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槍四命

在甘寧走馬取天水的同時,馬也馬不停蹄趕到了安定。他麾下的那支馬家軍早已習慣了快行軍,在茫茫大漠連續走上幾天都不會影響戰力,更何況從槐裡到安定這麼短短的距離?

鎮守安定的武將是這三個城池中最多的,分別是旗本八騎的張橫、樑興、成宜和馬玩。只因安定沒有天水的地勢,也不像金城那樣離武威較近,隨時可以得到支援,因此該城高大堅固,連城牆都分爲內外兩道。

其實如果這四人肯把所有人力用在守城戰上,那馬將會花費更大的代價纔有可能奪下。而且他的馬家軍多是騎兵,本就不擅攻城。換作陷陣營,也許還能靠強攻的方法,但馬並沒有這麼多強悍的步兵。

但是,這四人選擇了應戰。

旗本八騎是韓遂手下除閻行和在羌族中甚有名望的北宮伯玉之外最爲得勢的八人。這八個人跟着韓遂也立下了不少功勞,自我感覺都比較良好,而且最爲關鍵的是他們都沒有和馬家軍或者馬交過手。

馬也就和閻行拼了個平手,這是這四人給馬的評價。他們平時也和閻行切磋過,閻行雖然強,可也沒強到可以以一敵四的程度。

如果能在安定之戰中斬殺馬……,這個巨大的誘惑擺在這四人面前,讓他們對此戰充滿了憧憬。戰場之上不像比武,不一定必須要單挑,只要能戰勝馬,就算以一敵四那又如何?

因此當馬在城外叫戰之時,這四人一起來到了馬面前。

“馬,你敢和我們交手麼?”說話的是威風凜凜的張橫,“只要你能勝過我們四人,我們願意把安定拱手相讓!”

“你們要四人一起上麼?”馬問道。

“如果你害怕了,就趕快離開安定!看在我們以前曾是友軍的份上,我們可以饒你一命!”樑興接話,他也覺得自己這話說的頗有氣勢。

“我想你們是誤會了,”馬笑了笑,看不出一絲害怕的模樣,“我的意思是,你們四人就想勝過我,還嫌太少了些。”

“你要爲你的狂傲付出代價!”張橫最看不慣的就是馬這樣的人。他以前就見過馬,這個秀氣如處子的年輕人偏偏還高傲得很,眼睛就像長在頭頂上,憑什麼!就憑他那天生的火德之身和顯赫的家世?

今天,他就要讓馬喪命在他的手下,他也要讓天下知道旗本八騎中有他這號人在。

馬岱和龐德遠遠觀戰,絲毫也沒有助陣的意思。他們對馬已是完全信任,這四個雜碎還沒有讓他們和馬一起出手的資格。

“好啊,那來啊!”馬哈哈笑道,“就讓我看看,我要付出什麼代價!”

他話音剛落,槍已出手!

那南明離火槍紅光爆舞,轟然分襲四人。張橫就覺面前溫度急劇上升,就好像太陽近在眼前,強烈的光芒照得人睜不開眼睛。

他們四人趕忙齊齊舉起兵器,氣浪四炸,絢光搖盪,竟是不由自主地往後退了數步。他們心下駭然,沒想到馬以一敵四竟然絲毫不落下風,還讓他們吃了點暗虧!

只聽馬長笑道:“熱完了身,我要來真的了!”南明離火槍如狂飆怒卷,彷彿天上又多了一個太陽,往四人最前面的張橫狂轟而來。

張橫趕忙舉槍招架,卻架了個空,馬的槍就好像有了靈性,曼妙轉折間竟到了成宜面前。成宜猝不提防,整個人被光芒籠罩,全身忽然劇烈燃燒起來,出一聲慘叫,從馬上倒撞而下,在地上不斷翻滾,瞬間就成了一具焦屍!

