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章 三位王爺

太子是儲君,他的去世自然是全國哀悼,酒樓歌肆均已被官府責令歇業,官府所屬的教肆坊掩旗息鼓。

全大鄭從官員到普通百姓,在爲太子服喪期間,嚴禁任何人的家裡,鋪擺宴席大吹大擂大吃大喝。

因此,山娃兒子的滿月酒,即便是太子下葬之後,王錚也還是不能大操大辦。

東宮裡白幡招展哭聲悲慼,所有人均是心情沉重垂首不語,偶爾有話要說,也是聲音極輕。文武大臣們都不想打擾了太子的安息。

太子的性格像他的父親鄭成,也是仁慈寬厚,很得朝臣們的愛戴。

只是可惜,他的英年早逝,讓很多朝臣都開始了無所適從,心裡忐忑下一位太子,會是個什麼樣的人。

卯時末,祭拜開始,先是由皇親國戚祭拜,輩分不同批次不同。然後是左右宰相,和中書省門下省的首官祭拜。

王錚和代老將軍、馬闖馬提督三人,以及十幾個在京的柱國,被排在第五批祭拜的序列。

此時,王錚正有樣學樣,代老將軍前進一步拱手作揖彎腰行禮,他和馬闖在後也照葫蘆畫瓢。

再然後,代老將軍左一步右一步上一步下一步的,像是穿花蝴蝶似的按着規矩行禮,轉了不知道幾圈,每一步均是兩個揖一個頭,弄得王錚頭暈眼花。

好在,轉圈的只是代老將軍一個人,他和馬闖以及那十多位柱國,只在後面跟着行禮就行了,不用跟着轉圈。

在他都數不清自己到底磕了多少頭,做了多少揖了的時候,代老將軍對着靈棚下的陪祭客做了個羅圈揖,只聽禮部官員一聲輕喝“禮畢。”

王錚長出了一口氣,總算是完了。

東宮即便很大,可今日的人卻極多,在東宮裡等着還是很不方便,王錚跟隨代老將軍出了東宮的大門,然後就各走各的。

雖然兩人上次打架是做戲給別人看,但現在這戲還得演下去,只要兩人還在朝中,只要兩人的軍中威望還存在,他倆這輩子的關係都不能讓別人覺得好,起碼不能讓皇上覺得好。

東宮就在皇城之內,大門的兩側一溜兒排開了數十座蓆棚,裡面均燒着炭火,是煤炭。供前來祭拜太子的賓客歇息取暖用。

按規矩,未時正,太子的遺體才能下葬,也就是說,所有賓客祭拜過太子以後,都要在這些蓆棚裡等待到下午時分,纔會跟隨靈車前往太子的墓地。

王錚左右踅摸了一圈兒,蓆棚裡都掛着棉簾,沒看到熟人,離大門太近的話,人來人往的,他不想看到誰都打招呼,就信步向遠處的蓆棚走去。

找了個位置最偏僻的蓆棚,聽聽裡面也沒有說話的聲音,王錚掀開棉簾看了看,果然沒人,正好,適合王錚靜下心來想事情。

他作爲大鄭現有的三個輔國大將軍之一,屬於朝中重臣,朝堂上的大事,不管他是不是參與了,都會有軍報或者公文送到他手裡。

因此,他都不需派人打聽,昨天的事情都很清楚。

現在,黨爭之禍房相和呂相正在想辦法遏制。軍改也開始進行,隴西衛和松江衛的兵力也得到了加強。

陳琦雖是最善紙上談兵,但他也算是高瞻遠矚,加之性格沉穩,考慮事情比較周詳,雖不能領兵和敵軍正面交鋒,但作爲一個參謀,還是不錯的,正好彌補了馬闖粗莽的不足。隴西衛的局勢稍好了一點。

