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誅心之語

崇禎皇帝一直覺得大明的官員們除了有限的那麼幾個之外,剩下的全是一些賤胚子。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說的就是這些個傢伙們。

比如說山東人最引以爲恥的孫之懈。

雖然說經過蟎清各方面不斷的洗白與淡化,後世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這麼個傢伙的存在了,但是恰好,身爲程序猿而又喜歡逛論壇的崇禎皇帝恰好是知道其中情況的一個。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就是這個王八蛋上書給建奴搞出來的。

當然,這孫子的下場也不太妙,被人從頭皮上打洞往他腦袋裡面植入豬毛。

但是留髮或者留頭二選一的事情卻是這傢伙搞出來的。

民間百姓創造性的開發出了正月裡面不剃頭,否則會死舅舅的說法。

至於像剩下的孫承宗、孫傳庭、盧象升這一類的官員,在崇禎皇帝的印象裡面就那麼有數的幾個。

倒是跳的最歡的東林黨,大部分是乾脆利落的投降了建奴的。

只是上趕着上門的不是好買賣,這些個主動去給建奴當狗的狗奴才們發現建奴可比大明狠多了。

畢竟建奴不會像大明一般的寵着慣着這些個讀書人,旦凡敢瞎**幾句的,統統都被砍了腦袋,順便家產也歸了建奴所有。

所以這些個混賬東西在學乖了之後,吹捧出了糠稀盛世,吹捧吹了錢聾盛世。

總之這些個混賬東西們還是軟骨頭居多——畢竟骨頭硬的死的早,乃是千古顛仆不破的真理。

既然現在浙江那邊的傢伙們都已經認慫了,老老實實的等着收商稅,崇禎皇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溫體仁呈上來的奏章一併給允了。

:臣冒死以聞之:方今大明,富者阡陌連片,貧者無立錐之地,此誠民間之大疾苦也。

然張太嶽一條鞭法已不聞之久矣,百姓無田,則易爲流民,流民生則亂生,賦稅不收則無以強國養軍,故建奴難平。

今請丈量天下田畝,正其本源,先於浙江試行之。

另,此誠自古以有之疾,非我大明所獨有,臣冒死請陛下赦其罪過,既往不咎。

臣溫體仁冒死以聞,死罪,死罪。

整個奏章的大概意思基本上就是這樣兒,反正不管說的怎麼好聽,也別管理由找的多麼的高大上,總之溫體仁的要求很簡單,藉着收商稅的機會一起把浙江的田地給丈量一下。

到時候該是誰的田還歸誰,這人頭稅該收的還是得收,這賦該收的也得收。

反正是不能由着這些個混賬們再玩投獻以避賦稅這一套了。

不得不說,溫體仁的這道奏疏直接就打動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早就打算丈量天下的土地以重新分配了。

以大明的土地分配情況來說,溫體仁奏疏裡面寫的情況還算是好的,實際上比這還要操蛋。

就像是茶稅一般,福建收了十四兩倒數第二,浙江收了十二兩強勢霸佔了倒數第一。

要知道,這可是一整年的茶稅。

而茶葉可不僅僅是大明的人在買,光出口的那些就不知道得多少了。

茶稅如此,土地的賦稅就可想而知了。

假設大明有一千萬畝的土地,大概有六百萬畝是收不上來一分錢的賦稅的。

再有一百萬畝是歸皇帝所有的皇莊什麼的。

維持了大明朝三百年國運的土地賦稅就這麼着被加到了剩下的那三百萬畝土地的身上。

而那六百萬畝的土地裡面,基本上是藩王和那些個投獻到舉人秀才名下的對半分。

剩下的三百萬畝土地收上來的稅賦就歸了國庫,裡面還要再分出一部分來皇帝的內帑。

這種情況下,那三百萬畝土地的主人心裡會爽嗎?

答案其實很簡單,沒有人會因爲自己付出的比別人更多了幾倍而感覺到爽。

所以在快遞李小哥舉起了大旗造了反,喊出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之後纔會那麼容易的席捲天下。

無他,抓到了那三百萬畝土地主人的心,還有那些主動投獻或者被迫投獻土地的農民的心。

農民的心是什麼?

