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見呂布

朱樟與劉伯溫在六安城商議事情的時候,唐煜帶着兵馬已經離六安城很近了。

再走幾天,能夠到達六安城。

而在這個時候,唐煜把自己的臣武將也叫到了一起。

“諸位愛卿,再過幾天我們要到達六安城了,六安城有兵馬十五萬,我們要與他們一戰,只怕勝算不大啊,諸位愛卿可有什麼辦法?”

唐煜所說的勝算不大,是指攻城。

十萬兵馬攻打有十五萬的兵馬的城池,基本沒有勝利的可能。

當然,若是出城一戰的話,又是另外一種情況。唐煜這樣說完,一衆人相互張望,緊接着,徐茂公說了起來:“聖,我們攻城的話,勝算的確不大,不過,明國明顯沒有時間跟我們耗下去,所以他們如果膽子大的話,倒是有可能出城與我們一戰,若

是他們肯出城的話,我們唐國也不是說真的沒有機會。”

徐茂公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分析了一下明國的情況,因此覺得明國應該不想跟他們久耗,而不想久耗的辦法最好的,自然是出城一戰了。

這樣的戰爭雖然激烈,但有時候,一場仗打下來,足夠決定勝負戰局了。

徐茂公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很快有人站出來反駁。“理想情況下是這樣的,但保不齊明國會堅守城池啊,所以我們還是要繼續想辦法才行,聖,臣以爲,我們應該派人去給呂布傳信,讓他帶着兵馬前來助陣,只要呂布來了,我們要攻下六安城應該不難吧

?”

呂布的兵馬不算多,但卻是十分勇猛的,有他的兵馬在,他們唐國的實力的確會增加許多。

而且,有了呂布的兵馬,算耗費了呂布的兵馬,對他們來說也是沒有太大的損失,反正他們早晚都是要弄呂布的嘛,如此,反而削弱了呂布的實力。

提起呂布之後,其他不少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聖,張大人說的不錯啊,我們可以讓呂布出手啊。”

“是,是,讓呂布出手,我們攻下六安城的機率大多了。”

“呂布也是我唐國的人,讓他出兵很正常啊。”

“…………”

大家嘀嘀咕咕的說着,唐煜這邊思慮過後,也覺得讓呂布在自己的封地安逸的帶着,實在有點說不過去,讓他領兵出征,纔是正確的方式嘛。

呂布,應該爲他們唐國效力。

點點頭後,唐煜說道:“好,那吩咐下去,讓呂布派兵前來,與朕一同滅明。”

如今的唐國打仗並不算很多,但算打仗不多,也不能讓那些兵馬閒着,李績的兵馬有用,所以不能調動,不過呂布的兵馬待在自己的封地,不用的話還真有點說不過去。

吩咐下去後,立馬有人去呂布封地傳達命令。

而在唐煜的人把消息傳到呂布封地之前,劉伯溫已經快馬加鞭的來到了呂布的封地。

而且,他來到呂布的封地之後,用了一種很悄然的辦法,給呂布傳遞了一個消息。

“王爺,明國使臣劉伯溫求見。”呂布的人得到劉伯溫的情況後,跟呂布說了一下,呂布聽到劉伯溫來了,眉頭凝了起來:“這個劉伯溫,膽子還真是挺大啊,如今我唐國正與他們明國交戰,他卻來了,這是不知天高地厚,給我直接抓

起來砍了吧。”

呂布並非那種心思細膩之人,所以他做事較隨意,大路,並沒有怎麼深思過,想着他們唐國正與明國作戰,那劉伯溫是明國的人,那是他的敵人啊,自己的敵人,那肯定是要砍了的。

不過,呂布這樣說完之後,旁邊的貂蟬立馬給攔了下來。

“王爺,兩個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這場戰事,還不知道誰能夠取勝呢,那劉伯溫又是個極其有名的人,殺了他不妥,倒不如請他進來,聽聽他來找王爺所爲何事。”

貂蟬相對來說是個心思細膩的人,所以他立馬把呂布給勸了下來,而呂布又只聽貂蟬一個人的話,對於這個美人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所以,得知貂蟬的意思後,呂布雖然覺得有點不耐煩,但還是點了點頭:“讓他進來吧。”

吩咐下去後,沒過多久,劉伯溫被領了進來,呂布很是不屑的看了一眼劉伯溫,道:“你是明國的官員,算出使,也應該去找唐皇,來找本王所爲何事?”

劉伯溫道:“來找王爺,自然有來找王爺的道理,王爺已經快要大禍臨頭了,難道王爺還不自知嗎?”

劉伯溫來之後恐嚇了一下呂布,呂布的暴脾氣直接來了:“呸,我看你劉伯溫才大禍臨頭,來人,給我把這個劉伯溫拉出去砍了。”

呂布很衝動,劉伯溫看到呂布這種情況之後,臉頰頓時有點發紫,因爲他覺得呂布有點不按常理出牌,一般遇到他說的那番話,不應該很好爲何嗎,可呂布竟然一點都不好,直接來要殺人。

劉伯溫有點緊張了,而且當兩名侍衛衝過來要把他拉出去的時候,他更緊張了。

難道自己要這樣被砍殺嗎?

在劉伯溫緊張兮兮的時候,一個聲音突然傳來:“放手,不得對劉大人無禮。”

聲音落下,旁邊的貂蟬已經把目光投了過來,那呂布一看貂蟬這個樣子,頓時心軟了,因此也揮了揮手:“放了他。”

兩名侍衛悻悻然退去,這個時候,呂布問道:“愛妃,你這是何意啊?”

