義兵的絕路第537章 令人惱火的車禍第854章 幹部調整第766章 大病救助(1)第602章 崩潰(2)第282章 孫華的選擇第85章 邪惡的種子第120章 面對**(2)第704章 生死較量(5)第699章 故伎重演(2)第490章 秘書的問題第67章 火龍村的血案(1)第205章 絕佳機會(1)第421章 孫勇的堅決第311章 各方態度第111章 年關(1)第316章 突如其來的上訪第393章 談話第604章 崩潰(4)第733章 抉擇(2)第378章 徐竹心的電話第815章 老調重彈(2)第470章 市長夫人的架子第255章 動盪的局勢第557章 家中的小波瀾第346章 意味深長的談話第697章 僞造的報紙(2)第121章 面對**(3)第689章 推進(2)第504章 現場辦公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893章 好大的帽子第374章 春節瑣事第118章 政府工作報告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809章 山雨欲來(1)第853章 必然的運氣第735章 抉擇(4)第452章 父與子第89章 水泥廠的風波(2)第518章 交心談心第247章 反腐倡廉會議第864章 歐陽雲濤的心裡話第711章 演講(1)第863章 獨撐局面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779章 中央領導視察(1)第315章 無法自在第580章 命案(4)第237章 局勢的改變第399章 審計風暴(1)第216章 幹部的選擇第404章 娛樂城之行(1)第65章 農業稅的問題(2)第258章 匠心獨具第599章 對策第398章 暗線第381章 省委組織部的考覈第654章 馮桂雅的選擇第451章 大調整第525章 政治家族第690章 推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