成宜身邊的馬玩還沒反應過來,就已好似被雷電擊中。馬這一槍不僅把成宜燒死,而且利用槍上帶起的真氣鎖定了馬玩的行動。馬腿上微微用力,胯下朱雀陵光立刻會意,張開大嘴,一道火光直接就燒到了馬玩的頭上。這次馬玩連叫都沒叫出來,頭顱就已被燒成了飛灰,就留下個無頭屍體還在馬上搖晃。

那朱雀不愧是火系靈獸,吐出的真火竟似比馬的真氣還要強勁,居然可以把人瞬間燒化,天下四大靈獸之一果然並非浪得虛名!

這麼巨大的變化讓張橫和樑興魂飛魄散,他們原以爲和馬還有一拼之力,可沒想到一招沒過已有兩人死於非命。這仗真是沒打了,可就算他們想跑,又能跑得了麼?

馬自然不會讓他們逃脫!

他口中輕叱:“天地爆裂!”那刺目瑰麗的火光熱浪再次漫天而起,萬千道氣浪飛瀑似的匯入南明離火槍,又在瞬間爆,兩道火龍般的真氣絞纏咆哮,分飛繞舞,向張橫和樑興轟然擊去。

張橫樑興強運真氣,硬着頭皮抵抗,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努力都是白費。馬這一槍放眼天下也沒多少人能安然無恙地接下,更何況是這兩個根本不算一流的高手?就聽兩聲短促的慘叫,張橫和樑興立刻消失在所有人的視線中。

不是死,而是消失了。

也許是馬的恨意實在太重,他對韓遂的手下毫不留情。就算面對的只是張橫這樣的人,他依然用了十成功力。這“天地爆裂”把張橫樑興一下子就打到了天上,連人帶馬在半空中化爲血雨,澆在城牆之上,變成觸目驚心的紅色斑點。

還有些血落到了守城士兵的身上,嚇得那些沒怎麼見過世面的普通兵士差點昏了過去。馬那天神般的兩槍一下子就摧毀了他們的信心,剝奪了他們的意志。

“有誰想死的,就在城上守守看!這四人就是他們的榜樣!”馬大喝道,“想要命的,就乖乖打開城門,投降於我!”

城頭忽然一片寂靜,也不知是誰第一個叫了出來:“我投降!我投降!將軍饒命!”

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投降之聲,兵器紛紛從城頭丟下,城門大開,所有士兵都跪伏地上,等待馬入城。

馬回頭向馬岱和龐德笑了笑,連馬岱也忍不住豎了豎拇指。

安定,就這樣成爲了另一個被齊舜佔領的城池。

而金城呢?張遼負責的金城又還會再等多久?