呂布很不能明白,像劉伯溫這樣的人,殺了行了啊,幹嘛還要留着?

貂蟬道:“王爺,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殺了劉伯溫,傳出去不好聽,而且,我們還沒有聽劉伯溫把情況說清楚呢,要是真的該殺,再殺不遲,先聽他說說嘛。”

貂蟬主要是擔心,女人總是會提心吊膽的,劉伯溫說他們大禍臨頭了,貂蟬害怕了,所以纔要留下劉伯溫,聽聽他們怎麼大禍臨頭了。呂布見此,也不好反對,看了一眼劉伯溫,道:“說,怎麼回事。”

第373章 魏國退兵第377章 會師韓信第162章 唐青之謀第285章 攻心爲上第1375章 直接搶了第1543章 存在隱患第29章 練兵第1675章 防線破第957章 韓信再出兵第1202章 請爲使臣第848章 楊八妹第539章 諸葛孔明與華佗第254章 遷都事第1685章 只能退兵第497章 滅魏第1278章 滅米國兵馬第432章 信心崩塌第678章 周國擊唐第413章 諸葛孔明的目的第595章 明和周第1646章 唐煜選擇第856章 滅宋國水軍第1699章 送上門去第43章 情報第1369章 紅燒獅子頭第1165章 鎮守二王城第550章 女帝的秘密第322章 攻江夏城第239章 如何處置第1548章 沿途的湯第1141章 決戰吧第884章 爆滿第537章 魏丕吐血第654章 謀劃第843章 狄青出山第600章 攻之不下第691章 旱災第1169章 怯懦之輩第640章 宋元朗的野心第631章 水戰第287章 樑國滅亡第1721章 燕國退兵第382章 給韓信封王第400章 高薪養廉第1784章 南唐亡國第275章 歸順第497章 滅魏第1236章 騙子啊第42章 驚聞第792章 大食國來使第1722章 猛將孟蕭第333章 裴元慶大戰楚霸王第1033章 比試一下第1618章 力排第1311章 攻破尼德蘭王城第744章 出兵周國第1173章 大食國反擊第29章 練兵第1558章 賠的慘重第1141章 決戰吧第1774章 自救第1019章 只爲活命第873章 小鳳仙第190章 和親第885章 蒲松齡第8章 皆爲利來第809章 宋廷美逃第436章 我要你第795章 羅士信第1094章 弄食物第1621章 公主逃第722章 微服私訪第1430章 報復他第1442章 絕招第113章 夜探迷陣第1472章 逼下殺手第1339章 一槍殺之2第861章 跳河第244章 鹽貴第1397章 製造利器第1442章 絕招第27章 奴隸第915章 宵禁之爭第1059章 吝嗇第372章 烏合之衆第574章 蹴鞠第1428章 撮合他倆第560章 大比開始第455章 呂皇后的怒氣第1770章 故技第553章 識破第1111章 反咬第644章 衝撞開來第539章 諸葛孔明與華佗第1610章 耗着他們第89章 演戲第636章 朱樟問策第1697章 接受他的投降第797章 擊敗國手第1480章 營救趙明公
第373章 魏國退兵第377章 會師韓信第162章 唐青之謀第285章 攻心爲上第1375章 直接搶了第1543章 存在隱患第29章 練兵第1675章 防線破第957章 韓信再出兵第1202章 請爲使臣第848章 楊八妹第539章 諸葛孔明與華佗第254章 遷都事第1685章 只能退兵第497章 滅魏第1278章 滅米國兵馬第432章 信心崩塌第678章 周國擊唐第413章 諸葛孔明的目的第595章 明和周第1646章 唐煜選擇第856章 滅宋國水軍第1699章 送上門去第43章 情報第1369章 紅燒獅子頭第1165章 鎮守二王城第550章 女帝的秘密第322章 攻江夏城第239章 如何處置第1548章 沿途的湯第1141章 決戰吧第884章 爆滿第537章 魏丕吐血第654章 謀劃第843章 狄青出山第600章 攻之不下第691章 旱災第1169章 怯懦之輩第640章 宋元朗的野心第631章 水戰第287章 樑國滅亡第1721章 燕國退兵第382章 給韓信封王第400章 高薪養廉第1784章 南唐亡國第275章 歸順第497章 滅魏第1236章 騙子啊第42章 驚聞第792章 大食國來使第1722章 猛將孟蕭第333章 裴元慶大戰楚霸王第1033章 比試一下第1618章 力排第1311章 攻破尼德蘭王城第744章 出兵周國第1173章 大食國反擊第29章 練兵第1558章 賠的慘重第1141章 決戰吧第1774章 自救第1019章 只爲活命第873章 小鳳仙第190章 和親第885章 蒲松齡第8章 皆爲利來第809章 宋廷美逃第436章 我要你第795章 羅士信第1094章 弄食物第1621章 公主逃第722章 微服私訪第1430章 報復他第1442章 絕招第113章 夜探迷陣第1472章 逼下殺手第1339章 一槍殺之2第861章 跳河第244章 鹽貴第1397章 製造利器第1442章 絕招第27章 奴隸第915章 宵禁之爭第1059章 吝嗇第372章 烏合之衆第574章 蹴鞠第1428章 撮合他倆第560章 大比開始第455章 呂皇后的怒氣第1770章 故技第553章 識破第1111章 反咬第644章 衝撞開來第539章 諸葛孔明與華佗第1610章 耗着他們第89章 演戲第636章 朱樟問策第1697章 接受他的投降第797章 擊敗國手第1480章 營救趙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