那就是民心。

自古來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當然,李小哥成也民心,敗也民心,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當天下的農民發現李小哥來了之後甚至於還不如老朱家坐江山的時候穩當,被拋棄也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所以到了最後,李小哥也被一夥子鄉團給滅掉了。

如今溫體仁的奏章就是直接把這個問題給指出來了,等於是揪開了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沒有誰去揪,也沒有人敢去揪的蓋子。

崇禎皇帝心裡怎麼可能不高興?畢竟自己可是早就有了揪蓋子的打算了。

而且溫體仁的蓋子也不是直接說揪了就揪了,而不是揪完就不管了。

人家在奏章裡面可是明確的說了,先在浙江之地試行,而且那些個混賬東西們的罪過還請求崇禎皇帝赦免了。

爲什麼要挑選浙江?

就是因爲那裡讀書人多,出海方便,賺錢容易。

這麼一來,就算是真的查出來了問題,只要把該清退的田地老老實實的清退,那麼人就是沒有問題的。

再怎麼說,吃了這麼多年了,也該吃飽了,現在只是少吃,又不是徹底的不讓吃,更沒有讓人往外吐出來一些的意思。

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如果有,就試試自己的脖子和崇禎皇帝手裡的刀子哪個更厲害一些吧。

心情大爽的崇禎皇帝乾脆命王承恩親自去挑選了一對玉如意賞給了溫體仁。

而崇禎皇帝賞賜溫體仁的舉動,自然就會被朝堂上的大臣們先行解讀,然後再向民間擴散。

直到擴散到大明所有的地方,所有人的耳朵裡面爲止。

一般來說,皇帝賞賜玉如意給文臣,那就是代表着皇帝對於這個文臣的看好,看重。

名聲向來就不怎麼樣的溫體仁這下子在民間,或者不能說是民間,因爲主力還是那些個讀書人之間變得更臭了。

大有提溫色變之意。

當然,如果說大明的讀書人都是那種只顧着自己享福而不顧天下的貨色,這大明別說三百年國運了,估計早在老四朱棣之後就已經涼透了。

溫體仁的名聲雖然臭不可聞,大有比臭狗屎還臭的趨勢,可是士林之間慢慢的也開始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那就是支持溫體仁丈量田地要求的聲音。

比如像無限偏向於法家,或者乾脆就是法家的沈顥。

對於法家來說,皇帝就是一切,不管是律法還是什麼,統統都是爲了皇帝而服務的。

皇帝必須是聖明的,所有的錯誤全是那些個狗屁臣子們辦事不力,應該把這些誤事的大臣們砍了腦袋以正視聽。

就像是現在,溫體仁在士林之間的形象是什麼?

奸佞,倖進小人,皇帝的傳聲筒。

所以在沈顥等法家之人的眼裡看來,溫體仁所上的這道奏章與其說是溫體仁覺得大明已經到該丈量田地的時候,倒不是說是出自於崇禎皇帝的授意。

畢竟像沈顥這一批偏向於法家的預備役官員們還在六部各科行走學習,並沒有直接參與政務的權力,所以溫體仁自己的意思卻被曲解爲是受了崇禎皇帝的指示。

雖然這也是崇禎皇帝早就打算的事兒。

既然這是偉大的皇帝陛下的指示,那麼在法家預備役官員看來,這天下的田地就必須得丈量一番,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誰要是敢把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弄到自己的手裡,那就是跟皇帝陛下過不去。

而跟皇帝陛下過不去的,統統都應該送到刑場上走一遭,把腦袋砍掉,看他們還敢不敢跟皇帝陛下對着幹。

以沈顥爲首的預備役官員們乾脆在士林中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明刀明槍的開始支持溫體仁。

崇禎皇帝在接到錦衣衛奏報的時候也被這種情況搞的哭笑不得。

尤其是這兩夥不同意見的士子決定展開一場辯論。

當然,不是針對於朝政,而是針對於丈量土地和收稅對於大明的影響。

瞧,諸般利弊這四個字就完美的避開了吧?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人都是已經中了進士或者是同進士出身的,也就是說,已經是預備役的官員了,不再是“諸生”。

