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無當飛軍

由於董翳的加入,戰場上形成了二打二的局面。雖然董翳在這裡面屬於相對較弱的,可相差並不算大,季布與他聯手也能抵敵得住關張二人。

他們一方聖土真氣黃光閃耀,一方天魔真氣黑氣沖天,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足足有一個時辰都沒有分出勝負。在後面觀戰的諸葛亮輕搖羽扇,忽然對劉備道:“主公,可以讓他們出戰了。”

劉備也不想戰況一直這樣膠着下去,點頭道:“他們被你訓練了這麼長時間,也該展現一下成果了。”

諸葛亮笑了笑,羽扇一揮,道:“正方何在?”

他身後一員年輕將領應聲而出,大聲道:“末將在此候命!”這將領雖然年紀不大,可神情嚴肅,動作沉穩,顯得極爲老成。他的手中拿着一根黃澄澄的長棍,土系靈力驚人,一看就知道是件寶物。

“我命你率無當飛軍衝擊敵陣,不得有誤!”諸葛亮的命令傳達下來。

“末將遵命!”那年輕武將長棍一舉,他身後近兩萬人轟然響應,從劉備陣中衝了出來。這兩萬人都是清一色的長棍,和麴義的先登高手有些相似。他們身材雖然都不十分高大,可聲勢十分驚人。

諸葛亮自從追隨劉備以來,一方面幫助劉備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另一方面看到劉備精兵還不算多,就幫他訓練出了一支極爲精銳的步兵。諸葛亮自有他的一套方法,使得這支無當飛軍不但戰力驚人,而且還有着種種不爲人知的妙處。

統帥這支精兵的也是諸葛亮千里挑一的高手,名叫李嚴,字正方。他也是土德之身,天資甚好,之前苦於沒有碰到名師,因此始終在低階大劍師的水平徘徊。碰到諸葛亮後,這個大仙法師先用精妙的仙術幫助李嚴提升功力,然後再讓他自行突破。這李嚴也是非常爭氣,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已經達到了劍聖的高度,成爲了無當飛軍當仁不讓的領。

當無當飛軍出動的時候,任城內的魔兵也動了攻擊。任城並不是像許昌長安那樣的大城,城牆並不是很高,防禦能力也不是很強。因此魔族必須要以野戰爲主,把勝利的機會放在城外。任城內的魔兵並不少,幾乎有十萬之衆,縱然孫劉兩軍人數比他們多,在每次單一的戰鬥中魔族也未必吃虧。

當魔兵距離無當飛軍還有三十丈的時候,李嚴下達了第一個命令。無當飛軍前端的士兵忽然從背後拿出一個造型非常奇特弩機,這弩機並不是像普通弩機那樣在頂端放置弩箭,而是用一個巨大的匣子代替。在這個匣子的後方是一個壓桿,這些士兵用左手托住弩機,右手則放在了那個壓桿之上。

在任城上觀戰的范增也愣了愣,這是什麼東西?他還從來沒見過在前進中的士兵還能射弩箭的。一般的弓弩手都是或站或單膝跪倒來提高準確度,像這樣在上下抖動時射弩箭的情況范增還是第一次見到。

事實很快讓范增大開眼界,無當飛軍士兵用右手不斷下壓,每下壓一次就有一支長約八寸的小巧弩箭從弩機前方射出。這些弩箭由於體型很小,射程並沒有一般弩箭那麼遠,可這三十丈的距離已經足夠。而且每個匣子裡都裝有十根弩箭,也就是說這個奇特的弩機竟然做到了十矢連!