全民練武強身,每兩年舉辦一次武舉殿試的事情也正在起草條文。

並且,房相和呂相商議之後,明文禁止文武之間的相互敵視,禁止同僚之間的誣陷、攻暄

等不和睦的行爲,避免大鄭的朝堂或者文武之間,產生內鬥禍亂朝綱。

王錚說過的那些事,朝廷正在或者馬上就會做,對於那些事,王錚還算是基本滿意。

他最不滿意的是,他想親自領兵去收復燕雲十六州,他並不是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功勞,而是他知道,曹顯利用輕騎迂迴包抄野戰還行,他不善攻城戰,他想自己親自去打,只是想盡量減少大鄭將士的死傷。

當然,他也不善攻城戰,從上一世到這一世,他還沒有過一次攻城的經驗。

只不過,他有兩世爲人,別人都沒有的大腦裡的知識,他有歷史上很多攻城戰的案例,他相信他親自領兵去攻打那些城池的話,將士們的死傷是最少的。

可是,朝廷不讓他帶兵去收復燕雲十六州。

王錚覺得,現在,皇上和房相,很可能並不是還在忌憚他,也不是還不相信他,而是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上京離不開他的坐鎮。

王錚覺得皇上不敢放他出去的話,也有可能是真的。

有了上一次蒙遼入境不足一個月,就閃電般殺透了數十個大鄭的城池,兵鋒僅僅距離京都二百餘里,直逼京師城下的例子。

皇上怕了,怕他去領兵深入蒙遼境內數千裡轉戰,而蒙遼軍會圍魏救趙再次出兵,再次的殺到京師附近,甚至率大軍直接攻打京都。

他怕王錚由於深處蒙遼境內,距離上京太遠信道不通,得不到京師危急的消息,不能及時救援。

“算了,反正不到火燒屁股,皇上也不會放我出去。既然管不了,那我就不管了,以後只在上京享清福就行了。”

想透了這一點,王錚也就不再煩惱。

大鄭的足夠富裕和人口數量的龐大,是它和周邊的異族相比最大的強項。

並且,大鄭的政治還算比較清明,吏治也還可以,軍事雖然稍弱,但也有戰馬太少的客觀原因存在,現在都在一步步的改善之中。

自己即便是身在上京,只要能堅持不懈地努力,儘量打動皇上,打動房相接受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相信不久,大鄭就會更好。

這時,王錚聽到蓆棚外有腳步聲和說話聲,然後就見棉簾一挑,露出了一張他熟悉的滿是皺紋的老臉。

“哈!王大將軍在這裡,快來快來,這下可逮住他了。”

王錚嚇了一跳,擡眼一看是曲陽郡王鄭瑞,隨着他的叫喊,緊跟進來還有兩人,遼陽郡王鄭鋼和朝陽郡王鄭智。

這三人,當初隨王錚出征做開路先鋒,澶州一戰也立下了點功勞。

只不過,仗還沒打完,太子病危無法監國,皇上就急急忙忙地,帶着一干文武大臣回了上京,後來不久,太子就病逝,那一戰的功勞到現在還沒有敘功。

“咋?咋了這是?”

三人咋咋呼呼進了蓆棚,把王錚嚇了一跳,連忙站起身形雙手護胸,就像是一個將要受到歹徒那啥的姑娘。

“你這小子是真難找,老夫都把所有蓆棚都找遍了,總算是逮着你了。”大冷的天,身材稍胖的遼陽郡王鄭鋼,進門後先是抹了把汗說道。

按年齡,三人均比已經五十六歲的皇上還大,都可以做王錚的爺爺了,按輩分,三人均是鄭妽的伯父,叫他小子也沒叫錯。

“三位王爺請坐,你們找我做啥?”王錚納悶地問道:“今日辦的這事,你們···不忙?”

“找你自然是有事,有禮部的官員在,我們幾個還是長輩,連行禮都不用,有什麼好忙的?”