第1章 無法無天(六)第66章 馬超破敵第10章 神獸發威第12章 消逝如煙(全)第79章 西出陽關第2章 龍族密函(六)第102章 決戰前夜第1章 夜半驚魂(二)第96章 散仙威脅第1章 王道崩殂(三)第22章 大漢盟主第11章 山雨欲來(四)第6章 中原狼煙(五)第2章 聲東擊西(四)第107章 恩怨了了第68章 捨生取義第59章 玲瓏幻魔第6章 郎情妾意(六)第57章 奇門遁甲第19章 絕處逢生第46章 孔明神燈第11章 山雨欲來(一)第103章 最後一戰第81章 全面反攻第12章 河北霸業(一)第12章 魔王伏誅(一)第2章 潛在威脅第12章 生死參商(五)第5章 撲朔迷離(五)第4章 青蔥歲月(二)第6章 中原狼煙(四)第52章 大廈將傾第34章 勝負關鍵第9章 血浪翻滾(一)第1章 馬騰之死第69章 得失之間第30章 息壤大陣第77章 布袋戰術第11章 兄弟交兵(八)第39章 不速之客第51章 楚漢往事第2章 暗潮洶涌第4章 影子高手第45章 四大異寶第103章 最後一戰第17章 少年奇才第10章 棄暗投明(四)第38章 最後一戰第27章 首嘗敗績第17章 火燒戰艦第28章 以毒攻毒第11章 一戰成名(一)第10章 袁紹之殤(六)第43章 騰挪妙策第42章 長河落日第67章 奪命烈焰第34章 勝負關鍵第10章 袁紹之殤(五)第24章 黃金商路第29章 真龍翻滾第3章 驚人發現第23章 十殿閻羅第9章 龍爭虎鬥(二)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45章 生死選擇第10章 袁紹之殤(九)第7章 血染澤袍(九)第10章 致命空襲第12章 魔王伏誅(五)第8章 再臨神族第3章 霸王再臨第2章 名城名士(二)第53章 逃出生天第12章 情斷義絕(二)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56章 八陣探秘第2章 龍族密函(六)第27章 飛來豔福第4章 驚天陰謀(六)第3章 董府夜宴(四)第88章 大幻影劍第4章 驚天陰謀(五)第8章 秦皇陵墓(三)第1章 馬騰之死第28章 以毒攻毒第63章 白骨騎兵第6章 中原狼煙(五)第7章 血染澤袍(八)第48章 賈詡之謀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3章 饕餮盛宴(六)第73章 無力迴天第18章 不速之客第50章 西楚霸王第10章 神獸發威第33章 睥睨天下第84章 靈光妙計第43章 將軍風範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10章 情爲何物(五)
第1章 無法無天(六)第66章 馬超破敵第10章 神獸發威第12章 消逝如煙(全)第79章 西出陽關第2章 龍族密函(六)第102章 決戰前夜第1章 夜半驚魂(二)第96章 散仙威脅第1章 王道崩殂(三)第22章 大漢盟主第11章 山雨欲來(四)第6章 中原狼煙(五)第2章 聲東擊西(四)第107章 恩怨了了第68章 捨生取義第59章 玲瓏幻魔第6章 郎情妾意(六)第57章 奇門遁甲第19章 絕處逢生第46章 孔明神燈第11章 山雨欲來(一)第103章 最後一戰第81章 全面反攻第12章 河北霸業(一)第12章 魔王伏誅(一)第2章 潛在威脅第12章 生死參商(五)第5章 撲朔迷離(五)第4章 青蔥歲月(二)第6章 中原狼煙(四)第52章 大廈將傾第34章 勝負關鍵第9章 血浪翻滾(一)第1章 馬騰之死第69章 得失之間第30章 息壤大陣第77章 布袋戰術第11章 兄弟交兵(八)第39章 不速之客第51章 楚漢往事第2章 暗潮洶涌第4章 影子高手第45章 四大異寶第103章 最後一戰第17章 少年奇才第10章 棄暗投明(四)第38章 最後一戰第27章 首嘗敗績第17章 火燒戰艦第28章 以毒攻毒第11章 一戰成名(一)第10章 袁紹之殤(六)第43章 騰挪妙策第42章 長河落日第67章 奪命烈焰第34章 勝負關鍵第10章 袁紹之殤(五)第24章 黃金商路第29章 真龍翻滾第3章 驚人發現第23章 十殿閻羅第9章 龍爭虎鬥(二)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45章 生死選擇第10章 袁紹之殤(九)第7章 血染澤袍(九)第10章 致命空襲第12章 魔王伏誅(五)第8章 再臨神族第3章 霸王再臨第2章 名城名士(二)第53章 逃出生天第12章 情斷義絕(二)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56章 八陣探秘第2章 龍族密函(六)第27章 飛來豔福第4章 驚天陰謀(六)第3章 董府夜宴(四)第88章 大幻影劍第4章 驚天陰謀(五)第8章 秦皇陵墓(三)第1章 馬騰之死第28章 以毒攻毒第63章 白骨騎兵第6章 中原狼煙(五)第7章 血染澤袍(八)第48章 賈詡之謀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3章 饕餮盛宴(六)第73章 無力迴天第18章 不速之客第50章 西楚霸王第10章 神獸發威第33章 睥睨天下第84章 靈光妙計第43章 將軍風範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10章 情爲何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