在大漢歷史上,弩機一次射兩到三支箭也並不是沒有過,不過那都是大型弩機才能做到的,而且一般都配備在城頭上作爲固定防禦之用。可像現在這樣用一個人就能操控的輕型弩機來連十箭,就算不能是絕後,也絕對是空前了。

這八寸弩箭度極快,而且非常難以躲避,就算無當飛軍沒有站定瞄準,在這麼短的距離內還是命中率極高。魔兵毫無準備之下立刻着了道,就聽一連串的慘叫響起,魔兵的先鋒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死傷。

季布還在和關張二人交戰,暫時還顧不得這麼多,看得也不真切。可在任城上的范增卻清清楚楚看到魔兵的困頓,不禁眉頭大皺。以他的目力,也只能看到兩軍間密密麻麻細小的黑影,那連弩隱蔽性好,殺傷力卻是高得驚人!

好在三十丈的距離很快就能跨過,只要魔兵能和對方短兵相接,那恐怖的連弩應該就揮不了用場了吧。不過就是這短短三十丈的距離,已經讓魔兵付出了近五千人的傷亡!

當兩軍即將碰撞之時,無當飛軍收起連弩,重新背在身後,然後像李嚴一樣拿出一根長棍,呼喊着衝了過去。長棍這樣的兵器如果是木製的,一兩下很難對敵人造成致命打擊,可這無當飛軍所使用的長棍竟然通體都是鐵製!這一根棍子不下幾十斤,而這些士兵揮舞起來就像是小孩子的玩具,絲毫不覺得吃力。

於是這第一輪的直接交鋒就變成了力量的對抗,魔兵的長刀砍下就像砍到了堅硬的石頭上,有的甚至被反彈到了半空。無當飛軍士兵每個人的棍法都非常簡單,無非是掄、掃、砸、挑這麼幾種,但就是這樣簡單的棍法在大規模作戰中最爲實用。當這些鐵棍舞起來的時候,魔兵的兵器根本無法攻進去,連抵擋都吃力得很。

最前方的李嚴所用長棍乃是土系靈器“息壤棍”,看起來只有他身體這麼長、杯口粗細,可這棍子的重量達到了一百多斤,據說是傳說中上古息壤神土所制,再配合聖土真氣,威力大得驚人。普通魔兵離他的息壤棍還有一尺遠就已經被震得倒飛出去,軟綿綿的全身骨骼彷彿都已經給打碎了。

范增鐵青着臉,向蕭公角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刻一躍而下加入戰團抵擋李嚴。無當飛軍攻擊力之強大已經讓魔族刮目相看,再這樣下去魔兵付出的代價肯定大到讓人無法接受。

與此同時,范增身後的死靈法師團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們將會施展死靈幻術來打擊劉備軍。這數百人共同施展死靈幻術,劉備軍中又沒有像紫焰法師團那樣的配備,如此難題又該怎樣解決?