朝陽君王鄭智擺了擺手說道。

他們也沒說錯,即便太子是儲君,是所有大臣的主子。

可他們三個是太子的伯父,是一家人,太子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侄子,不但不用戴孝,也不能按臣子的規矩行禮,在這裡還真沒啥作用,最多是對皇上表示一下哀悼,讓皇上節哀順變就行了。

可皇上太過悲傷,今日就沒來東宮,他們連勸勸皇上的事兒都沒有。

“三位王爺找我有啥事兒?可別太難辦了哈?要不然,我一個閒人,也辦不了。”

三位王爺聯袂找他,估計不會是小事,王錚獻給他們打個預防針。小事就說,大事免談,哥還小,辦不了大事。

“是這···”蓆棚裡有桌有凳,三人坐下後,還是年齡最大的曲陽郡王鄭瑞先開口。

“是這,你小子不是想打燕雲十六州嗎?我們哥仨的封地可都在那邊,我老叔當初故意把我們老爹的封地都封在北地,就是想讓我們去收回來,可我們哪有那個本事?現在,也只有指望你了。···”

“十一哥讓我說,···”朝陽郡王鄭智嫌他十一哥囉嗦,就插話道。

“王將軍,是這,你一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我們大家都贊成,現在雖然不讓你親自領兵去,但方略估計還得是你出,曹顯那小子假如不向你請教請教,他甚至都不敢出兵,我覺着···”

“老十五你咋那麼多廢話?讓老夫來說,···”好吧,皇上的十三哥鄭鋼,看來也是心裡着急。

“王將軍,方略肯定得你出,也唯有你出方略才能打的下來。是這,這次找你,我們哥仨是想,讓你安排幾個子孫去松江衛,等收復了燕雲十六州,我們也多少出了點力,也能心安了,也對得起我老叔的遺願了,你看怎樣?不算是大事吧?”

鄭鋼說完,三個鬍子都白了的老頭兒,一起眼巴巴地看着王錚,生怕王錚不答應。

王錚明白了,三人身爲郡王,雖全是武職,但他們三個的武職是純粹的虛職,只拿俸祿不用幹活的那種,手裡沒有一點兵權,除了他們的幾十個親兵,和門房守衛還能自己安排,甚至往軍伍裡安插一個人的權利都沒有。

當初,太祖建國初期,爲防武將起兵生禍,對武將做了諸多限制。但他同時,爲防兄弟逾牆造成內亂動搖國本,給所有的皇親國戚定下的規矩更多。

不準任何一個皇親國戚,以任何理由插手軍務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能做的,僅僅是在朝堂上耍耍嘴皮子,紙上談兵一番,給皇上做個參謀而已。

這樣就導致他們王爺的名雖然很好聽,卻是朝廷真正養着的那啥,還沒有一個普通的武將自由。

所以,三人想完成太祖的遺願,讓自己的子侄去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城池,就只能央告王錚。

王錚還猜到了他們的另外一點心思。

他們現在的爵位是郡王,到了兒子就是公爺,孫子是侯爺,逐次遞減,孫子以後的三輩人,還大小能有個爵位外,可三輩以後,就只是個平民了。

並且,爵位還是隻傳長子嫡子,其他的子孫也得憑本事掙飯吃。

所以,三人想讓幾個有些能力的子孫,也能爲大鄭建功立業,爭取封個公侯了啥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三個爲了子孫,這麼舍下老臉央求王錚,也真是不容易。