既然不是諸生,又沒有向朝廷建言,那當然就不存在什麼違法大明律的情況了。

沈顥這個傢伙生錯了時代啊,要是放在後世,妥妥的流氓律師或者是外交部的大拿。

暗自吐槽的崇禎皇帝也來了興致,問清楚了雙方約定的時間和地點之後才揮手拿許顯純退了下去。

沈顥這個傢伙,崇禎皇帝有印象,而且很深。

在今年的殿試之時,就是這個傢伙表現最爲突出,而且思想上徹頭徹尾的就是法家思想。

崇禎皇帝覺得這傢伙可以留給太子用一用,畢竟是十六歲就中了進士的法家學子,用好了,當個顧命大臣什麼的簡直不要太輕鬆。

唯一的毛病就是天老大皇帝老二他就得排老三,很有些目無餘子的意思。

所以這傢伙在京中的名聲也不怎麼樣,甚至於可以說仇敵頗多——崇禎皇帝有意打壓一番的結果。

現在這傢伙的棱角明顯還沒有磨平,竟然還有心思跟人起了罵戰辯論,這種熱鬧不去瞧瞧,簡直都對不起自己對於這傢伙的打壓,更對不起自己憋在紫禁城這長久的時間。

五月初四,也就是端午節的前一天,崇禎皇帝喬裝打扮一番之後就向着雙方約定的醉仙樓而去。

醉仙樓的掌櫃覺得今兒個應該是走了天大的狗屎運,祖墳上估計已經是濃煙滾滾了。

否則的話,沒辦法解釋這些個官老爺們怎麼就跑到了自己這個小小的醉仙樓來了,而且一來就是這麼一大羣,還大方的包了場。

要知道,往常這些官老爺們最喜歡去的可是清風館一類的風雅之地,像自己這種酒樓,官老爺們一般都不怎麼喜歡來。

而扮做錦衣衛百戶打扮的崇禎皇帝大搖大擺的進了酒樓,這些個預備役的官老爺們誰也沒有把崇禎皇帝當回事兒。

像這種大規模的預備役官員集會,要說是錦衣衛不派人來那纔是見鬼了,派人來了纔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兒。

而這些人之前倒是見到過的崇禎皇帝,此時已經完全變了個模樣。

身體看起來胖了一些,嘴巴上也多了兩撇鬍須,原本被崇禎皇帝自己弄短的頭髮也莫名其妙的長了一大截,眼睛看上去也小了一些。

總之,如果崇禎皇帝不動不說話,估計就連周皇后當面也認不出來眼前之人就是跟自己睡了好幾年的崇禎皇帝。

此時的崇禎皇帝完全有資格說一句,狗屁的亞洲四大邪術,除了泰國的那個自己惹不起之外,剩下的三大邪術完全都是渣渣。

既然錦衣衛的人也已經到了,沈顥也懶得再浪費時間,乾脆簡單的招呼那夥跟自己意見相左的預備役官員落座之後,便吩咐掌櫃的上酒上菜。

簡單的飲了幾杯之後,沈顥便放下了手中的酒杯,開口道:“諸位,之前沈某就已經說過了,丈量土地,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善政。

諸位有不同看法的,也儘管可以提出來,理越辯越明,若是能說服沈某,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與沈顥正在挨着卻又不在同一張桌子的王永忠開口道:“沈兄弟所言,只是看到了好處,可是壞處呢?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沉痾重症,不宜虎狼之藥。

沈兄弟想着丈量天下田地,那被丈量之人可曾願意?

有的人田多,有的人地少,難道還要均田地不成?”

沈顥搖了搖手中的摺扇,笑道:“是否均田地,那是陛下與朝堂之上諸位大臣才能決定的事情,與我等今日所辯無關。

但是兄臺不得不承認的,則是我大明田地此時分配極爲不均。

小弟一路趕考,見多了自己原本有着土地,卻要託寄到他人名下的百姓。

這其中有幾分是自願?又有幾分是被逼無奈之舉?”

王永忠道:“被逼無奈之舉?沈兄弟可是說當今朝廷施政不當,以致於百姓要將田地投獻他人?”