第7章 觀星之術(四)第3章 青青子衿(二)第76章 一統涼州第7章 觀星之術(六)第1章 孫策用兵第10章 情爲何物(二)第67章 成長蛻變第1章 無法無天(一)第5章 超級對決第59章 弘農攻堅第1章 無法無天(五)第59章 午夜遇襲第2章 天縱英才(一)第2章 名城名士(二)第11章 兄弟交兵(七)第8章 再臨神族第49章 共商大計第12章 魔王伏誅(六)第90章 大破方陣第12章 生死參商(一)第99章 散仙角力第3章 拒馬奇襲(二)第86章 喜憂參半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11章 山雨欲來(二)第4章 驚天陰謀(八)第59章 瞭如指掌第62章 猛將天威第7章 厚積薄發(三)第66章 捉對廝殺第98章 呂布重生第81章 全面反攻第45章 決一死戰第43章 騰挪妙策第83章 焉耆大捷第94章 強者相遇第96章 散仙威脅第19章 漢中平定第4章 驚天陰謀(七)第10章 袁紹之殤(五)第20章 對箭之約第24章 全面作戰第49章 共商大計第12章 河北霸業(四)第38章 三路齊發第7章 龍宮死寂第1章 命運之輪(一)第72章 大秦戰法第6章 鬼才出世(二)第1章 命運之輪(六)第5章 臨危遇險第3章 董府夜宴(五)第88章 大幻影劍第7章 奇陣月朧(三)第40章 龍族危機第75章 羅馬騎兵第8章 秦皇陵墓(二)第65章 鬥智鬥勇第17章 少年奇才第8章 虎癡惡來(七)第62章 精靈魔法第1章 馬騰之死第9章 山河夢斷(四)第43章 羅馬出兵第2章 龍族密函(五)第1章 無法無天(一)第24章 黃金商路第27章 泯水之毒第83章 焉耆大捷第77章 陰陽靈旗第68章 壯士斷腕第42章 長河落日第41章 金光大陣第43章 人獸合一第6章 郎情妾意(五)第50章 魔王再臨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61章 生死關頭第12章 情斷義絕(五)第9章 認父歸宗(二)第3章 拒馬奇襲(一)第9章 山河夢斷(七)第78章 西楚霸王第78章 希臘水軍第48章 谷中江湖第12章 生死參商(五)第12章 生死參商(三)第68章 壯士斷腕第12章 七族往事第15章 漢中攻略第5章 孫家尚香第104章 被動挨打第8章 虎癡惡來(三)第6章 鬼才出世(四)第46章 龍宮之戰第78章 徵西智計第11章 第三個人第11章 一戰成名(一)第19章 大海無量第6章 衝冠一怒(二)
第7章 觀星之術(四)第3章 青青子衿(二)第76章 一統涼州第7章 觀星之術(六)第1章 孫策用兵第10章 情爲何物(二)第67章 成長蛻變第1章 無法無天(一)第5章 超級對決第59章 弘農攻堅第1章 無法無天(五)第59章 午夜遇襲第2章 天縱英才(一)第2章 名城名士(二)第11章 兄弟交兵(七)第8章 再臨神族第49章 共商大計第12章 魔王伏誅(六)第90章 大破方陣第12章 生死參商(一)第99章 散仙角力第3章 拒馬奇襲(二)第86章 喜憂參半第2章 劍神贏政(二)第11章 山雨欲來(二)第4章 驚天陰謀(八)第59章 瞭如指掌第62章 猛將天威第7章 厚積薄發(三)第66章 捉對廝殺第98章 呂布重生第81章 全面反攻第45章 決一死戰第43章 騰挪妙策第83章 焉耆大捷第94章 強者相遇第96章 散仙威脅第19章 漢中平定第4章 驚天陰謀(七)第10章 袁紹之殤(五)第20章 對箭之約第24章 全面作戰第49章 共商大計第12章 河北霸業(四)第38章 三路齊發第7章 龍宮死寂第1章 命運之輪(一)第72章 大秦戰法第6章 鬼才出世(二)第1章 命運之輪(六)第5章 臨危遇險第3章 董府夜宴(五)第88章 大幻影劍第7章 奇陣月朧(三)第40章 龍族危機第75章 羅馬騎兵第8章 秦皇陵墓(二)第65章 鬥智鬥勇第17章 少年奇才第8章 虎癡惡來(七)第62章 精靈魔法第1章 馬騰之死第9章 山河夢斷(四)第43章 羅馬出兵第2章 龍族密函(五)第1章 無法無天(一)第24章 黃金商路第27章 泯水之毒第83章 焉耆大捷第77章 陰陽靈旗第68章 壯士斷腕第42章 長河落日第41章 金光大陣第43章 人獸合一第6章 郎情妾意(五)第50章 魔王再臨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61章 生死關頭第12章 情斷義絕(五)第9章 認父歸宗(二)第3章 拒馬奇襲(一)第9章 山河夢斷(七)第78章 西楚霸王第78章 希臘水軍第48章 谷中江湖第12章 生死參商(五)第12章 生死參商(三)第68章 壯士斷腕第12章 七族往事第15章 漢中攻略第5章 孫家尚香第104章 被動挨打第8章 虎癡惡來(三)第6章 鬼才出世(四)第46章 龍宮之戰第78章 徵西智計第11章 第三個人第11章 一戰成名(一)第19章 大海無量第6章 衝冠一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