238章 這個混賬156章 軍改與否414章 必須讓我跟着333章 出征前夕191章 奪城之後397章 中了埋伏094章 雁山衛的提督290章 滴水觀音391章 哥兒倆閒談374章 慶功宴266章 文化征服040章 作坊的規劃463章 猿糞啊342章 血戰兔毛川039章 找礦389章 兵分三路384章 李成嵬投誠121章 王錚的封賞問題205章 兵出奇招487章 莫移氏的特殊231章 朝堂?菜市場?320章 熱鬧的上元夜411章 救兵堵路165 蓆棚瑣事496章 有兒子了115章 死法不賴278章 王錚那廝 瘋了136章 松江衛的戰事251章 不靠譜的翁婿121章 王錚的封賞問題295章 傳教士331章 母老虎依舊彪悍119章 公蛤蟆和母蛤蟆502章 王錚的儲君選擇500章 王錚的私心393章 紅水河遇伏125章 獻俘和閱兵107章 後軍遇險186章 天子劍令401章 和韓庚的談話048章 五品營校尉517章 杭州灣的談話451章 多好的將士啊187章 援軍開拔349章 申四救急195章女將神威190章 奪城成功061章 重獎459章 比較科學的解釋222章 關於蓮孃的閒聊087章 洛陽公主073章 寧惹閻王別惹殺神412章 母老虎要吃人061章 重獎192章 莫州城下032章 戰後的王錚474章 雞腸,雞血149章 奪門之戰218章 三個女人049章 氣急敗壞的追兵527章 笑岔了氣兒129章 西夏的改變350章 興州戰事500章 王錚的私心491章 岳母聽房177章 大婚391章 哥兒倆閒談036章 怪異的公文182章 柴公公的解惑099章 鑽進錢眼的王錚278章 王錚那廝 瘋了006章 可憐的莊稼地515章 家庭會議272章 父皇的臉皮真厚447章 回到興州006章 可憐的莊稼地114章 滅國之功461章 新的設想441章 誰是大地主167章 柴公公來訪466章 君心難測387章 五百戰俘的賞賜053章 損人利己的餿主意422章 沒藏黑雲的改變098章 門下033章 殺神226章 炮轟大定府382章 奪崖之戰117章 朝堂罵街363章 陳妍的破格提拔054章 出兵草原036章 怪異的公文469章 一招驚人019章 狙擊159章 聚會2157章 那廝太好戰146章 兵圍大名府151章 和曹顯的談話472章 高人指點289章 姐妹來訪
238章 這個混賬156章 軍改與否414章 必須讓我跟着333章 出征前夕191章 奪城之後397章 中了埋伏094章 雁山衛的提督290章 滴水觀音391章 哥兒倆閒談374章 慶功宴266章 文化征服040章 作坊的規劃463章 猿糞啊342章 血戰兔毛川039章 找礦389章 兵分三路384章 李成嵬投誠121章 王錚的封賞問題205章 兵出奇招487章 莫移氏的特殊231章 朝堂?菜市場?320章 熱鬧的上元夜411章 救兵堵路165 蓆棚瑣事496章 有兒子了115章 死法不賴278章 王錚那廝 瘋了136章 松江衛的戰事251章 不靠譜的翁婿121章 王錚的封賞問題295章 傳教士331章 母老虎依舊彪悍119章 公蛤蟆和母蛤蟆502章 王錚的儲君選擇500章 王錚的私心393章 紅水河遇伏125章 獻俘和閱兵107章 後軍遇險186章 天子劍令401章 和韓庚的談話048章 五品營校尉517章 杭州灣的談話451章 多好的將士啊187章 援軍開拔349章 申四救急195章女將神威190章 奪城成功061章 重獎459章 比較科學的解釋222章 關於蓮孃的閒聊087章 洛陽公主073章 寧惹閻王別惹殺神412章 母老虎要吃人061章 重獎192章 莫州城下032章 戰後的王錚474章 雞腸,雞血149章 奪門之戰218章 三個女人049章 氣急敗壞的追兵527章 笑岔了氣兒129章 西夏的改變350章 興州戰事500章 王錚的私心491章 岳母聽房177章 大婚391章 哥兒倆閒談036章 怪異的公文182章 柴公公的解惑099章 鑽進錢眼的王錚278章 王錚那廝 瘋了006章 可憐的莊稼地515章 家庭會議272章 父皇的臉皮真厚447章 回到興州006章 可憐的莊稼地114章 滅國之功461章 新的設想441章 誰是大地主167章 柴公公來訪466章 君心難測387章 五百戰俘的賞賜053章 損人利己的餿主意422章 沒藏黑雲的改變098章 門下033章 殺神226章 炮轟大定府382章 奪崖之戰117章 朝堂罵街363章 陳妍的破格提拔054章 出兵草原036章 怪異的公文469章 一招驚人019章 狙擊159章 聚會2157章 那廝太好戰146章 兵圍大名府151章 和曹顯的談話472章 高人指點289章 姐妹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