沈顥的臉色當即就冷了下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個漢語等級考試?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二個將要除名的部族第二十七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八百三十七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墳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呵,中世紀的浪漫之都!第三百九十七章 好好過日子不行嗎?第二百七十三章 掀桌子第五百零五章 朕說過要殺你全家!第六百二十四章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坑我?第五十四章 銀行第八百零五章 以後行,現在不行第七百零三章 做啥夢呢!第五百一十四章 遼東發小妾第五百三十九章 三道難題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九十一章 有上進心的駙馬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朕的心,經不起這麼傷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四百八十四章 捲土重來未可知?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五百零九章 朕就是要給你們添堵第一百八十六章 超大的京觀第五百五十章 《巴達維亞合約》第二百章 被迫撤軍第三十九章 難收的商稅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豪賭一把的洪承疇第八十三章 毒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五百四十四章 放火搶劫,咱們更拿手!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七百二十章 讀書的好處(第三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百戶史可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大漢奸有四個第一百三十六章 殺人放火受招安第七章 首輔的票號?砸了!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兩口呢?第六百八十四章 皇帝有些睚……第二百三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缺髒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二百四十二章 陛下有旨,命爾等投降(4千字大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第二百零七章 九族不夠,十族來湊!第四百零九章 皇長子不是太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帶毒的糖到底吃不吃(4千字第一更)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不是這麼算的第七百五十章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天子,不可輕侮!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二百二十章 下一個,東南第四百一十一章 讓後世子孫能多敗幾年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一百二十八章 少年十五二十時第四百九十五章 互相看不順眼第六百六十一章 現實版三國演義第五百九十九章 真正的千古第一仁政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三百二十三章 連老丈人都坑第五十七章 處置第三十八章 遼陽之屠第三百二十二章 講良心的崇禎皇帝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爲貴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見摸不着第五百七十七章 萬歲爺聖明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黑鍋你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兄託夢有話說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八十九章 賣國者的商議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八百一十九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張旗鼓去鳳陽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二百二十二章 盡數拿下(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黃泥差點兒落褲襠第三十八章 遼陽之屠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個漢語等級考試?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理人慾朱扒灰第三百五十一章 被殺怕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遼東發小妾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一百四十章 肘腋生變須臾間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二百四十三章 崩潰的叛軍(4千字大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六甲出事兒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家主人叫崇禎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個漢語等級考試?第五百七十四章 真香!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第二個將要除名的部族第二十七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八百三十七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墳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呵,中世紀的浪漫之都!第三百九十七章 好好過日子不行嗎?第二百七十三章 掀桌子第五百零五章 朕說過要殺你全家!第六百二十四章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坑我?第五十四章 銀行第八百零五章 以後行,現在不行第七百零三章 做啥夢呢!第五百一十四章 遼東發小妾第五百三十九章 三道難題第四百四十九章 坑人,坑七個藩王第九十一章 有上進心的駙馬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六百五十九章 朕的心,經不起這麼傷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四百八十四章 捲土重來未可知?第二百二十六章 這是黑吃黑!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修德政,四海賓服(4千字第一更)第五百零九章 朕就是要給你們添堵第一百八十六章 超大的京觀第五百五十章 《巴達維亞合約》第二百章 被迫撤軍第三十九章 難收的商稅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豪賭一把的洪承疇第八十三章 毒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五百四十四章 放火搶劫,咱們更拿手!第九十二章 排隊槍斃第七百二十章 讀書的好處(第三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百戶史可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接着挖坑坑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大漢奸有四個第一百三十六章 殺人放火受招安第七章 首輔的票號?砸了!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兩口呢?第六百八十四章 皇帝有些睚……第二百三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缺髒水(4千字大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詭異的平靜第二百四十二章 陛下有旨,命爾等投降(4千字大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朕要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第二百零七章 九族不夠,十族來湊!第四百零九章 皇長子不是太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帶毒的糖到底吃不吃(4千字第一更)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不是這麼算的第七百五十章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六百四十章 大明天子,不可輕侮!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過是些野猴子第二百二十章 下一個,東南第四百一十一章 讓後世子孫能多敗幾年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一百二十八章 少年十五二十時第四百九十五章 互相看不順眼第六百六十一章 現實版三國演義第五百九十九章 真正的千古第一仁政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三百二十三章 連老丈人都坑第五十七章 處置第三十八章 遼陽之屠第三百二十二章 講良心的崇禎皇帝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物以稀爲貴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見摸不着第五百七十七章 萬歲爺聖明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黑鍋你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兄託夢有話說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八十九章 賣國者的商議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八百一十九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張旗鼓去鳳陽活動總結,感言求票。第二百二十二章 盡數拿下(第一更)第八百二十七章 黃泥差點兒落褲襠第三十八章 遼陽之屠第一百四十三章 弄個漢語等級考試?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理人慾朱扒灰第三百五十一章 被殺怕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遼東發小妾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夠用的寶鈔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蹺!第一百四十章 肘腋生變須臾間第六百零二章 蠻子好說,大明百姓才更讓人頭疼!第二百四十三章 崩潰的叛軍(4千字大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六甲出事兒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家主人叫崇禎